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用封闭群新西兰白兔60只,观察比较家兔EP性发热时血浆、脑脊液和不同脑区组织中cAMP的含量的变化。结果发现:家兔EP性发热时,下丘脑和脑脊液的cAMP含量明显升高,到达热限时,两者的cAMP含量增长同时受限,两者间的cAMP含量变化呈显著的正相关(r=0.985,P<0.01),而血浆、脑干及皮层cAMP含量无明显改变,据此,作者推论:(1)EP性发热时下丘脑cAMP含量的嵲龆嗍悄约挂海悖粒停性龆嗟闹饕丛矗唬ǎ玻┫虑鹉裕悖粒停泻吭龀な芟奘牵牛腥认薜闹匾梢颉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脑热清口服液 (naoreqing ,NRQ)是治疗颅脑术后顽固性发热的有效药物 ,对颅内感染性发热也具有良好的疗效。NRQ由黄芩、藿香、焦山栀、人工牛黄等组成 ,具有清热利湿 ,健脾和胃的作用。本实验旨在探讨NRQ对内毒素 (ET)性发热家兔的解热机制。方法 :复制内毒素 (ET)性发热家兔模型 ,分为生理盐水 (NS)组 :NS 2 4mL/kgig ;NRQ组 :NRQ 2 4mL/kgig ;ET组 :ET 0 5 μg·mL-1·kg-1iv ;NRQ +ET组 :ET 0 5 μg·mL-1·kg-1iv后NRQ 2 4mL/kgig。观察指标 :最大体温上升高度 (ΔT) ,1h体温反应指数 (thermalresponseindex …  相似文献   

4.
为验证内毒素(ET)发热时脑脊液(csf)cAMP含量增高的来源以及cAMP的中枢发热介质作用,本文应用ET复制发热模型,同时测定不同脑区组织中cAMP含量并与csf,血浆中cAMP含量进行同步比较。结果发现:ET发热时,丘脑下部组织中cAMP含量和csf cAMP含量均明显增加,与发热的体温变化呈明显正相关关系,而脑干、脑皮质组织中cAMP含量以及血浆中cAMP含量则变化无规律性。表明:ET发热时csf cAMP含量增加可以反映出丘脑下部组织中cAMP含量变化。其主要来源于丘脑下部组织。脑内cAMP作用的相对特异性部位亦在丘脑下部。  相似文献   

5.
TNF性发热时家兔血浆,脑脊液PGE2及cAMP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用30只封闭群新西兰白色家兔进行两部分试验。第一部分:观察侧脑室内注射TNF的发热效应;第二部分:用放免法检测TNF发热高峰时血浆和脑脊液中PGE_2和cAMP的含量。实验结果显示:侧脑室内注射50ng/只TNF(rTNF组)可引起家兔发热达△T0.79±0.14℃。此时:(1)脑脊液中PGE_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注射同量生理盐水)(2)血浆中PGE_2含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别。上述结果表明:①侧脑室内注射rTNF可在外周血PGE_2不增多的情况下引起脑内PGE_2合成增加。②PGE_2的升高并未引起cAMP的升高。从而提示TNP与白细胞致热原(LP或IL-1)在引起发热的机制上可能有不同方式,PGE_2升高可能参与TNF性发热的机制,不支持PGF_2升高通过cAMP升高引起发热的主张。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复制家兔内生致热原 (EP)性发热模型 ,探讨脑热清 (NRQ)口服液的解热机制。方法 :实验分两部分进行。第 1部分观察NRQ对家兔EP性发热的解热效应。将 2 0只家兔随机分成 4组。NS组 :NS 2 4mL/kg剂量灌胃 ;NRQ组 :NRQ 2 4mL/kg灌胃 ;EP组 :EP 1 5mL/kg耳缘静脉注射 ;NRQ +EP组 :NRQ 2 4mL/kg灌胃 ,0 5h后耳缘静脉注射EP(剂量同EP组 )。实验中每 10min记温 1次 ,观察 4h ,观测指标 :最大体温上升高度 (ΔT) ,体温反应指数 (TRI)。第 2部分观察NRQ对EP性发热家兔的下丘脑和脑脊液 (CSF)中cAMP及腹中隔区精氨酸…  相似文献   

7.
8.
给大鼠腹腔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endotoxin, ET)复制发热模型,观察大鼠ET性发热时不同脑区组织cAMP含量和腺苷酸环化酶(adenylate cyclase, AC)活性的变化。结果发现:大鼠在发热高峰时与对照组比较,丘脑下部cAMP含量明显增加(P<0.01),并与体温变化呈正相关关系(r=0.827);丘脑下部AC活性也显著增强(P<0.001),也与体温变化呈正相关关系(r=0.774)。脑干AC活性显著增强(P<0.05),但与体温变化无正相关关系(r=0.203),cAMP含量也无明显变化。脑皮质cAMP含量和AC活性均无明显变化。以上结果显示:ET可能是通过共同信息物质——内生致热原(EP),以一定方式作用于丘脑下部视前区神经元的细胞膜内AC,使其活化作用于ATP,使ATP分解生成cAMP,从而使局部cAMP含量增加,再通过某种方式使体温调定点上移,导致体温升高。  相似文献   

9.
用精制大肠杆菌内毒素(ET)复制发热模型,观察ET性发热时,家兔血浆、不同脑区(脑皮层、丘脑下部及脑干)组织cAMP含量的变化,并且观察穴位电针及封闭“穴位”电针的影响。结果发现:(1)给家兔静脉注射ET引起发热反应,穴位电针可抑制其发热反应,而封闭穴位电针则无这种抑制效应。(2)ET发热时,丘脑下部组织cAMP含量显著升高,并且与体温变化呈正相关关系,而血浆、脑皮层、脑干组织cAMP含量与体温变化无一致性。(3)“穴位”电针抑制发热反应时,伴有丘脑下部组织cAMP含量特异性下降,而封闭穴位电针对丘脑下部组织cAMP含量无影响。作者推论:家兔ET性发热可能由于丘脑下部组织cAMP的合成增加所致,电针抑制ET性发热可能是作用于穴位周围的神经末梢或感受器将冲动传入体温调节中枢,使其cAMP合成受到抑制,从而影响发热反应。  相似文献   

10.
11.
在大鼠背部皮下注入巴豆油,诱发无菌性炎症(AI)发热,致炎后第一天动物体温上升达高峰,第二天体温开始回降,在第八天体温回降至正常。实验分四组,第一组为对照组,不做致炎处理,第二组为发热高峰组,第三组为发热恢复组,观察大鼠AI发热高峰期及恢复期时不同脑区cAMP含量和腺苷酸环化酶(AC)活性的变化。第四组为发热恢复正常组.观察致炎后第一天至第八天动物体温从高峰障至正常的变化曲线,不做脑组织取材。结果发现:大鼠在发热高峰期与对照组比较,丘脑下部cAMP含量明显增加(P<0.01),并与体温变化呈正相关关系(r=0.893);AC活性显著增强(P<0.001),也与体温变化呈正相关关系(r=0.824),脑皮质、脑干cAMP含量与AC活性均无明显变化。发热恢复组与对照组比较:丘脑下部cAMP含量明显增加(P<0.05),丘脑下部、脑干AC活性均显著增强(P<0.05),而脑皮质cAMP含量和AC活性均无明显变化。作者推论:大鼠AI发热很可能是由于丘脑下部AC活性增强使局部cAMP含量增多所致。  相似文献   

12.
13.
TNF性发热时家兔血浆、脑脊液PGE_2及cAMP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30只封闭群新西兰家兔分两部分进行实验,第一部分观察侧脑室内注射重组肿瘤坏死因子(rTNF)的发热效应;第二部分用放免法检测rTNF发热高峰时家兔血浆、脑脊液中PGE_2和cAMP的含量。动物随机分成两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PGE类物质尤其是PGE_2在发热发病学中的作用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但目前对于PGE_2是否是中枢性发热递质,国内外尚存在着争议。迄今为止国内外尚未见有关发热时不同脑区组织PGE_2含量变化的报道。我们的实验目的:试图证实PGE_2与  相似文献   

15.
16.
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浆和脑脊液中内皮素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放射免疫法测定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浆和脑脊液中内皮素(ET)的含量,了解其在脑出血病变过程中的作用,以便能更好地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7.
在许多类型的发热过程中,血浆中cAMP含量都明显升高。但是否能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从而介导发热,仍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本实验经家兔颈内动脉注入~3H-cAMP,并用抗体结合法证明在开始注入后5、15及30分钟,有大量~3H-cAMP出现于脑脊液中;并以注射后5分钟含量最高,但此含量仍明显低于同时血浆中~3H-cAMP含量。此结果提示,至少在浓度较高的情况下,家兔血浆中的cAMP能有限制地通过血脑屏障而进入脑组织。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用静脉注射内毒素复制家兔双相热模型,观察双相热各期颈动脉血浆和脑脊液cAMP含量的变化及其与体温变化的关系,结果如下:1.内毒素非热限剂量一次静脉注射引起典型双相热。脑脊液cAMP含量在两个热相高峰期相应出现两个上升波,间歇期体温下降时,脑脊液cAMP含量相应降低,退热后恢复正常。血浆cAMP含量仅在第一热相增高。2.相关检验表明,脑脊液cAMP含量与体温变化呈显著正相关。血浆cAMP含量仅在第一热相与脑脊液cAMP含量相关。以上结果与内生致热原双相热相似,提示内毒素可能主要通过内生致热原以某种方式影响体温调节中枢cAMP的变化,导致双相热型的出现  相似文献   

19.
内毒素、内生致热原引起实验动物体温升高 ,外周血及部分脑组织中cAMP含量均明显升高 ,cAMP、cGMP等作为调节发热的中枢介质已被证实。也有资料报道牛磺酸使发热动物体温下降的同时外周血cAMP含量也明显下降。但牛磺酸对发热动物降热时丘脑下部组织中的一氧化氮及其cAMP、cGMP等物质含量的变化以及体温中枢与这些物质的关系目前尚不清楚。本实验采用内毒素和内生致热原复制动物发热模型 ,观察牛磺酸对降热过程中的一氧化氮、cAMP及cGMP含量变化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丘脑下部体温调节机制。结果表明 :内生致热原发热时血中NO2 -/NO…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浆和淋巴细胞内cAMP、cGMP的水平,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