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常见急诊之一,是鼻腔、鼻窦疾病常见症状,同时也是某些全身疾病症状之一,严重者可大量出血,甚至休克。治疗的基本原则是寻找出血点,采取有效的方法迅速止血。但常规的前鼻镜对于鼻腔中后段的出血很难找到出血点,而采用前、后鼻孔填塞方法治疗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不但患者痛苦,而且效果也不理想。近年来本院耳鼻喉科在内窥镜下准确地找到出血部位,并在直视下采用烧灼及明胶海绵微填塞治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将完成随诊的39例患者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隐蔽性鼻出血的有效处理方法。方法:用鼻内窥镜检查鼻出血的隐蔽部位,找到出血点,用微波电凝止血。部位不明确者对鼻结构进行处理后再找可能的出血点,找到出血点则电凝,找不到进行鼻腔填塞。结果:191例隐蔽性鼻出血中,153例鼻内窥镜下一次性找到并处理成功,25例多次处理,找到出血部位后电凝血止,13例未找到明确出血部位,作鼻腔填塞。结论:隐蔽性鼻出血首选鼻内窥镜下找到出血点后电凝止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鼻内镜下明确难治性鼻出血的出血部位及治疗效果。方法:对102例鼻腔难治性鼻出血患者在鼻内镜下确定出血部位,予电凝止血或区域性鼻腔填塞治疗。结果:98例在鼻内镜下找到出血点,经电凝止血或区域性鼻腔填塞治疗后出血停止。结论:在鼻内镜下能准确找到出血点,对出血部位进行准确电凝或填塞,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鼻衄即鼻出血,是鼻腔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出血原因很多,一般出血部位在鼻中隔前下方的易出血区,而40岁以上的老年人鼻出血,则多见于鼻腔后部,常与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有关。鼻腔填塞仍是本病有效的止血方法,包括前鼻孔填塞、前后鼻孔填塞,其它方法还有结扎供应血管,烧灼局部出血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检查及治疗难治性鼻出血的价值。方法 120例难治性鼻出血患者在局麻下行鼻内镜探查及治疗,根据出血部位,采取电凝止血及微填塞术,术后行鼻腔清理及冲洗。结果所有患者均能发现明确的出血部位,并成功止血,术后1~3个月随访,无再次出血,无鼻腔粘连。结论对于难治性鼻出血,首选鼻内镜下全方位检查,可准确查到出血点并给予相应治疗,可避免不必要的前鼻孔或后鼻孔填塞,副损伤少,止血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鼻出血是鼻科常见的症状之一,可发生在鼻腔的任何部位,位于鼻腔前部的止血比较容易,鼻腔后部的出血,前鼻镜下不宜看到,且来势凶猛,是耳鼻咽喉科的难题之一。我院自1997年8月引进鼻腔内窥镜(鼻内镜)以来至今,共收治鼻出血患者202例,其中鼻内镜下治疗24例难治性鼻出血(随访2年),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鼻出血是耳鼻喉科急症之一,对于鼻腔后部大出血,通常采用前、后鼻孔填塞予以止血,患者痛苦大,有时需多次填塞。2001年1月-2003年12月,本院对37例(侧)非特异性鼻腔后部鼻出血患者在内镜下找寻出血点,然后予以微波治疗,收到满意的止血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鼻出血可由鼻部疾病引起,也可由全身疾病所致。目前临床多采用微填塞前鼻孔或后鼻孔予以治疗[1]。由于鼻腔内视野相对较小,隐蔽性出血点不易寻找,且鼻腔填塞后患者头痛、头晕等症状易加剧。有关研究显示,鼻内镜下微波消融结合云南白药治疗鼻出血效果显  相似文献   

9.
鼻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之一,也是耳鼻咽喉科比较多见的急诊,中老年易发,男性多于女性,约1/3患者出血量较多,严重的可引起失血性贫血甚至失血性休克。鼻出血可因鼻腔局部或全身病变引起,确定出血原因对后续的治疗至关重要。传统的止血方法多采用鼻腔填塞法,但对于一些顽固的鼻出血往往无效,我科近2a来应用鼻内镜对鼻腔填塞失败的患者进行检查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顽固性鼻腔出血的临床治疗。方法:选自2008年6月—2009年3月我院顽固性鼻出血患者120例,对其出血原因,出血部位进行统计分析,利用鼻内镜准确找到出血点,采取电凝止血、鼻中隔矫正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栓塞术(DSA)、颈外动脉结扎术[1]、颌内动脉结扎术及筛前动脉结扎术等方法治疗。结果:120例患者,一次性治愈106例,11例再次治疗后痊愈,治愈率达97.5%。治疗无效需进行其它治疗的有3例。结论:对顽固性鼻腔出血进行治疗时,使用鼻内窥镜查找出血点是关键,根据鼻腔出血不同部位,采取不同治疗方法,均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鼻出血的部位大多数在鼻中隔前下部的易出血区,但也有少数严重的出血发生在鼻腔后部,且出血量大,出血部位隐蔽,用前鼻镜检查不能窥见出血点,间接鼻咽镜检查也难发现。且易复发。我们自2000年11月-2005年1月,采用鼻内窥镜下配合微波热凝治疗后鼻道出血68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鼻内镜配合微波治疗鼻出血的临床经验。方法:应用鼻内镜对鼻出血患者进行检查,寻找出血点,以微波治疗。结果:52例患者经鼻内镜下微波治疗鼻出血.治愈48例(92.3%),好转3例(5.7%),无效1例(2%),总有效率98%,无l例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微波治疗鼻出血的关键是能准确找到鼻出血的部位,不用鼻腔填塞,手术视野清楚,损伤小,术后反应轻、疗效确切、患者痛苦小,是治疗鼻出血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3.
鼻出血是耳鼻喉科常见急症之一,尤其是鼻腔后部出血,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以往常采用前鼻孔或前后鼻孔填塞术,患者痛苦大、恢复慢且治疗时间长,现我科采用腭大孔阻滞治疗后鼻孔出血,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鼻出血是临床常见疾病,有些出血点容易发现,经过局部烧灼或前鼻腔凡士林纱条填塞等处理后,出血可停止;有些因为出血位置隐蔽,经过多次凡士林纱条填塞后仍时有渗出血.2006年10月-2007年5月我院采用经鼻内镜电凝治疗多次填塞效果不佳的患者35例,术后用高膨胀止血材料局部填塞,均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鼻出血为耳鼻喉科常见疾病。对看不到出血点或来势凶猛的鼻出血,通常采用前鼻孔或前后鼻孔填塞术,而填塞物的选择可影响治疗效果。我科自2002年12月起,采用RHINO凝胶快速止血材料填塞鼻腔的方法治疗鼻出血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鼻出血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属耳鼻喉科急症,可由鼻部疾病引起,也可由全身性疾病所致。老年性鼻出血患者全身情况复杂,易发生严重并发症,且鼻出血大多发生在鼻腔后部,常规检查不易发现出血部位。针对老年人鼻出血的特征,2001年1月—2002年12月,本院采用鼻腔内窥镜导向下治疗老年性鼻出血患者69例,止血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鼻内窥镜下治疗顽固性鼻出血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顽固性鼻出血的治疗方法。方法对67例顽固性鼻出血患者,在鼻内窥镜下寻找出血点,并用双极电凝予以烧灼止血。结果 67例中有61例鼻内窥镜下一次性烧灼治愈,3例经二次烧灼治愈,4例行鼻内镜下局部填塞后治愈。结论鼻内窥镜下诊治顽固性鼻出血方法简单、有效,免除了传统前后鼻孔填塞的痛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常见急诊,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一般以鼻腔填塞为主要方法,但对某些出血凶猛而顽固的病人,处理颇为棘手。顽固性鼻出血多指鼻出血在400m l以上,经反复鼻腔填塞仍不能止血者[1]。我院自2000年2月~2005年6月应用电视监控鼻内窥镜行双极电凝术治疗顽固性鼻出血53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分区填塞在鼻出血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更为完善的治疗鼻出血的方法。方法223例鼻出血患者分A组(主要应用传统的凡士林纱布填塞止血处理)和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嗅裂—中鼻道—下鼻道后段分区填塞,鼻内窥镜下搔刮出血部位黏膜,并用止血敷料填塞)。对比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填塞时间、输血量、相关动脉结扎率。结果以上相关指标B组明显少于A组。结论鼻内窥镜下搔刮、分区填塞治疗鼻出血是一种有效的止血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宋金岭 《山西中医》2010,26(8):29-29
鼻出血是临床常见急症之一。对于难治性鼻出血临床治疗起来比较棘手,重症血出如涌,甚则从口中流出。鼻出血主要见于鼻窦炎、鼻腔肿瘤、鼻中隔偏曲、毛细血管扩张、特发性出血、血液系统疾病以及高血压病等。五官科多采取鼻腔填塞止血明胶,器械压迫止血等治法,有时效果亦不够理想,笔者临床应用经方治疗难治性鼻衄,从虚实辨证,以阴阳分纲,应用简便易行,疗效较好,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