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连续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中的临床效果及对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2013年3月至2013年9月对实施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不同镇痛方法进行前瞻性设计对比研究,64例患者以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术前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组(CFNB组)32例和静脉镇痛组(CIA组)32例,对两组的镇痛效果及术后康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CFNB组患者在术后6、12、24、36、48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明显低于CIA组(t=3.32、5.38、4.21、3.98、3.28,P均〈0.01)。CFNB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CIA组(15.63%螂37.50%,X2=3.92,P〈0.05)。CFNB组的下床锻炼时间和出院时间与CIA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连续股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较静脉镇痛有更好的镇痛效果,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连续股神经阻滞用于膝关节置换术(TKA)后康复镇痛的效果。方法将36例ASAⅠ~Ⅲ级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18例,A组采用全麻加股神经阻滞,B组采用全麻加硬膜外置管。观察2组患者静息、运动、主动和被动功能训练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关节活动度、肌力分级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2组患者静息和运动时VAS分值、镇痛满意度无显著差异(P〉0.05)。B组尿潴留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5)。术后2周时A组患者关节被动活动度高于B组(P〈0.05)。结论硬膜外置管和连续股神经阻滞都能明显改善TKA术后患肢的剧烈疼痛,但股神经阻滞不良反应少,更利于患膝关节术后的功能恢复,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硬膜外镇痛和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的效果及对患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40例ASA Ⅰ~Ⅲ级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人。第1组(CFB)采用全麻加股神经阻滞,第2组(EPI)采用全麻加硬膜外置管。两组均术后当天注射一次,术后每天早晚8点各注射一次,持续72 h,每次注入0.33%罗哌卡因30 ml。主要观察指标:术后4、8、12、24、48、72 h静止和运动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疼痛分值、镇痛满意度、副作用及患肢膝关节术前/术后的活动度(ROM)。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两组在静息和运动时的疼痛直观可比较度(VAS)的分值、术后疼痛分值、镇痛满意度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EPI组尿潴留发生率明显高于CFB组(P〈0.001),而恶心、呕吐、搔痒、头痛发生率高于CFB组,但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周时CFB组患者膝关节的主、被动活动度均比EPI组高,但只有被动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主动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镇痛和连续股神经阻滞都能充分缓解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疼痛,能够加大患膝近期的活动度。但连续股神经阻滞副作用少,更利于患膝关节术后的功能恢复,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4.
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联合单次前路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单次前路坐骨神经阻滞能否改善连续股神经阻滞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择期拟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40例,ASA分级I或II级。腰麻下行膝关节置换术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连续股神经镇痛组(F组)和单次坐骨神经阻滞联合连续股神经镇痛组(SF组),每组20例。观察术后6、12、18、24、30、36、42、48h时惠肢的疼痛强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静息VAS和运动VAS评分(膝关节被动弯曲30°时的VAS评分);记录患者镇痛满意度、术后当晚及次晚由于下肢疼痛导致睡眠中断的次数;记录吗啡的消耗量;术后48h内出现的不良反应(呕吐、瘙痒发生的例数及严重程度)。结果:与F组比较,SF组患者静息时、运动时VAS评分降低,夜间由于疼痛导致睡眠中断次数减少(均P〈0.05),吗啡消耗量和不良反应减少(均P〈0.05)。结论:超声下前路坐骨神经阻滞改善了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连续股神经镇痛的效果,促进了患者膝关节活动,提高了患者睡眠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连续股神经阻滞在膝关节镜术后镇痛及早期康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连续股神经阻滞在膝关节镜膝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术后镇痛及早期康复中的作用。方法选择50例行关节镜下膝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连续股神经阻滞组和持续静脉镇痛组,每组25例。观察患者术后4、8、12、24、48及72h膝关节的静息痛和功能锻炼时的活动痛评分。记录患肢可以主动行直腿抬高的时间、膝关节主动屈膝达90°的康复时间及出院时膝关节伤口愈合情况和所能达到的最大屈膝角度。结果连续股神经阻滞组术后8h、12h、24h、48h、72h的静息疼痛评分显著低于持续静脉镇痛组(P<0.01);连续股神经阻滞组术后8h,12h,72h的活动疼痛评分显著低于持续静脉镇痛组(P<0.01)。连续股神经阻滞组的主动直腿抬高时间和主动屈膝90°时间均显著短于持续静脉镇痛组(P<0.01)。连续股神经阻滞组术后24h的总体镇痛满意度显著高于持续静脉镇痛组(P<0.01)。结论连续股神经阻滞可以为膝关节镜前交叉韧带手术提供良好的镇痛效果和术后康复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连续股神经阻滞联合膝关节局部注射在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9月1日至2019年9月1日就诊于我院的ASAⅠ~Ⅲ级、拟在腰麻下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关节局部注射组(A组)、单次股神经阻滞联合关节局部注射组(B组)和连续股神经阻滞联合关节局部注射组(C组),各30例。记录术后2h、6h、12h、24h、48h、72h VAS评分,检测术前1天、术后第2天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检查术前、术后5天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记录术后补救性镇痛次数及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A组相比,B组术后6h,C组术后6h、12h、24h时间点VAS评分降低(P<0.05)。与C组相比,A组、B组术后血清CRP升高(P<0.05);三组围术期小腿肌间静脉形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A组、B组补救性镇痛次数增多(P<0.05);C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A组、B组(P<0.05)。与A组比较,B组、C组术后下地时间缩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 相似文献
7.
人工关节置换术是治疗关节强直、严重的骨性关节炎、因外伤或肿瘤切除形成的大块骨缺损等的有效方法.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即用人工膝关节假体取代已严重损坏而不能行使正常功能的膝关节表面,从而达到消除疼痛、矫正畸形、恢复其稳定性和活动度的目的.TKA围术期需进行康复训练,康复训练可最大限度重建关节功能,增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降低术后并发症.而康复训练,如:患肢的股四头肌收缩练习及持续被动运动等训练,常伴有剧烈的疼痛和股四头肌痉挛,限制了患肢活动的力度和角度,影响假体关节的康复治疗效果.镇痛治疗是缓解TKA术后疼痛的有效方法,可促进术后康复训练及时、有效地进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连续股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3月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诊治的单侧TKA患者4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超声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手术后,超声组行超声引导连续股神经阻滞,对照组行患者静脉自控镇痛,持续镇痛2 d。在此期间,记录两组各时间段的静息及运动状态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并对两组肌力评分、不良反应、满意度进行观察。结果超声组1、2、4、12、48 h静息疼痛VAS评分分别为(3.4±1.9)分、(3.1±1.8)分、(4.7±1.8)分、(2.4±1.7)分、(2.8±1.9)分、(1.9±1.5)分,与对照组对应时间段(6.4±1.3)分、(6.2±1.1)分、(6.2±1.0)分、(6.1±1.2)分、(5.4±1.0)分、(3.5±1.2)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1、2、4、12、48 h超声组动态的疼痛VAS评分分别为(5.3±1.6)分、(4.8±1.5)分、(4.4±1.3)分、(4.3±1.2)分、(4.6±1.8)分、(3.4±1.3)分,与对照组对应时间段(7.4±1.2)分、(7.5±1.3)分、(7.5±1.2)分、(7.3±1.1)分、(6.6±1.1)分、(5.5±1.2)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组满意度为87.5%(21/24),对照组满意度为33.3%(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镇痛2 d内,超声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5%(3/24)和45.8%(11/24),超声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TKA术后镇痛中,超声引导连续股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较静脉自控镇痛好,且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闭孔神经阻滞联合连续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2年9月于该院行TKA治疗的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镇痛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两组均顺利完成TKA,对照组术后予以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超声引导下闭孔神经阻滞镇痛。比较两组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镇痛满意度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术后6、12、24 h,观察组静息、运动时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两组静息、运动时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镇痛满意度为97.14%(34/35),高于对照组的77.14%(2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闭孔神经阻滞联合连续股神经阻滞可提高TKA术后镇痛效果和患者镇痛满意度,效果优于单纯连续股神经阻滞,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膝关节镜术后采用股神经阻滞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行膝关节镜手术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静脉镇痛组(Ⅰ组)、硬膜外镇痛组(Ⅱ组)和股神经阻滞镇痛组(Ⅲ组)各30例.3组患者均在全麻下完成手术,麻醉前I组不作任何处理,Ⅱ、Ⅲ组分别行硬膜外和股血管鞘穿刺置管.3组患者均使用术后自控镇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术后镇痛质量,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Ⅱ、Ⅲ组术后6、12、24、48h的VAS评分及镇痛泵按压次数均明显低于I组(P<0.05).Ⅲ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Ⅰ、Ⅱ组(P<0.05).结论 在膝关节镜手术后,硬膜外镇痛和股神经阻滞镇痛效果优于静脉镇痛,但股神经阻滞镇痛操作安全简便,并发症少,更适合单侧关节镜术后镇痛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连续股神经阻滞用于老年肥胖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镇痛与功能康复的效果,并与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XEA)进行对比.方法 选择ASAⅠ~Ⅲ级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肥胖患者60例(BMI>30 kg/m2),随机分为两组:股神经阻滞组(FA组,n=30)和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组(EA组,n=30),所有患者均接受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硬膜外麻醉(简称腰硬联合麻醉).FA组患者在实施腰硬联合麻醉前,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放置股神经阻滞导管,并妥善固定,术后将股神经阻滞导管与术后镇痛泵连接,连续输注0.18%罗哌卡因(术毕单次15 mL,背景量5 mL/h,锁定时间30 min,自控量5 mL)行术后镇痛与功能康复,EA组患者术后给予硬膜外0.18%罗哌卡因复合吗啡自控镇痛(背景量5mL/h,锁定时间30min,自控量2mL),两组患者均维持术后镇痛72 h.记录术后2、6、24、48及72 h静息、主动功能训练时的VAS评分、镇静程度、肌力分级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2、6、24、48及72 h静息、主动功能训练时的VAS评分、镇静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A组患者术后24 h和48 h肌力评分明显高于EA组(P<0.05);与EA组相比,FA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减少(10% vs 66.7%,P<0.01).结论 连续股神经阻滞术后镇痛效果良好,对下肢肌力影响轻微,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老年肥胖患者TKA术后较为理想的镇痛与功能康复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连续股神经阻滞在老年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实际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52例接受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6例。对照组行常规镇痛处理,实验组接受超声引导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观察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疼痛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患者整体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术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术治疗老年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连续股神经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5月~2015年1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治疗的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75例,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实施连续股神经阻滞,对照组33例,实施静脉自控镇痛,术后均实施康复治疗,比较两组各时间点视觉模拟评分(VAS)、伸膝角度、屈膝角度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6、12、24、48、72 h的VAS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不同时间点的VA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7 d伸膝角度低于对照组,屈膝角度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入院时、术后14 d、术后2个月的伸膝角度及屈膝角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不同时间点的伸膝角度、屈膝角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股静脉阻滞可有效缓解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疼痛,疗效确切,可促进患者术后早期康复,安全性高,可作为一种理想的镇痛方法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连续股神经阻滞用于老年患者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 ASAⅠ~Ⅲ级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静脉镇痛(A)组和超声引导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B)组各30例。记录2组静息、持续被动运动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肌力评级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B 组在术后各时间点静息和运动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显著低于 A 组(P <0.01)。结论:超声引导连续股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良好,是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较为理想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连续股神经阻滞联合单次闭孔神经阻滞对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 2015年6月至2016年10月期间在本院择期行单膝置换术患者80例,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连续股神经阻滞联合闭孔神经阻滞组(A组)和连续股神经阻滞组(B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全麻诱导前均在超声引导下行股神经阻滞.随后A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行闭孔神经后支与前支阻滞,分别注射0.5%罗哌卡因各7.5 mL.B组使用同样方法注射生理盐水各7.5 mL.分别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与注药后15 min阻滞侧大腿内收肌肌力,术后6 h、12 h、24 h、48 h静态与动态VAS评分,不良反应及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 A组患者的闭孔神经阻滞成功率为90.0%,显著高于B组的30.0%,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A组患者术后12 h、24 h静态VAS评分分别为(2.5±0.5)分和(2.8±0.9)分,明显低于B组相应时间点的(2.8±0.5)分和(3.3±0.5)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12 h、24 h动态VAS评分分别为(3.1±0.8)分和(3.0±0.9)分,明显低于B组的(3.5±0.7)分和(3.7±0.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头晕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术后满意度A组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与单纯连续股神经阻滞比较,连续股神经置管联合闭孔神经阻滞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更好,且不增加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连续股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全膝关节置换术28例,随机分为两组,术后持续股神经阻滞镇痛组(FA组,n=14)和持续静脉镇痛组(IA组,n=14)。记录患者术后5d疼痛程度和膝关节活动度及副作用。结果连续股神经阻滞(FA组)在术后疼痛和膝关节活动度以及副作用方面与静脉镇痛(I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持续股神经阻滞镇痛可以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提供比静脉镇痛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持续股神经阻滞(continuous femoral nerve block,CFNB)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患者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50例拟行单侧TKA的患者完全随机分为实验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实验组患者术后给予CFNB,对照组患者给予持续静脉镇痛(continuous intravenous analgesia,CIA)。记录术后各时间点静止视觉模拟疼痛评分(rest visual analogue score,RVAS)、被动活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passive visual analogue score,PVAS)和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同时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①实验组术后8、12、24、48 h的RVAS和24、48h的PVA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4h两组间RVAS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实验组术后第1、2天的ROM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主动屈膝到90°所需的天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③实验组中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持续股神经阻滞可以有效的缓解TKA患者术后早期的疼痛,促进患者膝关节的功能恢复,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减少了CIA所产生的全身不良反应,且该方案操作简单、安全,是一种较为理想的TKA术后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8.
选择美国麻醉医生协会(ASA)患者评级I~Ⅱ级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在蛛网膜下腔麻醉和硬膜外联合麻醉后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置入股神经导管,根据术后造影结果将导管位置分为腰肌组(18例)、髂肌组(19例)和局部组(23例)。记录术后4、24和48h患者的静止和运动视觉模拟评分(VAS),检查术后24h患者股神经、闭孔神经、股外侧皮神经的阻滞情况。术后3组股神经阻滞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闭孔神经阻滞腰肌组明显高于髂肌组和局部组,局部组高于髂肌组;股外侧皮神经阻滞腰肌组、髂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明显高于局部组;术后4h腰肌组静息VAS评分明显优于其他两组,运动VAS评分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48h腰肌组静止、运动VAS评分均明显优于另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患者自控连续股神经镇痛用于老年全膝置换术的可行性.方法 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患者自控连续股神经镇痛组(F组)与患者自控连续硬膜外镇痛组(E组),每组各20例.腰麻联合硬膜外阻滞下手术.F组在手术结束后行股神经穿刺,术后行自控镇痛.两组镇痛泵的配方如下:F组为罗哌卡因600 mg加生理盐水稀释至300 ml,输注速度为6 ml/h;E组为罗哌卡因225 mg,稀释至100 ml,输注速度为2 ml/h.观察术后各时间点血液动力学变化、VA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术后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无统计学差异,E组术后血液动力学波动较明显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P〈0.05).结论 股神经阻滞用于术后患者自控镇痛对于老年全膝置换术患者能提供有效的镇痛效果,且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腹股沟上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和静脉镇痛(PCIA)对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术后疼痛和早期运动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5~10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择期首次行TKA患者80例,患者采用相同麻醉方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静脉镇痛组(PCIA组)和连续腹股沟上髂筋膜间隙阻滞组(FICB组),每组各40例。PCIA组术后立即接静脉镇痛泵(舒芬太尼2μg/kg,氟哌利多5 mg,加生理盐水至100 mL);FICB组麻醉前在超声引导下行腹股沟上FICB并置管,术后立即接镇痛泵(0.2%罗哌卡因300 mL)。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静息及术后5米步行试验数字评分量表(NRS)评分、术后24和48小时Bromage肌力、术后曲马多补救镇痛用量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驱血带时间、麻醉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术中丙泊酚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CIA组相比,FICB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镇痛泵按压次数、曲马多用量、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24、48小时5米步行试验NRS评分减少或降低,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