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测定了冷习服及未习服雄性Wistar大鼠冻伤前后血中血管内皮细胞数。结果表明,冷习服(2~6℃,4周)可使大鼠循环血中血管内皮细胞(CEC)数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大鼠(20±2℃),冻伤前后冷习服冻伤组CEC无明显差别;未冷习服大鼠冻伤后CEC非常明显的增加;冻后4h冷习服冻伤组CEC数明显低于未冷习服冻伤组。结果提示,冷习服后大鼠血管内皮细胞代谢旺盛、更新加速,且其抗冷损伤的能力增加。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了急性缺氧和缺氧习服对冻伤大鼠直肠温度和冻足皮肤温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平原冻伤(FN)组在冷冻与复温过程中,大鼠直肠温度(Tr)不变或升高;冻足皮肤温度(Ts)在冻后1~2天升至高峰,随后降低,冻后6~7天降至接近未冻足水平。在模拟6000m缺氧条件下,大鼠冷冻前、后的Tr均降低,但急性缺氧冻伤(FAH)组较4h/天连续4周缺氧习服大鼠的缺氧冻伤(FHAC)组降低更明显;复温过程中FAH组Tr继续降低,而FHAC组Tr不再下降。冻后冻足Ts变化:FAH组与FN组接近;FHAC组冻后2天内稍升高,随之快速降低,冻后7天仍低于未冻侧。上述结果表明,缺氧使大鼠呈现低体温,缺氧复合一定强度冷刺激使低体温加重;缺氧习服可相对减轻缺氧性低体温的程度,但冻足Ts减低,外周组织抗冻力减弱。  相似文献   

3.
实验观察了在模拟海拔6000m缺氧冻伤对大鼠血清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ACE)活性的影响。大鼠血清ACE活性以U(nmol·ml-1·min1)表示。致冻前,缺氧习服缺氧冻伤(FHAC)组和急性缺氧冻伤(FAH)组大鼠血清ACE活性分别为50.0±5.8和60.0±6.7U(P>0.05)明显低于平原冻伤(FN)组的78.1±4.0U(P<0.01和P<0.05);冻后4h,FAH组和FHAC组大鼠血清ACE活性均呈现较冻前增高趋势;冻后24h,FAH组与冻前无差异,而FHAC组冻后72h仍呈增长趋势。结果表明:单纯缺氧暴露可使大鼠血清ACE活性降低,而缺氧复合冷损伤则使大鼠血清ACE活性呈现增高趋势,提示可能有内皮细胞损伤,缺氧习服缺氧冻伤后内皮细胞损伤可能较重  相似文献   

4.
缺氧习服对冻伤大鼠血液流变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探讨缺氧习服大鼠较未习服鼠冻伤的程度更为严重的原因。对平原(FN)、急性缺氧(FAH)和缺氧习服(FHAC)大鼠冻伤前后血液流变性质的改变进行了观测。FHAC组大鼠在模拟的高原条件下锻炼4周后,与其余两组一起接受冷冻处理,造成双后足重度冻伤。在冻前及冻后不同时间,各组动物分别由心脏穿刺采血,测定各项流变学参数。结果表明,冻伤前FHAC组RBC比积、全血粘度、KBC聚集指数及硬度明显高于FN及FAH组,变形指数明显低于二者(P<0.05)。冻伤后各组上述指标均明显改变,与冻前比较,冻后24小时FN、FAH及FHAC组全血粘度分别增加35.9%、29.0%、162.8%(P<0.01),RBC聚集指数分别增加31.6%、117.5%、166.3%(P<0.05)。提示缺氧习服和冷冻损伤均可引起大鼠血液流变性质明显恶化,而缺氧习服冻伤后血液流变性质恶化的程度更趋严重。这是造成缺氧习服大鼠冻伤程度更为严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实验观察了冷习服及性别对大鼠重度冻伤的影响。重度冻伤后,冷习服(CA)大鼠冻足组织存活面积(TSA)较未冷习服(NCA)大鼠冻足TSA明显增高(P<0.01),雄、雌大鼠皆如此。不论冷习服与否,雌鼠冻足的TSA均高于相应雄鼠冻足的TSA,即大鼠抗冻能力存在着性别差异。这种差异还表现为NCA和CA雌鼠冻足与未冻足皮肤温度差(ΔTs)分别高于NCA和CA雄鼠ΔTs。ΔTs增高间接反映了冻区血液循环较好,这是冻足组织损伤较轻的原因之一。上述结果表明,冷习服锻炼是减轻重度冻伤损伤的简单有效方法。在研究冷冻损伤的实验中,应排除性别差异的影响。作者认为应进一步研究性激素在冷耐受和冷应激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模拟海拔6000m低氧实验条件下,观察了双后足冻伤对大鼠新鲜血浆和致冷血浆中冷凝蛋白(CIP)含量的影响。冻前平原冻伤组(FN)和急性缺氧冻伤组(FAH,冻前在模拟6000m高度停留4h)大鼠新鲜血浆中CIP含量分别为109.1±8.9μg/ml和110.1±6.2μg/ml(P>0.05),明显低于缺氧习服缺氧冻伤组(FHAC,模拟6000m高度每日停留4h,共4周)的135.6±7.6μg/ml(P<0.05)。冻后4、24、48和72h,FN、FAH和FHAC三组大鼠新鲜血浆和致冷血浆中CIP含量均明显增高,除个别时间点外,FAH和FHAC组新鲜血浆中CIP含量均高于FN组。FN、FAH和FHAC三组大鼠致冷血浆中CIP含量均比相应时间点新鲜血浆中CIP含量约高3倍以上。上述结果表明CIP可能是一种应激蛋白,缺氧习服、冷损伤、冷冻过程中的低氧暴露及血浆冷藏均可使CIP生成增多。  相似文献   

7.
观察了低氧条件下冻伤大鼠骨骼肌水肿程度的改变。体重200±20g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平原冻伤组(FN);急性低氧冻伤组(FAH,模拟海拔6000m缺氧4h后冻伤)和低氧习服冻伤组(FHAC,模拟海拔6000m每日缺氧4h,连续4周后冻伤)。大鼠的右后肢冻伤后不同时间,用称量法测定冻伤肌肉中的含水量,计算其水肿程度。结果表明,各冻伤组冻后肌肉水肿程度均明显增加,其中以FN组较为严重,FAH组肌肉水肿程度与FN组无差别,而FHAC组冻伤肌肉水肿程度较轻且消退较快,组织干性坏死出现较早。结果提示单纯急性低氧未加重冻伤损伤程度,而低氧习服则可加重冻伤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8.
用增加膳食维生素E(VE)观察对冷应激大鼠红细胞(RBC)膜丙二醛(MDA)含量和钠,钾-ATP酶[(Na,K)-ATPase]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膳食VE摄入可以降低大鼠RBC膜MDA含量;冷暴露24h后,高膳食VE摄入组RBC膜MDA含量明显低于室温高膳食VE组;冷应激可使大鼠RBC膜(Na,K)-ATPase活性明显升高;冷应激时高膳食VE摄入,大鼠RBC膜(Na,K)-ATPase活  相似文献   

9.
用增加膳食维生素E(VE)观察对冷应激大鼠红细胞(RBC)膜丙二醛(MDA)含量和钠,钾-ATP酶[(Na,K)-ATPase]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膳食VE摄入可以降低大鼠RBC膜MDA含量;冷暴露24h后,高膳食VE摄入组RBC膜MDA含量明显低于室温高膳食VE组;冷应激可使大鼠RBC膜(Na,K)-ATPase活性明显升高;冷应激时高膳食VE摄入,大鼠RBC膜(Na,K)-ATPase活性较低膳食VE大鼠升高更显著。相关分析显示,大鼠RBC膜MDA含量与(Na,K)-ATPase活性间呈负相关。由此可见,增加VE摄入可以降低冷应激大鼠RBC膜MDA含量,增加膜(Na,K)-ATPase活性,MDA含量和(Na,K)-ATPase活性间呈负相关,推测膳食VE可能通过抗体内脂质过氧化,清除自由基,保护细胞膜引起了细胞膜(Na,K)-ATPase活性升高。  相似文献   

10.
实验观察了在模拟海拔6000m缺氧冻伤对大鼠血清血管紧张Ⅰ转换酶活性的影响。大鼠血清ACE活性以U表示。致冻前,缺氧习服缺氧冻伤组和急性缺氧冻伤组大鼠血清ACE活性分别为50.0±5.8和60.0±6.7U明显低于平原冻伤组的78.1±4.0U;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了急性缺氧和缺氧习服对冻伤大鼠直肠温和冻足皮肤温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平原冻伤组在冷冻与复温过程中,大鼠直肠温度不变或升高;冻足皮肤温度在冻后1-2天升至高峰,随后降低,冻后6-7天降至接近未冻足水平。  相似文献   

12.
维生素E对冷暴露大鼠环核苷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志宏  高应 《营养学报》1996,18(3):280-283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0~2℃下大鼠补充维生素E后血及肝脏组织中环核苷酸含量,探讨维生素E提高机体耐寒力的机理。结果表明:单纯冷暴露组大鼠血及肝脏组织中环核苷酸含量持续增高;冷暴露同时给维生素E组大鼠体内环核苷酸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增高不明显,提示:维生素E可通过影响冷暴露大鼠体内环核苷酸代谢,以促进机体对寒冷的适应,提高机体的耐寒力。  相似文献   

13.
和红  祝寿嵩 《卫生研究》1996,25(5):312-315
用含2%月见草油的高脂饲料喂饲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4周,分别对血脂、血清脂质过氧化物(LPO)、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栓素(TXA2)、前列腺素(PGI2)及内皮素(ET)进行了检测,并用扫描电镜对动脉内皮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月见草油能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及甘油三酯(TG)含量,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月见草油能显著降低血清LPO水平,提高血浆SOD活力;月见草油组大鼠血浆PGI2水平明显增高,而TXA2/PGI2比值及血浆ET水平明显下降;月见草油组大鼠肝脏脂肪蓄积稍轻于高脂对照组;扫描电镜观察亦发现月见草油组大鼠动脉内皮损伤明显轻于高脂对照组。结果提示月见草油具有良好的降脂、保护内皮细胞及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标准规定了部队人员冷习服的评价方法和冷习服程度的分级。适用于陆军部队评价军人冷习服的能力。根据血管寒冷反应指数(VRCI)和冷痛反应情况,将冷习服程度分为三级。VRCI〈9.5为弱习服;VRCI9.5 ̄12.9为中习服;VRCI〉12.9为强习服。  相似文献   

15.
孙文兵  马瑞亮 《营养学报》1997,19(2):178-181
以内毒素(LPS)和血小板激活因子(PAF)刺激后枯否细胞(KC)膜磷酸肌醇转化、细胞内钙离子([Ca2+]i)反应及前列腺素E2(PGE2)含量为指标,探讨了老化对KC膜磷脂功能的影响及维生素E(VE)的保护作用。结果:24月龄KCPGE2基础分泌能力和受中、高浓度LPS刺激后的PGE2分泌能力均明显低于6月龄组;18和24月龄组KC[Ca2+]i基础水平显著高于6月龄组;18和24月龄KC基础总磷酸肌醇含量明显低于6月龄组,各组KC受LPS刺激后总磷酸肌醇含量增加不明显,受PAF刺激后明显增加,但18和24月龄KC的增值明显小于6月龄组。VE处理组(VEG)KCPGE2基础分泌能力和总磷酸肌醇含量均明显高于非VE处理组(NVEG),24月龄VEG组KC受PAF刺激后明显高于NVEG。18和24月龄VEG[Ca2+]i基础水平明显低于NVEG,活化后其净增值显著高于NVEG。提示,老化KC膜磷脂功能明显异常,VE对其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不同维生素E水平对四氯化碳肝损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晓芳  夏元洵 《营养学报》1998,20(2):147-150
方法:大鼠经29天喂养造成不同VE水平的模型。一次腹腔注射0.65ml/kg四氯化碳(CCl4)。结果:24小时后,肝匀浆中丙二醛(MDA)水平明显增高,VE缺乏组升高更明显,VE添加组MDA明显下降。肝匀浆中总巯基、非蛋白巯基、蛋白巯基在染毒后未发生明显改变,也未发现不同水平VE对其有影响。CCl4染毒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明显升高:随着饲料VE水平增高,ALT上升幅度增大,病理检查变性坏死面积稍有增加,提示VE似有促进肝细胞坏死作用,脂质过氧化可能不是CCl4致肝细胞坏死的唯一机理。肝匀浆甘油三酯(TG)在染毒后明显升高,说明TG在肝脏中蓄积。饲料VE增高,其蓄积程度减轻,但对血清中TG影响不大。VE也可降低血清中胆固醇的含量。结论:VE有预防CCl4所致TG在肝中蓄积和脂肪肝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高温对小鼠血清游离氨基酸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实验观察了高温环境下小鼠血清游离氨基酸的变化。结果显示:1。小鼠热应激1h后,肛温平均增高2.5℃,血清绝大多数游离氨基酸(FAA)浓度急剧上升,特别是必需氨基酸(EHAA)的浓度、比值增高幅度最大,总游离氨基酸(TAA)、支链氨基酸(BCAA)、芳香氨基酸(AAA)都高于常温对照组,反映在热应激下机体蛋白质处于高分解代谢;2.热习服后大多数FAA在对照组水平,表明热习服后组织蛋白质的分解与合成趋向平衡。血清中EAA、AAA及精、酪氨酸浓度及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长时间热暴露机体对这些氨基酸代谢量增加;3.谷氨酰胺和酪氨酸可能是促进热习服的主要氨基酸,而精氨酸对提高耐热能力,消除疲劳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采用营养调查和血清微量元素测定的方法,观察了新兵冷习服前后血清微量元素的变化。结果表明,经过1个月的耐寒锻炼,25名受试者血管寒冷反应指数(VRCI)由习服前的10.05±1.66,习服以后上升到11.76±2.29(P<0.05),说明耐寒能力有明显加强。此时血清微量元素Mn、Cu、Fe、Pb有明显降低,Se有所上升,其原因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大鼠预饲高脂饲料(占日摄入热量的20%、35%和45%)1月后,进行急性(-15℃,2h和慢性(0℃,3wk)冷暴露。测定心肌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CCO)及肝线粒体脂蛋白脂酶(LPL)活性及耐寒力。结果如下:(1)急性冷暴露组CCO及LPL活性明显高于慢性冷暴露组及室温对照组(P<0.01)。慢性冷暴露组的LPL活性亦高于室温对照组。(2)0℃、8h冷暴露时直肠温度下降幅度明显小于食用普通低脂饲料的大鼠(P<0.01)。(3)20%和35%脂肪组在0℃、3wk慢性冷暴露过程中,体重的恢复早于45%脂肪组。结果提示预饲1个月高脂饲料,有利于提高耐寒力和加速冷适应,脂肪产热比以20%~30%为宜。  相似文献   

20.
大鼠预饲高脂饲料(占日摄入热量的20%、35%和45%)1月后,进行急性(-15℃,2h)和慢性(0℃,3wk)冷暴露。测定心肌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CCO)及肝线粒体脂蛋白脂酶(LPL)活性及耐寒力。结果如下:(1)急性冷暴露组CCO及LPL活性明显高于慢性冷暴露组及室温对照组(P〈0.01)。慢性冷暴露组的LPL活性亦高于室温对照组。(2)0℃、8h冷暴露时直肠温度下降辐度明显小于食用普通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