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探讨利用超声鉴别弥漫型肝癌和门脉性肝硬化的价值。对照分析15例弥漫型肝癌和3例门脉性肝硬化的肝内外声像表现。弥漫型肝癌时肝脏常增大,肝内结节回声较明显;门脉性肝硬化时肝脏常缩小,肝内纤维增生回声较明显。弥漫型肝癌时门静脉栓塞、肝门部淋巴结肿大的发生率较高;门脉性肝硬化时脾脏增大、腹水的发生率较高且程度较重,胆囊水肿的发生率较高。观察弥漫型肝癌和门脉性肝硬化的肝内外声像特点对二者鉴别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2.
我国肝癌死亡率在癌症死亡率中由过去的第3位上升为第2位,且大多合并肝硬变。较大病灶的诊断不难,而肝硬变基础上出现的小肝癌(<3cm),以及弥漫型肝痛的诊断十分困难。此外,非肿瘤性再生结节与肝癌的鉴别诊断也是临床经常遇到的难题。目前,国内开展先进的螺旋CT及DSA(数字血管减影)检查,使小肝癌的检出率明显提高,但难以普及。作者采用经皮穿刺,经导管肝动脉注射碘油的方法对27例确诊为肝癌、3例占位性质待定的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肝癌的超声诊断徐智章(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超声诊断研究室上海200032)肝癌在我国发病率较高。其中多数为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HCC)。应用超声诊断肝癌已取得较大成效。一般地说,超声可发现肝内占位性病变;超声可对该占位病变分段定位;超声可对多数的...  相似文献   

4.
庞闽厦 《山东医药》2005,45(35):53-54
对42例经临床、病理及实验室检查诊断为弥漫型肝细胞肝癌(DTHCC)的患者行螺旋CT扫描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诊断为DTHCC36例(85.71%),提示肝弥漫性病变6例;CT增强扫描后动脉期显示多发小结节状、小片状高密度影,门脉期显示多发小结节状、小片状低密度影为特异征象。证实螺旋CT可用于DTHCC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小肝癌的CT诊断技术及其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肝癌的CT诊断技术及其评估周康荣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射科上海200032提高小肝癌的检出率有着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因小肝癌的手术切除率高,术后五年生存率亦高于50%。临床生化检测血清AFP阳性仍需影像学配合、定位和行分期诊断,其中以B超和CT...  相似文献   

6.
人胎肝GGT抗血清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黄介飞,姚登福,孟宪镛,魏群,倪润洲,张弘,肖明兵人体γ-谷氨酰移换酶(GGT)作为原发性肝癌(PHC)标记物已受到重视,众多肝癌研究者已把GGT视为PHC诊断的标记酶[1]。以化学药物2-FAA诱发鼠肝癌,经...  相似文献   

7.
血清GPDA同功酶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血清GPDA同功酶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黄介飞,朱薇,强晖,姚登福,倪润洲,肖明兵,张弘,孟宪镛我们对血清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GPDA)同功酶区带在原发性肝癌(PHC)中的诊断价值进行了探讨。资料与方法一、对象:PHC116例,男99例,女17...  相似文献   

8.
AFP对肝癌的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观察、预后判断等均具有重要价值,但其诊断肝癌的阳性率仅70%左右,其敏感度和特异性均受到限制。近年来,随着肝癌标志物研究的不断深入,尤其与AFP联合检测大大提高了对肝癌的诊断价值。本文就AFP与多项指标联合检测对肝癌的诊断价值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肝癌诊治的若干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38,自引:2,他引:36  
据卫生部统计,自90年代以来原发性肝癌(肝癌)已上升为恶性肿瘤的第二位,在城市仅次于肺癌,在农村仅次于胃癌,全球每年约有31万患者、中国每年有13万患者死于肝癌,占全球肝癌死亡总数的42%。近年来肝癌诊治有了较大进展,现简述如下。一、早期诊断甲胎蛋白...  相似文献   

10.
汤钊猷 《中华内科杂志》1994,33(11):733-735
小肝癌诊断治疗的进展汤钊猷由于甲种蛋白(AFP)检测用于人群监测而开创的小肝癌研究已有20余年历史,它不仅有效地提高了肝癌的生存率,且促进了肝癌诊断与治疗的研究,并导致一系列概念的更新。一、小肝癌研究的意义(1)是获得肝癌长生存期病人的最主要途径。我...  相似文献   

11.
叶胜龙 《肝脏》1997,2(1):35-37
小肝癌的诊断治疗是70年代以来肝癌临床研究的重大进展,我国小肝癌的治疗在数量和疗效上处于国际领先地位。近年大肝癌经综合治疗缩小后切除也取得可喜的进展,但小肝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仍是提高肝癌疗效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对77例原发性肝癌的MIR影像表现作了分析总结,认为T1加权像呈低信号,T2加权像呈高信号,且信号不均匀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主要依据.重度T2加权像及Gd-DTPA增强扫描对小肝癌诊断帮助很大。静脉侵犯、假包膜及瘤周水肿是原发性肝癌的特征性表现.肝癌常可转移到肝门及后腹膜淋巴结,并常有慢性肝炎肝硬化的基础。磁共振对原发性肝癌尤其是小肝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阴性原炭性肝癌的诊断手段。方法:对26例AFP阴性的原发性肝癌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GGT几乎全部增高,且巨块型和弥漫型肝癌增高更为显著,诊断阳性率为96.2%(25/26),ALP诊断阳性率为69.2%(18/26),B超诊断阳性率为92.3%(24/26),CT诊断阳性率为96.2%(25/26)。结论:检潮GGT诊断原发性肝癌可以提高敏感性和阳性率。影像学检查是目前AFP阴性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主要诊断手段。影像学检查协同GGT、ALP检测可以提高诊断阳性率,又有助于其他肝胆疾病的鉴别。  相似文献   

14.
肝癌诊断标志物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细胞癌(以下称肝癌)全世界发病率不断增高,多数病人确诊时已无法进行手术等有效治疗,故肝癌病人生存率很低。肝硬化是肝癌最大的危险因素,推荐肝硬化病人定期行肝脏超声检查及血清AFP检测。但AFP诊断肝癌灵敏度仅为60%;超声检查则存在操作者依赖性,且鉴别肝硬化再生结节和肝癌灵敏度有限,许多学者试图寻找一种更优的新的肝癌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
华蟾素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肝癌46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们从1992年1月~1996年5月共收治46例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他们均失去手术治疗机会,又不愿接受放疗、介入治疗。经使用华蟾素配合化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88例患者均为Ⅱ、Ⅲ期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46人,其中男35例,女11例,年龄在32~64岁,平均49岁。经CT、B超检测诊为巨块型12例,结节型18例,弥漫型16例。B组42人,其中男32例,女10例,平均年龄48岁。其中巨块型13例,结节型18例,弥漫型11例。所有病例的诊断、分型均符合1997年全国肝癌协会制订的肝癌诊断及分型标准。  相似文献   

16.
肝癌特异性GGT火箭电泳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提取和纯化的肝癌特异性GGT免疫新西兰兔,制备得抗血清。建立肝癌特异性GGT火箭电泳测定法,对原发性肝癌及其他非癌性肝病等患者检测。此法对PHC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6.9%和92.1%,在早期和AFP阴性的PHC中,亦具有较高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17.
肝癌肿瘤标志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炳昌  刘芸 《山东医药》2006,46(11):67-68
1 肿瘤胚胎性抗原标志物 1.1甲胎蛋白(AFP)AFP是肝癌诊断的一个特异性指标.用于人群普查、肝癌诊断及鉴别诊断、判断预后、疗效和复发。AFP诊断肝癌时应注意:①肝癌AFP阳性率为60%~90%,有一定局限性。②AFP20~200μg/L,且持续≥2个月.既见于肝癌患者,也可见于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其中部分为亚临床型肝癌;对AFP持续阳性者.应动态监测IAFP可在肝癌症状出现之前数月做出诊断.有早期诊断肝癌的价值。⑨肝癌经有效治疗后AFP可下降或消失,如降至正常后叉升高,提示肝癌复发。④肝炎活动时.AFP可升高。如AFP与ALT动态曲线平行或同步,活动性肝病可能性大;若两者曲线分离,ALT下降或正常后,AFP反而升高者则多为肝癌。⑤其他肝脏肿瘤、生殖系统肿瘤、消化系统肿瘤、孕妇及新生儿AFP水平亦可升高.故必须结合临床症状与超声检查才可确诊。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肝癌的4种影像学诊断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对50例原发性肝癌BUS、DSA、CT、MRI的影像学诊断结果进行了分析,认为利用上述4种方法有助于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9.
混合型肝癌的免疫组织化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以及混合型肝癌三者的病理鉴别诊断有时颇为困难。因此,分析这些肿瘤的免疫组化标记特点,提供有用的诊断指标。方法:对15例混合型肝癌进行免疫组化S-P法观察。结果:15例混合型肝癌占同期原发性肝癌的3.39%,组织学特点同时表现为肝细胞癌和胆管细胞癌,其中有1例为罕见的碰撞瘤,免疫组化标记,AFP为10/15例阳性,均表达在肝细胞癌的部位中,而胆管细胞癌均为阴性,细胞角蛋白8(CK8)在肝细胞癌成分全阳性,而在胆管细胞癌区域有13例为阳性,2例阴性,CK19在胆管细胞癌成分全阳性,而在肝细胞癌区域也有13例阳性,其余为阴性。Bcl-2表达阳性率为66.7%(10/15),大部分表达在胆管细胞癌成分,也有5例肝细胞癌成分表达阳性,AB/PAS黏液染色在胆管细胞癌的成分均为阳性或弱阳性。结论:诊断混合型肝癌主要依据显微镜下的病理特征,结合免疫组化及特殊黏液染色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肝癌早期诊断分子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腹部超声、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检查,虽能发现肝癌(HCC),但对监测单个癌细胞较难。肝癌诊断特异蛋白及相关基因分析,有助于肝癌诊断、疗效观察、术后随访、复发或转移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