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邹红丽  马东飞  郝丽萍 《当代医学》2009,15(17):364-365
目的评价护理工作在椎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19例患者共21处狭窄病变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及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结果通过精心的护理配合,19例患者均成功实施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结论椎动脉狭窄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效果非常满意。护理工作在病人住院治疗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和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脑动脉狭窄的临床护理问题。方法回顾和分析34例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工作。结果34例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患者行38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成功置入37枚支架。手术成功率97.37%;术中1例出现血管痉挛,1例出现造影剂过敏;术后2例手术穿刺点血肿,1例出现高灌注综合征,全部病例经治疗痊愈出院。结论术前认真做好相关准备及心理护理,术中和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细致的护理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皮腔内血管支架成形术(PTA)治疗颅外脑血管狭窄的护理。方法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机下采用球囊扩张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外脑血管狭窄10例,共置入支架12枚,使狭窄段血管恢复正常管径。护理:术前做到好准备,做好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及时发现并发症,给予正确指导。结果10例患者技术操作均获得成功,造影示狭窄段全部成形良好,术后残余狭窄率<20%,无并发症发生,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疗效满意。结论PTA治疗颅外脑血管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刘发兰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9):189-190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方法:对45例行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的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术前心理护理,做好各项术前准备,加强术中、术后监测和护理,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结果:全组手术成功率100%,11例患者在术中出现心率减慢,8例患者血压下降,给予提高心率升血压等措施均在1周内症状消失,3例患者术后出现短暂头痛,1例患者术后穿刺部位出现假性动脉瘤,经加强局部压迫后治愈。结论:术前充分准备,术中密切监护,术后加强护理对于手术成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外血管狭窄。方法对16例颅内外脑血管狭窄的患者,由多学科参加进行术前评估后,行经皮腔内血管支架成形术治疗。结果16例患者中15例患者症状即刻消失或好转,术后残余狭窄率小于20%。其中1例因血管严重迂曲,支架无法到位,手术失败。1例因血压控制欠佳于术后48h出现高灌注综合征,继发颅内出血,经治疗后恢复良好。1例行颈内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出现持续低血压。经升压及补液对症治疗5d后血压正常。对15例患者术后随访3~14个月,无患者发生再狭窄。结论经皮腔内血管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外血管狭窄创伤小、疗效好,但风险高,应注重术前评估、手术操作、并发症防治、围手术期监护及发挥团队协作精神。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移植肾动脉狭窄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4例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治疗移植肾动脉狭窄患者的护理。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血压、尿量及肾功能变化情况,对可能出现的出血、血栓形成等并发症予以严密观察,出院时做好周到的出院指导。结果 13例术后血压不同程度下降,肾功能逐渐恢复,1例手术失败,移植肾被切除。结论 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治疗前后采取有效而完善的护理措施是成功治疗肾移植术后肾动脉狭窄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围手术期脑血管并发症,并探讨其相关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365例接受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病情况。结果:29例(7. 92%)出现术后脑血管并发症,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产生术后并发症的相对较高。结论: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脑血管并发症表现形式多样,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血管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开口狭窄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采用球囊扩张式支架对16例椎动脉开口段狭窄患者进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分析其疗效,总结其经验。结果 16例病人共植入16枚支架,椎动脉平均狭窄率术前为85.6%,术后为19.1%,无并发症发生。随访1~6个月,所有患者症状均获不同程度改善。1例发生再狭窄,余患者未见再狭窄。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开口段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已行支架治疗患者资料,对其疗效、手术方法和并发症进行总结。结果 20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前平均狭窄率(74.7±10.7)%,术后平均狭窄率(12.8±4.7)%;术前NIHSS评分平均19.92±6.42,术后11.35±3.79;4例出现血压偏低、心动过缓,1例出现术后高灌注综合征,未有脑梗死及脑出血等并发症。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一种治疗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需严格掌握好适应证。  相似文献   

10.
赵忠江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6):963-964,966
目的:探讨颈动脉颅外段与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成型术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入的患者共36例,其中颅内血管狭窄患者15例,颅外血管狭窄患者21例,给予手术治疗,患者术后随访3年,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TCD)及经颅多普勒超声(DSA)评价、ASPECTS量表评分,并对患者术后并发症进行评估.结果:本组36例患者全部放置成功,患者术后各项参考均显著改善,轻度狭窄的TCD与DSA相符率为56%,中度与重度的相符率分别为75%与78%.患者术后1月、1年、3年的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平均流速较术前减慢,而脉动指数较术前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月及术后3年的ASPECTS评分与术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行支架治疗后,颅内支架组患者成功14例,失败1例,成功率93.3%.术后脑出血2例,血管痉挛1例,再闭塞2例,心率、血压下降1例.颅外支架组成功20例,失败1例,成功率95.2%.再闭塞1例,心率、血压下降5例.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可以很好的治疗症状性脑动脉狭窄,但技术要求较高,尤其是颅内血管支架成形术.和颅外血管支架成形术相比,颅内血管支架成形术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2010-01~2011-12住院治疗行冠状动脉造影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加支架植入术发生血管并发症的30例患者进行分析,并制订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 30例血管并发症患者均得到有效控制,所有患者顺利出院。结论重视术前护理,积极的术中及术后护理对预防和减少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血管并发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术前脑血管造影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脑供血动脉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5例症状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行术前全脑血管造影。对136支狭窄的血管进行了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术后不同时期进行脑血管造影随访。结果:105例患者术前共存在136处狭窄血管,支架治疗术后70处血管狭窄恢复了正常血管直径,54处残余狭窄小于20%,7处残余狭窄界于50%~80%之间,有5例因支架不能到位,放弃手术。术中血栓保护伞完全被封堵住1例。所有患者术前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70例患者获得术后1~24个月的脑血管造影随访,其中颈动脉再狭窄2例,椎动脉起始部再狭窄6例,颅内动脉再狭窄6例。结论:术前进行充分的脑血管造影评估,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可以提高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1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通过临床症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评价其疗效,并随访3~18个月。结果21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术后即刻造影显示狭窄程度明显改善,平均狭窄程度从术前的狭窄率为(77±12)%下降到治疗后的狭窄率为(15±4)%。术后无颅内出血、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2例有新的TIA发作,但无新的脑梗死,DSA复查15例发现2例再狭窄其狭窄率均约50%但无症状。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一个相对安全、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大动脉炎患者的围术期观察及护理要点。方法:对80例手术患者术前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术中及术后严密监测血压,并加强对出血、栓塞、感染等并发症的观察。结果:11例患者术后血压及其它狭窄症状均明显改善。其中1例术中出现下肢动脉血栓,1例术后出现穿刺点渗血,经积极治疗、护理后痊愈。结论:合理有效的围术期护理是血管内支架治疗大动脉炎性主动脉狭窄成功的一个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血管内支巢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对72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予以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结果全组技术成功率100%,术前平均狭窄率为81.7%,术后残余狭窄率〈20%。术后1周内患者症状及神经功能缺损体征有所改善。术中及术后发生心率减慢23例,血压下降15例,血管痉挛7例,发生脑栓塞、高灌注综合征各1倒。随访3个月-1年,共有9例复查了DSA,1例出现轻度再狭窄;未发现支架移位,未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方法,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熟练操作可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疗效和经验。方法对45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术后行全脑血管造影及颈动脉彩超检查,进行影像学随访。结果狭窄血管均成功扩张,术前、术后狭窄段血管管腔分别为(2.84±1.18)mm和(5.86±0.65)mm,术后残余狭窄程度均〈20%。临床随访无TIA或脑缺血发作,无1例发生再狭窄,3个月后颈部血管彩色超声检查,狭窄段管腔内径为(5.84±0.33)mm,与术后即刻狭窄段管腔内径(5.86±0.65)mm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观察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狭窄患者的疗效,探讨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5例椎动脉狭窄患者实施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结果:25例患者技术成功率100%,术前平均狭窄率82.5%,术后平均狭窄率12.7%。随访6~18月,共有5例复查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1例患者出现轻度再狭窄;未出现后循环卒中。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椎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方法,可预防缺血性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的适应证、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对13例经内科药物治疗无效的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进行治疗。结果13例患者术前狭窄为(76.15±15.11)%,术后狭窄为(3.69±3.04)%。围手术期无并发症,术后无缺血性脑卒中发作,随访8-12个月,10例症状完全消失,2例症状较术前明显好转,偶尔有头晕,1例症状改善(DSA显示多段狭窄,左侧大脑后动脉闭塞,小脑后下动脉显影差)。结论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内科治疗无效时,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手段,可以缓解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的脑缺血症状,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汤秀玲  李扬彬  何伟文  伍健伟 《广东医学》2006,27(10):1584-1585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狭窄腔内血管支架植入术的护理干预。方法对36例支架成形术患者进行术中及术后的护理。结果36例患者均一次置入成功。使狭窄血管扩张,造影证实血流畅通,术后患者自觉症状明显改善。结论护士在支架成形术治疗过程中,实施高质量的护理,及时将信息反馈给医生,减少并发症,是提高介入治疗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食道支架置入术后的护理体会,探讨食道癌支架置入术的临床护理。方法在DSA定位下经口置入支架,对37例食道癌的患者食道支架治疗术的术前心理护理,术中护理,术后常规护理以及并发症的观察、处理、护理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置入支架,本组所有患者一周内有轻度的胸骨后胀痛、不适、恶心等,大多数患者不需要特殊处理,可以自行缓解。结论食道支架置入及精心的术前术后护理对于治疗食道癌所致食道狭窄及食道气管瘘安全、有效,术后的护理对减轻患者痛苦,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加快其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