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前认为 ,内膜增生并不局限于粥样斑块部位 ,而突出表现在正常血管段 ,它是对球囊扩张或成形术的一种非特异性反应[1 ] ,即环向过度牵张对内皮细胞 (EC)的作用。因此 ,本研究通过一种模拟血管持续过度扩张的体外细胞模型 ,对内皮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 ,以及其与中性粒细胞的粘附性进行了研究 ,旨在探讨在过度环向牵张条件下 ,上述病变发生的分子机制。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成年SD大鼠 1只 (雄性 ,体重 30 0 g左右 )由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动物实验研究中心提供。出生婴儿脐静脉由上海长海医院妇产科提供。ParafilmTM 为美国N…  相似文献   

2.
采用消化法分离并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 ,并将HUVEC接种在ParafilmTM 上培养后 ,将ParafilmTM 扩张5 0 % ,在体外模拟血管的过度扩张。将分离的中性粒细胞用TNF(10 0 0U ml)作用 30min ,加入到扩张后的内皮单层中以未处理的中性粒细胞作为对照。采用染色法测定中性粒细胞与内皮单层的粘附率 ,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粘附分子ICAM 1和E selectin的表达。结果正常内皮细胞单层与中性粒细胞只有少量的粘附 ,扩张 5 0 %后的内皮细胞单层与中性粒细胞的粘附明显增加 ,与激活的中性粒细…  相似文献   

3.
地塞米松对大鼠后肢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地塞米松对血流、中性粒细胞和内皮细胞功能及缺血再灌注的骨骼肌活力的影响。方法:利用SD大鼠后肢止血带缺血模型,观察活体微循环,计数血循中激活的中性粒细胞、测定胫前肌含水量,观察胫前肌组织形态及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地塞米松参疏通缺血再灌注组织的微循环,降低血循环中激活中性粒细胞数、减轻胫前肌含水量,胫前肌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变化比对照组小,结论:地塞米松使血流明显改善,抑制血循环中中性粒细胞的激活,提高缺血再灌注骨骼肌的活力,保护内皮细胞免受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4.
中性粒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是炎症反应时中性粒细胞向炎症中心聚集以激活一系列杀菌机制的重要环节,此粘附过程由三类粘附分子介导,而切应力在粘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本文对炎症反应时中性粒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过程,血流切应力在此粘附过程中的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并指出有待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粒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需要调节这两种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这些前粘附分子具有不同的结构和表达机制,既可将两种细胞缚着在一起又可作为信号诱发依赖于激活的粘附事件。缚着分子与信号分子联合调节内皮细胞与粒细胞在内皮表面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6.
7.
炎症反应在调节缺血型脑卒中后的病理生理过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被认为是脑卒中新疗法的首要研究目标。最近研究表明,中性粒细胞的大量涌入和缺血型脑卒中后大脑损伤的严重程度之间存在直接联系。缺血型脑卒中造成的脑损伤中,受损的脑组织和周围免疫系统之间的双向沟通使得外周免疫细胞迁移进入损伤部位,进而产生并释放更多的趋化因子、...  相似文献   

8.
中性粒细胞在大鼠肾缺血再灌注造成肺损伤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在大鼠肾缺血再灌注造成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缺血30min再灌注60min组(I30’+R60'组),缺血60min再灌注60min组(I60’+R60’组),缺血90mib再灌注60min组(I90'+R60’组),缺血120min再灌注60min组(I120’+R60’组),测定各组血浆中肌酐(Cr)、尿素氮(BU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含量;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TNF-α、NE的含量。结果肾脏缺血再灌注(I/R)导致肾脏、肺损伤,中性粒细胞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肾缺血时间延长,再灌注后肾功能严重损害,血浆Cr、BUN含量、肾系数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TNF-α含量逐渐升高,炎症反应加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BALF中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高于对照组(P〈0.05),组织破坏程度逐渐加重。病理观察结果显示,肾缺血再灌注(I/R)后,肾组织和肺组织有损伤性改变。结论肾脏I/R损伤可造成肺功能损伤,损伤机制与中性粒细胞的活化引发的非特异性局部或全身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9.
切应力作用下中性粒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性粒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是炎症反应时中性粒细胞向炎症中心聚集以激活一系列杀菌机制的重要环节 ,此粘附过程由三类粘附分子介导 ,而切应力在粘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本文对炎症反应时中性粒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过程、血流切应力在此粘附过程中的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作了综述 ,并指出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作者观察了缺氧状态下培养的小牛肺动脉内皮细胞的形态、生长曲线和蛋白质含量的变化,动态测定了缺氧时PAEC细胞内游钙浓度和cAMP含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和方法:以Fura-2/AM荧光指示剂负载,检测常氧(PO2213kPa)及慢性低氧[PO2(53±07)kPa]培养的大鼠肺内动脉平滑肌细胞及猪肺动脉内皮细胞胞浆游离钙的水平及其对急性低氧刺激反应的变化。结果:慢性低氧条件培养的第6代肺内动脉平滑肌细胞在急性低氧时[Ca2+]i升高的程度明显降低(P<0.05);而慢性低氧条件培养的第5代肺动脉内皮细胞对急性低氧引起的[Ca2+]i升高程度明显增加(P<0.05)。结论:慢性低氧可以减弱肺内动脉平滑肌细胞对急性低氧所致[Ca2+]i升高的反应而增强肺动脉内皮细胞低氧性[Ca2+]i升高的反应。这可能在慢性低氧时肺血管对低氧的反应性降低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介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与分泌效应中所起的作用,了解VEGF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兔主动脉内皮细胞分成对照组、VEGF处理组和VEGF+N-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处理组,采用四氮唑盐WST-1比色法、放免法和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分别检测吸光值及内皮素-1和Ⅷ因子辅因子水平。结果:VEGF处理组吸光值明显高于VEGF+ L-NAME处理组,且均高于对照组(P<0.01);VEGF处理组内皮素-1和Ⅷ因子辅因子水平明显低于VEGF+L-NAME处理组,且均低于对照组(P<0.05和P<0.01);提示VEGF能促进内皮细胞增殖,抑制内皮细胞分泌内皮素-1和Ⅷ因子辅因子,而L-NAME能部分拮抗VEGF的上述作用。结论:一氧化氮在VEGF促进内皮细胞增殖及抑制内皮细胞分泌内皮素 -1和Ⅷ因子辅因子中起中介作用,VEGF可能部分通过一氧化氮起作用,一氧化氮是VEGF作用机制中的一个重要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和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技术结合图象分析检测常氧(PO221.3kPa)及慢性缺氧(PO25.3±0.7kPa)培养的猪肺动脉内皮细胞Ⅲ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的表达及其对急性缺氧刺激反应的变化。结果:常氧条件培养的肺动脉内皮细胞急性缺氧12h,NOSⅢmRNA表达明显增加(2、4、6代分别比缺氧前增加48%、125%、119%,P<0.05);慢性缺氧条件下培养的肺动脉内皮细胞急性缺氧12h,NOSⅢmRNA表达亦明显增加(分别比急性缺氧前增加92%、245%、565%,P<0.01)。其增加的幅度在慢性缺氧培养组均高于同代常氧组,且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这种差别更显著。结论:慢性缺氧增强了肺动脉内皮细胞Ⅲ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对急性缺氧的反应,这可能在慢性缺氧时肺血管对缺氧的反应性降低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低氧对肺动脉内皮细胞分泌一氧化氮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内皮细胞合成了一氧化氮(EDNO)的代谢产物NO^-2为指标,观察了低氧条件下猪肺动脉内皮细胞合成分泌EDNO及细胞内Ca^2+浓度的变化,发现低氧时内皮细胞合成分泌的EDNO明显增加,但随着低氧时间延长,增加的幅度减小,内皮细胞的(Ca2+)i显著增加。而低氧培养时间的长短对(Ca^2+)i没有明显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氧条件下内皮细胞(Ca^2+)i的增加是EDNO合成分泌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培养的猪内皮细胞(EC)产生和分泌纤溶酶原激活物(PA),血管平滑肌细胞(SMC)的无血清条件培养液(SMC-CM)与EC的无血清条件培养液(EC-CM)混合后,后者的PA活力明显减弱。EC与SMC复合培养时,其产生的PA活力亦降低(降低70.7%)。以上结果提示SMC产生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抑制了EC分泌的PA活性。SMC-CM经SDS-PAGE后作反向纤维蛋白自显影显示PAI的分子量范围在49,000—62,000,与Laug(1985)报道的相似(55,000)。我们研究了中药丹参(Radix Salviae Miltiorrhizae,RSM)对SMC分泌PAI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的SMC经丹参作用后,其CM对尿激酶及内皮细胞产生的PA活性的中和作用明显减弱(P<0.05、P<0.01或P<0.001)。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体外培养的兔肺微动脉内皮细胞对肺动脉张力的调节作用。常氧和缺氧培养24小时后的肺微动脉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均不能收缩肺动脉条,用乙醚提取后的水相则能引起肺动脉肌条发生明显收缩反应,常氧和缺氧培养组间无明显差异,水相加热后,常氧和缺氧培养组的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对肺动脉肌条的收缩作用明显下降,但缺氧培养组的收缩幅度明显高于常氧培养组,用胰蛋白酶处理后,各组的收缩活性均消失。用消炎痛、巯甲丙脯酸处理缺氧组的内皮细胞或向收缩反应池内加入FPL55712、BN52021、扑尔敏、哌唑嗪对条件培养液的收缩活性无明显影响。结果提示:在培养的兔肺微动脉内皮细胞产生的长半衰期血管活性物质中,脂溶性物质可能舒张肺动脉,缺氧不影响此物质的产生,水溶性物质包括不耐热的和耐热的,均能收缩肺动脉,前者在缺氧时产生减少,后者可能是一种肽类,缺氧使之产生增加。  相似文献   

17.
肺血管内皮细胞在大鼠急性肺损伤发生中的作用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肺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在大鼠急性肺损伤发病中的作用及地塞米松的影响。方法:给Wistar大鼠静脉注射脂多糖(LPS5mg/kgBW)复制急性肺损伤模型。采用ELISA、放射免疫、原位杂交等多种方法测定肺组织ICAM-1mRNA表达、iNOS活性、血中TNF-α、NO2-/NO3-、ACE含量及肺血管通透性、肺泡灌洗液中细胞数、蛋白含量等的变化。结果:注射LPS后,肺血管ICAM-1mRNA表达增加,从1h开始至24h达高峰。肺组织匀浆iNOS活性升高、肺血管通透性升高、肺泡灌洗液中中性粒细胞数量增加,巨噬细胞数量减少、蛋白含量增加,血中TNF-α、NO2-/NO3-含量升高而ACE含量下降等变化多在注LPS后2h明显。预先给予地塞米松对上述多种指标的变化有明显缓解作用。结论:提示LPS通过损伤肺血管内皮细胞导致急性肺损伤,地塞米松对其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观察了大鼠急性缺氧前后血浆和呼出气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动物吸人10%,20min后,血浆NO_2/NO_3浓度从23.56±7.13升至41.63±10.10μmol/L(P<0.01);呼出气NO浓度出0.099±0.055增至0.162±0.108ppm(P<0.01).提示急性缺氧时NO生成增多可能在缺氮性肺血管收缩(HPV)中起调节作用。为探讨吸入NO对HPV的影响,本文采用人工呼吸给缺氧大鼠吸入40ppmNO,发现动物缺氧(10%O_2)10min后,平均肺动脉压(mPAP)和肺血管阻力(PVR)较基础值明显升高(P<0.01):而缺氧同时吸入40ppmNO10min,mPAP和PVR较缺氧时明显降低(P<0.01),与基础值无显著差别(P>0.05),且发现△PVR%为2.94±9.85%,较缺氧时66.18±23.39%明显降低(P<0.01),但吸入NO对体动脉压、体血管阻力,心输出量、血气和高铁血红蛋白无明显影响。从而提示吸入NO选择性降低缺氧性肺动脉高压且完全逆转HPV。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缺血低氧刺激与大鼠心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产生的关系、意义及其可能机制。方法:1.建立Wistar大鼠急性心肌梗塞模型,将28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7只:A组正常对照;B组急性心肌梗塞1d;C组急性心肌梗塞3d;D组急性心肌梗塞7d。心肌冰冻切片,免疫组化探测VEGF。2.原代培养大鼠心肌细胞随机分组:单纯缺氧组,A:缺氧培养0h;B:缺氧培养6h;C:缺氧培养12h;D:缺氧培养24h;蛋白激酶C(PKC)激动剂波佛酯(PMA)组,A:加入PMA0ng/mL;B:加入PMA10ng/mL;C:加入PMA100ng/mL;D:加入PMA1000ng/mL;均缺氧培养24h;PKC抑制剂chelerythrine(CT)组,A:加入CT0nmol/L;B:加入CT10nmol/L;均缺氧培养24h。免疫组化测定培养心肌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经计算机扫描,图像分析定量。结果:随缺血低氧时间延长,心肌产生VEGF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各组均有显著差异,缺血低氧时间与VEGF产生量呈正相关。不同剂量PMA与chelerythrine分别增强及减弱VEGF在缺氧心肌细胞中的表达。结论:缺血低氧强烈刺激心肌产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缺血心肌通过分泌VEGF对自身具有重要的保护意义。其信号转导途径部分是通过PKC通路实现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置及磷酸肌酸对·OH的影响。方法:以离体大鼠心脏为模型,以水杨酸为捕捉剂,利用其与再灌注产生的羟自由基(·OH)反应生成的二羟苯甲酸(DHBA)为指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检测缺血心肌再灌注冠脉流出液和心肌组织中DHBA含量。结果:缺血再灌注冠脉流出液和心肌DHBA生成增多,与对照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缺血预处置组与非处置组相比DHBA生成明显降低,而且四次预处置组低于一次预处置组;缺血前给予磷酸肌酸使DHBA生成明显减低,但与缺血预处置并用组无明显差异。结论:缺血预处置与磷酸肌酸可以通过减少缺血再灌注心肌·OH的生成保护心肌,但二者无协同作用,且缺血预处置有累加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