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高龄患者实施临床麻醉的经验、方法及麻醉特点做出总结和探讨。方法对58例高龄患者实施的临床麻醉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8例患者临床麻醉使用的方法恰当,患者的生命体征表现出平稳特征,麻醉实施的效果良好,未发生围术期因麻醉不当而死亡的事件。结论对高龄患者实施临床麻醉前,要做出充分的评估,对术前合并症做出妥善处理,针对患者身体的实际状况,实施恰当的麻醉方法,加强术中和术后的有效监测,确保患者安全度过围术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高龄患者股骨髋关节手术时的麻醉选择和围麻醉期的处理,探讨高龄患者股骨髋关节术的麻醉经验。方法:2007年9月~2009年10月45例65~85岁高龄患者行股骨髋关节手术麻醉处理。术前全部病人合并一种以上内科疾病。ASAII-III级。全麻下完成4例,连硬外下完成12例,腰硬联合下完成19例,腰麻下完成10例。术中持续监测心率(HR)、无创血压(BP)、心电图(ECG)及血氧饱和度(SpO2),并进行术后随访。结果:8例患者术中出现低血压,经麻黄素,加快输液,输血后血压保持稳定。1例患者术中出现心律失常,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对高龄患者进行充分术前评估及麻醉前准备是保护术中安全的重要环节,而正确恰当的麻醉方法选择及术中管理术后随访时麻醉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龄心血管病患者围手术期有效的麻醉处理方法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手术治疗的60例高龄心血管病患者的围手术期各项资料,以分析、总结该类患者围手术期合理的麻醉处理措施。结果 38例行非心脏手术治疗患者术中出现血压异常波动23例、心率减慢13例,全部病例均痊愈出院;22例行心脏手术治疗患者出现血压异常波动11例、心率减慢9例,术后出现室性期前收缩5例、低钾血症7例,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术后1例患者因持续低心排综合征死亡外均痊愈出院。结论高龄心血管病患者手术麻醉风险性较高,术前合理的麻醉风险评估、术中麻醉方式的选择与应用,以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是保障麻醉成功、手术顺利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李云鹏  李泳 《黑龙江医药》2012,25(6):860-862
目的:探讨老年人股骨颈骨折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围术期处理。方法:对2008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62例股骨颈骨折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围术期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分析了其术前一般情况、术前检查、术中麻醉监测和术后康复。结果:62例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术后生活质量提高。结论:重视老年人股骨颈骨折人工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处理,包括术前准备及评估、麻醉选择及术中监测和术后管理,可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5.
田恒卓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9):105-106
目的总结70岁以上高龄患者的麻醉方法和管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70岁以上患者的麻醉处理,其中40%患者术前检查发现合并有其他疾病。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种类的不同,选择全身麻醉或者连续硬膜外麻醉。结果患者的麻醉效果都较为理想,麻醉后的生命体征基本平稳,围术期无一例因麻醉因素死亡。结论做好麻醉前访视、准确充分的评估及准备,采用适当的方法麻醉,加强监tin0,术中、术后及时充分进行麻醉管理及并发症防治,可使高龄患者安全度过围术期,减少麻醉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高龄伴有心脏病的患者麻醉处理的可行性。方法 总结 15 0例 80岁以上患者伴有心血管疾病 ,经适当的术前准备后 ,在围术期进行麻醉选择 ,维持循环功能的稳定 ,进行有效的呼吸支持及密切的监测 ,以降低围术期的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结果 本组患者发生高血压 2 1例 ,低血压 13例 ,频发室早 5例 ,快速房颤 3例 ,室上速 2例 ,给予对症处理均恢复 ,19例患者术后需呼吸支持 ,除 1例放弃治疗外 ,均于术后 2 4~ 4 8h拔管。结论 对于高龄伴心脏病患者的麻醉 ,充分的术前准备 ,正确的麻醉选择 ,以及术中的循环、呼吸的平稳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临床病例分析总结高龄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指征及围手术期处理的经验。方法应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03年3月~2008年3月80岁以上高龄患者86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进行临床总结。结果围手术期1例死于心血管疾病,4例肾功能不全半年内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3例死于肺栓塞,4例糖尿病患者发生术后感染,5例失访,69例随访2年,患肢功能评价:优40例,良24例,可4例,差1例。结论心脏病及肾功能不全对高龄患者是一个高危因素,手术指征应从严把握。糖尿病为中危因素,术前空腹血糖控制在8.0mmol/L内比较安全。高血压、冠心病为低危因素。高龄患者选择硬膜外麻醉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内环境影响小,术后恢复快,效果满意,故推荐使用硬膜外麻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龄胃癌病人围手术期处理及临床营养支持功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5年10月-2006年10月共收治97例70岁以上高龄胃癌病人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营养支持的途径及治疗方法进行探讨。结果97例74例行切除性手术,切除率76.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3%,死亡率3.1%。结论高龄胃癌病人围手术期处理及临床营养支持至关重要,对提高手术切除率、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高龄患者腹部手术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80岁以上患者腹部手术围术期临床资料。结果61例超高龄患者中78.7%术前有合并症,术后发生并发症24例(39.3%);58例(95%)康复出院,3例死亡(5%)。结论只要对超高龄患者加强围术期的处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超高龄患者能够平稳度过围术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高龄原发性肝癌患者围介入手术期处理的临床作用。方法对3年来40例高龄原发性肝癌患者围介入手术期中进行详细体检、实验室检查及相关辅助检查,对重要脏器进行严密的监护和恰当处理。结暴40例高龄原发性肝癌患者经全面检查发现并存病32例占80%,经及时处理,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均好转出院。结论高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围介入手术期处理对保证介入手术安全进行及术后顺利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总结高龄胃癌的临床特点和围手术期处理的有关问题。方法对我院120例高龄胃癌患者的并存病、术后并发症以及围手术期处理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20例高龄胃癌患者中,88例(73.3%)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并存病;术后发生并发症共26例,死亡5例。术前有并存病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9.5%,而术前无并存病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3.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龄胃癌患者常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肺气肿等疾病,加强围手术期处理,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可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围术期的麻醉用药及有关处理方法。方法对24例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的麻醉处理中用药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分析。结果全部患者用药后1~2min血压下降,15~20min内降至术前或略低于术前水平。24例中无一例出现心、脑、肾重要脏器并发症。结论围术期高血压患者麻醉处理的基本原则在于权衡降压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有效性是指适度降压,安全性是指降压的可控和防止低血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高龄、巨大肾癌患者手术治疗的危险因素及围术期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2009年9月住院手术的高龄、巨大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除2例患者心功能较差,射血分数<40%经积极处理不能改善而行肾动脉永久性介入栓塞治疗外,其余患者经充分准备后均手术成功,术后随访4~20个月,未见明显并发症存在,患者生活质量可.结论 高龄、巨大肾癌患者围术期合并症较多,术前认真处理,改善患者一般状态,术中细致操作,减少对机体的干扰,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安全度过围术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雷丹  刘美  费丹 《中国医药指南》2013,(23):728-729
目的探讨高龄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010年10月至2012年7月来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87例高龄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所有患者均采取术前护理、术后护理以及心理护理的措施。结果本组87例高龄食管癌患者经过围手术期的护理与指导,其中显效的有52例,有效26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高达89.66%。结论加强对高龄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不仅有利于提高手术的成功率,还能够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和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另外对促进高龄食管癌患者的快速康复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田琪 《中国医药指南》2012,(34):644-645
目的探讨高龄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及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7月至2012年5月来我院治疗的79例行根治性手术的高龄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所有的患者均采取术前护理、术后护理以及心理护理的措施。结果本组79例高龄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经过围手术期的护理与指导,其中显效47例,有效2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高达89.87%。结论加强高龄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可以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和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的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的安全性。方法30例75岁以上的高龄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手术,ASA评分:Ⅰ级14例、Ⅱ级9例、Ⅲ级5例、Ⅳ级2例。所有病例术前详细检查,针对其内科病积极治疗,把握手术时机,术中加强麻醉监测,术后积极预防并发症及康复治疗。结果术后随访12~40个月(平均26个月),Harris评分70~94分,平均88分。无致死性并发症发生。结论对高龄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医师要充分重视,加强术前、术中、术后各个环节的操作,是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与研究基层医院老年患者围麻醉期安全性的临床干预措施。方法在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需要行外科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中选取48例进行研究分析,根据老年患者的实际身体状况对麻醉方式进行不同的选择,48例患者中,有26例行硬膜外麻醉,22例行静脉、吸入复合麻醉。对所有患者在围麻醉期的各项指标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从术前检查、心理抚慰、术后监测以及并发症防治4个方面分别进行分析可以得知,48例患者均顺利度过麻醉期,其安全性较高,手术进行顺利,并发症较少且均得到有效的处理。结论有效合理的围麻醉期处理方法是提高基层医院老年患者围麻醉期安全性的一个关键保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高龄骨科手术患者围术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0年2月至2012年8月104例高龄下肢骨科择期手术患者.患者分别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术(11例,10.6%)、单侧股骨头置换术(24例,23.1%)、单侧膝关节置换术(8例,7.7%)和下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61例,58.7%).以术后住院时间为因变量;以患者年龄、性别、手术方式和麻醉方式、术前生理学和手术严重程度评分系统(POSSUM)评分、术前总胆固醇和术前血糖为自变量;并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模型评价各影响因素的作用大小.结果 本组患者围术期无死亡,19例患者(18.3%)有术后并发症.患者术后有并发症组术前POSSUM评分和住院时间与无并发症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7±4)分比(22±5)分,(27±6)d比(18±7)d](均P<0.05).高龄骨科手术患者围术期预后影响因素包括术后并发症和术前POSSUM评分.结论 在高龄骨科患者手术的临床监测指标中,患者的术前POSSUM生理评分和术后并发症与预后密切相关.术前应对这类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围术期加强管理,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使患者可以安全、平稳地度过围术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心血管手术病人的麻醉及围术期管理.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65例大于60岁高龄心血管手术病人的麻醉与围术期处理及转归.结果:65例病人中,急诊手术12例.术后并发症38例(58.5%),10例伴有2种以上并发症;医院内死亡率3.1%.结论:重视麻醉前评估和术前准备;积极防治围术期并发症是老年心血管手术病人的麻醉处理与良好管理的保障.  相似文献   

20.
《中国医药科学》2017,(18):232-234
目的分析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并探讨并发症预防措施。方法对2015年3月~2017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31例高龄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分析术前有合并症与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关系,总结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术前、术后特点,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结果 131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切口甲级愈合,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共26例患者围手术期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19.85%,其中肺部感染所占比例为38.46%,明显高于其他类型并发症(P<0.05)。术前有合并症患者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2.86%,明显高于术前无合并症患者的7.69%(P<0.05)。结论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发生并发症的风险较大,术前有合并症是引发术后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对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特点进行分析,及时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是降低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手术治疗安全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