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正1病例资料男,32岁。因腰痛伴双下肢疼痛乏力4周入院。4周前腰部被踢伤,当时自觉腰痛,但可忍受,未予重视。次日晨起自觉腰痛明显加重,并出现四肢屈肌肌紧张、胀痛,伴双下肢肌力降低,两大腿内侧近腹股沟处疼痛尤重,当天下午双下肢无力症状加重,不能自行站立行走,翻身活动受限,双下肢强迫屈髋屈膝位,同时伴腹胀,间断头痛,能自行控制尿便。到当地医院就诊,摄胸腰段X线正侧位片示:胸腰椎生理曲度变直,各椎体不同程度骨质增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27岁,于2009年1月打乒乓球时出现腰痛,自觉腰部软组织疼痛,疼痛可以缓解,但不能完全缓解.曾就诊于外院,查腰椎X线片:腰4~5间盘硬变.后又出现双下肢麻木,左下肢明显,由远端向近端发展,随后出现双下肢无力,完全不能行走,伴大小便费力,入住神经内科,给予患者对症治疗,但效果欠佳,经多项检查和会诊考虑为急性白血病并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相似文献   

3.
腰椎小关节滑膜嵌顿是引起腰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据我科门诊统计约占腰痛发病率的23%。自1985年10月~1986年10月,我们对52例典型病人采用屈膝屈髋按压法治疗,效果甚为满意,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背景:曾有学者应用单因素分析方法研究了年龄和退变等因素对腰椎活动范围的影响,但是尚缺少多元分析的结果,尤其是针对腰痛患者尚没有该方面的研究报道.目的:应用多元回归方法探讨影响腰痛患者腰椎屈伸活动度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120例腰痛患者,男88例,女32例,平均年龄51.13岁(23~74岁).依据修订后的Kellgren评分标准分别对其X射线平片进行分析.应用多元回归方法分别对各个节段进行分析.分析因素包括:①年龄.②性别.③身高.④体质量.⑤体质量指数.⑥待测量节段的腰椎活动范围.⑦上邻节段的腰椎活动范围.⑧下邻节段的腰椎活动范围(L5~S1除外).结果与结论:对于L1~5各个节段,体质量指数是影响腰痛患者腰椎活动范围的显著因素.对于L3~5各个节段,年龄是影响腰椎活动范围的显著因素.测量节段的Kellgren评分只有在L5~S1节段与该节段的腰椎活动范围显著相关.对于L4~5节段,下邻节段的Kellgren评分是影响腰痛患者腰椎活动范围的显著因素.相邻节段的Kellgren评分、性别、体质量及身高在任何节段均与腰椎活动范围无显著相关性.结果提示,体质量指数和年龄是影响腰痛患者腰椎活动范围的显著性因素,退变只在L5~S1节段与腰椎活动范围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27岁,于2009年1月打乒乓球时出现腰痛,自觉腰部软组织疼痛,疼痛可以缓解,但不能完全缓解.曾就诊于外院,查腰椎X线片:腰4~5间盘硬变.后又出现双下肢麻木,左下肢明显,由远端向近端发展,随后出现双下肢无力,完全不能行走,伴大小便费力,入住神经内科,给予患者对症治疗,但效果欠佳,经多项检查和会诊考虑为急性白血病并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性 ,17岁。盗汗 3个月 ,腰痛 2个月 ,加重伴双下肢活动障碍 2周。查体 :全身浅表淋巴结不肿大。T4椎体处轻微后突畸形 ,L3、4椎体处轻叩痛 ,双侧T4平面以下痛、触觉减退 ,右侧较左侧明显 ,右侧腰椎旁肌紧张 ,腰椎活动受限 ,上肢肌力Ⅴ级 ,屈髋肌力Ⅱ级 ,屈膝肌力Ⅲ级 ,伸膝肌力Ⅱ级 ,屈踝伸踝Ⅲ -Ⅳ级 ,跟腱反射亢进 ,巴氏征 ( ) ,踝阵挛( )。X线片示 :T4椎体变扁 ,其上缘骨皮质吸收破坏 ,L3 4椎间隙变窄 ,椎旁软组织肿胀 ,L3椎体右侧骨质吸收破坏 ,椎体变扁 ,右侧腰大肌肿胀。B超示 :L3右侧椎旁可见无回声区 ,厚度约 1…  相似文献   

7.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 97例 ,诊断标准 :多发于青壮年 ;男性多见 ;有腰部外伤史或慢性劳损史 ;腰痛可向腰部或向大腿后侧及窝处弥漫性疼痛 ,但不因腹压增高或脊髓压增高而加重 ;第三腰椎横突部单侧或双侧有敏感的压痛点 ;腰椎活动受限 ,屈曲时症状加剧 ;X线片示第三腰椎横突过长或两侧不对称 ,或无异常改变。分为光针刀治疗 (激光 )组和小针刀治疗对照组。激光组 56例 ,男 39例 ,女17例 ;年龄 2 5~ 61岁 ,平均 39.6岁 ;病程 4个月~18年 ,平均 4 .5年 ;单侧腰痛 2 5例 ,双侧腰痛 31例 ;有明显腰部外伤史 2 5例。对照组 4 1例 ,男 35例…  相似文献   

8.
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许多治疗方法 ,但非手术疗法仍是治疗本病的最基本方法 ,我科自 1 997~ 2 0 0 0年采用 2 0 %甘露醇静脉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急性发作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现将治疗与护理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 1 2 6例 ,其中男 75例 ,女 51例 ;年龄 1 6~ 63岁 ,平均 3 6.7岁 ;病程 3天~ 5年。经腰椎B超和CT检查确诊 :后外侧方突出 (左或右 ) 92例 ,中央型突出 3 4例 ;单纯L4~ 5突出 81例 ,单纯L5S13 2例 ,L4~ 5及L5S1多发突出 9例。临床表现 :单纯腰痛 3 7例 ,腰痛伴有单侧下肢疼痛 76例 ,腰痛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伴椎体滑脱与马尾综合征的腰椎小关节滑膜囊肿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收治的伴椎体滑脱与马尾综合征的腰椎小关节滑膜囊肿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因腰痛5个月,右下肢抽痛3 d入院。专科查体:腰椎台阶样改变,活动受限,第4~5腰椎棘突间及旁周软组织、右侧髂后压痛明显。经X线、腰椎MRI等检查确诊为腰椎占位性病变、腰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腰椎滑脱症、马尾综合征。予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后行腰椎占位性病变切除术、第4腰椎向前滑脱椎板减压及椎间植骨融合钉棒固定术,术后病理报告示:椎管内纤维结缔组织玻璃样变伴出血及黏液变性,可见少量骨及软骨组织。确诊为伴椎体滑脱与马尾综合征的腰椎小关节滑膜囊肿。术后2周、3个月、6个月、1年复查,腰痛和右下肢放射痛消失,行走无不适。结论伴椎体滑脱与马尾综合征的腰椎小关节滑膜囊肿发病率低,误诊率高,及时行病理检查可减少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0.
2002-01~2005-12我院共发生腰椎肿瘤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例,现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男4例,女2例,年龄23~65(平均57)岁。病史3周~4个月。均主要以腰痛、腿痛就诊。其中腰痛伴单侧下肢疼痛4例,伴双侧下肢疼痛2例。本组初次就诊时均行腰椎CT检查,腰椎间盘有不同程度突出,均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相似文献   

11.
患儿,男,13岁.因腰痛40 d,腹胀、恶心、呕吐1周于2006年9月14日入院.40 d前滑倒后出现腰部钝痛.平卧硬板床休息和给予外敷膏药治疗.10 d前下地行走后疼痛加重.MRI:第5~7腰椎、第10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无发热,无鼻出血、齿龈出血及皮肤瘀斑等.1周前出现腹胀、恶心、呕吐,伴乏力、头昏,口渴感明显.  相似文献   

12.
肾结核7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我院1990~2003年肾结核73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33例,女40例.年龄20~68岁,平均39.5岁.单侧66例,双侧7例.其中伴肺结核13例,膀胱结核9例,附睾结核6例,腰椎结核1例.临床表现:单纯慢性膀胱刺激症状21例;慢性膀胱刺激症状伴腰痛13例;肾功能不全、低热、盗汗2例;附睾肿块4例;单纯腰痛7例;肉眼血尿6例;尿频16例;附睾肿块2例.体检B超发现肾积水2例.病程1 d~13 a,首次就医确诊2例.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40岁.腰部不适数年,加重伴腰痛3天.体检及腰椎X线检查:未见异常.CT表现:第3腰椎椎体右侧见一囊状透光区,大小约2.5cm×3.0cm,CT值-50~-70Hu,内有网状粗骨纹,边界清楚,轻微骨膨胀,骨皮质连续(见图).  相似文献   

14.
[病例] 男,41岁.因腰痛反复发作10余年,加重伴间断双下肢无力6个月就诊.患者10年来腰痛反复发作,6个月前晨起后突发双下肢无力,不能站立行走,伴明显腰痛,休息后缓解.其后2次出现类似症状,当地医院骨科考虑腰椎病变,予止痛、活血化瘀药物口服后缓解.3天前出现双下肢酸痛伴双上肢细微颤抖,拟行颈椎MRI检查,并由骨科转至神经内科诊治.  相似文献   

15.
患者 ,男 ,90岁。因苍白、乏力 2年余 ,后加重伴面部及双下肢水肿、纳差 1个月 ,于 1997年 12月 17日入院。 2年前 ,无明显诱因出现苍白、乏力。体检 :Hb 80g/L ,骨髓检查无异常 ,未治疗。 1个月前 ,出现面部及双下肢水肿、纳差 ,无头昏、心悸、腰痛、腹痛等不适 ,未予重视。此后 ,上述症状进行性加重 ,门诊查 :Hb6 1g/L ,以贫血原因待查入院。过去无肝、肾、出血等病史。 1年前 ,常感腰痛 ,腰椎X线片及CT片示 :L压缩性骨折 ,考虑老年性骨质疏松 ,退行性变所致 ,经治疗后腰痛好转。家族中无类似病史者。入院时查体 :体温36 4℃…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改良的吻合血管游离腓骨移植结合含BMP异体骨治疗股骨头坏死临床疗效.方法:2004 年5月至2010年2月,应用改良的游离腓骨移植技术共治疗股骨头坏死38例(38髋),男29例,女9 例;年龄21 ~ 57岁,平均42.5岁.根据Steinberg分期,Ⅱ期15髋,Ⅲ期19髋,Ⅳ期4髋.患者术前Harris 评分为45.0 ~ 73.5分,平均64.5分.术后行X线摄片、Harris评分及并发症的评价.结果:患者随访12个月~ 6年4个月,平均28.5个月.患者的X线片显示26髋有不同程度改善,10髋无明显变化,2髋恶化.术后Harris 评分为45.0 ~ 92.0分,平均76.8 分.无严重并发症.结论:改良的吻合血管游离腓骨移植结合含BMP异体骨是治疗青壮年股骨头坏死的一种有效的保头治疗方法.该术式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并发症少及术后功能恢复较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马琛  沈梅芬  李晨曦  张伊洁  蒋凌艳  徐逸 《全科护理》2021,19(18):2567-2570
目的:了解神经外科成年病人行腰椎穿刺后并发腰痛的现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采用一般人口学资料调查表、腰椎穿刺后腰痛调查表、疼痛数字评分法量表(NR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神经外科行腰椎穿刺术的234例成年病人进行调查,分析腰椎穿刺后腰痛的发生情况,采用χ2检验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神经外科成年病人发生腰椎穿刺后腰痛的概率为26.07%(61/234),NRS评分为(3.9±1.2)分,疼痛程度多为轻度或中度疼痛.单因素分析显示:病人的年龄、焦虑、脑脊液漏、腰椎穿刺次数、卧床时间与腰椎穿刺后腰痛的发生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2.087)、焦虑(OR=1.829)、脑脊液漏(OR=5.350)、反复穿刺(OR=12.376)、卧床>6 h(OR=5.536)是导致腰痛产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神经外科成年病人腰椎穿刺后腰痛的发生率较高.医务人员应注重穿刺技能的提升,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同时做好术前评估,减轻病人焦虑情绪,加强对老年腰椎穿刺病人的照护,避免术后长时间卧床,将有助于预防或减轻神经外科成年病人腰椎穿刺后腰痛的症状.  相似文献   

18.
1病例我院于2003年3月收治一例肺出血-肾炎综合征病例,现报道如下,患者为69岁女性,因咳嗽、咯血性痰伴腰痛4月入院。4月前患者出现咳嗽、咯痰、痰中带血、活动后气促、发热、面部肿胀、恶心、呕吐等症状,近2周来感腰痛明显加重,到医院常规查腰椎摄片,发现有骨质增生。以“L1~L5椎骨骨质增生,L5~S1椎间盘突出”收住外科。既往有  相似文献   

19.
成人腰椎前凸角度与下腰痛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正常的腰椎有向前的生理前凸,对维持脊柱的生理曲线和人体平衡、姿势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腰椎的生理前凸变化是否与下腰痛有必然的联系,尚有一些争论.目的:分析患者腰椎前凸角度与下腰痛的关系,以期对下腰痛治疗与康复中校正腰椎前凸角度的必要性有所认识.设计、时间及地点:分类对比观察,于2007-02/2008-01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完成.对象: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8例,其中48例有慢性下腰痛,10例没有慢性下腰痛.方法:通过测量58例成年人腰椎侧位X射线片腰椎前凸的角度,对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是否有下腰痛等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主要观察指标:①患者腰椎前凸角度.②下腰痛患者与没有下腰痛者腰椎前凸角度平均值的比较.③不同性别患者腰椎前凸角度与下腰痛关系.结果:①有下腰痛患者与没有下腰痛者腰椎前凸角度平均值差异不明显(P>0.05).②腰椎前凸角度与年龄没有明显的相关性(r=-0.04,P>0.05).③女性腰椎前凸角度较男性大(P<0.01);女性腰椎前凸角度与有或无下腰痛没有关系;男性有下腰痛者腰椎前凸角度趋向于减少,但没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成年人腰椎前凸角度的变化与下腰痛患者临床症状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治疗方案中校正生理前凸变化并不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Reiter综合征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例报告男,21岁。因右髋膝关节疼痛、右眼红痛、视力下降、尿道口红肿伴异常分泌物,尿痛、尿急4d,加重伴发热1d入院。曾于当地医院误诊为强直性脊柱炎。查体:t38.6℃。右髋膝关节剧痛,活动受限。腰骶部压痛、活动受限;右腿“4”字实验不能完成;腰椎各方向活动因右膝髋疼痛而受限。眼科检查:右眼视力:0.15,混合充血(++),KP(+++),房水混(++),前房内见较多絮状渗出膜,前房有黄白色积脓,液平面位于5~7点,瞳孔药物性散大,晶体表面色素沉着,玻璃体混浊(+),眼底后极部视网膜反光增强。左眼正常。实验室检查:尿道分泌物淋球菌镜检(+),衣原体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