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多普勒超讨二维彩色声(CDFI)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二维CDFI对68例急慢性DVT患者的诊断资料进行分析,与手术、X线造影和临床对照。结果急性DVT患者36例,慢性DVT患者32例。病变位于左下肢者44例(64.7%),右下肢者19例(27.9%),双下肢者5例(7.4%)。其中30例(44.2%)患者血栓位于下肢近端静脉,髂静脉、股静脉、膪静脉;10例(14.7%)患者位于下肢远端静脉。为胫前静脉、胫后静脉和腓肠肌静脉丛,28例(41.2%)患者血栓累及下肢近端和远端静脉。慢性DVT患者中有21例形成侧支循环。UVT形成有一定的声像特征,二维CDFI结合检出敏感性高,可做血栓定位、确定范围和判断管腔阻塞程度。亦可观察有无侧支和交通支开放。结论二维CDFI是一种简便、快捷、实时、安全、无创及全方位检查方法,对早期诊断、治疗及疗效观察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分析和探讨。方法对2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声像图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胫后静脉及小腿肌肉静脉丛血栓6例,髂股静脉血栓12例,二型兼有者4例;急性血栓10例,慢性血栓12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能提供有效的诊断,是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最好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血管超声在诊断下肢静脉血栓中的临床效果及准确率。方法:选择本院2020年10月~2022年12月疑似下肢静脉血栓患者136例,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体检的136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血管超声检查,分析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检出准确率,并对比两组人群的血管超声相关静脉直径的差异,具体的静脉直径有股浅静脉(SFV)、内侧腓肠静脉(MGV)、胫周围静脉近端(PTV)。结果:对136例怀疑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进行血管超声诊断,其中,周边型下肢血栓70例,中心型静脉血栓30例,混合型静脉血栓30例,共130例。136例中,其中1例误诊,5例为漏诊,超声诊断的准确性为95.59%。对照组体检人群中,有4例检出周边型下肢血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和健康体检者的下肢静脉直径对比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股浅静脉(SFV)、内侧腓肠静脉(MGV)、胫周围静脉近端(PTV)均高于对照组股浅静脉(SFV)、内侧腓肠静脉(MGV)、胫周围静脉近端(PTV),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管超声在诊断下肢静脉血栓中的临床效果确切,可准确诊断下肢静脉血栓,且可显示出不同的影像...  相似文献   

4.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二维CDFI对68例急慢性DVT患者的诊断资料进行分析,与手术、X线造影和临床对照.结果急性DVT患者36例,慢性DVT患者32例.病变位于左下肢者44例(64.7%),右下肢者19例(27.9%),双下肢者5例(7.4%).其中30例(44.2%)患者血栓位于下肢近端静脉,髂静脉、股静脉、腘静脉;10例(14.7%)患者位于下肢远端静脉,为胫前静脉、胫后静脉和腓肠肌静脉丛,28例(41.2%)患者血栓累及下肢近端和远端静脉.慢性DVT患者中有21例形成侧支循环.DVT形成有一定的声像特征,二维CDFI结合检出敏感性高,可做血栓定位、确定范围和判断管腔阻塞程度,亦可观察有无侧支和交通支开放.结论二维CDFI是一种简便、快捷、实时、安全、无创及全方位检查方法,对早期诊断、治疗及疗效观察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郑尧华 《现代保健》2010,(7):175-176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一种常见的阻塞性静脉疾病,治疗不当将留下程度不同的后遗症或造成严重并发症。2001年6月至2008年12月,笔者所在科有22例DVT患者接受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是指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属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是外科手术常见并发症之一。临床表现形式有两种,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esm,PTE)。我国术后DVT的发生率与西方国家相当,但在临床实践中对预防的重视程度远低于国外。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常见于妇科术后特别是妇科恶性肿瘤和剖宫产术后,如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可导致患者患肢部分或完全功能丧失而致残,严重时可能并发肺栓塞,危及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经导管接触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效果及随访效果,评价该方法的疗效。方法104例急性下肢DVT,DSA下经溶栓导管直接插入静脉血栓,微量泵持续推注尿激酶(254&#177;100)万U溶栓。14例溶栓后行腔内成形术,2例行支架置入术。以静脉造影通畅评分和静脉通畅率评价疗效,治疗半年以上随访。结果92例治疗后静脉造影显示,静脉通畅评分显著改善(P〈0.01),静脉通畅率(52.4%&#177;16.4%)。治疗过程中无严重并发症出现。53例随防6~18个月(随防率51.0%)。静脉造影显示,通畅评分显著改善(P〈0.01)。46例深静脉得以保存,深静脉瓣膜保存率达83.7%。结论导管接触溶栓是治疗急性下肢DVT的一种疗效良好而且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孕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7年5月在该院住院的40例疑似DVT产妇为研究对象,选择西门子Antaras、Philips 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显示,有33例存在静脉回流障碍,其中12例出现DVT,均于产后发生,有7例对左下肢造成累及,3例对右下肢造成累及,2例累及双下肢;其中5例胫后及小腿肌静脉丛内血栓(周围型),6例髂股静脉内血栓(中央型),1例混合型;下肢DVT超声表现主要为不完全闭塞和完全闭塞,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管腔内存在充盈缺损或无血流信号;通过对12例DVT的超声复查追踪结果显示,有10例急性血栓形成患者在经过治疗后栓塞血管得到完全再通,有2例患者效果不明显,变成亚急性至慢性血栓。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孕产妇DVT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该方式无创、操作简单、可重复使用,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护理措施。方法将我院收治的50例下肢DVT的高危患者进行系统的护理,总结护理经验。结果本组50例经预防护理后,无一例患者发生DVT,均获得痊愈出院。全部病例均随访5个月,院外未发生下肢DVT。结论积极全面的预防护理能有效的避免下肢DVT,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0.
陈晓燕 《中国校医》2021,35(2):123-126
目的 探究下肢创伤性骨损伤患者在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危险因素及常见指标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分析,以期为临床中及时检测及预防DVT提供参照.方法 选取某医院2016年07月-2019年07月收治的因外伤性股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的157名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根据围手术期是否发生DVT将患者分为观...  相似文献   

1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临床常见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我科自1997年至2001年共收治69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四种病症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初步了解该病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及肺栓塞(PE)的发生率。方法 采用问卷、查体及多普勒超声技术,对骨伤病(104例)、肿瘤(106例)、心力衰竭(100例)及脑卒中(120例)四种病症共430例,未服用司阿匹林等抗凝剂的患者进行了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检查。同时,在对DVT专业门诊就医并被诊断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36例患者,做了放射性素肺灌注扫描检查,以发现肺栓塞。结果 在430例患者中,共发现1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4.2%。其中心力衰竭5例(5%);肿瘤3例(2.83%);骨伤病2例(1.92%);脑卒中8例(6.67%)。36例DVT患者中,共查出4例肺栓塞,检出率为11.11%。结论 国人上述四种病症DVT发生率明显低于西方人群,DVT患者PE的发生率也低于西方。  相似文献   

13.
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形成是外科手术常见的早期并发症之一,国内报道外科术后下肢DVT形成发生率为26%,而在妇科肿瘤术后血栓形成发生率达7%-45%。下肢DVT可影响下肢活动甚至使患者丧失劳动力,栓子脱落还可造成肺栓塞导致患者猝死,故对妇科肿瘤手术患者围手术期DVT的预防和护理十分重要。我院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行妇科肿瘤手术约338例,发生下肢DVT5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第二代双源CT一次性造影在肺栓塞(PE)与髂股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联合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共185例临床疑诊PE的患者进行了双源CT肺动脉造影和深静脉造影联合成像检查。肺动脉扫描采用单能量大螺距采集模式,髂股静脉扫描采用双能量技术。结果185例中28例(15.14%)患者同时患有PE及DVT,8例(4.32%)患者仅有PE而没有DVT,7例(3.78%)患者仅有DVT而没有PE。PE的直接征象表现为肺动脉管腔内大小不等、形态多样的充盈缺损和管腔完全阻塞影像。DVT表现为管腔中央类圆形、长条形不均匀低密度性充盈缺损。结论双源CT一次性联合成像在肺栓塞与髂股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具有较高价值,适用于伴有下肢静脉循环障碍的可疑肺栓塞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在下腔静脉滤器保护下,早期综合性介入治疗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经健侧股静脉先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再经患侧胭静脉或股静脉穿刺行深静脉腔内成形+局部导管溶栓治疗24例,单纯行局部溶栓治疗4例。结果深静脉腔内成形术成功率85.7%,溶栓总有效率为100%,其中治愈17例(60.7%),显效9例(32.1%),好转2例(7.1%)。溶栓时间:综合性介入溶栓平均40.5h,单纯局部溶栓平均74.3h。治疗中穿刺点发生小血肿2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早期下肢深静脉腔内成形+局部溶栓,同时用滤器预防肺动脉栓塞,是保证局部溶栓疗效和增加其安全性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16.
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与药物治疗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静脉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价值。方法52例DVT患者采用静脉介入治疗,48例DVT患者采用药物保守治疗。结果静脉介入治疗组,消肿有效率、血管再通有效率,为:100%,100%;而药物保守治疗组分别为:75%,67%。介入组优于药物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静脉介入治疗DVT具有较高的疗效与安全性,减少了溶栓剂总量并发症,缩短了病程。  相似文献   

17.
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妇科常见并发症之一,特别是术后。血栓形成引起肺栓塞及下肢功能障碍,故对妇科术后DVT的预防及早期诊治十分重要。现将我院1996年1月~2006年12月间妇科术后并发DVT32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严重创伤、多发骨折患者的不断增加及关节置换、脊柱手术的广泛开展,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已成为创伤骨科的常见并发症,如得不到有效治疗,可遗留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甚或引发致命的肺栓塞。我院1998年3月~2007年3月收治的创伤骨折患者中有171例发生DVT,综合分析该组病例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剖宫产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据统计55%发生于分娩或手术后3周内^[1],术后一旦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不仅增加病人的痛苦,严重者还会致残,甚至发生肺梗塞而危及生命。因此,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防治越来越受到妇产科医护人员的重视。2000年1月至2008年1月我院共实施刮宫产术6667例,对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25例联用齐征与肠溶阿司匹林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对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患者行分级监控管理+精细化护理后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效果。方法 以2020年6月-2021年8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每组患者32例。观察组患者接受分级监控管理+精细化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前后股、腘静脉血流速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以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腘静脉、股静脉血流速度指标以及物质生活、社会功能、心理健康、躯体健康评分指标对比,护理后两组均高于干预前(P<0.05),而组间对比,为观察组更高(P<0.05);组间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对比,为观察组更低(P<0.05)。结论 对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患者行分级监控管理+精细化护理干预,术后股、腘静脉血流速度得以提高,明显降低了DVT的形成率,保障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