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摘要] 目的 评价血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与少儿心肌炎相互关系,验证临床检测MMP-1的意义。方法 将年龄为1~14岁临床诊断为心肌炎的患者9例与相匹配的对照组9例取血标本,测定心肌酶谱包括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α-羟丁酸脱氢酶(HB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C反应蛋白及MMP-1,并行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结果 超声心动图示心肌炎患儿射血分数显著降低、左心室扩大。心肌炎患儿与正常对照组心肌酶、心肌肌钙蛋白I、C反应蛋白及MMP-1检测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对少儿心肌炎患者来说,血液中的MMP-1水平可能与其疾病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阿爽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0):21-22,65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VMC)患儿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变化,进一步确定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检测58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和36例健康对照组儿童的血清MMP-9、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并行心脏彩超多普勒(UCG)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SF)与心脏指数(CI)。结果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清MMP-9、cTnI和CK-MB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MMP-9与cTnI、CK-MB、LVSF呈显著正相关(r=0.628,0.591,0.706,P0.01);与LVEF、CI呈负相关(r=-0.722,P0.01;r=-0.365,P0.05)。心功能分级Ⅱ、Ⅲ、Ⅳ血清MMP-9水平不同,心功能愈差,MMP-9水平愈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血清MMP-9水平可作为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及判断心功能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肌酶谱、超敏C-反应蛋白及肌钙蛋白I在小儿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ease,HFMD)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在梅州市梅县区中医医院就诊的HFMD患儿75例,按照病情分为高危组29例,低危组46例,分别检测两组患儿静脉血中心肌酶谱[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清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肌钙蛋白I(c Tn I),并与同期69例正常患儿相关数值进行比较。结果高危组及低危组患儿心肌酶谱、hs-CRP、c Tn 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高危组患儿也显著高于低危组患儿(P<0.05)。结论在临床上心肌酶谱、hs-CRP及c Tn I是诊治HFMD患儿心肌损害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剂量维生素C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104例,以简单随机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常规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联合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大剂量维生素C和磷酸肌酸钠治疗。结果联合组患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和心肌肌钙蛋白T(c Tn T)水平均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大剂量维生素C联合磷酸肌酸钠可有效改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心肌酶指标,降低血肌钙蛋白T水平,且用药安全,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轮状病毒感染并发心肌炎的临床特点,并研究心肌炎并发于脱水程度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轮状病毒感染合并心肌炎患儿16例,检测患儿心肌酶谱、肌钙蛋白,并对心电进行监测,了解轮状病毒对心肌损害。结果患儿的心电图异常,患儿的脱水程度越严重,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cTnT)、乳酸脱氢酶(LDH)、血清肌酸激酶(CK)也会随之增高(P0.05)。结论轮状病毒感染对患儿的心肌功能有所损害,在并发心肌炎后,根据脱水程度的严重,心肌功能也会随之变得损害严重。  相似文献   

6.
儿童病毒性心肌炎心肌肌钙蛋白I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在儿童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酶标法检测 85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 (观察组 )治疗前、治疗后及 90例健康儿童 (对照组 )血清的心肌肌钙蛋白I含量 ,检测结果以( x±s)表示 ,均数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含量明显高于治疗后 (P <0 .0 1)及对照组 (P <0 .0 1) ;治疗后心肌肌钙蛋白含量同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指导临床治疗、评价预后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肌钙蛋白I在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清中的变化及诊断价值。方法 对62例VMC患儿血清肌钙蛋白I进行动态检测,并与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功酶做比较。结果 VMC组入院时初次采集的血样中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功酶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动态检测VMC组各期肌钙蛋白I异常率均高于肌酸激酶、肌酶激酶同功酶,且肌钙蛋白I升高持续时间可维持2—3周。结论 肌钙蛋白I是诊断VMC的敏感指标,并能为临床医生提供较长的诊断时间窗口。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检测心肌酶及高敏C反应蛋白对手足口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分别采用酶动力法、免疫荧光分析法、血液分析仪检测165例手足口病患儿(研究组)的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氧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谷丙转氨酶(ALT)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WBC)计数,并与141例健康儿童(对照组)比较。结果研究组AST、LDH、CK、CKMB、α-HBDH、ALT、hs-CRP含量、WBC计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足口病患儿心肌酶谱、hs-CRP含量、WBC计数明显升高,可作为临床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环磷腺苷、维生素C联合抗病毒治疗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6年9月期间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宁德市中医院就诊的88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环磷腺苷、维生素C联合抗病毒治疗以及常规治疗,检测血清中心肌损伤指标、抗氧化指标、胶原代谢指标的含量。结果:治疗后1、2周时,两组患儿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内皮素-1(ET-1)、血管紧张素-II(Ang-II)、I型前胶原羧基端原肽(PICP)、I型原胶原N端前肽(PI NP)的含量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血红素加氧酶(HO-1)的含量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干预组患儿血清中LDH、CK、CK-MB、ET-1、Ang-II、PICP、PINP的含量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SOD、GSH-Px、CAT、HO-1的含量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磷腺苷联合维生素C治疗用于病毒性心肌炎能够减轻心肌损伤、改善胶原代谢。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肌酶谱与肌钙蛋白I(cTnI)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3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同期选择32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均检测心肌酶谱与肌钙蛋白I,且对检测后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工酶、α-羟丁酸脱氢酶、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水平进行观察及评估。结果观察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工酶、α-羟丁酸脱氢酶、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肌酶谱联合肌钙蛋白I检测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能够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值得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郑州地区儿童肺炎衣原体既往感染状况。方法 :采用金标免疫斑点法对 484名 1~ 14岁健康儿童进行血清抗体检测。结果 :各年龄组阳性率 :1~ 3岁组 8 16 % ,~ 6岁组 14 8% ,~ 9岁组 17 4% ,~ 14岁组2 1 7% ,总阳性率 15 7% ,各年龄组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 ,差异显著 ( χ2 =8 6 8,P <0 0 5 )。结论 :郑州地区儿童肺炎衣原体感染率较高 ,临床上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及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增强免疫比浊法及酶速率法测定59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41例非心肌炎患儿和45例健康体检小儿的血清cTnI及CK—MB阳性率。结果3组间血清cTnI比较和CK—MB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Х^2=72.21,P〈0.05;Х^2=35.24,P〈0.05);病毒性心肌炎组CK—MB阳性率较cTnI阳性率低(Х^2=4.32,P〈0.05);非心肌炎组cTnI阳性率低于CK-MB阳性率(Х^2=21.09,P〈0.05);对照组血清cTnI和CK—MB阳性率均为0。血清CK—MB阳性率随病程延长下降,病程在1周内血清cTnI阳性率高于血清CK—MB阳性率(Х^2=4.50,P〈0.05)。结论测定cTnI对于诊断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早期诊断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3.
急性有机磷中毒心肌酶谱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患者心肌酶谱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6例AOPP患者(中度中毒组22例,重度中毒组4例)入院当日及此后第2天、第5天、第7天、第9天和第11天重复抽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谷草转氨酶(GOT)、乳酸脱氢酶(LDH)和α-羟丁酸脱氢酶(HBDB)水平.结果中度组酶值仅部分升高,重度组则明显升高,第1日值两组比较P<0.05;酶水平呈规律性变化,CK值于第2日达到高峰(与第1日比P<0.05),CK-MB、GOT、LDH及HBDB值于第1至2第日达到高峰,中度组第5至第7日降至正常,(第5日与第1日比P<0.05),重度组第7至第11日降至正常(CK、CK-MB、GOT值第5日与第1日比P<0.05,第9日与第5日比P<0.05,LDH、HBDB值第9日与第1日比P<0.05).结论中毒越重,血清CK、CK-MB、GOT、LDH及HBDB等酶值越高,酶值可用于估计AOPP病情的严重程度,并且酶值呈动态变化,病情越重酶值恢复越慢.  相似文献   

14.
婴幼儿支气管肺炎患儿血清心肌酶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婴幼儿支气管肺炎患儿血清心肌酶的变化,以便在诊治过程中采取综合措施。方法选择住院支气管肺炎患儿110例,其中轻症支气管肺炎80例(轻症肺炎组),重症支气管肺炎30例(重症肺炎组)。另选22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Olympus AU27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支气管肺炎患儿急性期、恢复期及对照组儿童血清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肌酸激酶(CK)及其同功酶(CK—MB)等多项心肌酶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轻症及重症肺炎组患儿血清AST、LDH、α—HBDH、CK、CK—MB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重症肺炎组上述指标明显高于轻症肺炎组(P〈0.01)。与急性期相比,恢复期这些心肌酶指标均趋向正常水平。结论婴幼儿支气管肺炎患儿血清心肌酶有不同程度升高,病情越重,心肌酶升高越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临床疗效,并阐述其对患儿心肌酶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病毒性心肌炎患儿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2组患儿就诊后均行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I(cTnI)等检测,同时行抗感染、补充电解质及营养心肌等支持治疗,并均给予利巴韦林静脉滴注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磷酸肌酸钠静滴,疗程均为14d。治疗后比较2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和治疗前后心肌酶及cTnI水平和心电图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87.50%(42/48),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70.83%(34/4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P=0.04);2组患儿治疗后乳酸脱氢酶(LDH)、羟丁酸脱氢酶(HBDH)、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磷酸激酶(CPK)、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cTnI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患儿上述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89.58%)高于对照组(72.9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8,P=0.04)。结论:磷酸肌酸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总有效率更高,且能明显降低患儿心肌酶水平,改善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早期检测指标的危重症预警价值。方法比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和非危重、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早期的血糖、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血清淀粉样蛋白A、唾液酸、球蛋白、胱抑素C、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α羟丁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同工酶、血清白蛋白等指标。结果危重组和非危重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危重组和非危重组间中性粒细胞、血清淀粉样蛋白A、唾液酸、肌酸激酶同工酶、α羟丁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同工酶、血清白蛋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血糖、C反应蛋白、球蛋白、胱抑素C、肌酸激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血糖和血清白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和P < 0.05),2组间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血清淀粉样蛋白A、唾液酸、球蛋白、胱抑素C、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α羟丁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同工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性指标中性粒细胞、血清淀粉样蛋白A、唾液酸和脏器损伤指标肌酸激酶同工酶、α羟丁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等增高和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降低是危重病例的早期预测指标,高血糖所导致的营养状况降低对COVID-19的严重程度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吉林省2~14岁汉族儿童血清碱性磷酸酶(ALP)的参考区间。方法使用日立7600-21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1690名健康儿童(男835名,女855名)血清 ALP。Dixon 法弃离群值后,绘制分布图以判断资料是否服从正态分布。One-way ANOVA 比较各地区不同组间差异及确定是否需性别、年龄分组。非参数方法计算参考值的2.5百分位数、50百分位数和97.5百分位数,计算其90%置信区间。结果吉林省2~11岁儿童 ALP 值无性别差异,12岁后逐渐出现性别差异。ALP水平在2~4岁儿童略低,5~10岁儿童升高并相对稳定。12~14岁女孩 ALP 水平逐渐下降,而同年龄段男孩依然上升并保持在较高水平。年龄、性别合并后的参考区间包括2~4岁、5~10岁、11岁、12岁(男)、13~14岁(男)、12岁(女)、13岁(女)及14岁(女)。结论建立各地区儿童年龄、性别相关的血清 ALP 参考区间对正确评估儿童发育及分析疾病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广州市14岁以下儿童血清Ig含量的正常值没见报道,我们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了733例1~14岁健康小儿血清Ig含量。并与152例15~18岁健康青年作成人比较。结果发现:血清IgG在12岁以前不同年龄组有显著差异,随年龄增长而增高,P<0.01,12岁以后达成人水平。IgA在不同年龄组有显著差异,随年龄增长而增高,P<0.01。IgM则1岁后已达成人水平。IgG、IgA男女间无显著差异,P>0.05。IgM男女间有显著差异,且均为女高于男,P<0.01。鉴于小儿血清Ig含量正常值在不同地区、不同种族都有差异。因此,在评价小儿血清中Ig的含量时,要注意与当地不同年龄组正常人群血清中Ig含量比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进行性肌营养不良(PMD)的临床特点及血清肌酸激酶、肌电图、肌肉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对其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2例临床诊断为PMD的患儿的临床特征及肌酸激酶、肌电图、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2例患儿均为男性.39例有较典型的临床症状,3例为因其他疾病进行检查时偶然发现.所有患儿血清肌酸激酶均显著增高,≤4岁和>4岁且≤8岁组的血清肌酸激酶显著高于>8岁组(P值均<0.01).34例肌电图检查呈肌源性损害,≤4岁组肌电图检查异常的构成比显著低于>4岁且≤8岁和>8岁组(P值分别为0.019 5、0.013 5).10例患儿行左侧肱二头肌活组织检查,苏木精-伊红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dystrophin染色均显示为Duchenne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结论 PMD患儿中年幼儿的血清肌酸激酶升高更明显,年长儿的肌电图异常更明显,应重视婴幼儿运动发育迟缓,及早进行血清肌酸激酶筛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