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绝经妇女绝经年限与性激素、血脂及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绝经期妇女125例 ,根据绝经年限的长短 ,分组如下 :A组(1~5年 ) ,30例 ,年龄(48.5±3 .1)岁 ,B组 (6~10年 ) ,37例 ,年龄(58 .5±4 .1)岁 ,C组 (11~15年 ) ,38例 ,年龄(65 .2±3 .7)岁 ,D组 (16~20年 ) ,10例 ,年龄(68±4 .7)岁 ,E组 (>20年 ) ,10例 ,年龄(70 .8±3 .6)岁。测定各组妇女血脂、内分泌激素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1)随着绝经年限的增加 ,女性血脂有升高的趋势。(2)绝经妇女雌激素水平随绝经年限的增加而逐渐降低 ,促黄体生成素和促卵泡生成素则呈先逐渐升高然后逐渐降低。(3)绝经妇女大多数血液流变学指标处于异常状态 ,其中血浆粘度随绝经年限的增加有升高的趋势 ,血沉和K值等指标的变化则表现为先下降 ,然后逐步升高。结论妇女绝经年限的长短决定了绝经妇女性激素、血脂水平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异常程度 ,绝经年限越长 ,上述指标的异常程度越显著  相似文献   

2.
绝经妇女应用HRT后性激素、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HRT应用后妇女血脂、激素水平及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的变化。方法 :随机选择来我院就诊并进行HRT的更年期和绝经后妇女 94例 ,其中 ,运用HRT 10年之内的绝经妇女 (A1组 ) 2 0例 ,10年~ 2 0年的绝经妇女 (B1组 ) 19例 ,10年之内从未进行HRT的绝经妇女 (A2组 ) 2 5例 ,10年~ 2 0年之内从未进行HRT的绝经妇女 (B2组 ) 30例 ,同时选择正常育龄妇女 30例做对照 (C组 )。各组妇女血脂、内分泌激素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被测定。结果 :( 1)进行与未进行HRT的绝经妇女其雌激素、血脂、以及血液流变学等指标大多数都处于异常水平。 ( 2 )进行HRT 10年之内绝经妇女与未进行HRT的绝经妇女相比 ,其雌激素、血脂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 ,但进行HRT 2 0年之内绝经妇女与未进行HRT的绝经妇女相比 ,其血脂中的甘油三脂显著增加 ,雌二醇显著降低 ,部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如血沉、K值、血栓长度、血栓湿重、红细胞电泳指数等异常程度显著降低。结论 :( 1)女性一旦进入绝经期后 ,由于生理性雌激素水平的下降 ,而导致血脂升高 ,进而引起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异常增高 ;( 2 )妇女绝经后进行激素替代疗法 ,对减缓血脂上升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异常程度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 3)HRT的时间越长 ,HRT对雌激素、血脂和血液流?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绝经妇女血清Ca、P、AKP(碱性磷酸酶)、性激素和骨钙素的水平,探讨绝经妇女的骨合成和骨丢失的发病机理,本文对177例绝经妇女,按不同绝经年限分为5组,用放免法测定血清总雌二醇(E2)、睾酮(T)、骨钙素(BGP);用免放法测定血清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激素(FSH)、泌乳素(PRL);用生化分析法测定Ca、P、AKP。结果显示:绝经妇女E2、T降低,E2最为明显,LH、FSH升高,PRL略降低。结论:绝经妇女雌激素缺乏和卵巢功能衰退是骨丢失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肥胖症是一种复杂的多因素疾病,是糖、蛋白质和脂肪的代谢异常所致的脂肪存储量显著增加。成年女性随着年龄增长而出现体脂量明显增加的趋势,且绝经期后随着性激素水平的骤然下降--尤其是雌激素水平的降低,机体的脂肪细胞分化异常所造成的脂肪蓄积,主要集中在身体的中央(主要是腹部、臀部)区域。而绝经妇女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水平与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具有高度负相关性[1]。就许多疾病而言,局部脂肪异常堆积相较全身体脂含量的增多可能是更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人体组成学的角度探讨围绝经期女性的骨密度、血生化指标和体成分的关系。方法:筛选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症患者(观察组)和健康女性(对照组),采用双能X线检测骨密度,采用生物电阻抗分析法检测体成分,并进一步检测相关的血生化指标。结果:骨量及腕部骨密度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降低,并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50岁前体质量升高,50岁以后无变化;脂肪率在45岁以前降低而在45岁以后升高;观察组各年龄段的卵泡刺激素、甲状旁腺素、骨钙素均升高,而血清雌二醇降低;观察组的脂肪率在绝经前期降低,在绝经期和绝经后期升高,而骨量和腕部骨密度在3个时期均降低。在围绝经期,观察组的卵泡刺激素、甲状旁腺素和骨钙素升高,而雌二醇的浓度降低。此外,骨密度与骨钙素、骨量、血清雌二醇关系最为密切,其次为非脂肪率、脂肪率、甲状旁腺素、卵泡刺激素。结论:河南地区围绝经期女性骨密度既受雌激素、卵泡刺激素、甲状旁腺素等激素水平的影响,又与脂肪量、非脂肪率、骨量等体成分有着密切的关系,为利用体成分指标预测围绝经期女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提供可能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POF)是指妇女在40岁之前出现卵巢功能衰退,其临床症状与绝经期妇女相似,主要表现为闭经、不孕,并伴有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和雌激素水平下降的特点。近年来其发病率有逐渐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中、青年女性的生活质量和生理健康。  相似文献   

7.
背景: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年龄增长、活动水平下降都可能引起静息能量消耗的降低,进而引起绝经后女性体成分变化,导致疾病,如肥胖、骨折。 目的:观察绝经前、围绝经期、绝经后妇女体成分及静息代谢率的变化。 方法:收集门诊就诊的2 312例妇女,其中绝经前1 310例、围绝经期790例、绝经后212例,测定体成分和静息能量消耗。 结果与结论:①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的全身脂肪百分比显著高于绝经前女性。②3组间的静息代谢率无显著差异,经体质量校正后围绝经期女性的每千克体质量静息代谢率显著低于绝经前女性。③绝经后女性的骨密度、股骨颈抗骨折能力、下肢最大肌力、下肢肌肉分布系数显著低于围绝经期女性和绝经前女性(P < 0.05)。④体质量、下肢肌肉分布系数与每千克体质量静息代谢率呈正相关,身高、体质量指数、全身脂肪含量与每千克体质量静息代谢率呈负相关。以上结果表明,绝经后女性体成分发生变化,身体脂肪含量增加,肌肉含量减少,骨量减少;骨骼、肌肉、关节功能处于退行性变;体成分改变与静息能量消耗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关系。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8.
围绝经期妇女血清性激素与自由基水平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一些研究资料表明 ,生育期妇女冠心病发病率明显低于同龄男性 ,而绝经后冠心病的发病率则迅速上升。有文献揭示绝经后性激素水平改变 ,同时伴有血脂紊乱 ,可能是冠心病发病率上升的主要因素。本文旨在探索围绝经期妇女血清性激素与自由基水平的变化关系。方法 :1 对象 :受检者为淮南铁路女职工 ,共 1 1 7人 ,年龄为 40~ 63岁 ,按月经情况分为三组 ,第一组月经基本正常者 ,第二组有月经紊乱者 (包括周期延长、经期延长、淋漓不尽等 ) ,紊乱出现时间为 0 5~ 5年 ,第三组为已绝经者 ,绝经时间为 2~ 1 8年。 2 标本采集 :禁食 1 2h…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绝经后妇女冠心病发病有关的体内性激素(SH)的变化规律。我们对130例妇女血清雌二醇(E2)、孕酮(P)、促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进行了测定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女性人群血液中的Dickkopf-1(Dkk-1)水平与骨密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6月在我院行体检的100例年龄处于20~80岁之间的女性志愿者,按照不同年龄分为青年组(20~39岁)、中年组(40~59岁)和老年组(60~80岁),从中年女性组中抽取45~55岁25人,分为绝经期女性组和未绝经女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3组志愿者血清Dkk-1的表达水平,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测定3组志愿者全身矿含量,分析不同年龄女性以及绝经与否女性血清Dkk-1水平的差异及Dkk-1水平与骨密度的关系。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群血清Dkk-1水平相应增高(P0.05),骨密度相应降低(P0.05);3组志愿者中,血清Dkk-1水平与骨密度均呈负相关(P0.05)。45~55岁年龄范围内,绝经组女性血清Dkk-1与未绝经妇女相比,Dkk-1水平与骨密度降低的相关性更为密切(P0.05)。结论:人体随着年龄的增加,血清Dkk-1水平会上升,并出现骨密度下降,有发生骨质疏松症的风险。相同年龄范围妇女中,绝经后妇女Dkk-1水平表达较高,骨密度降低更明显,有更大的发生骨质疏松症危险。Dkk-1表达的增加同时可抑制骨形成和促进骨吸收,有望成为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治疗的一个新靶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雌激素受体-β基因多态性对广西壮族妇女绝经后妇女血清碱性磷酸酶和骨密度的影响,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早期个性化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612例广西壮族绝经妇女,用超声骨质密度仪进行检测其右侧足跟骨骨密度。早晨空腹采外周静脉血5 ml,PCR-RFLP检测雌激素受体-β基因多态性,用试剂盒法测定各基因型妇女样本对应的血清碱性磷酸酶。结果 :随着年龄增大,绝经早期雌激素受体-β各基因型的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都是升高和骨密度都是降低,雌激素受体-β各基因型之间碱性磷酸酶和骨密度均无明显差别。而60岁后绝经晚期雌激素受体-βRsaI酶切的r等位基因与同一年龄组其他4个基因组比较,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明显升高,而骨密度明显降低;65岁后绝经晚期雌激素受体-βAluI酶切的aa等位基因与同一年龄组其他4个基因组比较,碱性磷酸酶水平明显降低,而骨密度明显提高。结论 :雌激素受体-βRsaI酶切的r等位基因绝经妇女更易患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应提前防治。而雌激素受体-βAlu I酶切的aa等位基因绝经妇女不易患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防治方面,应该根据雌激素受体不同基因型,采取个体化防治,这样更有针对性,提高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绝经后妇女冠心病发病有关的体内性激素 (SH)的变化规律。我们对 130例妇女血清雌二醇 (E2 )、孕酮 (P)、促卵泡刺激素 (FSH)、促黄体生成素 (LH)进行了测定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及分组 试验分三组进行。Ⅰ组和Ⅱ组均为绝经 1年以上的妇女。其中Ⅰ组为冠心病患者 ,选择住院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至少有一处管腔狭窄 >75 %的患者 5 2例 ,年龄 5 2 - 74岁 ,平均年龄 6 3.7± 2 .79岁 ;Ⅱ组为无冠心病组 ,选择住院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无管腔狭窄的妇女 35例 ,年龄 5 2 - 71岁 ,平均年龄 6 3.1± 2 .…  相似文献   

13.
SLE患者血清性激素含量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文  董家麟 《现代免疫学》1995,15(6):361-362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35例SLE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结果表明,SLE患者泌乳素增高,有月经的患者睾酮含量明显降低。女性有月经的患者雌二醇与正常对照无明显差异,在非绝经期闭经患者中促卵泡刺激素、促黄体生成素升高而E2水平均显著低下,与运用糖皮质激素无关。  相似文献   

14.
99例继发性闭经患者性激素六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继发性闭经是妇女常见临床症状之一,对家庭和社会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对99例继发性闭经患者进行性激素六项水平分析:睾酮(T)、雌二醇(E2)、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激素(FSH)、泌乳素(PRL)、孕酮(P),旨在探讨性激素水平变化与女性继发性闭经的关系,为诊断闭经原因与指导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背景:促红细胞生成素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有重要的作用,但剂量效应关系尚不明确。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活性与细胞周期的影响。 方法:通过MTT比色试验、流式细胞仪FCM检测0,2,4,8,16 U/mL不同浓度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周期的影响,同时收集培养液作基质金属蛋白酶2水平检测。 结果与结论:随着加入促红细胞生成素浓度的增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能力逐渐升高,以16 U/mL组最高。加入2,4,8,16 U/mL促红细胞生成素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S期比例及增殖指数均逐渐增高,增殖指数较未加入促红细胞生成素组增高(P < 0.05);细胞培养液基质金属蛋白酶2水平却逐渐下降,以16 U/mL组下降最明显。说明在2~16 U/mL促红细胞生成素呈剂量依赖性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力。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清T,E2的变化及其意义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原发性高血压 (EH)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其常伴有冠心病、血脂代谢紊乱、糖耐量异常等 ,其发病原因至今尚未完全查明。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提示高血压与体内性激素水平有关 ,近年来一些文献资料显示性激素的水平可能影响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本文通过测定男性及绝经后女性EH患者睾酮 (T)、雌二醇 (E2 )与正常健康男性及绝经后女性的比较 ,探讨性激素在高血压中的作用机理。材料和方法一、对象 :(一 )患者组 :男性EH患者 35例 ,平均年龄 6 1 5± 8 3岁 ,绝经后女性EH患者 33例 ,平均年龄 5 8 9± 5 7岁 ,以上均符合 1979年WHO诊断标…  相似文献   

17.
《微循环学杂志》2020,(3):77-81
高尿酸血症(HUA)是导致代谢相关性疾病及心血管风险与疾病的一个主要危险因素。现有越来越多的临床证据表明,绝经期后的女性HUA罹患率更高。围绝经期作为女性特有的生理过渡期,会出现性激素水平的明显波动,如雌激素水平降低,使肾脏对尿酸(UA)清除率下降,以及对相关UA基因的正向调节功能减弱,UA排泄减少,从而导致HUA等代谢相关问题。本文将具体讨论围绝经期女性性激素水平与UA水平之间的关联及可能的影响机制,为围绝经期女性HUA的预防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报告1例46,XY染色体核型、性分化异常患者.方法对患者进行体查,内生殖器B超、血清性激素和促性腺激素、Y染色体STS位点和SRY基因等检查.结果患者智力和血压正常,生殖器外观呈幼稚女型,阴道为盲端,无阴毛和腋毛,男女第二性征均未发育,腹股沟处可扪及条索状物;B超检查未发现子宫和卵巢;血清性激素测定雄激素低于正常男性,雌激素低于女性绝经期,促卵泡素高于决经期女性的二倍;SRY基因阳性,生精基因中AZFC区内的SY254,SY255,缺失.结论 46,XY、性分化异常可由睾丸间质细胞对促黄体生成素(LH)和绒毛膜肿性腺激素(HCG)无反应等多种不同的疾病所致.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体检人员血清中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及其体重指数相关性调查分析,了解血脂代谢紊乱在不同的BMI指数,不同的年龄,不同性别中的检出情况,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2010年4~6月到福建医大附属协和医院健康体检的3000名成年人作为研究对象,测量身高体重,空腹静脉采血测定血中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分析其结果。结果男性50岁前TC、TG值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高(P<0.05)。男性50岁以后TC变化不大,TG值下降。女性除了<30岁TC组外,各组TC、TG值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高(P<0.05),60岁以后达到高峰;男性血脂总的异常率高于女性,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了50~59年龄组(P>0.05),男性各年龄组的血脂异常率均高于女性(P<0.05);随着BMI指数的增高,血脂增高的患病率均呈上升趋势,且不同BMI分级的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组人群血脂水平在不同的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的BMI指数中存在较明显差异,尤其是中年肥胖男性和绝经期后肥胖的女性血脂异常发生率明显增加,表明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及其相关疾病的风险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视网膜动脉阻塞(RAO)患者血液流变性变化。方法:用血液流变学技术和方法测定RAO患者(RAO组,男20例,女10例)血液流变学8项指标,经与健康对照组(男、女各30例)比较后,再行不同性别RAO患者血流变指标分析。结果:RAO组全血表观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或P<0.01)。血沉和血沉方程K值无明显差异(P>0.05)。男性RAO患者全血表观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和血沉显著高于女性患者(P<0.05或P<0.01)。结论: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升高可能在RAO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