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壮火散气,少火生气”语出《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由于《内经》成书年代久远,文辞古奥,含义幽深,给后学者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笔者不揣冒昧,就此文略陈管见如下。1弄清原文词意,探讨实质意义原文“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  相似文献   

2.
<正> 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试用教材《内经选读》,对“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中的“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几句的语译,不符原意。“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中的两个“之”是助词,充当定语的标志,可译为“的”;两个“气”都是被“火”所修饰,因火性属阳,故这里的“气”都是阳气。全句语译应为:过亢的阳气,宜衰减;温和的阳气,宜强壮。而《内经选读》对这句原文的语译是:壮火能使元气衰弱;少火可使元气壮盛。我认为,这样的译法同“壮火散气,少  相似文献   

3.
"阴火"辨治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阴火一词,始于东垣,贯穿于《脾胃论》之始终,然李氏终未详释之,故后世医家众说纷纭,未成定论。笔者对此小有感悟,发表点滴之见,仅供参考。1 概述1.1 阴火产生的病因病机 经云:“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生理情况下,因脾胃为元气...  相似文献   

4.
1.关于少火生气 “少火生气”出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经云:“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文中“少火”、“壮火”指什么?历代医家久有争议,一是李中梓、李士材、  相似文献   

5.
中医无论言生理或病理,几乎均涉及五行之火,足见火在其理论中颇具重要作用。如能就火的有关问题系统地加以阐明,则是很有意义的。 少火与壮火的关系 中医学中的火,不仅指六淫之火与五志之火,而且有关某些生理活动的现象人们也常以火来形容其动力作用。如《内经》谓:“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  相似文献   

6.
剖析李东垣的“阴火”论——兼论甘温除大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东垣内伤学说中提出的“阴火”论点,后人时有争议,如内容、治疗、名称等问题。这里略加剖析,作为学术上的探讨。一、“阴火”论的来源东垣的“阴火”论,渊源于《素问》“阴虚生内热”之文。如《调经论》云:“阴虚生内热奈何?……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  相似文献   

7.
自李杲在《脾胃论》中提出甘温除热之说以后,对阳气损伤而导致的阴火证方有了一个明确的指导性治疗原则。历年来,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但在理论上对阴火的认识尚不一致,存在着众多争议。 热即火,在自然界为六气和六淫之一。六气之火为正常的气候变化,六淫之火为异常的气候变化,若人体不能适应之则成为一种致病因素。在人体内为生理之火和病理之火。生理之火即《内经》所谓“少火”,病理之火即《内经》所谓“壮火”。前八对火分阴阳,虽大多认为阳火是指君火,阴火是指肾、肝、心包络、三焦和胆之相火。但也有不同观点,如李杲之说:“心火者,阴火也”。今天看来,火分阴阳,以君相别之,并无实际探求人身脏腑生理病理的意义。生理之火即人身之阳气,并无阴阳之分。五脏六腑各有自己  相似文献   

8.
难治性肾病(Refractory Nephritic Syndrome,RNS)是儿科较为棘手的泌尿系统疾病,王雪峰教授基于对气与火的理解,根据《黄帝内经》中"少火生气,壮火食气"理论,对RNS的病机演变有了新的认识,提出清热益气养阴为治疗小儿难治性肾病的基本治疗大法,并逐步揭示RNS激素疗法中会依次出现"壮火(壮火内炽)""壮火食气"及"气食少火(少火不足)"三个阶段。其认为"壮火食气"是激素依赖型肾病及频复发型肾病的病机关键,而维持机体"少火生气"是本病的治疗重点。在临床中要综合分析RNS的病程及病情变化规律,运用"少火生气"这一理念引导辨证论治、立法处方以减轻激素的副作用及防止RNS复发。  相似文献   

9.
郁证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重要疾病之一,当今普遍采用以理气为主治疗郁证,作者依据《内经》"折其郁气,资其化源"的治疗总则,及《内经》"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的理论,结合金元时期名医的认识,认为"郁则化热","壮火"易耗伤人体元气,故在应用疏肝理气药的同时结合少量补气药以"资其化源",重视益气药在治疗郁症中的重要作用。提出"解郁还须益气"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张杰  孙晓生 《中医学报》2019,34(8):1598-1601
少火壮火理论源于《黄帝内经》,不仅体现了食、火与气的关系,而且概括了人体生理和病理的变化,也可作为指导防治疾病、日常养生保健的原则。少火可以使元气强固,壮火会损伤元气;湿热、气郁均可促使少火化为壮火;过食大辛大热的壮火之品会耗气伤阴,常食性质温和的少火之品则可以温阳化气。根据少火壮火理论,认为2型糖尿病患者在日常养生保健中应该以"清壮火,培少火"为养生总则。糖尿病的发生与饮食因素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长期过食肥腻甘甜之品以及醇酒厚味,损伤脾胃。脾胃运化失职,则水谷不化,郁而成热,热成壮火,壮火食气,则进一步伤津耗液,终成消渴。因此,规律饮食应防食郁化火。长时间少动而过逸,则身体内精微不布,全身之气不足,而局部之气有余,积聚日久,则会造成全身少火不足,局部郁而化热。适当运动以防过逸而气余化火,舒展心情以防气郁化火。  相似文献   

11.
邓铁涛教授"五脏相关"学术源流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内经》“五脏相通”、汉代张仲景“五脏病”论、金元时期刘完素“五运主病”,以及明清医家提出的“五脏旁通”、“五脏穿凿”、药性归经、五行相生子母相应之义、“五脏互相关涉”等理论学说比较研究,认为邓铁涛教授提出的“五脏相关”与上述理论有学术渊源,但五脏相关运用现代语言表述了自《内经》以来五行学说的合理内核,凝炼成为解释复杂病理现象、指导临床实践的理论,体现了当代中医学术继承与创新的辨证关系。  相似文献   

12.
李东垣"阴火"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东垣创立脾胃内伤学说提出阴火论,其有效地指导临床应用有数百年,然李氏阴火起后世医家争论不休,笔者从生理、病理、治法方药诸方面浅谈对阴火的一点认识,旨在使“阴火”实质更明朗化。  相似文献   

13.
在祖国医学中,“火”包括有下列几方面的含义:一是“火热”,指一种致病因素;二是指人体正气之一,即人体生理功能动力,具有温煦生化作用。正如《志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少火生气”,三是指疾病的病理状态,如发热、舌赤、口渴等功能亢进表现,故说:“壮火食气”、“气有余便是火”。可见“火”对于机体具有有利的一面和不利的一面。如何治疗“火”证?历代医家有许多论述。用阴阳辨证观可将火证分为“阴火”与“阳火”两大类。“阳火”宜“热者寒之”或“苦寒泄火”,“阴火”属于虚火,宜“滋阴降火”或“甘温除热”。  相似文献   

14.
再论"肾主水液"之内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肾主之水,《内经》有两种说法:一指人体水液,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曰“肾者主水”;一指人体津液,如《素问·逆调论》曰“肾者水藏,主津液”。至于水、津、液之间,到底有何内在联系与区别?分而言之,清者为“津”,可化为气,属阳;浊者为“液”,可化为水,属阴;“循津液而流者”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有关相火的实质,相火与君火、命门之火、少火壮火、龙雷之火、阴火等的关系,相火理论的认识根源和哲学根源,相火理论与熵值理论的结合等问题。认为研究相火学说时,关键在于完整准确地理解各家学说,并不应当忽略对其认识根源和哲学根源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阴阳五行学说从《内经》开始就引用到医学中来。火是五行之一。《内经》提到火的地方很多。用以说明季节气候的有“君火”“相火”,用以说明生理病理的有“少火”“壮火”。脏腑五行配属心为火脏,小肠为火腑。火是“六淫”之一。病机十九条火证与热证共占其十。金元时代出现了以刘完素(河间)为代表的火热专家,由此而促进了温热学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东垣阴火学说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在《内经》理论指导下,结合自己临床实践,创立了脾胃学说,大为后世医家所推崇,其“阴火”学说则为脾胃学说的核心内容。然而,由于李氏原著对“阴火”的论述不甚明晰,致使后世医家各持已见,争论不休。为了更好地发掘有关“阴火”的理论,加深对东垣脾胃学说的认识,笔者就近二十余年来有关“阴火”方面的研究文献,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8.
历代脾胃大家,如李东垣、叶天士等为世人皆知,但追溯脾胃学说的源头当首推张仲景之脾胃观。如《古今医统》云:“汉仲景著《伤寒论》,专以外伤为法,其中顾盼脾胃元气之秘,世医鲜有知之者”。仲景在其《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将《内经》确立的脾胃理论创造性地应用于临床实践,对后世脾胃学说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李东垣正是继承发展了仲景脾胃学术思想,提出了“人以胃气为本”,“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能滋养元气”,创立了升发脾阳之说,从而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脾胃学说;而叶天士据此提出滋养胃阴学说,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脾胃学说。仲景在立法、组方、用药上匠心独具,处处顾护脾胃,其养胃扶正以祛邪及祛邪而不伤脾胃的治法,体现了以脾胃为本的指导思想。现从以下七方面讨论仲景治疗学中的脾胃观。  相似文献   

19.
李东垣“阴火论”始于《黄帝内经》“阴虚生内热”之文,后发展为“阴火论”,“脾胃内伤,阴火上乘”为其核心病机。慢性疲劳综合征发病率逐年升高,现代医学对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亦没有特效药物。笔者发现,慢性疲劳综合征由虚致实的病机要点与阴火理论中“脾胃内伤,阴火上乘”的病机关键不谋而合,特此展开探讨,为临床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道家思想与《内经》理论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道家以老庄为代表,以“道”为其学说宗旨。其道气论为《内经》气一元论奠定了基础,无为论思想促进了《内经》治法及养生理论的形成,辩证观则对《内经》病机、诊法、治则等理论均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