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为探索米非司酮在终止中期妊娠中的作用,我院自1993年7月至1994年6月对计划水囊引产的中期妊娠妇女72例随机分为二组进行比较观察。 资料与方法 一、对象选择 选择我院病房计划引产的72例孕16~24周的妊娠妇女,身体健康,无使用水囊、米非司酮及前列腺素(PG)禁忌症。随机分为用药组(37例)和对照组(35例)。  相似文献   

2.
<正> 促宫颈成熟诱导分娩是妇产科的一个重要课题。特别是妊娠中期的宫颈坚硬,宫口紧闭,往往给终止妊娠带来一定的困难。为了提高引产质量,避免并发症发生,在引产过程中必须对促宫颈成熟给予足够的重视。曾有用橡皮管等方法促宫颈成熟,诱导分娩者,但由于种种原因不易推广。我院应用氟来氏(Foley′)双腔导尿管(下称 Foley 氏管)自制小水囊联合利凡诺法引产104例,宫颈评分提高,引流产时间缩短,与单纯用利凡诺组对照差异显著。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 终止孕12~14周妊娠一直是临床难题。因此期子宫对一般引产方法的敏感性差因而成功率低。钳刮术因胎儿已形成(9~14cm),单纯负压吸引不能解决,钳取出血多风险大,手术有难度。为寻找安全有效、副反应少、易于推广、适用于终止此孕周妊娠的方法,本院进行了该期低温小水囊引产的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4.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近年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并获得良好效果,但多数只限于孕49天之内,用于终止中期妊娠的报道尚不多.本研究对50例中期妊娠要求终止妊娠的妇女,用丙酸睾丸酮、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引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中期妊娠引产既往主要用水囊与利凡诺 ,近年来人们又将米非司酮配伍水囊或配伍利凡诺的方法用于终止中期妊娠。临床实践证实以上两种配伍方法引产远比单独使用单一方法引产效果显著。为了对临床选择有效的引产方法提供依据 ,现将米非司酮 水囊与米非司酮 利凡诺两者的研究对比结果报导如下。1资料与方法1 1研究对象选择1997年4月~1999年4月在我站妇产科住站的孕期14~28周的需终止妊娠的病例共计169例 ,孕次1~5次 ,平均1 6次。年龄最小14岁、最大35岁 ,平均23岁。经临床及辅助检查无米非司酮禁忌证及两种引产手术禁忌证。随机将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晚期妊娠低位水囊引产的I法床效果。方法单纯静脉点滴0.5%缩宫素引产及低位水囊联合缩宫素引产,各200例,观察引产效果和新生儿情况。结果水囊组和缩宫素组引产成功比例分别为93%和75%,剖宫产比例分别为18%和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产后出血量、产褥病及新生儿窒息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位水囊联合缩宫素引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妊娠晚期引产方法。  相似文献   

7.
对于18~26孕周自愿要求终止妊娠的健康妇女,过去多采用利凡诺羊膜腔注入引产法,水囊引产法,但初产妇宫颈不成熟是导致引产失败、产程长的主要原因,所以我院自2001年开始采用水囊联合米非司酮法行中期引产术,取得较满意的效果,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三种终止中期妊娠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妊娠 13~ 2 4周要求终止妊娠 (引产 )的健康妇女 ,多采用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法或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法引产 ,由于其各有所长 ,遂将上述两种方法进行改进 ,即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法 ,取得了满意效果。本文将三种方法的引流产效果和安全性进行比较 ,旨在探讨更为安全有效的终止中期妊娠的引产方法。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 自 1996年 1月至 2 0 0 1年 1月在我院就诊的初孕 13~ 2 4周要求终止妊娠的健康妇女 180例 ,年龄 18~ 2 6岁 ,停经 13~ 2 4周 ,经妇科检查或产科检查及B超检查确诊为宫内妊娠 ,胎儿双顶径 2 9…  相似文献   

9.
妊娠中期引产是终止妊娠的一种主要手段,其中药物引产应用最多,近来,联合用药的使用大大提高了药物中期引产的成功率,并提高了患者的耐受性,减少并发症的产生。其中,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米索前列醇等,针对各个环节满足分娩的必要条件,有效宫缩、宫颈软化、宫口扩张,妊娠中期引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水囊在妊娠合并肝功能异常的孕妇中期引产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妊娠合并肝功能异常的14~27周孕妇引产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分为水囊引产组(40例)、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引产组(40例)及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药物引产组(40例),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水囊引产组宫缩开始时间、总产程、出血时间、住院时间及出血量明显少于利凡诺引产组(P0.05);水囊引产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药物引产组(P0.05);水囊引产组及药物引产组产后清宫率明显少于利凡诺引产组(P0.01);3组引产成功率无明显差异(P0.05)。水囊引产组恶心、呕吐及发热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利凡诺引产组及药物引产组(P0.05);3组宫颈裂伤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水囊引产术是妊娠合并肝功能异常孕妇中期引产可以选择的引产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终止妊娠14~27w妊娠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32例均住院,常规化验血常规、肝功能及凝血系列。口服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宫缩不良时再静脉点滴缩宫素。结果32例全部引产成功。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中孕引产效果良好、安全、简便。  相似文献   

12.
晚期妊娠引产是产科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催产素是多年来常规引产的药物 ,但需静脉用药 ,专人管理 ,定时调节剂量 ,且用药时间较长 (1~ 3d)。米索前列醇可致宫缩过强 ,胎儿宫内窘迫 ,剂量难以控制。低位水囊压迫内膜 ,剥离胎膜来引起前列腺素合成[1] 。我医院用低位水囊引产 ,效果良好 ,尤其对于宫颈条件不成熟者 ,相对于其他引产方式 ,效果较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 自 1997年 5月至 1999年 12月 ,收集我科因各种产科指征 (羊水过少、延期妊娠、过期妊娠、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娠合并其它疾病 )需引…  相似文献   

13.
<正> 中期引产是重要的终止妊娠手段,传统的水囊引产与利凡诺、黄芫花羊膜腔内注射等引产方法相比较,既有引产时间短,清宫率低,无药物副作用等优点外,亦有失败率高,易发生宫内感染等缺点。我院是综合医院,常有合并肝肾功能损害的病人,不适合用药物引产。为此我们研制了新型单腔连通式双水囊应用于中期引产,并与传统的单水囊引产作临床随机对比观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妊娠中期子宫受大量孕激素作用,处于不敏感状态。因此,引产时选择适当的方法至关重要,为了探讨引产的最佳方法,本文对110例中期妊娠引产者进行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15.
应用依沙吖啶联合米非司酮进行妊娠中期引产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单用依沙吖啶和依沙吖啶联合米非司酮对妊娠中期,因胎儿畸形等需要终止妊娠者进行引产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32例引产者单用依沙吖啶(对照组)和依沙吖啶联合米非司酮(观察组)进行引产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组(66例)使用依沙吖啶100 mg羊膜腔注射,同时口服米非司酮100 mg;对照组(66例)单纯羊膜腔内...  相似文献   

16.
中水囊用于晚期妊娠引产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 宫颈成熟度是引产成败和阴道分娩的先决条件。自2000年8月~2001年5月,采用中水囊促宫颈成熟引产80例,观察其有效性及安全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自2000年8月~2001年5月,收集我科因各种指征需引产的初产妇,平均  相似文献   

17.
刘哲  朱红君 《现代保健》2009,(34):111-112
目的研究利凡诺引产、水囊引产、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引产三种方法的疗效。方法A组:1%利凡诺100mg羊膜腔内注射;B组:将水囊送入子宫腔,注入300~500ml生理盐水;C组:米非司酮200mg分2d口服,48h后口服米索前列醇600ml,阴道给米索前列醇200mg。结果引产成功率A组为98.82%,B组92.94%.C组92.68%,A组成功率较B、C两组高,平均引产时间较B、C两组短,并发症如出血和感染较B、C两组少。结论利凡诺引产较水囊引产和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引产成功率高,严重并发症少,是中期妊娠引产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中期妊娠引产在临床上常用的方法是利凡诺尔引产,但利凡诺尔引产有引产失败、妊娠产物残留等可能。我院采用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尔羊膜腔内注射终止中期妊娠,明显提高引产成功率,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 由于近年来刮宫产率的上升,疤痕子宫育龄妇女避孕失败率亦渐上升,增加高危人工流产的问题,尤其是中期妊娠引产则有更大的风险。我院从1996年1月~1999年12月对住  相似文献   

20.
<正> 我院1989年1月~1999年9月施中期引产术645例,本文对因引产后出血致子宫切除的4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 一、临床资料 1.一般情况 4例引产后出血致子宫全切者占中期引产总数6.2‰。患者平均年龄34.75(26~41)岁,平均孕周25.5周,平均孕次3.3次,平均产次2.0次。 2.引产方法合并症及并发症、产后出血原因见附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