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综合康复训练联合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对脑卒中偏瘫后患者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脑卒中偏瘫后肩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行综合康复训练,治疗组联合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2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和治疗2个疗程后,分别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和FMA对肩部疼痛程度以及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 2组治疗后疼痛缓解程度以及上肢功能改善情况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且FM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综合康复训练联合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肩部疼痛及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强制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4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强制运动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作业疗法治疗。强制运动治疗组同时采用强制运动疗法训练。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量表评定患者的上肢综合运动功能,并进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评定及简易上肢功能检查(STEF)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ugl-Meyer量表评分、ADL及简易上肢功能检查(STEF)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强制运动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强制运动疗法结合作业疗法治疗,有利于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头电针配合卒中单元综合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4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仅接受卒中单元综合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头电针配合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并以NIHSS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8.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19%,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4.93±1.12)显著优于对照组(3.45±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电针配合卒中单元综合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的效果较好,能够快速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温针灸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 92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运动疗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温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高压氧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积极作用.方法 选取该院2011年5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11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7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助应用高压氧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114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脑出血,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功能恢复更好、日常生活能力(ADL)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常规疗法联合高压氧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有利于患者功能恢复,有利于改善患者ADL,临床疗效良好,应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合并糖尿病偏瘫患者肢体功能重建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合并糖尿病的脑卒中偏瘫患者按分层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镜像疗法.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Fugl-Meyer评分上肢部分,评估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用Carrol...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针灸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运动功能的康复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本院神经内科和康复医学科住院的60例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病房常规对症治疗与营养支持护理,观察组采用针刺运动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MAS评分、SS-QOL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3个疗程后的MAS评分及SS-QO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1、3个疗程后的MAS评分及SS-QO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刺运动疗法可以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强制性运动疗法应用于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本院诊治的80例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运动治疗)和观察组(强制性运动疗法),每组各40例,治疗4周后,对两组临床疗效、FMA(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残疾水平)指数评分,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升高,治疗后FMA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患者,强制性运动疗法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生存质量(QOL)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早期综合康复组和单纯康复组,每组30例。单纯康复组采用Bobath疗法,早期综合康复组在Bobath疗法的基础上加针刺和按摩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运动功能、ADL能力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早期综合康复组患者的治疗后运动功能和ADL能力的改善明显优于单纯康复组;且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单纯康复组。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疗效优于单纯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结合运动疗法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7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康复组给予功能性电刺激和运动疗法;对照组仅给予运动疗法。两组患者均常规行药物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评定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肢体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Barthel指数均有改善,但康复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功能性电刺激结合运动疗法可促进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mCIMT)对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的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给予传统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mCIMT进行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上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FMA、ARAT以及MBI得分均显著提高(P〈0.01);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能够显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提高患者预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脑卒中偏瘫临床疗效的最佳方法。方法将257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上星透囟会组(治疗组)、药物组(对照组),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8.93±4.20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1.59±5.86分),治疗后组间比较P<0.05。结论上星透囟会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改善具有协同治疗作用,是治疗脑卒中偏瘫的较佳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医药科学》2019,(24):233-236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技术(VR)结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mCIMT)对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8年4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康复治疗手法,研究组采用虚拟现实技术训练结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两组均每天治疗1次,共治疗4周。分别在治疗前后记录两组患者Brunnstrom分期和FMA-UE、MBI评分。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FMA-UE、MBI评分均上升;组间对比,研究组Brunnstrom V期例数显著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FMA-UE、MBI评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VR技术结合mCIMT治疗脑卒中偏瘫上肢应用效果显著,有助于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增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4.
规范化康复治疗在偏瘫中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斌 《中国实用医药》2009,4(14):221-222
目的观察偏瘫患者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5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神经内科治疗相同,康复治疗组由经专业训练的康复治疗师进行系统的物理疗法、作业疗法及电疗等治疗。由同一康复医师对患者进行入院时及3个月后进行简单Ful-Meye运动功能评分及(BIADL)评分。结果康复治疗组织疗后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偏瘫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张强 《中国实用医药》2014,(36):241-242
目的:观察评价针灸配合康复临床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11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纳入观察组,治疗方法包括常规康复疗法、辨证施针、关节处外敷黑鬼豆油等;采用除针灸外其他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100例纳入对照组,对比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痊愈率43.86%、痊愈率+显效率71.93%高于对照组23.00%、6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偏瘫致病原因众多,除卒中外,致病因素还可能包括自身骨病、脏腑不调、长期卧床造成的经脉壅塞,在康复治疗基础上,配合针灸,有助于调理气机,尽快解除痉挛,活血化瘀,解除关节受限,最终促患者肢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医药科学》2016,(6):149-151
目的观察亚急性期应用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疗效。方法选择脑卒中亚急性期偏瘫患者60例(男47例,女13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运动治疗)和治疗组(强制性运动疗法),每组30例,治疗前后分别进行FMA评分、改良Barther指数MBI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FMA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急性期应用强制性运动疗法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障碍,建议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严瑾  肖雅萍 《中国当代医药》2008,15(24):121-122
目的:探讨作业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49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作业组24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临床药物治疗及运动疗法,作业组除接受与对照组相同的治疗外同时进行系统的作业疗法。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开始时、治疗后1个月、3个月时进行上肢的运动功能和ADL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定。结果:治疗开始时两组患者上肢的运动功能、ADL能力没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1个月、3个月时上肢的运动功能及ADL能力差异显著,作业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作业疗法可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的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强制性运动治疗急性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0例急性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2组患者急性期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待生命体征稳定后给予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运动疗法,治疗组采用强制性运动疗法。4周后对2组进行康复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高于对照组的6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制性运动治疗急性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疗效显著,可促进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作业疗法配合有氧运动治疗急性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疗效及对肢体、神经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接诊急性出血性脑卒中致偏瘫患者128例纳入研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方式分对照组、研究组,各6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作业疗法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作业疗法配合有氧运动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的肢体运动功能、神经运动功能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5%(61/64)高于对照组的81%(52/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评测法(FMA)评分升高,研究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神经运动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降低,研究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作业疗法配合有氧运动治疗急性出血性脑卒中偏瘫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神经运动功能,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方法 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1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镜像疗法,连续治疗8周.运用徒手肌力量表(MMT)、简氏Fugl-Meyer运动量表(FMA)和简易平衡评定系统mini-BESTest,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前MMT、FMA和mini-BESTes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以上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下肢功能评定指标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镜像疗法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障碍,提高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