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歧骨处发生疼痛为主症的病证,是消化科常见病、多发病。证型有寒邪客胃、饮食伤胃、肝气犯胃、脾胃虚寒等,其中肝气犯胃证型较为常见。因由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胃气阻滞所致。余在临床上采用肝胃同治,以疏肝解郁,理气止痛为主,辨证选方,病程短,气滞为主者,治以柴胡疏肝散加减;肝胃郁热者,治以丹栀逍遥散加减。肝气郁久,化火伤阴者,治以柔肝养胃汤加减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 肝气犯胃是胃脘痛中最常见的一个证型,近年来,我们用三合汤治疗肝气犯胃多例,效果满意。肝气犯胃是一个病理名词,中医学上的肝气,原指肝脏升发条达的一种生理功能,肝主疏泄,性喜条达。当情志不遂郁怒之后,肝的升发条达功能受到损害,就会出现下列两种情况:一是肝气过盛、横逆而克脾犯胃;另一种  相似文献   

3.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病情复杂,缠绵难愈,转癌率也较其它胃病为高,目前尚无特效疗法,严重影响着病人的健康。余近年来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专科门诊治疗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略有体会,兹就个人管见所及,简介如下:一、辨证求因应注意肝肺胃的相互关系慢性萎缩性胃炎(以下简称“萎胃”)与祖国医学胃脘痛等症证有关,叶天士论胃脘痛,就注重肝胃的关系,强调肝气犯胃,指出“肝为起病之源,胃为传病之所”。同时又注意胃对肝的反作用,认为“胃属腑,腑强不受木火来侵,病当自失”。根据个人的临床体会,本病的肝气犯胃与肺虚不能制肝有关,而肺虚不能制肝,又与中虚胃弱,肺气失养有关;肝气不郁不生热,胃阴不足与肝热伤阴有关;肝肺不郁不气滞,气  相似文献   

4.
分五型治疗消化性溃疡,即:肝脾不和型,宜疏肝辟邪,健脾和胃;肝气郁滞型,宜疏肝理气;火郁犯胃型,宜清热和胃;脾胃虚寒型,宜温中散寒,瘀血犯胃型宜活血化瘀,理气和胃。指出要明辨寒热虚实,分清肝郁火郁血瘀等并症,确立治则。  相似文献   

5.
胃脘痛辨证新识湖南中医学院(410007)刘继玉主题词胃脘痛,胃病辨证胃脘痛,又称胃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发生疼痛为主症的内科常见病。对于胃脘痛的辩证,内科学在强调其辩证首分由实的同时,将其分为寒邪客胃、饮食停滞、肝气犯胃、肝胃郁热、瘀血停滞、胃...  相似文献   

6.
四逆散一方系张仲景所创,载于其所著之《伤寒论》,为后世医家治疗肝脾不调的常用方剂。笔者曾用本方治疗下述病证,疗效较满意。现简介如下。一、胃脘痛本病分为脾胃虚寒与肝气犯胃两个类型。四逆散适用于肝气犯胃这一类型。肝气犯胃又可细分为:  相似文献   

7.
<正> 肝主疏泄,助脾胃纳运、升降,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正如《血证论》所说:“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然而导致这种脏腑之间正常生理功能的破坏,多因情志不畅,郁怒伤肝,肝气郁结横逆,遂致犯胃、乘脾、犯扰脾胃。有人囿于脾胃互为表里,肝气犯胃,胃病脾亦病,治胃亦即治脾,笼而统之,混为一谈。从临床实际来看,非皆如此。笔者认为探析肝气犯胃、肝气犯脾、肝气犯扰脾胃三者之间在病因病机、犯扰脏腑、证候特点及治疗上的异同,对于析疑解惑,指导临床辨证论治,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情志致胃脘痛的伤脏规律及证候特征。方法:以自编胃脘痛调查表为调查工具,选取山东省中医院消化内科门诊患者115例,采用流行病学现况调查的方法,统计分析胃脘痛的伤脏规律及证候特征。结果:除胃外肝是受损机会最多的脏腑占97.20%,脾损伤占49.53%,胆损伤占20.56%,伤心则比较少见,而肺、肾受损在本次调查中未出现。证候宜分为肝胃气滞与肝气犯胃两型。结论:情志致胃脘痛主要因情志伤肝而致肝疏泄失常所致,分为疏泄不及所致的肝胃气滞与疏泄太过所致的肝气犯胃2种证型,从而提示临床治疗情志相关胃脘痛时应区别用药。  相似文献   

9.
胃脘痛 ,俗称胃痛。现代医学多指十二指肠溃疡、各型胃炎等一类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以发作时疼痛难忍 ,甚者痛连胁背 ,伴恶心呕吐、吞酸嘈杂等表现。病变虽在脾胃 ,但又关系肝胆 ,尤与肝的关系最为密切。笔者认为 ,本病病因主要表现在情志伤肝和饮食伤胃两个方面。而且胃脘痛不论由何种原因引起 ,但最终都与肝脏密切相关。情志不遂、肝气郁结 ,则疏泄不及、脾胃升降失调 ,而致胃脘胀痛、呃逆干呕、大便溏泄或秘结等症 ;若肝气太过、横逆犯胃、胃失和降 ,则出现胁肋胀痛、烦躁易怒、吞酸嘈杂等症 ;饮食因素可见脾胃气机壅滞 ,妨碍肝气之升 ,…  相似文献   

10.
<正> 肝胃不和,指肝气犯胃而致胃失通降的病理现象。其临床表现为胁肋胃脘胀痛,泛酸,呕吐或嘈杂、嗳气、纳食减少,烦躁易怒,脉弦,舌苔黄,亦称肝气犯胃。证候分析肝气犯胃见证中,又觉咽部如异物梗阻,胸闷,妇女乳房及少腹胀痛,情怀抑郁而脘痛不显者,称为肝郁气滞(肝气郁结);肝气犯胃见证中,若脘痛不甚,大腹痛甚而便泄,食少作饱,痞满而闷,或腹中雷鸣,肢倦乏力,  相似文献   

11.
介绍张启平主任医师从肝论治胃病的经验。肝与胃在生理、病理上密切相关,张老认为胃病因忧思恼怒、伤肝损脾导致肝气犯胃、肝火犯胃、肝阳犯胃、肝阴不足,胃失和降而发。治疗上应从肝入手,以疏肝、泄肝、平肝、柔肝之法治疗,疗效颇佳。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2.
胃痛亦称胃脘痛,是以胃脘部近心窝处发生疼痛为主症的病证,包括现代医学的急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痉挛、胃下垂等病种。胃居中焦,主受纳,主降,喜润恶燥,与脾胃相为表里。胃痛初起多为实证,其病位在胃,或肝胃吲病,或脾胃同病,多因外感邪气、内伤饮食情志、脏腑功能失调等导致胃病。胃痛实证包括肝气犯胃、肝胃郁热、饮食停滞、淤血停滞、寒邪客胃和湿热中阻6个证型。  相似文献   

13.
病机 肝胃不和证皆因情志不舒,肝郁胃弱、肝失疏泄,横逆犯胃、胃失和降所致。笔者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的不同证候特征,将其分为四种类型,并根据久病必虚,久病必瘀的理论,分别采用疏肝理气和胃、清热泄火止血、逐瘀通络止痛、缓急和中、滋阴益胃、柔肝止痛等法治疗,应用于临床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分型治疗 肝气犯胃症见胃脘持续胀痛或胸胁疼痛,呃逆嗳气,吞酸嘈杂,食入不化,舌红,苔薄白或黄,脉弦。治以疏肝理气和胃。药物:北柴胡6g、生杭芍12g、炒川芎9g、香附10g、陈皮9g、积壳9g、甘草4g。气郁甚加郁金10…  相似文献   

14.
胃脘痛从肝论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胃脘痛的病因很多,我们治疗胃脘痛多责之在肝。因病位虽然在胃而缘多由肝木克脾土所致,若忧思恼怒,气郁伤肝,肝气横逆势必克脾犯胃致气机阻滞,胃失和降而为痛,肝气久郁即可化火伤阴,病情加重,缠绵难愈。1临床资料观察治疗本组病例46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2...  相似文献   

15.
答:胃脘痛,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病。本病多由饮食失节,寒温不调,损伤脾胃;或情志抑郁,肝气犯胃;或脾胃虚寒,寒邪凝滞所引起。胃脘痛主要涉及胃、肝、脾等脏腑。临床应根据患者疼痛的性质、特点及伴有症状进行辨证施治,分清虚实。其中,肝气犯胃,以胀痛为主,伴有肝气不舒的  相似文献   

16.
胃脘痛又称胃痛,是以胃脘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症。多见于现代医学的胃炎、消化道溃疡、胃肠神经功能紊乱、胃癌等。常见原因有寒邪犯胃、饮食伤胃、肝气犯胃、脾胃虚弱等。其发病机理为气血瘀阻,不通则痛,即胃气郁滞不通所致。临床辨证分虚实两类:如寒邪客胃,饮食伤胃,肝气犯胃,瘀血停胃等,多属实证;如胃阴不足,脾胃阳虚,多属虚证,若久病因虚而导致气滞血瘀者,属于本虚标实。治疗以理气和胃止痛为主,再须审证求因,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17.
胃痛肝气犯胃证属胃痛实证,是胃痛的临床常见证型,而中医认为实证的病理基础从广义来理解不外瘀滞。本证其发生与肝、脾有关,胃气郁滞、失于和降贯穿于肝气犯胃证之始终。临证多出现胃脘胀痛、攻撑作痛、脘痛连胁等。治宜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为主。四逆散出自张仲景《伤寒论》,由柴胡、枳实、芍药、炙甘草4味药组成,具有调和肝脾,透邪解郁,疏肝理脾之功效,配伍砂仁下气止痛、开胃;佛手舒肝健脾和胃;木香行气止痛,健脾消食。诸药共奏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之效。结论:加味香砂四逆散对胃痛肝气犯胃证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胃脘痛是临床常见病之一,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证。按病因分析,有由于饮食不节,过食生冷或暴饮暴食致脾胃受伤,饮食停滞中脘,气机阻滞;或由于肝气犯胃,忧虑恼怒,气郁伤肝,肝失疏泄,肝气横逆犯胃等原因引起气机阻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和胃调肝胶囊治疗肝气犯胃型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口服和胃调肝胶囊治疗,对照组予常规三联西药治疗,2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临床症状、胃镜下溃疡愈合率和胃黏膜切片幽门螺杆菌(Hp)转阴率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改善嗳气、吐酸和胃黏膜切片Hp阴转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和胃调肝胶囊治疗肝气犯胃型胃溃疡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胃脘痛辨治一得赵胜权浙江省绍兴市中医医院(312000)胃脘痛,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癌等疾病。一般的教课书上对本病的辨治分型较细,如常分为寒邪犯胃、饮食停滞、肝气犯胃、肝胃郁热、胃阴不足、脾胃虚寒、瘀血停滞等。但临床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