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性质和程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性质和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52例经过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常规做颈动脉B超检查。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对照组。根据冠心病组冠状动脉造影时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为3个亚组。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狭窄之间呈线性相关,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加重,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明显增加。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有显著的相关性。对于冠心病高危人群,常规颈动脉超声检查可用于估计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状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性质和程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性质和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52例经过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常规做颈动脉B超检查。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痛组和对照组。根据冠心痛组冠状动脉造影时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为3个亚组。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狭窄之间呈线性相关,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加重,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明显增加。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有显著的相关性。对于冠心痛高危人群,常规颈动脉超声检查可用于估计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状况。  相似文献   

3.
《陕西中医》2013,34(3):290-292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与颈动脉超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进一步为冠心病中医辨证提供客观指标。方法: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冠心病病人血瘀证、痰浊证及其他证型(阴虚证、阳虚证、气虚证、气滞证和寒凝证)的相关性。所有病人均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明确冠心病前1周左右,行颈部动脉的超声检查。结果:痰浊证和血瘀证组颈动脉病变硬化程度显著高于其他证型(P<0.05),痰浊证和血瘀证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证型。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严重程度可以作为提供冠心病痰浊证和血瘀证及其他证型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血管事件之间存在着较为紧密的联系,其病变的出现与主动脉粥样硬化大约同时进行,而往往早于冠状动脉,是预测冠心病的独立因素。研究表明心血管危险因素导致了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增厚,超声检测到的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脉造影所示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明显相关。自2006年1月-2008年7月,通过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和有关指标的测定,探讨IMT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纤维蛋白原(FIB)、血尿酸(UA)及脉压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血瘀证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将冠心病组58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通过中医辨证分为血瘀证组与非血瘀证组,73例非冠心病对象(门诊体检者)做为对照组.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和中医证候评价.结果 冠心病组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占91.4%,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占74.1%:对照组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占71.2%,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是49.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冠心病血瘀证患者中92.5%有内中膜增厚,90.0%被发现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非血瘀证组内中膜增厚占88.9%,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占38.9%.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二元定序变量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Speannan等级相关系数为0.5柏,P=0.000,P<0.01,即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瘀证显著相关.结论 冠心病血瘀证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关系,颈动脉超声检查有可能成为诊断冠心病血瘀证的依据之一.尽早在中医临床上干预治疗血瘀证,可能有助于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减少急性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血瘀证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将冠心病组58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通过中医辨证分为血瘀证组与非血瘀证组.73例非冠心病对象(门诊体检者)做为对照组,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和中医证候评价。结果冠心病组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占91.4%,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占74.1%;对照组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占71.2%,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是49-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冠心病血瘀证患者中92.5%有内中膜增厚,90.0%被发现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非血瘀证组内中膜增厚占88.9%。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占38.9%。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二元定序变量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为0.540,P=0.000,P〈0.01,即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瘀证显著相关。结论 冠心病血瘀证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关系,颈动脉超声检查有可能成为诊断冠心病血瘀证的依据之一。尽早在中医临床上干预治疗血瘀证,可能有助于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减少急性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7.
老年冠心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老年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0年4月本院老年病科住院拟诊冠心病患者104例,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及冠脉造影,根据其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分为冠心病组56例与对照组48例,观察有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结果:冠心病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71.4%,对照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41.6%,冠心病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冠心病有明显相关性,颈动脉病变可间接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IMT )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测,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选择本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拟诊冠心病患者120 例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并时记录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情况,并对发现的粥样硬化斑块根据其超声特征分为稳定型和不稳定型斑块.对各组病例的斑块发生率及不稳定型斑块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冠心病(CAD) 组的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心肌梗死(MI)组的不稳定型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肌梗死组(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与冠心病有明显相关性.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型斑块的存在与心肌梗死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表现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收集2006年8月—2011年6月门诊及住院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的患者804例,其中404例冠心病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关系。结果 404例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83.4%)和斑块发生率(62.4%)均高于非冠心病患者(P〈0.05),≥80岁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冠心病有密切的关系。高频率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对冠心病发生的预测及临床早期干预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探讨胸主动脉和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的冠心病患者60例和对照组30例行颈总动脉超声检查,测定血管后壁内膜-中层厚度(IMT),观察有无斑块形成并计算斑块发生率。同时检查升主动脉,观察有无内膜增厚、斑块形成,并且测量IMT,计算斑块发生率。结果冠心病组的颈动脉和胸主动脉IMT、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颈动脉、胸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冠心病的敏感度分别为66.67%、23.33%,对冠心病的特异度分别为56.67%、96.67%。结论超声检测胸主动脉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冠心病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1.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血管病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导致脑梗死的主要原因,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无创性检查有磁共振血管造影和超声检查。超声检查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评价有独特的优点它通过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TM)管径斑块形态大小回声特点及对各部位学流速度测定,确定斑块的性质和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为脉粥样硬化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粥样斑块形成及血浆纤维蛋白原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价值。方法在我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者10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患者75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AMI)、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组(CAD)。对照组33例。采用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结果颈动脉IMT≥0.9 mm及斑块形成或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b)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正相关,OR值及其9 5%CI分别为3.5 8 6(1.1 4 8~1 1.2 0 2),4.0 0 5(1.242~12.909),2.851(1.006~8.080),P〈0.05。颈动脉斑块负荷与冠脉血管病变支数呈正相关(r=0.194,P〈0.05)。结论矫正年龄、性别、血糖、血脂等危险因素影响后,颈动脉IMT≥0.9 mm及斑块形成或者血浆Fb仍然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通过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可预测ACS及其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72例住院和门诊老年患者的颈动脉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172例中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者122例,发生率为70.93%。脑梗死、高血压、冠心病患者粥样硬化明显,且与病变成正相关。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颈部血管超声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对颈动脉粥样斑块病变的诊断意义。方法对48例出现临床症状的脑血管病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和血管造影检查,计算诊断颈部血管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同时算出两检查对硬化斑块检出率的差异。结果超声检查与血管造影在诊断颈动脉狭窄尤其对重度狭窄及闭塞动脉的诊断,超声检查对硬化斑块的检出率明显高于血管造影,特别是在一些动脉分叉的血管处超声诊断更有意义。结论血管造影与超声检查具有高度一致性,但超声检查具有方便、快捷、经济的优点,提倡采用颈部超声来筛选和诊断颈部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进一步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表现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对3 536例行颈动脉高频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行分析.结果 1 359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发生率(84.9%)和斑块发生率(63.6%)均比非脑梗死者高(P〈0.05),其中不同类型斑块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硬斑(54.8%)、软斑(21.1%)、纤维斑(16.1%)和溃疡斑(8.0%).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脑梗死有密切的联系.高频率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判断内膜病变情况,斑块形成部位和形态类型及颈动脉狭窄程度,对脑梗死发生的预测及临床早期干预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的关联性。方法:根据冠脉CT结果将103例患者分为冠状动脉狭窄组17例、单支病变组48例及多支病变组38例,分析三组相关危险因素,了解冠心病中医证型分布,比较不同中医证型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积分的关系。结果:与冠状动脉狭窄组比较,多支病变组伴有高血脂、糖尿病、脑卒中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史患者较多(P〈0.05),单支病变组的心血瘀阻证比例较高(P〈0.05);多支病变组的心血瘀阻证及心气亏虚证较冠状动脉狭窄组明显上升(P〈0.05);痰浊痹阻证IMT值与斑块积分大于寒凝心脉证、气阴两虚证、心阳不振证(P〈0.05),心气亏虚证斑块积分大于气阴两虚证、心阳不振证两组(P〈0.05),显著小于心血瘀阻证(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之间存在一定关联性,颈动脉超声结果可作为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为临床冠心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骨质疏松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关系。方法:冠心病合并骨质疏松81例(骨质疏松组)和不合并骨质疏松的冠心病患者314例(对照组)分别进行选择性冠脉造影和骨密度检查。结果:在骨质疏松组与对照组中,动脉最小斑块0.8mm,最大斑块3.2mm。最多1条血管可达4个小斑块。斑块的位置多在冠状动脉起始段分叉处。骨质疏松组中,骨密度测定骨量减少4例,其余都为骨质疏松。经过观察,骨质疏松组BMI较低、IMT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血Ca、血脂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骨质疏松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关系,患者的BMI冠状动脉IMT可作为反映老年人骨质疏松与动脉硬化关系的参考指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性动脉硬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研究证明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因此,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研究通过对脑梗死患者颈部血管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但其创伤性和价格因素制约着这种方法的普及。因此探讨无创的、经济的冠心病诊断预测指标有其必要性和现实意义。许多资料表明,颈动脉和冠状动脉硬化有着相同的发病机制及相应的危险因素,血管壁内膜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增厚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征象,颈动脉IMT及斑块是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其程度的一个简便的指标。本院利用无创超声测量了123例就诊患者的颈动脉IMT和斑块情况,探讨了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为冠心病高危人群的早期诊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0.
梁文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2):134-135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常见的血管疾患,是一种发病率很高、累及全身动脉血管,特别是弹力型动脉的非炎症性、退行性和增生性病变[1-2]。正确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对血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颈动脉粥样硬化影像上应用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改变及其与心脑血管危险因素相关性1.1.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改变;颈动脉分叉部一般位于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