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缺血性脑损伤所致的微血栓形成的干预作用。方法成年沙土鼠150只 ,随机分为脑缺血损伤组、高压氧暴露组和正常对照组。实验时 ,动物用20 %urethane(1.2g/kg·BW)或20%pentobarbitalsodium(40mg/kg·BW)腹腔注射麻醉。用夹闭双侧颈动脉30min ,造成动物急性缺血性脑损伤。高压氧组 ,脑损伤后在0.25mPa高压氧暴露60min;脑缺血损伤组暴露于0.25mPa常氧高氮环境60min ;对照组 ,不阻断颈动脉 ,仅在舱内暴露60min。用LMD -1型激光微循环显微镜和LDF -3激光Doppler血流计检测微循环血流动力的变化。同时还观测了脑缺血损伤及高压氧暴露前后微血栓的演变与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形态与结构变化。结果阻断动物颈动脉20min ,大脑微循环血流速度明显减弱或完全停滞 ,大脑微血管内开始有微血栓形成。阻断颈动脉30min ,可见微血管明显栓塞 ,内皮细胞轮廓模糊不清 ,血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发生黏附或融合 ,红细胞受挤压和变形 ,在微血管中形成填塞状。颈动脉恢复灌流后 ,大脑血液灌流量有一定改善 ,但仍处于较低水平 ,微血栓难以消除。动物脑缺血损伤后经0.25mPa高压氧暴露60min后 ,人脑微循环灌流量明显增加 ,并可见较强的血流动力对微血管栓塞部位形成一定冲击 ,可使梗塞的微血管再通 ,未见新形成的栓塞病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脑缺血动物经高压氧暴露后软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形态及与血细胞粘附变化特点新的检测技术。方法 沙鼠24只,阻断双侧颈动脉造成脑缺血损伤,再置于100 ̄400kPa不同氧压暴露,出舱后经脑灌流固定,取软脑膜制片,用OPTON显微镜和微循环TV录像装置观察微血管及血细胞的图像变化。结果 采用这一技术,能够显示动物在脑缺血损伤及在高压氧暴露后血细胞流变特性,亦能显示脑缺血损伤动物经高压氧暴露后血细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正常及急性脑缺血损伤动物高压氧暴露后大脑微循环血流动力作用的变化。方法 :成年沙土鼠 61只 ,随机分为 0 .1MPa、0 .2MPa、0 .2 5MPa高压氧暴露组 ,脑缺血损伤组和对照组。实验时动物用urethane麻醉 ,在颅骨顶开窗 ,暴露软脑膜。用阻断双侧颈总动脉造成脑缺血损伤。用LMB 1检测软脑膜细动静脉管径和流速 ,用LDF 3检测脑皮质局部血流量。动物在小型氧舱进行了实验暴露。结果 :动物在 0 .2MPa氧暴露后软脑膜细动脉比暴露前收缩 10 .1% ,细动脉血流速度比高压氧暴露前减慢 0 .58mm/s ,细静脉流速比高压氧暴露前减慢 0 .2 9mm/s ,大脑皮质血流量减少 3 4 % ,有非常显著差异 (P <0 .0 1)。而脑缺血损伤动物暴露于 0 .2 5MPa高压氧 60min ,细动脉可在颈动脉再灌流后血流速度得到一定改善的基础上净增 0 .85mm/s ,细静脉血流速度增加 0 .3 1mm /s ,脑皮质血流量在高压氧暴露后可恢复到或接近脑损伤前水平。单纯脑缺血组在实验观测期间软脑膜细动静脉血液速度和脑皮质血流量均明显减少 (P <0 .0 1)。结论 :机体不同状态 (脑缺血性损伤与正常机体 )高压氧暴露后脑血流动力作用出现的差异 ,可能与机体在不同状态下对氧的反应与需求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脑损伤动物经高压氧暴露治疗后大脑微血管及局部组织灌流的作用. 方法: 沙士鼠188只, 分为正常对照组、脑缺血组和缺血后高压氧暴露组. 用激光微循环血流计测定正常对照组高压氧暴露治疗后脑微循环血流动力学的动态改变; 用布氏和OPTON显微镜观测了动物血细胞流变性的变化; 用微电极测定了动物脑微血管NO含量的变化; 观测了高压氧暴露时离体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内Ca2+的变化; 用H-7000电子显微镜等探讨了脑损伤后用高压氧治疗对脑皮质及海马区神经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用夹闭双侧颈动脉造成脑缺血30~120 min松夹再灌. 结果: 正常对照组动物在0.2 MPa氧暴露, 通过透窗观察到软脑膜细动脉比暴露前收缩10.1%, 细动脉血流速度比高压氧暴露前减慢0.58 mm/s, 细静脉流速比高压氧暴露前减慢0.29 mm/s, 大脑皮质血流量减少37%(P均<0.01). 而脑缺血损伤动物暴露于0.25 MPa高压氧60 min, 软脑膜细动脉可在颈动脉再灌流后血流速度得到一定改善的基础上净增0.85 mm/s, 细静脉血流速度增加0.31 mm/s, 脑皮质血流量在高压氧暴露后可恢复到或接近脑损伤前水平 .单纯脑缺血组在与高压氧暴露组相同观测期间软脑膜细动脉血流速度和脑皮质血流量均明显减少, 与HBO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P均<0.01. 且急性缺血性脑损伤时红细胞膜流动性减退, 0.25 MPa高压氧暴露具有保护红细胞膜流动性作用. 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 脑缺血时动物大脑皮质有结节及弥漫性胶质细胞增生, 血管周围有细胞包绕, 神经细胞变性或坏死, Niss小体减少或消失. 神经元及胶质细胞周围水肿, 大脑皮质和海马区异常改变, 血管结构壁破坏, 周围组织水肿; 毛细血管内外膜连续性差, 管壁结构疏松, 基底膜断裂等. 而脑缺血动物经0.25 MPa高压氧暴露后, 上述病变减轻或消失. 表明高压氧具有保护大脑神经细胞和内皮细胞的作用. 结果还显示, 高压氧下脑缺血30 min, 沙士鼠软脑膜细动脉末端NO呈指数递增, 再灌期缓慢下降. 0.2 MPa O2暴露时, NO周期性释放频率和幅度增加. 在脑缺血2 h组, 当缺血5 min, NO合成增加, 缺血90 min, NO增至最大值, 而后开始下降, 于缺血100 min左右, 释放至基础值以下. 在0.2 MPa O2暴露时, NO未显示间断性释放变化, 幅度亦未见增加. 表明脑微血管NO的产生与缺血损伤程度有关, 高压氧暴露可促进NO的产生. 实验还显示, 0.1 MPa O2下共培养的SMC[Ca2+]i和EC[Ca2+]i均缓慢下降. 0.2~0.4 MPa O2暴露3~5 min内, 共培养的EC[Ca2+]i明显增加, 而在此时SMC[Ca2+]i却明显减少, 尤在贴附于EC生长的SMC[Ca2+]i下降最为明显. 氧压增至0.4 MPa时, EC[Ca2+]i瞬间增加, 且在随后的3~5 min内一部分EC相继破裂, 荧光指示剂外溢, 显微镜下可见类似"炸弹”爆炸时的景象. SMC[Ca2+]i相对增加, 持续时间相对较长. 0.1~0.4 MPa N2-O2对照组, 共培养的SMC[Ca2+]i和EC[Ca2+]i均同步缓慢下降, 显示高氧分压暴露微血管损伤与细胞内Ca2+内流有关. 结论: ①正常机体HBO暴露时脑血流量减少是机体避免高氧环境对组织损伤的保护性反应, 脑损伤后HBO暴露时脑血流量增加与损伤部位修复作用有关; ②脑损伤时血细胞流变性改变是全身性的一种应激反应, HBO暴露可使缺血性脑损伤的白细胞由激活状态向稳态转变, 以达到对白细胞粘附功能的调整作用, 急性缺血性脑损伤时白细胞伪足形成, 细胞内颗粒运动活跃等激活现象是其高粘附蛋白在细胞形态学上的改变形式; ③ 0.25 MPa HBO暴露具有保持脑皮质和海马区神经细胞及血管内细胞的作用等; ④高压氧可促进脑微血管NO的产生, 并影响细胞Ca2+浓度变化, 均与脑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动物急性缺血性脑损伤时血细胞形态改变及高压氧暴露后的治疗作用。方法 阻断沙鼠双侧颈动脉30min,造成急性脑缺血损伤,然后在250kPa高压氧下暴露60min,用布氏和OPTON显微镜观测了动物活性细胞形态变化。结果 动物急性缺血性脑损伤时,红细胞聚集明显,血中有较多的棘型红细胞,红细胞正常凹面消失,影子红细胞和红细胞碎片增多,白细胞数量增加,伪足形成,细胞内碎片等形成较大的血栓块,但脑缺血损伤动物经250kPa高压氧暴露后上述改变明显减轻。结论 高压氧对急性缺血性脑损伤动物的白细胞,血小板活化具有调整作用。并具有保护红细胞的正常功能,延缓脑损伤时血栓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脑损伤动物经高压氧暴露治疗后大脑微血管及局部组织灌流的作用。方法 :沙士鼠 188只 ,分为正常对照组、脑缺血组和缺血后高压氧暴露组。用激光微循环血流计测定正常对照组高压氧暴露治疗后脑微循环血流动力学的动态改变 ;用布氏和OPTON显微镜观测了动物血细胞流变性的变化 ;用微电极测定了动物脑微血管NO含量的变化 ;观测了高压氧暴露时离体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内Ca2 的变化 ;用H 70 0 0电子显微镜等探讨了脑损伤后用高压氧治疗对脑皮质及海马区神经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用夹闭双侧颈动脉造成脑缺血 …  相似文献   

7.
高压氧对急性脑缺血动物血细胞流变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动物急性缺血性脑损伤时血细胞流变性的改变及其高压氧暴露后的治疗作用。方法阻断沙鼠双侧颈动脉30min,造成急性脑缺血损伤,然后在250kPa高压氧下暴露60min。用布氏和OPTON显微镜观测了动物活血细胞形态结构变化。结果动物急性缺血性脑损伤时,红细胞聚集明显,血中有较多的棘型红细胞,红细胞正常凹面消失,影子红细胞和红细胞碎片增多,显示脑缺血有加速红细胞老化和溶解的趋势。白细胞数量增加,伪足形成,细胞内颗粒运动异常活跃。血小板伪足明显,并发现血细胞、胆固醇结晶、脂滴、红细胞碎片等形成较大的血栓块。但及缺血损伤动物经250kPa高压氧暴露后上述改变明显减轻。结论高压氧对急性缺血性脑损伤动物的白细胞、血小板活化具有调整作用.并具有保护红细胞的正常功能,延缓脑损伤的血栓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沙鼠为对象探讨急性脑缺血动物经不同氧压暴露对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形态变化与粘附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脑缺血动物经高压氧治疗后,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轮廓清楚,与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的粘附程度明显减轻。表明高压氧可能具有抑制血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粘附作用。实验还观察到,动物在300kPa氧压暴露时脑膜微血管出现节段性痉挛,400kPa氧压下,痉挛程度加重,并可见有内皮细胞裂隙增宽,血管内容物外溢,而在250kPa氧压暴露时则未见此现象。提示在大于300kPa氧压暴露时微血管的这种反应,可能是饥体氧中毒在微循环环节上的征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NO在重度脑缺血时软脑膜微血管对高压氧反应差异中的效用。方法采用激光多普勒、电化学和超微病理方法分别测量和观察沙土鼠软脑膜微血管管径、NO含量和脑皮层微血管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脑缺血初期,细动脉呈线状收缩。缺血(60±10)min时,细动脉扩张至最大值,此时,NO合成也增加至最大值。而后细动、静脉缓慢收缩,至缺血2h,细动、静脉呈节段性痉挛状态,同时,NO合成减少,微血管内皮细胞严重受损。0.2mPaO  相似文献   

10.
蔺世龙  刘景昌  辛佩珠  刘磊 《微循环学杂志》2004,14(3):25-27,30,F002
目的 :探讨不同氧压暴露下正常和脑损伤动物微血管变化及其机理。方法 :大鼠 5 0只 ,沙鼠 40只 ,随机分成 5组 ,观察动物在不同氧分压暴露后皮下及软脑膜微血管形态变化 ,检测微血管NO含量与血浆中ET 1的变化。结果 :动物经 0 .1~ 0 .3MPa氧压暴露后 ,微血管收缩 ,ET 1浓度增加 ,而在 0 .4MPa氧压暴露后微血管收缩不明显 ,ET 1水平下降。软脑膜微血管NO在 0 .2MPa氧压下暴露呈间断释放 ,暴露 15min后 ,释放开始减缓。高压氧暴露时 ,ET 1与NO活性都增强 ,而NO释放有先快后慢、再减缓趋势。动物在 0 .2MPa氧压下暴露 3 0min后 ,NO释放基本处于停顿状态 ,而ET 1仍快速分泌 ,微血管表现为收缩。结论 :①微血管收缩反应在一定压力剂量高压氧暴露范围内随压力、剂量加大呈增加趋势 ,超过一定界限 ,收缩作用下降 ;②高压氧暴露引起微血管收缩可能与NO与ET 1分泌的时相和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沙鼠软脑膜微循环指标观测、脑组织细胞Na,K-ATP酶活性测定以及大脑神经细胞组织病理学以及透射电镜观察,探讨了蝮蛇抗栓酶对动物急性脑缺血的防治作用。结果表明,蝮蛇抗栓酶对缺血性脑损伤不但具有溶纤、解聚、抗凝作用,而且还能使脑膜细动脉、静脉血流增快,直接改善循环血流动力,使已梗塞的血栓凝块松解,减少微血管内红细胞、血小板的沉积,从而促进微循环再通。同时,蝮蛇抗栓酶还能降低脑缺血时微血管通透性,渗出减少。预先注射蝮蛇抗栓酶可使脑缺血动物的脑膜细动、静脉血流保持在较快水平,减轻大脑细胞Na,K-ATP酶失活程度,并且对脑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提示蝮蛇抗栓酶对脑缺血损伤从器官到细胞不同层次均具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脑血管疾病为危害人类健康的最严重的疾病。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动物模型复制已有许多报道,其中结扎大脑中动脉(MCAO)制成大鼠脑缺血模型已被许多学者选用,成为经典的中风模型复制方法。但阻断大脑中动脉对软脑膜微循环的影响观察较少。本实验应用闭合式颅骨开窗法,观察了大鼠 MCAO 后软脑膜微血管的改变。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不同氧压暴露对沙鼠急性脑缺血脑膜微循环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用激光微循环血流仪研究了急性脑缺血沙鼠经100~400kPa氧压暴露对脑膜微循环的影响。结果显示,脑缺血动物高压氧暴露后脑膜细动、静脉血流速度明显加快,与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提示高压氧具有改善微循环血流动力学的作用。实验观察到,经250kPa和300kPa氧压暴露60min后对微循环血流速度的改善以及对血管扩张的扼制作用优于在100kPa氧压暴露60min和400kPa氧压暴露30min方案。结合以往工作,认为250~300kPa氧压暴露60min可能是高压氧对缺血性脑损伤较佳的压力-时程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急性减压损伤微血管变化及其高压氧治疗的效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动物急性潜水减压病时微血管形态功能改变特点及其高压氧暴露后的效用.方法大鼠、豚鼠和家兔87只,随机分成对照组、减压损伤组和高压氧暴露组.检测了动物快速减压微血管结构与功能的改变.结果快速减压后可见微循环气泡栓塞,血管痉挛,毛细血管开放减少,局部组织出现大片缺血区.在微血管内,可见内皮细胞与白细胞、血小板黏附,血栓形成,血液瘀滞,血流动力减弱,并出现组织渗出.减压应激损伤动物,经用0.25mpa高压氧暴露60min后,红细胞聚集程度减轻,血流动力改善,微血管充盈良好,毛细血管开放数量明显增加,组织血液灌注改善.微血管中减压气泡缩小或开始消散,未见新的微小血栓形成,亦未见微血管内皮细胞与血细胞发生黏附.显示高压氧暴露对减压应激损伤所致的内皮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结论(1)减压应激损伤后不仅在微血管内存在气泡,同时还引起微血管痉挛、毛细血管开放数量减少、白细胞和血小板活化和血栓形成等多因素发病的特点.(2)高压氧暴露可通过增加白细胞、血小板稳定性,改善微血流动力,达到对减压损伤治疗的效用.  相似文献   

15.
应用闭合式颅骨开窗法观察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后软脑膜微血管的改变。结果显示,MCAO后微动脉之间的吻合支发生严重的痉挛,而内外两端却均明显扩张,血液倒流,但速度较慢。微静脉明显扩张,血流速度变慢。末梢动脉收缩,血流速度变慢甚或停止。  相似文献   

16.
我国高压氧生理学与医学近年来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蔺世龙  刘景昌 《中国微循环》2003,7(1):63-64,F003
近年来 ,我国高压氧在基础研究方面 ,尤其是高压氧暴露与氧自由基损伤、高压氧对微血管功能与结构的影响、高压氧对神经元离子通道的影响、高压氧对细胞能量代谢和信使系统的调制作用等研究较为深入。在临床研究方面 ,有关高压氧对缺血性脑损伤治疗、高压氧对CO中毒病人的救治、高压氧对持续性植物状态病人的治疗亦取得了长足进展。本文就近年来我国在这一领域的主要进展作一综述。近年我国高压氧生理学与医学研究的主要进展1高压氧暴露与自由基损伤1.1研究证实 ,HBO(HyperbaricOxygen)暴露时肺内自由基生成量随…  相似文献   

17.
康脑液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软脑膜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康脑液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软脑膜微循环的干预作用.方法 大鼠分为2组,干预组每日以康脑液灌胃,对照组以生理盐水代替,连续18 d后,采用颈动脉引流法复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用活体显微电视录像技术,观察软脑膜微循环变化,并以田牛氏加权积分法对流态进行分析.结果 ①康脑液可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时软脑膜微血流的流态:造模前微血流速度快,细动脉为线流,细静脉为线粒流,无红细胞聚集,两组间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造模后模型组微血流速度显著变慢(P〈0.01),多为粒流及粒缓流,重度红细胞聚集;微动脉血流明显减少,再灌注后渗出明显.康脑液组微血流速度也变慢,但流态变化较轻(P〈0.05),多为线粒流及粒线流,红细胞聚集及渗出也较轻,其流态积分值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0.01).②康脑液可拮抗脑缺血再灌注时微血管口径的收缩:造模后模型组微血管立即收缩,细动脉以脑缺血15~30 min及再灌注后15~120 min、细静脉以脑缺血15 min收缩显著(P〈0.05~0.01),而康脑液组微血管口径变化不明显(P〉0.05).两组比较,康脑液组软脑膜微血管口径缩窄明显较轻(P〈0.05~0.01).③康脑液可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时毛细血管的关闭:造模后虽两组毛细血管交点计数均减少(P〈0.01),但模型组可见毛细血管大量关闭,而康脑液组毛细血管交点数显著多于模型组(P〈0.05~0.01).结论 康脑液能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时软脑膜微循环障碍,表现为对脑缺血再灌注时的微血流变慢、红细胞聚集、微血管口径缩窄及毛细血管关闭具有很好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沙土鼠作为实验对象,先结扎双侧颈动脉,使脑血流暂时阻断,继而解除结扎,恢复血循环,再按不同的存活期,观察海马结构中微血管的电镜变化。见星状细胞突水肿包围着微血管,内皮细胞水肿,基底膜厚薄不匀、凹凸不平,管壁由扩张逐渐塌陷,管腔受压形成扁平的裂隙。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用CD61抗体经免疫组化方法观察缺血再灌注沙土鼠脑组织血管内血小板和内皮细胞上GPIIIa糖蛋白的表达. 方法: 本研究用夹闭沙土鼠一侧颈总动脉、 30 min后再通造成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由颈动脉注入FITC标记血小板, 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活体软脑膜微血管中血小板对内皮细胞的粘附. 结果: 再灌注后即刻, 软脑膜细静脉内有白细胞和血小板粘附, 呈星点状分布; 再灌注30~60 min, 可观察到小动脉和细静脉内皮形成的空泡. 免疫组化显示缺血再灌注1~6 h血小板和内皮细胞膜上GPⅢa表达增强. 结论: 缺血再灌注可引起脑内皮细胞损伤和血小板粘附蛋白表达增强.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康脑液对脑缺血大鼠软脑膜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大鼠分为二组,中药组每日以康脑液灌胃,连续18天后,用颈动脉引流法复制脑缺血模型,对照组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应用活体显微电视录像技术观察造模前后软脑膜微循环的变化。结果:康脑液可改善脑缺血时软脑膜微血流流态(P<0.05~0.01)、拮抗脑缺血时微血管口径的缩窄(P<0.05~0.01)、增加脑缺血时毛细血管交点计数(P<0.05~0.01)。结论:康脑液对大鼠脑缺血时的软脑膜微循环障碍具有较好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