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继芳  杨玉明  张志华 《河北医学》2003,9(2):F003-F003
1 临床资料患儿男 ,4岁 6个月 ,因不规则发热咳嗽 ,先后在多家医院用“青霉素、头孢噻肟钠”等非正规治疗11d” ,病情加重于 2 0 0 2年 8月 18日来我院住院治疗。入院检查 :T4 0℃ ,P118次 /min ,R4 0次 /min ,体重 16 .5kg ,神志清楚 ,精神差 ,呼吸急促 ,消瘦 ,巩膜不黄染 ,咽部充血 ,两侧扁桃体肿大Ⅰ°。颈软、颌下淋巴结 1.5cm× 1.5cm ,触痛阳性 ,吸气时三凹征 ,两下肺闻及中细湿性罗音 ,心率 118次 /min ,律齐无杂音 ,腹平软 ,肝肋下 2cm剑下 3cm ,脾左肋下 2 .5cm ,四肢活动正常 ,神经系统未引出阳性体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病原体(MP)感染并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单)的临床特征。方法:对ELISA方法检测MP-Igm均为阳性,且EB病毒检测衣壳抗原,早期抗原均为阴性,并除外CMV感染可能,而诊断为MP感染并发传单的13例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均有发热13例、淋巴结肿大13例、咽峡炎13例、肝肿大10例、脾肿大8例,鼻塞4例、肺部有改变4例。全部病例经阿奇霉素治疗有效。结论:MP感染可并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其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不规则的中、低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及肝功能异常。使用阿奇霉素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宫宏宇   《中国医学工程》2012,(12):43-43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儿科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36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结果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也可引起全身各个系统不同程度损害,36例患儿经阿奇霉素和支持治疗后全部临床痊愈。结论在临床工作中,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时,要警惕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尽早诊断、尽早治疗,使患儿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4.
薛露  闫旭  陈银波  常健  梁东  李春怀 《吉林医学》2009,30(16):1733-1734
近年来,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且流行周期已不明显,它不仅能引起肺炎支原体肺炎,还能引起多种肺外并发症,但其感染所致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国内外报道均较少。本文将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2月期间收集的32例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进行临床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刘明伟 《中外医疗》2013,32(20):60-61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所导致的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2例肺炎支原体感染致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断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患儿均有发热、淋巴结肿大、咽峡炎;其中26例有肝、脾肿大,18例合并有皮疹,5例有心肌损害,经用阿奇霉素抗感染及保肝营养心肌等综合治疗均痊愈。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可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不规则发热、淋巴结肿大、咽峡炎,肝脾肿大也较为常见,早期诊断及时正确治疗可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EB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感染性网状内皮增生性疾病,临床表现有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周围血中淋巴细胞增多.异型淋巴细胞占10%。肺炎支原体(MP)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种病原体,MP感染患者临床症状多种多样.病情程度轻重不一.多有发热、畏寒、咳嗽、头痛、全身不适、疲乏、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腹泻等症状,胸部X线检查显示呈点片状阴影及间质性肺炎.可作为诊断MP感染的重要依据。本文对我院2001年1月~2004年9月收治的42例MP感染并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与肺炎支原体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69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69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中,25例伴发肺炎支原体感染,感染率36.2%,抗病毒治疗同时规范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MP感染者热退时间及异淋恢复正常时间优于单纯EBV感染者。结论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合并MP感染,及时、早期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有利于缩短病程,预防及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肺炎支原体感染并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 (MP)感染并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传单 )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ELISA方法检测EB病毒 (EBV)、巨细胞病毒 (CMV)、疱疹病毒 (HHV)等IgM和PCR检测EBV -DNA均阴性 ,而MP -IgM和PCR检测MP -DNA均阳性的 5例传单患儿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均有发热、淋巴结肿大、咽峡炎、肝肿大 ,脾肿大 2例 ,咳嗽5例 ,鼻塞、眼睑浮肿 2例 ,腮腺肿大、皮疹 1例 ,肺部炎症、心肌损害 2例。 4例仅用阿奇霉素 ,1例仅用红霉素治疗 2周痊愈。结论 :MP感染可并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临床特征主要为不规则发热、淋巴结肿大、咽峡炎、肝脾肿大 ,阿奇霉素及红霉素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所引起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时做出诊断和对症治疗,了解支原体感染对呼吸系统以外的全身各脏器的损害。方法 对可疑传单综合征的10例患儿采用ELISA方法检测患儿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冷凝集试验、咽拭子培养、荧光定量PCRMP—DNA、EB—IgM、嗜异凝集试验。全部患儿采用阿奇霉素静脉用药及阿奇霉素口服序贯治疗。结果 10例MP—IgM≥1:80为阳性。其中5例≥1:1280,6例冷凝集〉1:32,7例咽拭子培养(+),同时荧光定量PCRMP—DNA(+),EB—IgM均(-),嗜异凝集试验(-)。15~23d治愈。结论 MP感染可致传单综合征,临床症状复杂,引起多脏器、多系统损害,若及时诊断,应用阿奇霉素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合并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临床特点,为临床适时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12月九江市妇幼保健院儿内科收治的178例IM患儿的病例资料,根据是否合并MP感染分为MP阴性组92例和MP阳性组65例,比较2组患儿不同性别及年龄发病率差异;观察2组患儿发热、渗出性扁桃体炎、颈部淋巴结肿大、肝脏肿大、脾脏肿大、眼睑浮肿六大临床表现差异;比较2组实验室指标(包括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计数、异型淋巴细胞比例计数和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氨酸氨基转移酶(AST)、CD3+百分比计数、CD4+/CD8+值)。结果 MP阴性组中男65例(70.7%)、女27例(29.3%),MP阳性组中男53例(61.6%)、女33例(38.4%),2组不同性别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幼儿期(1~3岁)和学龄前期(>3~<7岁)发病率明显高于学龄期(7~15岁)(P<0.05)。2组间临床表现比较仅发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1.
方彩文  徐红 《浙江医学》2007,29(11):1186-1187
近年来,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MP不仅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而且还可引起全身多系统、多脏器的损害。为了解小儿MP感染所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的临床特征,现将我院近3年来收治的由MP感染引起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传单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时做出诊断和治疗,防止误诊。方法对传单综合征的患儿采用ELISA方法检测患儿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EB病毒(EBV)、巨细胞包涵体病毒(cMV),并做嗜异凝集试验,EB—DNA—PCR拷贝。结果24例MP—IgM〉1:80呈阳性,EB病毒(EBV)、巨细胞包涵体病毒(CMV)抗体阴性。应用红霉素治疗14~28d痊愈。结论MP感染可致传单综合征,临床症状多样,应用红霉素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症的临床特征。方法对ELISA方法检测MP-1MP-IgM≥1∶80,且EB病毒衣壳抗原VCA-IgM、IgG、IgA均为阴性而诊断为MP感染并发传染性单核细胞综合症的12例患儿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发热11例,淋巴结肿大、咽扁桃体肿大12例,肝肿大8例,扁桃体并脓性分泌物7例,眼眶浮肿、脾大5例,鼻塞、咳嗽、肺部有改变6例,血尿1例,面神经炎1例。全部病例均痊愈。结论MP感染可并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症,其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发热,均有咽峡炎和淋巴结肿大及其他多器官损害表现,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
鲍晓红 《中外医疗》2010,29(25):38-38
目的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伴发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56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和临床资料。结果 56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简称传单)患儿中,20例伴发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生率35.7%。结论传单可以是多种原因引起的,肺炎支原体感染已成为主要原因之一,治疗时除选用抗病毒等药物外,还应及时选用大环内酯类药物。  相似文献   

15.
例1 女,27岁。因“咳嗽、咽痛、间断性发热4周”于2007年5月12日入院。查体:T38℃,P98次/min,R24次/min,BP120/80mmHg,神智清,全身无皮疹及出血点,右下颌及颈前部分别可触及-1cm×2cm大小淋巴结,质中、轻压痛,咽部充血,心肺肝未见异常,脾肋下1cm,质中,无压痛。  相似文献   

16.
婴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在临床工作中少见现将我科收治的一例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合并多种病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纳入IM患儿60例,根据病原体感染情况分为单纯EBV感染组和多重感染组,各30例。分析多重感染组病原体分布特征,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结果:IM患儿合并感染病原体主要为肺炎支原体(MP)(33.33%)和巨细胞病毒(CMV)(23.33%)。多重感染组发热、脾脏肿大、肝肿大、淋巴结肿大、咽峡炎、眼睑水肿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EBV感染组(P<0.05),多重感染组的发热持续时间明显高于单纯EBV感染组(P<0.05)。多重感染组白细胞计数(WBC)、异型淋巴细胞(AL)比例、磷酸肌酶同工酶(CK-M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CD3+水平均明显高于单纯EBV感染组(P<0.05)。多重感染组肺炎、贫血、心肌损害、肝损伤和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单纯EBV感染组(P<0.05)。两组患儿出院时体温均恢复正常,临床体征均得以明显缓解,心肌功能和肝功能均于治疗2~4周后恢复正常,预后良好。结论...  相似文献   

18.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洁红 《广东医学》2001,22(10):938-938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infectionsmononucleosis,IM)是由EB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在儿童时期常见。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易侵犯全身多个器官。现将本院自 1995年 1月至 2 0 0 1年 4月收治的39例患儿的情况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39例患儿中 ,男 2 4例 ,女 15例 ;年龄 1岁 3个月至 14岁 ,其中~ 3岁 6例 (15 % ) ,~ 7岁 2 1例 (5 4% ) ,~14岁 12例 (31% )。临床表现为发热34例 (83% ) ,颈部淋巴结肿大 2 5例(6 4% ) ,咽炎 (见白色物 ) 18例 (46 % ) ,眼睑浮肿 9例 (2 3% ) ,肝大 2 2例 (5 6 % )…  相似文献   

19.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EB病毒所致急性散发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喉炎.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外周血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显著增多,并出现异常淋巴细胞嗜异性凝集实验阳性,感染一周后体内抗EBV抗体阳性.临床上以儿童及青少年为主,成人发病少见.病程常有自限性,预后良好.下列就以自家孩子发病治疗癒后过程了解一下此病的护理.  相似文献   

20.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及其并发症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沙林林 《广西医学》2006,28(11):1790-1791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是一种主要由EB病毒引起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急性增生性传染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症状轻重不一,极易造成误诊,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将我院2000年6月至2006年6月收治30例儿童IM的有关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