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RP与LDH在急性胰腺炎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CRP、LDH在诊断与评价急性胰腺炎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观察121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在不同时间段血淀粉酶、脂肪酶、CRP和LDH的检测水平,根据患者病情分为轻型胰腺炎(MAP)和重型胰腺炎(SAP),按病因又分为胆源性胰腺炎和非胆源性胰腺炎.比较血淀粉酶、脂肪酶、CRP和LDH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及正确诊断指数.结果 血淀粉酶、脂肪酶在MAP、SAP组差别不大(P>0.05),CRP和LDH水平在SAP组明显高于MAP组(P<0.05);LDH水平在SAP组胆源性胰腺炎明显高于非胆源性者(P<0.05).两种指标同组不同病因比较差别不大.(P>0.05) CRP诊断SAP敏感性为83.3%, 特异性为96.0% 正确诊断指数为0.803;而LDH诊断敏感性为75.6% 特异性为92.5%, 正确诊断指数为0.681.结论 CRP和LDH可能成为判断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简单易行指标,值得进一步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 介绍一种急性水肿性胰腺炎(AEP)向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AHNP)演变的大鼠模型,并对其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AEP组和左旋精氨酸(L-Arg)干预组。通过阴茎背静脉注射雨蛙素诱导AEP模型后,再经该静脉注入L-Arg1600mg/kg,以观察血清生化指标和胰组织的光镜、透射电镜下改变。结果 血清淀粉酶、脂肪酶水平在AEP组、L-Arg干预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血清淀粉酶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而L-Arg干预组的血清脂肪酶却明显高于AEP组;AEP组的血清、胰组织NO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而L-Arg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和AEP组。光镜及透射电镜证实,L-Arg干预AEP大鼠后,导致了胰实质出血、坏死和腺泡细胞内亚细胞结构的破坏。结论 L-Arg导致AEP加重为AHNP,与NO的毒性有关;此大鼠模型不但有血清淀粉酶等生化指标的改变,而且组织病理特点也较为典型,是研究急性胰腺炎重型化机理的良好模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加贝酯联合连续血液净化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重症急性胰腺炎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加贝酯、乌司他丁及常规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连续血液净化治疗。比较两组生存率、治疗后5天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住院时间、腹痛消失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以及治疗前后血清淀粉酶、脂肪酶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生存率95.0%(38/40),与对照组的85.0%(34/40)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5天APACHEⅡ评分、住院时间、腹痛消失时间、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均显著低于或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淀粉酶、脂肪酶及CRP水平比较,均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5天观察组血清淀粉酶、脂肪酶及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贝酯联合连续血液净化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效果好,起效快,可显著减轻患者的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介绍一种急性水肿性胰腺炎(AEP)向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是(AHNP)演变的大鼠模型,并对其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AEP组和左旋精氨酸(L-Arg)干预组。通过阴茎背静脉注射雨蛙素诱导AEP模型后,再经该静脉注入L-Argl600mg/kg,以观察血清生化指标和胰组织的光境、透射电境下改变,结果血清淀粉酶、脂肪酶水平在AEP组、L-Arg干预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血清淀粉酶在两组间无显性差异,而L-Arg干预组的血清脂肪酶却明显高于AEP组;AEP组的血清、胰组织N0浓度听显低于对照组,而L-Arg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和AEP组。光镜及透射电镜证实,L-Arg干预AEP大鼠后,导致了睫实质出血、坏死和腺泡细胞内亚细胞结构的破坏。结论L-Arg导致AEP加重为AHNP,与NO的毒性有关;此大鼠模型不但有血清淀粉酶等生化指标的改变,而且组织病理特点也较为典型.是研究急性胰腺支重型化机理的良好模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奥曲肽联合吲哚美辛栓剂对预防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拟行ERCP诊断和治疗的患者10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5例及对照组50例,对照组仅行禁食、抗炎、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奥曲肽联合吲哚美辛栓剂治疗。测定术前、术后2、12及24 h血清淀粉酶值,比较两组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术后2、12及24 h血清淀粉酶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曲肽联合吲哚美辛栓剂可以明显减少ERCP术后患者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MRI诊断环状胰腺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 男,78岁。2年前因腹痛,发热,血,尿淀粉酶升高,临床诊断为急性胰腺炎住院冶疗好转出院。此次又因腹痛入院.血.尿淀粉酶明显升高。胃镜示慢性糜烂性胃炎,十二指肠降静肠腔缩小.不能扩张.外压待排。B超检查未见异常.钡餐胃肠造影示十二指肠降音部狭窄,CT示胆囊结石、胰头增大.胰头变异可能.肿瘤待排。MRI示胰头增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清、胆汁中淀粉酶和淀粉酶同工酶活性在胆道疾患中改变机理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Beck manCX7生化分析仪分别检测胆管结石、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胆管囊肿、胆管癌患者血淀粉酶、同工酶和部分患者胆汁中淀粉酶活性。结果 :各组病例的血、胆汁淀粉酶及同工酶活性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有非常显著意义 ,P<0 0 1。结论 :通过对胆道疾患血淀粉酶改变的观察 ,显示胆道疾病患者在症状发作期 48%患者血中淀粉酶及同工酶活性增高。胆汁淀粉酶活性增高明显 ,尤其胆管囊肿。揭示血清淀粉酶增高并非诊断急性胰腺炎特异指标 ,在胰胆管异常合流存在和胆道梗阻时亦可出现高血淀粉酶。但急性胰腺炎组P -AMY/T -AMY比值明显高于胆道疾病组 ,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二者比值是诊断急性胰腺炎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8.
ENBD 预防治疗性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胰腺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预防治疗性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胰腺炎的应用价值。方法98例治疗性ERCP术后有高淀粉酶血症及胰腺炎可能的病人。50例高危病人术后置鼻胆管引流,与48例非引流病人术后静脉滴注5%GS500ml+法莫替丁20mg,1次/d进行对照研究。观察术后2h和24h血清淀粉酶值、高淀粉酶血症和急性胰腺炎发生率。结果预防组ERCP术后2h,24h血淀粉酶分别为(271.12±228.86)U/L和(308.31±249.83)U/L;明显低于对照组(736.98±421.36)U/L和(722.10±396.42)U/L,(P<0.01);预防组发生胰腺炎2例,占4%,对照组发生8例,占14.6%(P<0.05);两组基础数据如年龄、操作过程(诊断和治疗)、造影剂的使用量、胰胆管显影次数等基本相似。结论ENBO对治疗性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胰腺炎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小剂量外源性脂多糖(LPS)作为预处理剂量,在实验性AEP重症化研究中的作用及合理性。方法 参照文献所使用的LPS剂量(500μg/kg),对实验性急性水肿性胰腺炎(AEP)大鼠进行干预,并与未干预AEP大鼠和正常大鼠进行比较,观察其血压、血清淀粉酶、血清及胰组织亚硝酸盐浓度(NO_2~-)浓度、血清TNF-α和病理改变等指标的变化。结果(1)LPS的介入使动物血压降低,幅度达47.0±10.5mmHg,但均在30min内恢复。(2)血清淀粉酶和NO浓度、胰组织NO浓度等均未受明显影响。(3)LPS干预组的血清TNF-α水平明显升高。(4)LPS加剧了胰组织炎性浸润的程度,但未使AEP大鼠发生重症化。结论 LPS500μg/kg可以作为研究实验性AEP重症化的预处理剂量。  相似文献   

10.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胰腺分泌的消化酶分解胰腺及其周围组织。由于发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因此快速诊断意义重大。通常淀粉酶(amslase,AMS)、脂肪酶(Lipase,LPS)测定均可作为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指标。但由于淀粉酶活力在患者中持续时间较短,且存在其他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尿胰蛋白酶原 Ⅱ测定在急腹症中筛选急性胰腺炎的价值。方法 :对 15 7例连续就诊的急腹症病人同时测定尿胰蛋白酶原 Ⅱ及血、尿淀粉酶。结果 :39例急性胰腺炎中有 36例尿胰蛋白酶原 Ⅱ阳性 ,敏感性为 92 3% ,118例非胰腺炎的急腹症病人有 5例假阳性 ,特异性为 95 7% ,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中尿胰蛋白酶原 Ⅱ全部阳性。结论 :尿胰蛋白酶原 Ⅱ是急腹症病人筛选急性胰腺炎快速而简便的方法 ,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是的CT、B超表现与血清、尿淀粉酶变化的相关性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已确诊的急性胰腺炎63例.将其CT改变分为5个级别.分别与B超表现及相应的血清、尿淀粉酶数值对比。结果:CT改变为A级时血尿淀粉酶轻中度升高.B级时中度升高.C级时显著升高.D级时趋向下降.E级时显著下降。结论:CT检查可以准确地反映急性胰腺炎A、B、C、D、E级的病理变化;CT诊断优于B超、B超对胆源性胰腺炎的诊断有明确帮助,明显优于淀粉酶值的改变。对于早期仅限于间质水肿的炎症.CT、B超诊断困难.主要依靠临床症状、体征,血、尿淀粉酶的变化来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术后监测与护理的经验,提高护理水平。方法:对17例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患者施行手术治疗,术后进行严密监测及护理。结果:痊愈9例,并发肾功能衰竭1例、肠瘘胆胰瘘2例,死亡5例。结论:严密监测,精心、娴熟的护理技术能提高本病治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察胰蛋白酶抑制剂萘莫司他(FUT-175)对创伤性胰腺炎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压缩气流冲击法建立创伤性胰腺炎大鼠模型,以生理盐水和加贝酯分别作为阴性和阳性对照,考察FUT-175在造模后1 h腹腔注射给药后大鼠的生存率、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水平,以及胰腺组织病理学改变情况。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腹腔注射FUT-175后可显著提高创伤性胰腺炎大鼠生存率(60% vs.30%),降低血清淀粉酶[(3030.8±869.4)vs.(6126.5±791.3)U/L]和脂肪酶水平[(203.4 ± 62.5)vs.(646.5 ± 99.3)U/L],同时有效减轻胰腺组织损伤;与阳性对照药加贝酯相比,FUT-175给药后大鼠的生存率更高(60%vs.40%),血清淀粉酶[(3030.8±869.4)vs.(4111.4 ± 683.1)U/L]和脂肪酶水平更低[(203.4 ± 62.5)vs.(336.7±70.2)U/L]。结论胰蛋白酶抑制剂FUT-175对创伤引起的急性胰腺炎大鼠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小剂量外源性脂多糖(LPS)作为预处理剂量,在实验性AEP重症化研究中的作用及合理性.方法:参照文献所使用的LPS剂量(500 μg·kg-1)对实验性急性水肿性胰腺炎(AEP)大鼠进行干预,并与未干预AEP大鼠和正常大鼠进行比较,观察其血压、血清淀粉酶、血清及胰组织亚硝酸盐(NO2-)浓度、血清TNF-α和病理改变等指标的变化.结果:①LPS的介入使动物血压降低,幅度达47.0± 10.5 mmHg,但均在10 min内恢复;②血清淀粉酶和NO浓度、胰组织NO浓度等均未受明显影响;③LPS干预组的血清TNF-α水平明显升高;④LPS加剧了组织炎性浸润程度,但未使AEP 大鼠发生重症化.结论:LPS 500 μg·kg-1可以作为研究实验性AEP重症化的预处理剂量.  相似文献   

16.
左旋精氨酸在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剂量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左旋精氨酸(L-Arg)在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剂量效应。方法:观察不同剂量L-Arg治疗急性水肿性胰腺炎(AEP)大鼠后,血浆和胰组织一氧化氮(NO)浓度、血浆淀粉酶、平均动脉压(MAP)、胰组织病理等的变化。结果:(1)AEP大鼠血浆、胰组织NO浓度明显降低,小剂量L-Arg(50mg,100mg/kg)升高了血浆、胰组织NO浓度,改善了大鼠AEP;随着L—Arg剂量的增加,达800mg、1600mg/kg时,血浆、胰组织NO浓度过度升高,加重AEP成为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AHNP),且以80mg/kg组最明显;(2)实验所用的L—Arg对MAP的影响较小。结论:L—Arg的作用机理与NO的生物学行为有密切关系,临床应用L-Arg治疗急性胰腺炎应注意其类似NO的“双刃性”,尤其大剂量应用要慎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基于CT灌注成像(CTP)探讨急性胰腺炎(AP)状态下血清胰酶(血清淀粉酶及脂肪酶)与胰腺微循环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搜集163例AP患者,按照血清胰酶的高低值分为三组:血清胰酶正常组47例(A组),血清胰酶至少一个升高但未升高达正常值三倍组50例(B组),血清胰酶至少一个升高达正常值三倍及以上组66例(C组)。所有病例均行胰腺CTP,将获得的灌注数据传至后处理工作站,用灌注软件包处理灌注数据,记录胰腺组织各灌注参数值[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及流量提取参数(FE)]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血清胰酶与胰腺灌注参数的相关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三组间灌注参数的统计学差异。结果 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CT灌注参数BF、BV与血清胰酶呈正相关,相关系数(γ)分别为0.247、0.189。单因素方差分析示三组间的灌注参数BF、BV、MTT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三组间FE无统计学差异(P>0.05);SNK-q检验示A组与C组间的灌注参数BF、BV、MTT有统计学差异(P<0.05);B组与C组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分析奥曲肽辅助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液流变学、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作者所在医院消化内科2016年10月—2018年2月住院治疗的急性胰腺炎1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4例。对照组单纯给予乌司他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奥曲肽辅助治疗,两组均治疗7天为一个疗程。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效果、淀粉酶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变化。结果:(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治疗后,两组淀粉酶水平、全血比黏度高切、血浆比黏度、血小板黏度附率及TNF-α、IL-2、IL-6等指标均较治疗前非常显著降低(P<0.01);两组IL-10指标均较治疗前非常显著升高(P<0.01)。(3)治疗后,观察组淀粉酶水平、全血比黏度高切、血浆比黏度、血小板黏附率及TNF-α、IL-2、IL-6等指标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IL-10指标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奥曲肽辅助治疗急性胰腺炎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可显著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9.
急性胰腺炎是多种病因引起的胰酶激活,继以胰腺局部炎症反应为主要特征,伴或不伴其他器官功能改变的疾病。在我国.急性胰腺炎最常见的病因是胆系疾病、饮酒及高脂血症等。本研究就急性胰腺炎患者血脂水平进行临床观察,并与体检人群血脂水平比较.然后进行相关性探讨.旨在加强对高脂血症影响急性胰腺炎发病的认识,提高对这类患者的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20.
李泉 《转化医学杂志》2018,7(4):234-236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胰腺周围组织坏死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7年5月共56例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普外科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胰腺周围组织坏死感染的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引流组与开腹组,比较2组患者入院时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CT扫描判断下的严重程度指数、入院时器官衰竭比例、治疗前、治疗7 d后的外周血白细胞、血淀粉酶、尿淀粉酶、血糖、血钙、胰瘘率、肠瘘率、腹腔出血率、术后残余脓肿率与治愈率。分析造成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 治疗前后2组患者白细胞、血淀粉酶、血钙、血糖、尿淀粉酶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2组患者的白细胞、血淀粉酶、血糖、尿淀粉酶较本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但2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引流组的治愈率与开腹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引流组患者腹腔出血率显著低于开腹组患者(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器官衰竭、胰瘘、腹腔出血、血钙水平为造成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经皮穿刺置管引流与开腹手术效果相同,且更不易造成并发症,患者器官衰竭、胰瘘、腹腔出血、血钙水平低于1.5 mmol/L是患者死亡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