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从湘西野生蓖麻籽中提取了两种植物毒蛋白ricin Ⅰ、ricin Ⅱ,其分子量分别为65、67KD,LD_(50)分别为0.20、0.24ug/小鼠。用本室制备的抗大肠癌单克隆抗体Hb_3作为导向载体,与蓖麻毒蛋白A肽链交联,制备杂交分子Hb_3—RTA。SDS—PAGE分析表明,每个Hb_3上平均结合4.9个RTA。初步细胞毒试验显示,交联物Hb_3—RTA对大肠癌细胞HRT-18具有较强杀伤作用,而对正常人淋巴细胞杀伤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2.
3.
脱脂蓖麻饼是蓖麻(Ricinuscommunis)榨油后所剩饼粕。含蛋白质40%左右,脂肪3%~6%,及含糖、粗纤维、钙、磷、铁、锌等营养成份,它还含有18种氨基酸而且必需氨基酸含量充足(每100mg含有赖氨酸3.40mg、蛋氨酸190mg、色氨酸130mg、苯丙氨酸440mg、苏氨酸370mg、亮氨酸640mg、...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蓖麻毒蛋白的提取纯化工艺,为制备抗癌生物导弹和生物农药提供原料。方法以琼脂糖凝胶为载体,D-半乳糖为特异性配基,采用亲和层析法纯化蓖麻毒蛋白;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鉴定其纯度。结果该法制备的蓖麻毒蛋白纯度高,收得率好。结论该方法特异性强,制备效率高,可作为制备蓖麻毒蛋白纯品的一种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溶酶体在蓖麻毒素A链(RTA)细胞内转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DNA重组技术,将溶酶体的靶向信号肽KFERQ连接在RTA的羧基端;将构建好的重组质粒pKK223.3-RTA和pKK223.3-RTA-KFERQ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JM109,经IPTG诱导表达RTA和RTA-KFERQ蛋白;重组蛋白质用Blue-Sepharose6B亲和柱纯化,以MTT法分别测定纯化后的RTA与RTA-KFERQ蛋白对体外培养的HEPG2(人肝癌细胞)、Hela(人宫颈癌细胞)、A549(人肺癌细胞)3种细胞的毒性作用.结果: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了RTA和RTA-KFERQ.与RTA相比较,纯化的重组蛋白在体外有相似的蛋白质合成抑制活性,RTA-KFERQ对HEPG2、Hela和A549细胞的毒性分别减少了约49.87%、54.18%、88.68%.结论:RTA不能完全被溶酶体灭活,RTA可能存在溶酶体外的降解途径. 相似文献
6.
7.
目的:在进行9-[2-(磷酸甲氧基)乙基]腺嘌呤钠(PMEA-Na)SD大鼠慢性毒性研究的同时,研究其伴随毒代动力学及组织分布。方法: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测定样品中的药物浓度,并进行血清生化学及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SD大鼠单次及多次iv给药(90 d,每天1次)后,在给药剂量范围内,PMEA-Na在大鼠体内的暴露量与给药剂量呈线性相关。在6,12和24 mg/kg剂量下,AUC分别为7.49,11.63,30.99 mg/L.h(单剂量)和11.43,25.19,54.20 mg/L.h(多剂量)。肾脏中PMEA-Na浓度最高,其次是肝脏和生殖器,且多次给药后其组织浓度升高。血清生化学检测指标AST、CRE、CK及CRE均升高(P 相似文献
8.
采用Dextran T-40桥联法将抗人脑胶质瘤单克隆抗体SZ-39与氚标记阿霉素(3H-ADR)交联,制备成免疫交联物3H-ADR-PAD-MAbSZ-39。在荷瘤鼠体内观察免疫交联物分布情况。结果显示,ADR-MAbSZ-39在相关肿瘤浓聚,发挥了单抗高选择性定位作用,其分布特异指数平均为3.79,心脏为4,骨为2,有可能降低阿霉素的主要副作用──心脏损害及骨髓抑制。但其在肝、脾内摄入相对较多,临床应用时应予注意。 相似文献
9.
10.
^99m锝标记紫杉醇脂质体在移植荷瘤鼠体内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20只雌性裸鼠建立人卵巢习皮下移植瘤模型,经其尾静脉注射锝标紫杉醇脂质体(^99mTC-TL)0.2ml,gf 15min、30min、90min各处死动物5只,将心、肝、脾、肺、肾、小肠、子宫附件、骨及肿瘤组织分别称重。其余5只动物尾静脉注射游离锝(^99nmTC-F)0.1ml,90min处死,取肝、脾、肺及肿瘤组织称重,用γ-定标仪测共放射强度(单位:CAP/100mg),肝、脾、肺脏器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五加皮抗肿瘤成分A ge蛋白在正常小鼠与荷瘤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方法用氯胺T法对A ge蛋白进行125I标记(形成125I-A ge),由尾iv小鼠后,于不同时间取组织和血液标本,测定放射cpm比值。以放射参与量(即脏器与血液中cpm比值)作为125I-A ge在组织中分布的依据。结果在一次性快速iv125I-A ge 2 h后,正常小鼠和荷瘤小鼠体内均以肾脏中125I-A ge的分布量最高,肝脏和肺部放射参与量也较高,与心脏、脾脏等其他脏器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尿中125I-A ge的量很高。iv同等剂量125I-A ge后,荷瘤小鼠的肾脏、肝脏和肺部组织的放射参与量比正常小鼠偏高(P<0.05)。结论五加皮A ge蛋白在小鼠体内主要分布于血流丰富的组织,主要通过泌尿系统排泄,不易透过血脑屏障。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探讨131I-D2C5在荷瘤裸鼠体内的生物分布.方法 12只荷瘤裸鼠随机分为二组(每组各6只),鼠尾静脉注射131I-D2C5 或131I-mIgG 4 h、24 h、48 h后,采用γ计数器检测体内放射性分布.结果 静脉注射131I-D2C5后4 h,131I-D2C5主要分布在血、心、肝、肾、脾中,肿瘤在4h开始略有浓集.24 h后肿瘤组织内131I-D2C5聚集达到高峰,此时每克组织的放射性占注射剂量的百分比(%ID/g)达到4.12.131I-D2C5注射后4 h、24 h、48 h肿瘤/肌肉的放射性比值依次为3.96、7.63、8.21,而131I -mIgG依次为3.30、2.80、2.60,两者变化趋势差异显著.结论 131I-D2C5 能在裸鼠肿瘤组织内特异性聚集,有望用于肿瘤组织的受体显像和导向治疗. 相似文献
14.
β-CIT在/正常恒河猴体内分布的SPECT显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多巴胺转运蛋白(DAT)放射性配体^123I-、^131I-β-CIT在正常恒河猴体内的分布,探讨其临床应用前景。方法 于正常恒河猴肘静脉处弹注射%^123I-β-CIT(9McI)或^131-β-CIT(10mCi)后,运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仪(SPECT)连续动态进行全身和砂部断层扫描,计算各时间点感兴趣区(ROI)的放射性计数。结果 不同时间的断层扫描显示注射后24h,在纹状 相似文献
15.
16.
17.
将抗B220单克隆抗体分泌克隆RA3注射至SCID小鼠腹腔以获取腹水,抗体经proteinA亲和层析柱提纯,再经SPDP双功能交联剂修饰后,与还原的去糖基蓖麻毒蛋白A链反应生成免疫毒素RTA-RA3.SephadexG150柱层析分离纯化此免疫毒素,在还原状态下可见到免疫球蛋白重链、轻链及另一条带RTA.免疫毒素体内注射,研究MRL/+和MRL/lpr小鼠脾细胞的淋巴细胞标志.实验表明:RTA-RA3对脾B220+细胞有显著抑制作用.提示这一免疫毒素可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表达蓖麻毒素A链(RTA)与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融合蛋白 (GFP-RTA),用于蓖麻毒素A链在细胞内的转运机理研究.方法:采用PCR法从重组质粒pKK233.2-RTA中扩增出蓖麻毒素A链基因,然而将其插入真核表达质粒pEGFPC1,构成GFP-RTA融合基因;GFP-RTA经PCR扩增,与T载体连接,用内切酶从T-GFP-RTA中切下GFP-RTA片段,插入原核表达质粒pET-28a( );在BL21(DE3)中表达GFP-RTA融合蛋白,通过金属螯合和层析纯化,MTT法检测融合蛋白的细胞毒性.结果:测序发现插入的融合基因全长序列完全正确,SDS-PAGE鉴定表达产物分子量正确;经诱导表达后,菌体产生绿色荧光,MTT法表明该融合蛋白呈现与RTA相似的细胞毒性.结论:从大肠杆菌表达的蓖麻毒素A链与绿色荧光蛋白的融合蛋白,具有蓖麻毒素A链和绿色荧光蛋白的生物学活性,可用于蓖麻毒素A链在细胞内的转运途径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多巴胺转运蛋白(DAT)放射性配体123I-、131I-β-CIT在正常恒河猴体内的分布,探讨其临床应用前景。方法 于正常恒河猴肘静脉处弹丸注射123Iβ-CIT(9mCi)或131I-β-CIT(10mCi)后,运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仪(SPECT)连续动态进行全身和头部断层扫描,计算各时间点感兴趣区(ROI)的放射性计数。结果 不同时间的断层扫描显示注射后24h,在纹状体部位的放射性浓集最清晰,纹状体/额叶比值1.78,左、右侧纹状体及与同侧额叶、颞叶和枕叶的比值基本相同;全身动态扫描显示β-CIT主要分布在消化道(胆囊和空、回肠)。结论在脑内β-CIT主要分布在纹状体,注射后24h是脑断层扫描的最佳时间点;123I-β-CIT SPECT在体显像可用于检测纹状体DAT的功能或密度。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