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我县卫生部门积极承担并履行《传染病防治法》的各项义务和职责,依法管理传染病防治工作,建立了应变灵活、高效有序、充满活力的疾病控制新机制,传染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传染病发病率大幅度下降。据统计,1998年传染病发病率为108.6/10万,比1989年下降64.4%。特别是肝炎防治工作经过6年来肝炎压峰等一系列综合措施,1998年发病率为40.2/10万,较1993年下降了85.9%。疟疾、丝虫病、白喉、流脑、乙脑、麻疹、麻风等疾病已分别达到基本消灭和国家控制标准以内。由于传染病的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深圳市福田区1985~2002年肠道传染病流行动态特征,为政府制订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深圳市福田区1985~2002年肠道传染病疫情年报资料及人口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1985~1990年,肠道传染病发病率逐年快速增长达最高峰;1991~1996年发病率连续下降并达历史新低;1996~2002年发病率逐年上升,但幅度较小,维持在85/10万以下;2、痢疾、未分型肝炎、甲肝和伤寒副伤寒是危害我区居民主要肠道传染病。结论 深圳市福田区肠道传染病发病率较低,但有上升趋势,应继续做好综合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3.
1953-2000年太原铁路管区法定传染病流行趋势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太原铁路管区法定传染病的病谱变化规律和发生,死亡的长期变化规律。方法 以历年法定报告传染病月报表为依据。计算发病率,死亡率和病死率,并用COX-Stuart检验进行发病趋势分析。结果 1953-2000年,太原铁路管区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1种,年平均发病率1767.17/10万,年平均死亡率4.72/10万,发病与死亡均呈下降趋势。在各类传染病中,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下降幅度较大,肠道传染病从60年代开始发病高于呼吸道传染病并一直居首位;其中主要是痢疾;几种主要传染病流行趋势显示;流行性出血热发病呈上升趋势,计划免疫针对疾病和伤寒发病呈下降趋势,肝炎,痢疾,猩红热,斑疹伤寒发病升降趋势不明显。结论 肠道传染病,性病和肺结核是今后一段时期传染病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平顶山市1997-2036年报告病毒性肝炎病例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丽 《职业与健康》2008,24(8):762-763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肝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标准确诊的病例,通过CDC疫情年报表和疾病监测网络直报资料导出整理分析。结果1997-2006年报告肝炎(甲、乙、丙、戊型和粉型)4718例,年均发病率为95.65/10万,年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乙肝发病率最高占86.31%;肝炎一年四季均匀有发病;农民、工人、学生发病较高;男性多于女性(1.52:1)。结论肝炎疫情形势严峻,防治工作艰巨,应加强肝炎疫情报告管理工作,以制订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学校传染病发病情况及变化趋势,为制订传染病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我校医院1996~2006年常规疫情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菌痢、结核、肝炎三种主要传染病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结核发病率有所波动。结论搞好高校预防保健工作,严格实行疫苗接种.对于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梅州市1980-2002年病毒性肝炎发病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广东省梅州市1980—2002年23年来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肝炎)发病情况,为制定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1980—2002年梅州市人口及疫情报告资料,按年份和疫情进行分析,并对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实施前(1980—1991年)和实施后(1992—2002年)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自1980—2002年年平均总发病率逐渐下降,肝炎年平均总发病率从1980年的168.18/10万下降到2002年的37、99/10万,下降了77.41%。肝炎在传染病发病顺位排列中,自1970年后各年均占第1位或第2位;各县(市、区)均有发病,市区(梅江区)报告发病数较多,发病率为114.30/10万;发病时间多集中在4~8月,男性发病多于女性,以15~45岁中青年为主;病原学分型以乙型肝炎为主(占61.35%),甲型肝炎次之(占13.98%)。结论 梅州市在防治病毒性肝炎工作中取得一定的成绩,发病率有所下降,但仍是重点防制的传染病(其中1998—2000年有所回升,值得注意),提示不能放松对病毒性肝炎的进一步防制。要降低梅州市的传染病发病率,首先要降低肝炎的发病率,尤其是乙型肝炎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赣州市章贡区传染病流行规律,制定更加有效的防治对策。方法 对1950-1999年章贡区的疫情资料,采用时间序列,运用自身对照的办法,分析50年来传染病的动态变化。结果 传染病发病率从1950年的2286.7/10万下降到1999年的209.6/10万,发病率逐年下降。与计划免疫相关的传染病发病率由50年代的1199.82/10万下降到90年代的114.61/10万,下降了90.45%;传染病的主要发病模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20世纪50,60年代以麻疹,疟疾为主,20世纪80年代以后以肝炎,痢疾为主。结论 传染病防治效果显,许多传染病已经降至较低水平,但近年来流动人口增加,卫生保健措施相对滞后,部分得到控制的传染病存在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8.
1959-2000年福建省病毒性肝炎疫情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福建省病毒性肝炎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59—2000年全省的肝炎疫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年间我省肝炎疫情经历动荡、持续高峰、持续下降与回升4个阶段,其死亡率与病死率均有下降,但死亡率仍居法定传染病的榜首。90年代甲肝发病率大幅度下降,乙肝发病率盘升。甲肝:乙肝由1990年的1.8:1逐步倒置成2000年的1:5.35。1996—2000年123 560例报告肝炎疫情分析:甲肝以25~34岁组为多,乙肝以20~34岁组为多。两型肝炎均以农民、工人和干部职工为主;男:女,甲、乙肝分别为2.38:1与2.82:1;甲肝病例以3~5月较多,乙肝病例以5~8月较多,未出现明显的季节高峰。各地报告的肝炎年均发病率表现为地区分布不均衡的特征。为此应加强对肝炎防治工作,密切注意疫情动态。  相似文献   

9.
某区2001年法定传染病报告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深圳市罗湖区法定传染病发病情况,评价法定传染病报告报告质量。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对甲乙丙类传染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甲乙类和丙类传染病发病率分别为154.49/10万和55.50/10万,死亡率分别为0.65/10万和0。与2000年相比,甲乙类和丙传染病发病率分别下降24.94%和55.64%。肺结核、淋病、梅毒、肝炎、麻疹和痢疾6种传染病占总发病数的98.08%。结论:该区法定传染病总趋势是下降的,控制工作取得实效,重点应加强肺结核、淋病、梅毒、肝炎、麻疹和痢疾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0.
濮阳市病毒性肝炎十年流行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和掌握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情况及流行规律,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濮阳市十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统计年报表、疫情资料总结分析。结果 濮阳市十年共报告病毒性肝炎26 304例,占同期法定报告传染病总数的45.65%。居传染病第二位。十年病毒性肝炎年均发病率77.35/10万。结论 甲肝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乙肝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其它型肝炎发病率较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濮阳市病毒性肝炎(肝炎)的流行趋势,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濮阳市1995~2004年肝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5-2004年肝炎年均发病率为78.59/10万。甲肝发病逐年下降,近2年有上升趋势;乙肝在各型肝炎中所占比例最大,发病率呈下降趋势;甲肝发病有明显的夏秋季高峰,乙肝季节分布不明显;甲肝的年龄分布以0~2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乙肝以20~45岁年龄组为主;甲肝男性年均发病率为16.84/10万,女性为7.98/10万,乙肝年均发病率为112.62/10万,女性为44.76/10万;病毒性肝炎的地区分布呈现市区高于农村。[结论]乙肝是濮阳市肝炎的防治重点,甲肝发病有增高趋势。  相似文献   

12.
黄芳  武南 《现代预防医学》2005,32(9):1115-1115,1117
目的:了解深圳市1985-2024年肠道传染病流行动态特征,为政府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深圳市1985-2004年肠道传染病疫情年报资料及人口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985-1990年,肠道传染病发病率逐年快速增长达最高峰;1991-2000年,肠道传染病发病率连续下降并达历史新低;2001-2004年肠道传染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但幅度较小,维持在62/10万以下;2.痢疾、未分型肝炎、甲肝和伤寒是危害我市居民的主要传染病。结论:深圳市肠道传染病发病率较低,但有上升趋势,应继续做好综合防制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昆山市1950--2002年肠道传染病流行动态特征,为政府部门制订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昆山市1950--2002年疫情年报资料及人口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50--2002年肠道传染病年平均发病率为468.43/10万,其中发病率最高的痢疾80513例,发病率为310.05/10万;其次肝炎、伤寒、霍乱、脊髓灰质炎分别报告为28262、12158、388、322例,平均发病率为108.83/10万、46.82/10万、1.49/10万、1.24/10万;脊髓灰质炎己连续27a无病例报告,同时近5年肝炎发病占据第1位,维持较高发病率水平。结论昆山市肠道传染病近5年一直维持在86.48/10万-121.60/10万的较高水平,应重点加强肝炎、痢疾等主要肠道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及综合防治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广西武宣县1951~2002年法定报告传染病流行规律,为科学评估传染病预防控制效果,正确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1951~2002年武宣县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法定报告传染病报告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变化趋势及特点。结果 武宣县法定报告传染病从20世纪50年代前期的1437.25/10万下降到21世纪初的182.68/10万,死亡率从6.13/10万下降至0.49/10万,计免相关传染病的发病率从516.30/10万下降至12.51/10万。主要发病模式发生了根本变化,20世纪50、60年代以痢疾、麻疹、疟疾为主,70、80年代以流感、痢疾、麻疹为主,90年代后期及21世纪初以痢疾、肺结核、肝炎为主。结论 传染病防治效果显著,大部分病种发病率已降至较低水平,但部分已控制的传染病发病呈上升趋势,新发现的传染病形成新威胁,今后的防治重点是:肺结核、痢疾、肝炎、麻疹、性传播疾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1996-2006年邻水县法定传染病疫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和完善传染病防制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邻水县11年间传染病发病率、发病病种变化以及发病顺位。结果11年间邻水县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20种19665例,传染病年平均发病率为193.10/10万;死亡55例,年平均死亡率为0.54/10万;传染病总发病率呈波浪式下降趋势,肺结核、乙肝、肝炎(甲肝、戊肝和未分型)、痢疾、麻疹和乙脑6种传染病占传染病总发病数的95.83%。结论1996-2006年邻水县传染病总发病率呈波浪式下降趋势,肺结核、乙肝、肝炎(甲肝、戊肝和未分型)、痢疾、麻疹、乙脑是传染病发病的主要病种,应积极做好相应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6.
何文淑  杨诚 《华南预防医学》2003,29(4):44-44,47
病毒性肝炎是江苏省主要传染病之一 ,上世纪 80年代末至 90年代初发病强度一直居法定报告传染病之首。自1994年开始采取对高危人群广泛接种甲、乙型肝炎疫苗的防治对策以来 ,发病率持续下降 ,至 90年代末 ,发病率已从全国之首降至全国平均水平以下 ,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南京市雨花台区积极贯彻上级部门工作部署 ,开展了肝炎防治工作。本文对南京市雨花台区 1991~ 2 0 0 0年肝炎发病情况进行分析。1 材料和方法  资料来源于南京市雨花台区传染病疫情年报。2 结果2 1 肝炎发病率变化情况  病毒性肝炎报告发病率呈现逐渐…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屯留县1975-1994年20年传染病谱的变迁分析显示,肠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在各种传染病中所占比重位居第一;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明显下降,虫媒传染病和动物源性传染病年均发病率显著上升,且死亡率不断升高,提示搞好相应的防治对策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深圳市宝安区暂住人口传染病发病情况,为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传染病登记报告资料和疫情汇编资料,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对暂住人口的传染病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与常住人口比较。[结果]1997~2002年,暂住人口传染病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年均发病率低于常住人口,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发病前3位的是淋病、肺结核和梅毒,而常住人口发病前3位的是肝炎、淋病和肺结核。[结论]宝安区暂住人口传染病发病总趋势是下降的,但性传播疾病增长迅速,防治形势严峻,应采取综合措施重点防制。  相似文献   

19.
我院传染病八年发病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7—1994年,我院传染性疾病就诊者共2316例,发病数最高为细菌性痢疾.其次是病毒性肝炎、结核病。学生传染病休学36人。本文总结我校8年来传染病发病情况,有利于加强和完善预防措施。1传染病发病率统计与分析我校8年中共发生各种传染病2316例。各种传染病总发病率为65.11%;首痢、肝炎,结核的发病率统计(见附表)。8年中学生因疾病不能坚持学习而体学者共59人。其中因肝炎,结核体学者36人,占因病休学的61%。总体来看,我校传染病发病率有明显的下降趋势。汪:获中()内担率为学生人数及发清军2分析我校菌痢患者在各种传染病中…  相似文献   

20.
摘要:为了分析2010-2014年上海市浦东新区0~35岁人群病毒性乙型肝炎发病特征,为有效预防和控制 乙肝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收集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2010-2014年浦东新区0~35岁人群病毒性乙 型肝炎发病资料,应用描述性方法及χ 2 检验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2010-2014年浦东新区0~ 35岁人群病毒性乙型肝炎发病率为31.01/10万,急性乙肝发病率逐年下降;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15岁 以下发病较少(0.62/10万),15岁及以上随年龄增长发病率上升;本地户籍人口发病率高于外来人口;乡 镇人群发病率高于城市街道;全年12个月均有病例报告,无明显季节性。浦东新区0~35岁人群发病率低 于全国平均水平,近些年浦东新区乙肝综合防治成效显著,建议继续做好乙肝疫苗接种、乙肝病例随访管 理、全人群健康宣教等工作,开展乙肝病毒感染相关研究。 关键词:肝炎,乙型,病毒性;发病特征;乙肝防治 中图分类号:R183.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7)05 0385 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