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我院骨科中心所收治的大多为创伤患者,其中以四肢远端骨折后因肿胀而延误手术者居多,对这些骨折后发生肿胀患者早期消肿尤为重要,特别对于跟骨骨折的患者意义更大.自2003年,我们采用软包装的输液袋制作简易冰袋对四肢远端骨折的患者进行冰敷消肿,经临床使用与观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改善四肢骨折患者术后肢体肿胀的作用.方法 选择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我科收治的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肢体肿胀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观察2组干预前后肢体肿胀程度、疼痛评分、肢体消肿时间.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肢体肿胀正常率为55.0%,对照组为16.7%,观察组正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患者疼痛评分干预后均较自身干预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下降的程度更加显著;观察组肢体消肿时间为(3.1±1.2)d,对照组为(6.2±2.5)d,观察组肢体消肿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结论 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四肢骨折患者术后肢体肿胀的改善,减轻术后肢体疼痛,缩短消肿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40例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21例和干预组119例,对照组术后采取抬高患肢及应用消肿、抗渗出的药物,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术前宣教、术后加压包扎、持续冰敷及进行主动、被动功能锻炼等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肢体消肿时间。结果干预组患者肢体消肿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可以促进四肢骨折术后患者肿胀肢体的康复,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改善四肢骨折患者术后肢体肿胀的作用。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我科收治的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肢体肿胀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观察2组干预前后肢体肿胀程度、疼痛评分、肢体消肿时间。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肢体肿胀正常率为55.0%,对照组为16.7%,观察组正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患者疼痛评分干预后均较自身干预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下降的程度更加显著;观察组肢体消肿时间为(3.1±1.2)d,对照组为(6.2±2.5)d,观察组肢体消肿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四肢骨折患者术后肢体肿胀的改善,减轻术后肢体疼痛,缩短消肿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应用四肢血液循环泵治疗四肢骨折肢体肿胀的效果.方法 60例四肢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30例采用传统消肿措施;B组30例在采用A组方法的基础上应用四肢血液循环泵,连续治疗5~7 d,每天2次,每次20 min,治疗前后分别测四肢肿胀部位的周径,了解肿胀的消退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肿胀有明显改善,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应用四肢血液循环泵能有效地治疗肢体肿胀,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药冷敷在四肢骨折早期对局部肿胀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科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80例四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消肿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中药冷敷治疗。治疗24h及48h后比较两组疼痛和肿胀程度。结果两组疼痛和肿胀程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药冷敷在四肢骨折早期肢体肿胀疼痛的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四肢血液循环泵治疗四肢骨折肢体肿胀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应用四肢血液循环泵治疗四肢骨折肢体肿胀的效果。方法60例四肢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30例采用传统消肿措施;B组30例在采用A组方法的基础上应用四肢血液循环泵,连续治疗5~7d,每天2次,每次20min,治疗前后分别测四肢肿胀部位的周径,了解肿胀的消退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肿胀有明显改善,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四肢血液循环泵能有效地治疗肢体肿胀,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对四肢闭合性骨折后局部软组织肿胀的患者早期行冰袋冷敷联合中药热敷的消肿效果。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于骨折后72 h内给予冰袋冷敷,72 h后给予中药热敷,直至患处有效消肿。结果:观察组患者冰袋冷敷及中药热敷后疼痛和肿胀缓解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四肢闭合性骨折早期进行冰袋冷敷联合中药热敷能够有效减轻软组织的肿胀与疼痛程度,减少皮肤张力性水疱的形成,防止感染,缩短病程,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水凝胶冷敷贴辅助治疗四肢闭合性骨折患者急性期肢体肿胀的效果。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孝感医院骨二科治疗的224例四肢闭合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床号单双数将其分为对照组(n=114)和观察组(n=110)。对照组患者采取抬高患肢置于功能位,并进行消肿、抗渗出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助采用水凝胶冷敷贴于患处,连续治疗5d后,比较两组患者肢体消肿时间及总体疗效。结果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患者采用水凝胶冷敷贴治疗后,肢体消肿时间明显缩短,总体疗效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水凝胶冷敷贴能促进四肢骨折患者肢体肿胀的消退,缩短了消肿时间,有明显的辅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软包装冰袋冰敷法与传统冰敷法治疗四肢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10例四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5例。对照组术前采用传统橡胶冰袋冰敷法,观察组采用改良软包装冰袋冰敷法。比较2组冰敷过程中冰袋移位情况和止痛消肿效果。结果观察组冰敷过程中冰袋移位率3. 64%,显著低于对照组20. 00%(P 0. 05); 2组冰敷前和冰敷48 h时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 0. 05),观察组冰敷3、6、12、24 h时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 2组冰敷前患处肿胀程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 0. 05),观察组冰敷后肿胀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P 0. 05)。结论与传统橡胶冰袋冰敷法相比,四肢骨折患者早期应用软包装冰袋冰敷的稳定性好,缓解疼痛、消肿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桃红四物汤合五味消毒饮对四肢骨折患者肢体肿胀、骨折愈合时间的影响.方法 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行手术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预防感染、消炎止痛、制动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内服桃红四物汤合五味消毒饮,比较两组肢体肿胀评分、骨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健骨膏治疗四肢新鲜骨折的疗效.方法:将收治的120例桡骨远端新鲜骨折的患者手法整复夹板固定后随机分为2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院内制剂健骨膏外敷,对照组口服伤科接骨片6g/次,每天3次,同时跌打镇痛膏外敷,每3天1次.观察2组局部疼痛、压痛、肿胀及关节活动的改善情况,并对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8.33%,对照组为86.67%,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四肢新鲜骨折,肿胀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健骨膏有明显的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1病历摘要 患者,男,60岁。车压伤致右小腿远端肿胀、畸形、疼痛伴活动受限,就诊于我院经查体及摄X线片后诊断为右胫腓骨远端骨折,右小腿皮裂伤。检查患处时发现右小腿远端偏外侧有一约3cm皮裂伤口,深未及骨,局部肿胀严重。当时给予清创缝合伤口,小腿石膏后托固定患肢,拟抗感染消肿后再行手术治疗。次日发现患处及周围可见多个张力性水疱,遂解除石膏固定,抽出水疱内液体,并给予局部频谱照射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骨伤中药方配合正骨理筋疗法对桡骨远端骨折术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台州市中医院2018年8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70例桡骨远端骨折术后患者,按掷硬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功能锻炼、镇痛、消肿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骨伤中药方配合正骨理筋疗法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药冷敷在四肢骨折早期对局部肿胀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科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80例四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消肿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中药冷敷治疗。治疗24h及48h后比较两组疼痛和肿胀程度。结果两组疼痛和肿胀程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药冷敷在四肢骨折早期肢体肿胀疼痛的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动静脉泵在下肢骨折患者中应用对消肿及镇痛的积极效果.方法 将59例下肢骨折患者按住院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29例,实验组在患者入院时及术后第1天开始使用动静脉泵,每天持续12 h,其余时间进行常规的抬高患肢及功能锻炼,对照组仪采用常规的抬高患肢及功能锻炼.观察2组患者下肢肿胀情况及疼痛程度.结果 实验组在入院后第3天、术后3,7d肿胀减轻程度以及入院后第3天、术后3 d疼痛缓解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下肢骨折患者配合使用动静脉泵对于防治肢体肿胀及疼痛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伤科消肿汤及甘露醇对于胫骨骨折术后患者肢体肿胀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符合标准的胫骨骨折并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共计72例为研究样本,将患者分组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应用甘露醇治疗,观察组在该基础上应用伤科消肿汤治疗,均治疗7d,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2组患者术后第1d患肢的肿胀值差异不明显,但术后第3d及第7d观察组患者的患肢肿胀值改善效果好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7.22%,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0.56%。2组资料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甘露醇及伤科消肿汤可有效缓解胫骨骨折患者患肢肿胀,有助于促进患者预后及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消肿止痛膏外敷对缓解桡骨远端骨折术后患肢肿胀、疼痛的效果。方法将70例桡骨远端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骨折术后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骨折术后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消肿止痛膏中药外敷,观察患者术后患肢的肿胀消退程度、疼痛情况,观察患者住院天数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肿胀消退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低于对照组,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肿止痛膏外敷可有效缓解桡骨远端骨折术后患者患肢的肿胀、疼痛程度,有助于提高治疗疗效,缩短住院天数,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手术联合中药消肿汤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抽签法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手术治疗,研究组予以手术联合中药消肿汤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第3、5、7天时,研究组患肢肿胀程度显著小于对照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 0. 05);术后1、3、6个月时,研究组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手术联合中药消肿汤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效果确切,可促进患肢肿胀缓解,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改善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应用20%甘露醇和地塞米松二联冲击治疗及预防骨折后肿胀、疼痛的效果,缩短手术前期。明确给药时机和药物剂量,方法 将300例四肢骨折病人随机按入院顺序,不分性别、年龄分成三组,第一组100例,单用止痛药物组。第二组长100例,单用甘露醇组。第三组100例,应用二联冲击治疗。观察三组病人的消肿、止痛、缩短手术前期时间及疗效。结果 三组中的二联冲击治疗病人6小时止痛有效率为1%,消肿有效率0%。12小时止痛有效率为4%。消肿有效效率为1%。24小时止痛有效率为27%,消肿有效率为6%,48小时止痛有效率为73%,消肿有效率为19%.72小时止痛有效率为100%。消肿有效率为51%。手术前期明显缩短5—10天。结论 20甘露醇和地塞米松二联冲击治疗四肢骨折性肿胀、疼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