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余月华  王琴  郑红英  冯珊珊  翟惠虹 《宁夏医学杂志》2013,(11):1022-1024,I0003
目的 检测细胞分裂周期蛋白25B(CDC25B)在正常大肠组织、大肠增生性息肉、大肠腺瘤及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是否可以作为大肠癌早期诊断的分子标志物.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SP法)技术检测50例大肠癌组织、30例大肠腺瘤组织、10例大肠增生性息肉组织、10例正常大肠组织中CDC25B的表达.结果 CDC25B在在正常大肠、大肠增生性息肉、大肠腺瘤及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0、0、53.33%和76.00%,与大肠癌组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C25B的表达与血清CEA有相关性(P<0.05),而与大肠癌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民族、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血清CA-199及远处转移无相关性(P>0.05).结论 CDC25B在大肠腺瘤及大肠癌中高表达,其可能参与了大肠腺瘤到大肠癌的转变过程;CDC25B在大肠癌组织的表达与大肠癌患者血清CEA有关,表明CDC25B表达可能参与了大肠癌发生发展,在大肠癌的进展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瘦素和p-mTOR 蛋白表达与大肠癌发生、发展及其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 法检测瘦素、p-mTOR 在40 例正常大肠黏膜,40 例大肠腺瘤性息肉和108 例大肠癌中的表达。结果:瘦素在正常大肠黏膜组织、大肠腺瘤性息肉、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4/40),27.5%(11/40),71.3%(77/108),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mTOR 在正常大肠黏膜组织、大肠腺瘤性息肉、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1/40),20%(8/40),61.1%(66/108),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瘦素与p-mTOR 的高表达与大肠癌的浸润深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 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和部位无关(P>0.05);大肠癌组织中瘦素与p-mTOR 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瘦素与p-mTOR 可能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相互协同作用,二者可能作为判断大肠癌预后及指导临床治疗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结肠腺瘤性息肉蛋白(APC)、β-连接素(β-catenin)和E-钙黏素(E-cadherin)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0例正常大肠黏膜、30例大肠腺瘤、10例大肠腺瘤恶变及50例大肠癌组织中APC、β-catenin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大肠癌和大肠腺瘤恶变APC阳性率分别为44.0%,40.0%,显著低于大肠腺瘤(86.7%)和正常大肠黏膜(100%)。大肠癌、大肠腺瘤恶变和大肠腺瘤β-catenin胞浆(胞核)异位表达率分别为62.0%,50.0%,30.0%,显著高于正常大肠黏膜(0%),大肠癌β-catenin异位表达率显著高于大肠腺瘤。大肠癌中β-catenin、E-cadherin膜表达缺失率为46.0%,34.0%,显著高于大肠腺瘤(10.0%,6.67%)和正常大肠黏膜(0%,0%),且与大肠癌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有关。APC蛋白表达与大肠癌组织分化程度有关。大肠癌中β-catenin异位表达与APC阳性表达呈负相关关系;β-catenin与E-cadherin胞膜阳性表达呈正相关关系。结论:APC失表达和(或)β-catenin异位表达与大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可能是大肠癌发生的早期事件;β-catenin、E-cadherin膜表达缺失与大肠癌的侵袭、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4.
PIK3CA蛋白在大肠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PIK3CA蛋白在大肠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差异及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IK3CA蛋白在79例大肠癌、36例轻度异型增生腺瘤、32例重度异型增生腺瘤、12例正常大肠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①PIK3CA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及轻度异型增生大肠腺瘤(P<0.01),与重度异型增生腺瘤间无明显差异(P>0.05)。重度异型增生腺瘤组织中PIK3CA蛋白的表达比轻度异型增生腺瘤及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显著增高(P<0.01);②大肠癌组织中PIK3CA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等因素具有相关性(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部位、肿瘤的大小及组织学类型等因素无关(P>0.05)。结论PIK3CA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检测PIK3CA对于大肠癌的早期诊断、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紧密连接蛋白-4(Claudin-4)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进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经病理证实的41例大肠癌、20例大肠腺瘤样息肉、16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Claudin-4和MMP-2的表达。结果:大肠癌、大肠腺瘤样息肉中Claudin-4、MMP-2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大肠黏膜组织(P<0.05)。Claudin-4、MMP-2阳性表达率与大肠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有关(P<0.05)。Claudin-4、MMP-2在大肠癌中的表达有相关性(P<0.05)。结论:Claudin-4和MMP-2的高表达可能促进大肠癌的发生,癌组织中Claudin-4的表达缺失和MMP-2过表达可能促进肿瘤的浸润和转移,两者的表达水平可能成为大肠癌早期诊断和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EGFR及K-ras蛋白在大肠息肉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大肠息肉及大肠癌组织EGFR和K-ras的蛋白表达。总结大肠息肉组中EGFR和K-ras蛋白表达与临床参数的关系,并分析两种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大肠腺瘤性息肉及大肠癌组的EGFR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29%与62.61%,均高于大肠非腺瘤性息肉组的32.00%(P<0.05);大肠腺瘤性息肉组的K-ras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8.57%,高于大肠非腺瘤性息肉及大肠癌组的36.00%及46.09%(P<0.05)。两种蛋白表达在组织学分型方面比较有差异(P<0.05),而在性别、年龄、息肉数量及部位方面比较无差异。在大肠息肉中EGFR与K-ras蛋白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444,P<0.005)。结论 EGFR及K-ras蛋白在大肠腺瘤性息肉中有一定表达;二者的表达升高可能与大肠腺瘤性息肉的发生与恶性转化有一定关系;二者在大肠息肉的发生发展中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调亡抑制蛋白Clusterin和增殖标记物Mcm2在大肠正常组织、大肠腺瘤和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的方法,选取21例大肠正常组织、34例大肠腺瘤和70例大肠癌组织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Clusterin和Mcm2在大肠正常组织、大肠腺瘤和大肠癌组织中表达情况,70例大肠癌组织依据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浸润程度、病理分型、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Dukes分期进行分组,并分析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①Clusterin和Mcm2在21例正常大肠组织中不表达,34例大肠腺瘤组织中有部分表达,表达率分别为41.18%、17.65%,70例大肠癌标本有大量表达,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14%、54.29%,表达量在正常大肠黏膜、大肠腺瘤和大肠癌组织中依次增高,并且其表达随肿瘤病理级别的增加而增加,三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Clusterin和Mcm2蛋白表达与大肠癌患者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肿块大小、浸润深度、病理学类型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Clusterin和Mcm2蛋白表达与大肠肿瘤患者不同分化程度(大肠癌的Ⅰ、Ⅱ、Ⅲ级,大肠腺瘤的轻中、重度不典型增生)、有无淋巴结转移组、远处转移组和临床Dukes分期组之间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Clusterin和Mcm2蛋白在大肠癌的高、中、低分化的表达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呈逐渐升高趋势。结论:Clusterin和Mcm2在大肠肿瘤组织中呈相关关系(r=0.264,P<0.05),二者可能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的抗凋亡和促增殖作用。依据染色的组织结构差异的比较,可以准确区分大肠正常黏膜组织、大肠腺瘤组织和大肠癌组织。Clusterin和Mcm2的表达与大肠肿瘤组织的分级、临床Dukes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显著相关,可以判断大肠癌的恶性程度高低及腺瘤恶变的可能性。有助于为大肠肿瘤组织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aspase-3)在大肠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从而评价其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Caspase-3在66例大肠癌、23例腺瘤性息肉及10例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SPSS 11.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Caspase-3在大肠癌、大肠腺瘤性息肉及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8%、56.5%和70.0%,Caspase-3在大肠癌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息肉组(P〈0.05),而在大肠癌组与正常组之间、息肉组与正常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aspase-3表达与患者性别有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分布部位、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远处转移及TNM分期等临床病理特征无关。结论腺瘤性息肉组织中Caspase-3呈低表达现象,提示Caspase-3低表达在大肠癌发生早期可能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调亡抑制蛋白Clusterin在大肠正常组织、大肠腺瘤和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差异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的方法,选取21例大肠正常组织、34例大肠腺瘤和70例大肠癌组织作为研究对象,检测Clusterin在大肠正常组织、大肠腺瘤和大肠癌组织中表达情况,70例大肠癌组织依据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浸润程度、病理分型、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Dukes分期进行分组,并分析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①Clusterin在21例正常大肠组织中不表达,34例大肠腺瘤组织中有部分表达,表达率为41.18%,70例大肠癌标本有大量表达,阳性表达率为67.14%,表达量在正常大肠黏膜、大肠腺瘤和大肠癌组织中依次增高,并且其表达随肿瘤病理级别的增加而增加,三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Clusterin表达与大肠癌患者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肿块大小、浸润深度、病理学类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Clusterin表达与大肠肿瘤患者不同分化程度(大肠癌的Ⅰ、Ⅱ、Ⅲ级,大肠腺瘤的轻中、重度不典型增生)、有无淋巴结转移组、远处转移组和临床Dukes分期组之间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Clusterin在大肠癌的高、中、低分化的表达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呈逐渐升高趋势。结论:Clusterin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的抗凋亡作用。依据染色的组织结构差异的比较,可以准确区分大肠正常黏膜组织、大肠腺瘤组织和大肠癌组织。Clusterin的表达与大肠肿瘤组织的分级、临床Dukes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显著相关,可以判断大肠癌的恶性程度高低及腺瘤恶变的可能性。有助于为大肠肿瘤组织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大肠癌中β-catenin和E-cadherin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β-catenin和E-cadherin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正常大肠粘膜、30例大肠腺瘤、10例大肠腺瘤恶变及50例大肠癌组织中β-catenin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大肠癌、大肠腺瘤恶变和大肠腺瘤β-catenin胞浆和(或)胞核异位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大肠粘膜(P均<0.01),大肠癌β-catenin异位表达率显著高于大肠腺瘤(P<0.01)。大肠癌中β-catenin、E-cadherin膜表达缺失率显著高于大肠腺瘤和正常大肠粘膜(P均<0.01),且与大肠癌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有关。结论β-catenin异位表达与大肠癌的发生有关,是大肠癌发生的早期事件;β-catenin、E-cadherin膜表达缺失与大肠癌的侵袭、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