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颈椎病,属祖国医学的"痹症"、"痿症"范畴.临床多见颈项强痛,活动受限,背臂痛麻酸胀,眩晕或晕厥,甚至瘫痪等证.究其病因病机,多由外伤(含外邪侵袭)、或劳损(含内邪失调),致气血运行不畅,阻滞于经络筋骨肌肤,遂使颈项与相关脏腑肢体诸证迭起.笔者认为本病在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痹阻不通是其主要矛盾,因而采取以通痹为主的方法治之,疗效甚为满意.现结合病例将临床治法举要如下.  相似文献   

2.
热痹辨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一鸿 《浙江中医杂志》2001,36(11):492-492
热痹多因素体阴虚而阳盛 ,风寒之邪与里热相搏而形成 ,以局部红肿热痛为特点。根据其临床证候 ,笔者将热痹分为三型 :风胜者 ,其病多头面浮肿 ,颈项强 ,手指关节或肘腕关节局部热而恶风 ,疼痛展转游移 ,兼有腰脊酸楚 ,坐卧不宁。舌质略红、苔薄白不腻 ,脉浮大而数。湿胜者 ,其病多肢体重滞 ,手足关节活动失灵 ,或关节肿胀 ,但痛有定处 ,且下肢明显 ,活动受限 ,膝踝关节肿而不红 ,舌苔白厚多腻 ,脉滑或濡数。热胜者 ,发病急 ,四肢关节红肿热痛 ,痛如刀割 ,得冷可缓解片刻 ,剧痛不可近人 ,局部活动则痛增 ,皮肤呈现红斑结节 ,常波及肘膝关节 ,…  相似文献   

3.
总结宋一亭教授诊治风寒痹阻型胸痹的经验.认为"邪乘其虚"与"诸邪盘胸"是风寒痹阻型胸痹的主要病机,症状特点与病史是其主要的辨证要点,因受地域因素影响,此类患者在内蒙古地区较为常见.治疗主张通补结合,以温通宣散、辛热通补、搜风通络、散瘀缓痛为原则,临证多以麻黄附子细辛汤为温阳宣痹基础方,常配伍通补、虫类、气血之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自拟清络通痹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湿热痹阻证的疗效.方法:自拟清络通痹方联合慢作用抗风湿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湿热痹阻证10例,并与单用慢作用抗风湿药对照组10例进行随机对照.结果:治疗组临床缓解显效率为50%,对照组为3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改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等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清络通痹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湿热痹阻证具有良好疗效,可以降低炎性指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病情活动,优于对照组,具有一定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腰腿痛多因感受风寒湿邪而致脉胳痹阻,气血不通或肾气虚亏,经脉失营而致.临床常表现为腰部疼痛伴下肢窜痛、麻木,行走不利,甚则生活不能自理,属中医的痹病范畴.我院风湿免疫科自1989年以来,在总结中医药汤剂、散剂治疗风湿病疗效的基础上,根据中医通则不痛、治风先治血、祛邪先扶正的原则,结合长期的临床实践开发研制出益肾通痹胶囊,经过十几年的临床应用,其效果满意,病人易于接受,费用低,无毒副作用,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通痹散外敷治疗原发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寒湿痹阻证)的临床疗效,探讨通痹散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寒湿痹阻证的原发性KOA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通痹散外敷,每日1次,对照组给予青鹏软膏外涂,每日2次,均以1周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VAS及WOMAC评分的变化,统计分析以评价通痹散对原发性KOA(寒湿痹阻证)的临床疗效。结果 2组VAS及WOM-AC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2组治疗后VA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治疗后WOMAC综合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痹散、青鹏软膏均能有效改善原发性KOA(寒湿痹阻证)患者的疼痛及临床症状,且通痹散的临床疗效优于青鹏软膏。  相似文献   

7.
痹证是经络闭塞不通发为疼痛肿胀或麻木不仁之证。其发病或局限于某些大、小关节,或在四肢,或客于腰背,或遍历周身,或其痛游走不定。关于原因,《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并分为骨痹、筋痹、脉痹、肌痹、皮痹五痹,且言五痹日久不愈,复感于邪,则内舍五脏。邪由经络筋骨而内舍于脏,为难治之患矣!后世医家又有“周痹”、“历节”、“痛风”、“白虎历节”、“鹤膝风”、“走注”等许多种名称。此类病症,大抵以知痛知痒为病轻,不痛不仁者为病重。痹证虽有许多名目,但…  相似文献   

8.
杜童 《新中医》2015,47(1):11-13
介绍韦绪性治疗痹病的临床经验。其认为"邪伏于内,留而未发"乃是痹病反复发作、顽固难愈的关键,风寒湿三气只是发病或加重病情的诱因而已。提出了"伏邪痹病"的概念,并创制了"蠲痹笑痛方",其功温肾散寒、搜风祛湿、宜痹通络,乃治疗伏邪痹病肾虚寒凝、湿瘀阻络证之通用方。并强调药物治疗的同时需重视治未病和恰当调护,从而提高疗效,促使痹病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9.
疒甫痹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经>提出了"痹"这一病名,<素问*痹论篇>对其病因病机,证候分类及演变做了详细论述.很多后世医家遵循<内经>意旨,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总体上多以"五体痹"(筋、脉、肉、皮、骨);"五脏痹"(肝、心、脾、肺、肾);风、寒、湿痹进行论治.另外,又有众痹、历节、顽痹之说,但本人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有一种痹证具有显著的自身特点:痛点固定,症状在休息或处于某一体位时减轻或消失.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驱寒通痹片治疗尪痹(寒湿痹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50例(口服驱寒通痹片),对照组40例(口服美洛昔康片、来氟米特片),3个月后观察两组主要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的变化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的各项观察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驱寒通痹片治疗尪痹(寒湿痹阻证)优于美洛昔康片与来氟米特片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通痹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前后的证素变化及其疗效判断.方法 选择6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证素辨证方法对通痹汤治疗前后患者的证素变化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证素主要表现为筋骨、湿、血瘀、寒等;经通痹汤治疗后筋骨、湿、血瘀、寒等证素明显改善,前后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 通痹汤治...  相似文献   

12.
通痹止痛汤     
张学文  李军 《陕西中医》1994,15(4):169-169
<正> 组成:制川乌(先煎)、制草乌(先煎)、羌活、独活、制乳香、桂枝各9g,地龙、木瓜、当归、川芎、台乌、海藻各12g,全蝎3g。 功效:温经通痹,舒筋止痛。 主治:寒湿偏盛之痛痹证。症见肢体关节疼痛甚剧,屈伸不利,痛处固定不移,每遇寒湿则痛重,痛处触之发凉,反复发作难愈者。苔薄白,脉弦紧或沉涩。 加减:疼痛剧烈者,加没药6g,三七粉3g(冲服),白芷8g,以增强舒筋活血止痛之效;寒盛肢体发冷者,加制附子(先煎)6g,以温阳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通痹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前后的证素特点及其变化规律.方法:选择6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证素辨证方法,对通痹汤治疗前后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结果: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治疗前的证素主要以筋骨、湿、血瘀、寒为主;经通痹汤治疗后,证素积分均有显著下降(P<0.01);治疗6个月后,显效10例,占16.7%,进步49例,占81.7%,有效1例,占1.7%.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证素主要表现为筋骨、湿、血瘀、寒等;经通痹汤治疗后筋骨、湿、血瘀、寒等证素明显改善,前后差异非常显著(P<0.01),通痹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有效;证素辨证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医辨证客观化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通痹胶囊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对照组口服来氟米特+甲氨蝶呤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痹胶囊。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中医临床症状积分、DAS28、IL-1、IL-6、TNF-α的变化,同时观察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的变化以评价其临床应用安全性。结果通痹胶囊能明显降低中医临床症状积分(P0.05),尤其以改善麻木、怕凉等症状作用显著;还能显著降低IL-1、IL-6、TNF-α含量(P均0.05),减轻和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P均0.05)。2组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基础治疗上加用通痹胶囊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改善畏寒、麻木等中医证候有良好效果,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格阳喉痹,为喉痹的一型,证见于《景岳全书·杂证谟》,由无根之火客于咽喉而成,证见咽喉微痛、色红紫,口干不欲饮,午后低热,脉沉而紧,或洪大无力,上热下寒。张景岳认为格阳喉痹源于肾阴亏损,水不制火,治疗此证应着眼于"虚",示人治当护养阴液,水足则火自降。现代临床对格阳喉痹研究不多,因症状主要表现为咽喉肿痛,或直接体现为乳蛾,即西医的扁桃体炎,故中医多以乳蛾论治。但格阳喉痹除了咽喉部的症状外,还伴有低热、腰膝酸软、上热下寒等阴虚症状,故不可与乳蛾混为一谈。治疗上要分清  相似文献   

16.
通痹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50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通痹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寒热错杂证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治疗组50例服用通痹汤、对照组20例服用雷公藤多甙片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治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过程中无毒副反应.结论:通痹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寒热错杂证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7.
通痹八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散风通痹法 风为百病之长,常兼夹其它病邪而致痹.《素问·痹论》云:"其风气胜者行痹".由于风邪善行数变,故其中人迅速,发病急骤,痛无定处.此类痹证的治疗,应以祛散风邪为主,再根据兼夹邪气的不同,酌情配伍,如外风袭表,当首选防风.  相似文献   

18.
“通阳宣痹”法治疗颈椎病21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椎病是一组常见的以颈椎骨关节退行性变为主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颈项强重,头晕头痛,颈肩臂痛,肢体麻木,严重者可出现瘫痪。我们据其临床特征以及中医脏腑经络学说,将颈椎病辨证为“颈痹”,以“通阳宣痹”法为主进行治疗,收到明显效果。90年以来,我们对其...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评价中药祛瘀通痹方熏洗联合通络祛痛膏外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KOA患者84例,采用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膏药组、熏洗组、治疗组,每组28例。膏药组予疼痛部位外用通络祛痛膏治疗,熏洗组予中药祛瘀通痹方熏洗治疗,治疗组予外用通络祛痛膏联合祛瘀通痹方熏洗治疗。比较3组治疗前、治疗14 d后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和骨关节炎评分指数(WOMAC),评价3组临床疗效。结果:3组患者治疗14 d后,VAS评分及WOMAC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但膏药组与熏洗组效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膏药组和熏洗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通络祛痛膏与祛瘀通痹方联合应用能有效缓解局部疼痛,改善患侧膝关节的功能,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应用通络祛痛膏或祛瘀通痹方熏洗。  相似文献   

20.
杨祎 《光明中医》2016,(15):2216-2219
目的观察清热通痹片治疗尪痹(湿热痹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患者分为治疗组50例(口服清热通痹片),对照组32例(口服美洛昔康片、来氟米特片),3个月后观察两组主要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的变化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的各项观察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热通痹片治疗尪痹(湿热痹阻证)优于美洛昔康片与来氟米特片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