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真空静脉采血管在新生儿股静脉抽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真空静脉采血管在新生儿股静脉采血中的应用方法及优缺点.方法 将550人次的新生儿股静脉穿刺抽血按随机方法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真空静脉采血管行股静脉采血,对照组采用传统注射器行股静脉采血.结果 经过1年的试验对照,观察组一次采取所需血量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2组比较p<0.01.结论 真空静脉采血管比注射器在行新生儿股静脉抽血中效果更好,应用更方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真空静脉采血管在新生儿股静脉采血中的应用方法及优缺点。方法将550人次的新生儿股静脉穿刺抽血按随机方法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真空静脉采血管行股静脉采血,对照组采用传统注射器行股静脉采血。结果经过1年的试验对照,观察组一次采取所需血量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2组比较p〈0.01。结论真空静脉采血管比注射器在行新生儿股静脉抽血中效果更好,应用更方便。  相似文献   

3.
董馨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2):2704-2704
临床工作中,股静脉穿刺采血是小儿做化验检查或细菌培养常用的方法。成功的静脉穿刺即要做到一针见血,又要减轻患者穿刺时的疼痛。我科采用一次性真空采血器进行股静脉穿刺采血,因小儿不配合、技术难度大、需采血量多等缘故,常造成操作的失败。为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患儿痛苦,我科采用两人配合进行股静脉穿刺采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小儿股静脉穿刺法的改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提高股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方法:选择60例年龄1-100天外科患儿,30例采用垂直穿刺法抽取血标本,30例采用斜角穿刺法,比较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出现瘀斑等并发症的高低。结果:斜角穿刺法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垂直穿刺法,经统计学检验,P<0.05;且很少出现并发症。结论:斜角穿刺法易学易掌握,固定方法稳妥,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且可由一名护士完成,节省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5.
2009年7月~2010年11月,我们对43例宫外孕患者实施一次性采血针接真空采血管行股静脉穿刺采血,经临床实践,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同期宫外孕患者86例,均行股静脉穿刺采血。按入院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年龄17~44岁,平均28.9岁。两组年龄、体重、危重程度、血管状态及  相似文献   

6.
股静脉穿刺在血液透析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晓峰 《护理研究》2006,20(7):1942-1943
股静脉穿为临时急症血液透析或过渡型血液透析建立血管通路提供了安全、有效的实用方法,我院于2000年10月-2005年12月,对176例病人进行血液透析分析取得一定效果,现将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在小儿疾病的临床治疗及护理工作中,通过多年实践,笔者体会到:为了及早对患儿病情进行诊断及治疗,争取抢救时机,常需静脉采取血标本以协助诊断。小儿特别是新生儿血管比较细小,要用的针头又相对比较粗,加上小儿哭闹,不配合,以致造成采血量往往不够而且易造成溶血,容易将血管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股静脉穿刺置管在重度烧伤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患者不同年龄选择应用一次性股静脉穿刺针。在严格无菌技术操作下置入股静脉。结果:快速而有效地建立静脉通道。本组病人顺利通过休克关。结论:使用一次性股静脉穿刺针行股静脉穿刺,方法简单,明显减少静脉的损害,迅速、有效地建立静脉通道,迅速补充血容量,使患者平稳度过烧伤各期,大大提高了抢救、治愈率。  相似文献   

9.
小儿股静脉穿刺法的改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提高股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方法选择60例年龄1~100天外科患儿,30例采用垂直穿刺法抽取血标本,30例采用斜角穿刺法,比较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出现瘀斑等并发症的高低。结果斜角穿刺法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垂直穿刺法,经统计学检验,P<0.05;且很少出现并发症。结论斜角穿刺法易学易掌握,固定方法稳妥,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且可由一名护士完成,节省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摸腹股沟韧带下方的凹陷在儿科股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方法选择住院儿科患儿3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试验组则采用摸凹陷来静脉采血。结果试验组摸凹陷的股静脉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摸腹股沟韧带下方的凹陷,抽血成功率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两种连接法对血液透析微量空气进入血管的影响.[方法]随机将血液透析病人10例80例次,分常规组与改良组;常规组采用先夹闭透析管路静脉端,再与静脉穿刺针直接连接的方法;改良组采用透析管路静脉端带预冲液,左手食指、拇指折叠挤压静脉穿刺针端口,迅速连接的方法.[结果]改良组连接法能有效地防止微量空气进入血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组连接法安全、可靠、可以弥补常规连接法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改进传统静脉穿刺方法的效果观察,拟推广无痛、低创、快速的静脉穿刺方法.方法 于2008年8月至2009年8月来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急救医学科接受静脉穿刺病人中选择2 132例.采用单盲随机法分为改进组1 066例和传统组1 066例.观察比较两组穿刺效果.结果 两种方法疼痛程度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95,P<0.01),改进组优于传统组.两种方法穿刺成功率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6.63,P<0.01),改进组可提高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两种方法回血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96.50,P<0.01),改进组进针方法进针后回血速度快.两种方法穿刺点出血及皮下淤血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76,P<0.01),改进组拔针后穿刺点出血及皮下淤血发生率低.结论 改进传统静脉穿刺方法能不同程度地减轻病人的痛苦,穿刺成功率明显优于传统的静脉穿刺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背景:隐性失血是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特别是高龄患者存在的一个重要隐患,可导致患者内固定治疗后处于贫血状态,影响切口愈合及患者恢复。目的:比较分析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围术期失血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采取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两种方法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70例,其中年龄≥80岁的患者21例,年龄<80岁的患者49例;体质量指数>30 kg/m2的患者28例,体质量指数≤30 kg/m242例;使用防旋髓内钉固定30例,动力髋螺钉固定40例。根据身高、体质量和内固定治疗前后红细胞压积变化,使用Gross方程计算围术期失血量。结果与结论:患者平均失血量为936 mL,其中显性失血量为237 mL,隐性失血量为699 mL。隐性失血占失血总量达74.7%。动力髋螺钉组显性失血量高于防旋髓内钉组,隐性失血量低于防旋髓内钉组,高龄患者总失血量及隐性失血量均高于非高龄患者,男性与女性患者之间及肥胖与非肥胖患者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果提示隐性出血是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治疗后失血的主要原因;防旋髓内钉术式隐性失血量较动力髋螺钉大;高龄是隐性失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真空采血器静脉采血两种拔针方法的效果,以寻找最佳的拔针方式。方法实验组在采集血标本的最后一个真空管时,与需要血量相差0.3~0.5ml即松开止血带;对照组在采集血标本的最后一个真空管时,采足所需血量后(即无血液流入真空管)即松开止血带。从拔针后针尖滴血和3d后电话随访穿刺部位皮下瘀血两个方面对比两种拔针方法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拔针后针尖滴血率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穿刺部位皮下瘀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集血标本距足够血量约0.3~0.5ml时,提前松开止血带,可明显减少穿刺点皮下瘀血、针头滴血等不良反应的出现。  相似文献   

15.
张翀旎  刘琴  余琪  罗湘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3):1187-1189
目的探讨“离心式静脉穿刺去止血带抽血法”的可行性、实用性、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法:将600例需静脉抽血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常规静脉穿刺法(简称“常规法”)和离心式静脉穿刺法(简称“离心法”)进针,穿刺成功后,分别去和不去止血带各抽取3ml血,对比观察两种方法抽血所需时间及肢体疼痛情况。结果(1)“常规法”进针后去止血带的抽血时间与不去止血带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离心法”进针后去止血带的抽血时间与不去止血带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两种方法进针后去止血带的抽血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2)两种方法进针后去与不去止血带抽血肢体疼痛感对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采用“离心法”抽血,可在穿刺成功后松去止血带顺利抽取所需血量,避免“常规法”抽血扎止血带引起的肢体疼痛及血液性状的改变。  相似文献   

16.
高琳 《天津护理》2005,13(3):167-168
目的:总结股静脉穿刺置管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对324例病人行股静脉穿刺置管369例次,并重视各阶段护理措施;术前心理疏导、术中严格无菌操作、术后加强护理。结果:病人均安全、顺利接受股静脉穿刺置管,其中281例接受1次置管,38例接受2次置管,4例接受3次置管,3例接受4次置管。因不再需要管而拔管者351例次,导管阻塞5例次,发热疑深静脉感染4例次,伤口渗血1例次。结论:掌握好局部解剖和操作要领,熟悉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是置管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触摸法和连线定位法两种穿刺方法在新生儿桡动脉穿刺采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进行桡动脉穿刺采集血液标本的600例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0例。实验组在穿刺方法上运用解剖连线定位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触摸动脉穿刺定位方法。比较两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穿刺所用时间及穿刺后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两组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实验组为96.0%高于对照组的8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21,P〈0.01);实验组穿刺所用时间(2.82±0.24)min,低于对照组(3.93±0.50)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97,P〈0.01);实验组穿刺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低于对照组的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4,P〈0.05)。结论应用连线解剖定位穿刺方法进行桡动脉采血,可操作性强、成功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血液透析股静脉穿刺建立临时性血管通路的护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为急症血液透析、血液灌流等急救患建立安全有效的临时性血管通路。方法:采用动静脉内瘘针行股静脉穿刺建立血管通路,同时选择直接动脉穿刺法进行对照观察。结果:动静脉内瘘针股静脉穿刺法明显优于直接动脉穿刺法。结论:该技术操作简便、快速、易掌握、成功率高,为急救患赢得了时间,且费用低,局部组织创伤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股静脉穿刺留管的有关并发症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80例股静脉穿刺留置管患者出现的相关并发症及其原因。结果:380例患者共出现并发症27例,其中与技术因素相关的16例,非技术因素的11例。结论:股静脉穿刺置管操作方便、简单、经济,其相关并发症及处理方法仍需引起我们足够的注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压力泵对股静脉血流的影响,为产后卧床患者寻求新的促进下肢静脉回流的方法,从而更有效地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方法 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使用压力泵,对照组采用主动活动踝关节,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检测手术前后静止状态下股静脉的血流速度.结果 两组患者比较,术前静止、术后静止及活动2 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卧床较术前静卧时股静脉血流速度均明显减慢(P>0.05);两组患者比较,1 min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 min、5 min、15 min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时点股静脉血流速度较静止时均明显加快(P<0.05);各时点血压、心率无明显影响;手术创面无明显出血.结论 剖宫产患者产后卧床期间股静脉血流速度明显减慢;下肢加压及主动活动踝关节均能增加股静脉血流速度而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