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梁切除术式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提高小梁切除术远期疗效,阻止引流口瘢痕闭塞的方法。方法 对54 例54 眼青光眼采用改良小梁切除术。手术方法将原来术中丢弃的小梁巩膜作巩膜嵌顿术,将原来丢弃的周边虹膜作虹膜嵌顿术。结果 54眼术前平均眼压为2.93kPa,随访17.3m o,平均眼压2.26kPa,滤过泡明显且范围广31 眼,中等滤过泡20 眼,滤过口平坦3眼按摩后滤过泡重现。结论 改良小梁切除术对提高小梁切除术远期效果有益,并有一定优点。  相似文献   

2.
改良小梁切除术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0引言常规的小梁切除术是目前最普遍应用的抗青光眼滤过术式,但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滤过手术后眼压失控病例不断增加,手术后2a内的失败率高达15%~30%。其主要原因是手术滤过道瘢痕形成,而再次行滤过手术失败率会更高。因此如何防止巩膜瘘道阻塞保持长时间的功能性滤过作用,已成为小梁切除术研究的难点和热点。我院自2001-10开展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了几种类型的青光眼15例(17眼),临床观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在15例青光眼患者中,男5例(5眼),女10例(12眼),年龄41~72岁,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4眼,慢性开角型青光眼3眼,术前眼压3.5…  相似文献   

3.
小梁切除术改良制做巩膜瓣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98年以来,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采用一次性向上弯曲的新月型隧道刀制做巩膜瓣18例24眼,其效果优于现行手术方法,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18例,均为住院病人,其中男6例,女12例,年龄41~73岁。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14例18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4例6眼。常规术前准备,球后及瞬目麻醉,开睑,固定上直肌,以穹窿为基底做结膜瓣,用隧道刀之侧刃,距角膜缘4mm,水平切开巩膜的1/3~1/2厚度,切口宽3mm(根据术前眼压的高低选择巩膜瓣的厚薄及大小),隧道刀由此向前进行板层分离,一直…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小梁切除术联合垂直巩膜切开返转嵌顿术(术中用或不用丝裂霉素)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巩膜瓣下咬切术联合垂直巩膜条切开返转嵌顿术。术中用或不用丝裂霉素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27例27眼。结果:术后6月内,27眼的眼压均正常;术后1年时,眼压控制率达94%(16/17);术后2年时,眼压控制达81%(17/21)。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垂直巩膜条切开返转嵌顿术(术中用或不用丝裂霉素)是一种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有效方法。并对其机理、并发症和优点进行了扼要分析。  相似文献   

5.
角巩膜瓣下小梁切除术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观察角巩膜瓣下小梁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分为角巩膜瓣下小梁切除联合浅层巩膜剪除术和联合浅层巩膜切开术两组进行手术。结果术后平均眼压2.46kPa,20眼眼压在正常范围,滤泡扁平弥散,1眼失败,滤泡不明显。无1眼发生角膜瓣渗漏。结论该术式近期效果好,适合于原抗青光眼手术失败及结膜条件差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一种改良的小梁切除术的疗效。方法手术员微镜下作以角膜缘为基底的结膜瓣,及4x4mm1/3巩膜厚度的浅层巩膜瓣,然后作一中层巩膜瓣,约3X3mm大小1/3巩膜厚度并切除之。作小梁切除、虹膜周切、巩膜瓣固定、球结膜及筋膜囊分层连续缝合。结果200例(280眼)随访6-24月,近期眼压控制率100%,远期为94%,平均眼压15.90mmHg结论改良的小梁切除术,降眼压效果好,是一种较理想的抗青光眼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8.
小梁切除巩膜嵌顿联合5—FU治疗青光眼2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保持滤过泡功能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 28例青光眼在常规小梁切除术基础上,于巩膜瓣下应用5-FU,然后将小梁巩膜条作为引流物垫,使房水滤过通畅,术后观察滤过泡,眼压及并发症。结果 术后一周眼压,术后滤过泡I型20例,Ⅱ型8例。结论 小梁切除术巩膜嵌顿联合5-FU能有效保持小梁切除术后的滤过功能,并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9.
巩膜袋成形后小梁切除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了一种改良的滤过性手术,即巩膜袋成形后小梁切除术,并对67例(74只眼)原发性青光眼施行了手术,本法操作简便,术时缩短,损伤轻,术后滤泡形成早,随方时绝大部分病例眼压恢复正常,仅3例仍需用药物控制眼压,未发现有明显的并发症,本文并对提高部麻醉,主动形成前房的方法进行了改良。  相似文献   

10.
改良小梁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赖强 《国际眼科杂志》2004,4(6):1157-1157
小梁切除术是目前应用最多的,最有代表性的抗青光眼滤过术,术后早期最常见的并发症为持续性浅前房和低眼压,是导致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采用巩膜瓣可拆除缝线,滤泡指压按摩的现代改良小梁切除术62例(68眼),使术后即形成前房并控制房水滤过量,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12.
本文报告59例65眼继发性青光眼,晚期青光眼及原发性青光眼,用间层巩膜嵌顿合并小梁咬切术治疗。近期眼压控制率为90.8%,远期随访眼压控制率为83.3%,效果满意。 作者对手术方法作了介绍,并对手术的优点进行了初步讨论。认为本术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青光眼手术,尤其对继发性青光眼及晚期青光眼较好。  相似文献   

13.
据随机抽样原则,对巩膜池成形小梁切除术与Cairns小梁切除术各32眼的远期疗效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Cairs小梁切除术后平均随访54.3月,平均眼压2.6kPa(20.3mmHg)平均房水流畅系数0.212Cumm/min/mmHg;巩膜池成形小梁切除组术后平均随访53.8月,平均眼压2.02kPa(15.5mmHg)平均房水流畅系数0.280Cumm/min/mmHg,两组数据经统计学处理。  相似文献   

14.
小梁切除术与巩膜全层切除术相比 ,术后浅前房、脉络膜脱离和感染等并发症明显减少 ,但术后眼压下降幅度及持久性较巩膜全层切除术差。抗代谢药物的应用 ,虽然能提高手术成功率 ,但因其并发症明显而受到一定的局限 [1 ,2 ]。为此人们试图找到一种更安全、疗效更确切的方法 ,隧道式小梁切除术就是其中之一。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病例来源于我院 1996年 4月~ 1998年 4月住院病人 ,5 8例 70眼首次行滤过性手术者。隧道式小梁切除 35眼 ,其中男 16眼 ,女 19眼 ,年龄 5 5 .70 a± 9.0 3a,术前眼压 4.0 4k Pa± 1.6 9k Pa,闭角型青光眼 …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改良结膜瓣小梁切除术对减少青光眼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提高手术成功率的作用。方法对收治的48例(60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行改良结膜瓣小梁切除术。结果术中视野清晰,手术时间缩短,术后滤过泡形成快,切口愈合快。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5个月。60眼眼压均控制在6~18mmHg。结论改良结膜瓣小梁切除术的应用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和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改良垂直式小梁切除术与传统小梁切除术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改良垂直式小梁切除术与传统小梁切除术对治疗青光眼疗效的差异。方法 Ⅰ组采用改良垂直式小梁切除术60例66眼,Ⅱ组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作对照组45例49眼,随访观察3-8周。结果 Ⅰ组术后眼压控制及功能性滤过泡均比Ⅱ组佳。术后并发症比Ⅱ组明显减少。结论改良垂直式小梁切除术操作简便,创伤小,降压效果稳定可靠,是治疗青光眼较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巩膜瓣松解缝线小梁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对15例20只眼行小梁切除时采用巩膜瓣松解缝线法,术后3~14天拆除缝线,前房在24小时内形成19只眼(95%),远期限压均值1.71±0.38kPa(1kPa=7.5mmHg),功能性结膜滤过泡17只眼(85%)。前房恢复时间、远期眼压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5,<0.001)。该手术方法具有促进术后早期前房形成,辅助长期滤过作用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改良巩膜瓣小梁切除术的效果。方法  96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分为 2组 ,改良组 40例 43眼行改良巩膜瓣小梁切除术 ,对照组 48例 5 3眼行常规小梁切除术 ,观察两组术后浅前房、眼压及滤过泡等情况。结果 浅前房发生率改良组 4 65 % ( 2 /4 3 ) ,对照组 2 0 75 % ( 11/5 3 )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眼压控制在 2 1mmHg以下者改良组42眼 ,对照组 45眼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Ⅰ、Ⅱ级功能性滤过泡改良组 40眼 ,对照组 40眼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改良巩膜瓣小梁切除术可明显降低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率 ,并能理想地控制眼压。  相似文献   

19.
小梁切除术一直是最为经典的抗青光眼手术,也是适应证最广、降眼压幅度最大的外滤过性手术代表。根据小梁切除术的降眼压机制及其术式改良的演变与发展,本文在既往各种术式改良的基础上,总结了一种较为优化的术式——小梁切除联合深层巩膜切除术。此术式发挥了多种引流机制、降眼压幅度大、可有效避免滤过泡相关远期并发症;手术适应证与小梁切除术相同,更适合于中晚期青光眼患者;操作简单、易学;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少。(眼科,2022,31:175-180)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效果。方法 86例92眼。做以角膜缘为基底的结膜瓣,制作4mm×4mm的巩膜瓣,将沾有0.25mg/ml丝裂霉素C液的棉片(5mm×5mm)置于巩膜瓣上,用结膜瓣遮盖棉片5分钟后取出。用平衡盐溶液100ml充分冲洗,用2ml一次性注射器针头在角膜缘内0.5mm作1前房穿刺口。作常规小梁切除及虹膜周边切除。10-0尼龙线作改良可拆式缝线缝合巩膜瓣的两个边。术后5~10天视前房及眼压情况拆除巩膜可拆式缝线。结果 92眼术毕前房即形成,拆除缝线后,眼压7.10~18.86mmHg,平均12.53mmHg(1mmHg=0.133kPa)。滤过泡呈弥漫微隆起,术后未见脉络膜脱离或浅前房。结论 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疗效更确实,手术更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