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本研究观察了家兔急性心肌梗塞(AMI)早期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栓素B2(TXB2)、组织型纤溶酶酶原激活剂(T-PA)及其抑制物(PAI-1)水平的变化及卡托利干预的PA活性显著降低;相关分析表明,血浆GMP-140浓度与PAI-1活性显著正相关。卡托普利干预后,血浆GMP-140浓度、TYXB2浓度、T-PA浓度、t-PA含量、PAI-1活性均明显降低,而t-PA活性显  相似文献   

2.
王凌燕  朱广瑾 《解剖学报》1995,26(3):309-312
通过观察实验性大鼠急性心肌梗塞(AMI)时血浆蛋白C(PC)活性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纤溶酶原激活剂的特异性抑制因子(PAI)活性的变化,初步探讨了心肌缺血时PC活性变化与纤溶系统的关系以及人参皂甙对其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AMI时血浆PC活性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且与缺血程度呈负相关。2.AMI时t-PA活性降低,PAI活性增高。3.人参皂甙可提高AMI时血浆PC活性,降低PAI  相似文献   

3.
大鼠心肌缺血及再灌时血浆蛋白C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复制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模型,观察血浆抗凝因子蛋白C(PC)的活性变化及血浆PAI和t-PA的活性,同时监测心电图、血清LDH、SGOT和心脏病理学改变。结果表明,心肌缺血时PC活性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P<0.05),随着缺血时间延长,PC活性呈现进一步下降。此外,t-PA活性的变化规律与PC相同,PAI则与PC相反。缺血再灌后PC、t-PA和PAI活性都略有恢复。提示,PC活性降低参与急性心肌梗塞(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整体犬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以探讨穿心莲提取液减轻钙超负荷的机制。结扎冠脉左前降支上1/3处90min后再灌注60min较持续结扎150min,缺血中心区心肌细胞内Ca2+增加(P<0.05)、Na+明显增加(P<0.01),心肌细胞膜Ca2+-ATPase活性明显降低(P<0.01),心肌组织MDA含量显著增高(P<0.01)。而在再灌注前45min静脉给予穿心莲提取液,则见其缺血中心区心肌细胞内Ca2+降低(P<0.05)、Na+明显降低(P<0.01),心肌细胞膜Na+-K+-ATPase、Ca2+-ATPase活性明显增加(P<0.01)。心肌组织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说明穿心莲提取液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钙超负荷与减轻氧自由基危害、保护心肌细胞膜ATPase活性、降低钠超负荷有关。  相似文献   

5.
以体外培养的猪主动脉内皮细胞(EC)为模型研究Ilopost对EC抗血栓功能的影响。用放免法、发色底物法测定培养液中6-酮-PGF1α(6-keto-PGF1α),血栓素B2(TXB2)含量,纤溶酶原激活物(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活性及EC环磷酸腺苷(cAMP)含量。结果表明:Iloprost中以使EC生成6-keto-PGF1α,cAMP含量显著增多,TXB2含量显著减少,并使P  相似文献   

6.
本文应用Langendorff无作功循环式离体心脏灌流技术、结扎左冠脉前降支造成急性心肌梗塞模型,以冠脉流出液和血浆为标本,观察人参皂甙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纤溶活性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离体心脏停灌45min或再灌15min后,组织型纤溶酶原活化物(t-PA)活性呈明显降低(与正常灌注相比P分别<0.05,0.01),预灌注人参皂甙后,t-PA活性可恢复到缺血以前的水平。人参皂甙200mg/kg一次  相似文献   

7.
对照观察兔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时球结膜微循环的变化,测定动物血浆中内皮舒张因子/一氧化氮(EDRF/NO)、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浓度变化,并用光镜和电镜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组织作形态学观察。结果发现:(1)兔心肌缺血/再灌注后球结膜微循环异常;表现为A3、A4微动脉血管管径缩小,毛细血管交换距离增大。(2)血浆中EDRF/NO水平降低;(3)血浆TXB2、MDA水平升高,SOD、6-Keto-PGF1α下降;(4)光镜下:缺血区心肌组织细胞肿胀变性。电镜下:内皮细胞肿胀,部分毛细血管腔内有红细胞、白细胞附壁阻塞,线粒体肿胀,糖原颗粒减少。结果提示:心肌在较短时间缺血后再灌注(缺血30min再灌注30min)后就可产生组织损伤,这可能与血管内皮受损,EDRF/NO合成释放减少,缩血管物质TXA2升高,血小板、白细胞粘附、聚集在血管内皮上,氧自由基产生过多等有关。上述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缺血/再灌注心肌微循环功能障碍进而引起组织形态改变。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兔体外循环(CPB)模型研究CPB中糖皮质激素受体(GR)的变化及早期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GC)的效应。结果发现,兔胸腺高亲和力GR数目在CPB60min较CPB前显著下降(-35%),CPB中血浆GC浓度显著升高,同时伴有血浆磷脂酶A2(PLA2)活性和肺血管外含水量(EVLW/BFDL)显著升高;在CPB前5min静注琥珀酸钠氢化考的松20mg/kg,虽使胸腺GR水平进一步下降(-69%),但能显著提高CPB期间血浆GC浓度,并能显著抑制血浆PLA2活性和EVLW/BFDL的升高。提示CPB能引起GR水平下降,从而降低GC效应;CPB术中早期应用大剂量GC能在CPB中GR减少的情况下维持或提高GC的效应,但其作用很可能并非完全通过高亲和力GR介导。  相似文献   

9.
应用基因重组干扰素-a和-γ(IFN-a和-γ)体外诱导三株人胃癌细胞系SGC_(7901)、MGC_(803)和MKN_(45),ABC-CELISA法测定诱导组和对照组细胞表面免疫抑制酸性蛋白Ⅱ型(IAP-2)的表达量。在基础培养条件下,三株细胞表达IAP-2均呈低水平。低浓度(<1000u/ml)IFN-a或-γ能增加这三株细胞IAP-2表达量;而高浓度(>1000u/ml)IFN-a或-γ反使其IAP-2表达量显著减少。这些结果提示:(1)IFN-a和-γ可能对胃癌细胞IAP-2表达呈双向调节作用;(2)癌细胞IMP-2表达水平检测作为临床应用IFNs治疗癌症患者的疗效判别指标可能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和方法:采用家兔失血性休克/再灌注(S/R)模型,以放射免疫法分析了动物血清中磷脂酶A2及其活性产物血栓素(TXB2)、前列环素(PGI2)在损伤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同时观察了氯喹及其同类化合物磷酸萘酚喹、抗氧化剂黄芪酮对S/R损伤后上述PLA2活性产物的影响。结果:氯喹可明显降低PLA2,使TXB2/PGI2比值恢复于接近正常;磷酸酚喹和黄芪酮也可明显降低PLA2,使TXB2/PGI2比值显著低于S/R损伤组:HCO-3和tCO2也得以接近于正常水平。结论:S/R过程中TXB2的增高导致的TXB2/PGI2比值改变可能对循环有重要影响;氯喹类化合物及环氧化物酶抑制剂可能通过抑制PLA2活性及降低TXB2/PGI2比值,促进全身循环和呼吸系统功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1.
小儿哮喘发病中CD23,IFN和IgE的作用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APAAP方法,Dot-blot地高标记核酸杂交技术及ABC-ELISA法分别检测哮喘患巴细胞CD23mRNA,膜CD23分子表达和患儿血浆和淋巴细胞诱生IFN-γ水平。结果,哮喘患儿CD23mRN表达增高,外周血PBMC和B细胞的CD23表达均显著增加,IFN-γ诱生水平明显低下,血清IgE水平异常升高,B细胞CD23分子表达与IgE水平之间显著正相关麻疹疫苗治疗后B细胞CD23分子表达明显  相似文献   

12.
"肝郁"大鼠血浆TXA2、 PGI2水平与肝微循环变化及逍遥散作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 探讨“肝郁”大鼠模型血浆TXA2、PGI2水平与肝微循环变化,揭示“肝郁致瘀”的机理。方法 用捆绑式限制大鼠活动制作肝郁大鼠模型,血浆6-keto-PGF1α、TXB2测定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肝微区、胃微区BCPA测定用LDF-Ⅱ型激光微循环血流计。结果 造模大鼠一般于造模第3~4d出现“肝郁”现象:肝郁大鼠血浆6-keto-PGF1α明显降低(P〉0.01);TXB2明显升高(P〈0.01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不同缺血/再灌注条件下心肌组织内高能磷酸化合物的含量,并用放色法测定了大鼠心肌组织内血管紧张素Ⅱ(AT-Ⅱ)的含量。结果表明:缺血30min和缺血40min组AT-Ⅱ明显高于缺血15min组(P<0.05),再灌后AT-Ⅱ含量进一步升高,此变化与在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的高能磷酸化合物改变恰好相反。在缺血40min再灌20min组的灌流液中预先加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巯甲丙脯酸,则心肌中磷酸肌酸(PCr)、三磷酸腺苷(ATP),TAN(AMP+ADP+ATP)与能荷E(1/2ADP+ATP/TAN)均非常显著高于未加巯甲丙脯酸组(P<0.001),可见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心肌高能磷酸化合物含量的变化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关系密切,两者呈显著负相关(r=-0.83)。抑制AT-Ⅱ的生成能有效地保护缺血心肌的能量贮备  相似文献   

14.
B7-1分子诱导体外抗肝癌免疫反应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了解B7分子在体外抗肝癌免疫中的作用。方法: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与HepG2/hB7-1,HepG2/neo及亲代HepG2瘤苗混合培养(MLTC),检测淋巴细胞活化增殖能力,淋巴细胞HLA-I类抗原的表达,培养上清IFN-γ水平,TNF活性及LAK,CTL细胞活性。结果:HepG2/hB7-1瘤苗促淋巴细胞增殖最高达14.6倍,明显高于HepG2/neo和HepG2瘤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细胞因子水平与晚期胃癌患者治疗及预后相关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报道了249例晚期胃癌(Ⅲ~Ⅳ期)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产生IL-2水平及IL-2R表达,外周血清中sIL-2R浓度与PBMC被PHA-P诱生后产生IFN-γ活性;并探讨了姑息性手术、化疗和中药治疗对晚期胃癌患者细胞免疫调节因子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晚期胃癌患者外周血PBMC产生IL-2及IFN-γ能力及IL-2R表达均显著低于早期胃癌患者和正常对照组水平(P<0.01);sIL-2R水平前者明显低于后二者(P<0.01)。姑息手术治疗尽管对晚期胃癌患者的IL-2、IL-2R和IFN-γ水平无显著影响,但可降低其sIL-2R水平;而扶正抗癌冲剂则可是显著提高患者术后IL-2及IFN-γ水平和IL-2R表达,同时降低sIL-2R水平(P<0.01);化疗有效晚期患者,则可导致其sIL-2R水平下降,无效者则sIL-2R水平无改变或继续升高。三年随访发现,晚期胃癌患者,术前IL-2产生水平高于100U/ml,同时sIL-2R水平低于1000U/ml者,其三年生存率高。因而,这项研究对晚期胃癌治疗疗效判断及预后评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金纳多治疗脑梗塞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金纳多治疗脑梗塞病人的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管活性物质的变化,了解金纳多治疗脑梗塞的作用机理。方法:脑梗塞病人每日采用金纳多注射液20ml加入到0.2%盐酸培他啶500ml,静脉滴注2个疗程。同时对照观察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浆中TXB2、6-keto-PGF1α、ET、CGRP、t-PA、PAI等血管活性物质的变化。结果:金纳多组总有效率90%,显效率75%。对照组总有效率83%,显效率40.4%。金纳多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显著。缩血管活性物质显著下降,舒血管活性物质显著升高;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的活性升高,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AI)的活性降低。结论:金纳多具有协同培他啶增加脑组织微循环血流、提高脑组织氧供应和防止脑组织损伤等作用,可以作为治疗脑梗塞的辅助药物。  相似文献   

17.
一氧化氮对家兔冠状动脉阻塞后血小板活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30只兔分为3组,I组行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假扎,Ⅱ组及Ⅲ组行LAD线线缝扎30min后再灌注4h。Ⅲ组于LAD结扎后静滴硝酸甘油,Ⅰ,Ⅱ组静滴生理盐水。3组均观察手术前后各时点血浆一氧化氮,血小板表面α颗粒膜蛋白,血栓素B2浓度。结果显示,Ⅰ组手术前后血浆NO,GMP-140,TXB2浓度无变化,Ⅱ,Ⅲ组在心肌缺血及再灌注后NO浓度降低,GMP-140和TXB2浓度升高,Ⅱ组上述变化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为观察低密度脂蛋白(LDL)对肾上管上皮细胞的影响及涉及的相关信号传导机制,以人近曲行小管上皮细胞系(HK-2)为对象,采用3H-TdR掺入与细胞计数测定增殖;特异性底物磷酸化法测定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ng)活性;凝胶迁移率法检测转录活化因于(AP-1)DNA结合活性。发现LDL100~500ug/mL刺激HK-2细胞72h可促进其增殖:加入LDL250ug/mL后2~60min内可使该细胞ERK活性明显增加,10min时达高峰;不同剂量(50~500ug/mL)刺激时,ERK活性分别较对照组增加1.56~2.19倍。LDL促使核内转录因子AP-1结合活性增加。EIUL特异性阻断剂PD(50umol/L)可以分别阻断LDL刺激的HK-2细胞ERK活性和DNA合成。RMA阻断PKC信号途径后,LDL对于ERK的活化效应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19.
本文应用常规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了4株能稳定分泌抗人重组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单克隆抗体(McAb)的小鼠杂交瘤细胞系BⅡ1B5、DⅡ6B9、MⅡ1H4和GI3E7。用鼠单克隆抗体分型试剂盒鉴定,其分泌的McAb的类分别是IgM、IgM、IgG1和IgG2a。间接ELISA法测定细胞上清的效价为1×10-2~1.25×10-4,腹水效价为1×10-2~1×10-8。培养上清经ELISA鉴定,与IL-2、GM-CSF、IFN-α等细胞因子均无交叉反应,只与rHuEPO特异性结合。  相似文献   

20.
张宏博  樊代明 《免疫学杂志》1994,10(3):168-170,174
应用基因重组干扰素-α和-γ体外诱导三侏人胃癌细胞系SGC7901,MGC803和MKN45,ABC-CELISA法测定诱导组和对照细胞表面免疫抑制酸性蛋白Ⅱ型的表达量。在基础培养条件下,三株细胞表达IAP-2均呈低水平。低浓度(<1000u/ml)IFN-α或-γ反使其IAP-2表达量显著减少。这些结果提示:(1)IFN-α和-γ可能对胃癌细胞IAP-2表达呈双向调节作用;(2)癌细胞IAP-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