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五行学说"相生"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另一行具有促进、资生、助长、延续等含义,且特别强调"延续"这种关系;相生顺序是木、土、火、金、水五种物质的递次相生,即木生土、土生火、火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是指五行的某一行对另一行具有克制、制约、监视等作用,新增了"监视"属"克"的范畴;相克的顺序是木克金、金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木。文献引用:肖文冲,简燕进,徐联,等."新五行学说"生克制化规律浅见[J].中医学报,2015,30(3):380-382.  相似文献   

2.
关于五行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行是通过"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知人事"的研究方法,揭示出的自然界一年之中气的运动变化规律.五行非五材.五材是指具体的物质、材料、元素.五行是指气的5种运动方式.从物候观察,春季是气的展放运动控制或主导着自然界的生命活动,便名以"木"气;夏季是气的上升运动控制或主导着生命活动,便名以"火"气;秋季是气的内收运动控制或主导着生命活动,便名以"金"气;冬季是气的潜降运动控制或主导着生命活动,便名以"水"气;而长夏是气的平稳运动控制或主导着生命活动,便名以"土"气.五行之间,以季节为序,相资生、相养助,叫五行相生;五行之间,以季节相间为序相制约、相抑制,叫五行相克.有相生则不会导致某行的不足,有相克则不会造成某行的太过,从而保证了一年之中气机变化的稳态.经过几十亿年的氤氲衍化,化育了生命世界,所有的生命都被打上了五行的烙印.<内经>把五行和阴阳并列起来,都看成是化育生命的本源.五行学说是古代人类研究大自然气的运动和变化规律的学说,是研究生命起源、生命运动规律的古代自然科学学说.  相似文献   

3.
现代生物学的理论与方法日益为传统中医学研究所用。探讨中医五行学说中生物大分子五行生克机制,揭示生物大分子与机体脏腑组织器官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为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通过运用中医五行原理,结合分子生物学的中心法则和生化的分子代谢原理,并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初步发现生物大分子的中医五行配属为DNA属肾水,RNA与肝木相配,蛋白质配心火,糖类为脾土,脂类属肺金。大分子之间不仅存在已知的DNA衍生RNA、RNA衍生蛋白质、蛋白质衍生糖和糖衍生脂类之直线关系,而且存在着与机体五行五脏相关的"相生、相克"之循环关系。  相似文献   

4.
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内容,但关于五行的起源以及五行学说的本质,历代学者乃至当今学术界一直存在很大分歧.借助历代文献分析,本文提出以下观点:五行的概念与五行的生克观有不同的起源,五行的概念源自对构成世界的五种基本物质的概括,形成于夏商之际;而五行的相生相胜源自古人对中原地区五时气象特征的抽象,形成于春秋末期.最早记载...  相似文献   

5.
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内容,但关于五行的起源以及五行学说的本质,当今学术界存在很大分歧。通过对历代文献的分析,本文提出以下观点:古人对"五"的崇拜是五行形成的基础,五行的概念源自对生活中5种基本物质的概括,形成于商末周初;五行相胜源于古人对五材之间相互关系的观察,形成于西周,春秋时期五行相胜在政治、军事等方面已有运用,而且发现五行无常胜;五行相生源于四时的轮替,是五行学说与时令学说结合的产物,形成于战国时期。五行学说在战国时期逐渐发展成熟,五行生克结合形成了完整的五行学说。汉代五行学说达到鼎盛,五行乘侮的观念是对五行学说的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7.
8.
根据五行相生理论,丹溪治情志病的具体方法共有五种,即:怒解喜、喜解思、思解悲、悲解恐、恐解怒。通过对中医情志医案的整理分析发现,五行相生确可解决一些临床实际问题,应给予重视,并进一步在实践中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9.
五行相生关系,早在我国先秦时期已经被阴阳家和墨家所确立,但这种自然现象的总结及其概念形成方式,已经与自然科学概念训练下的现代人们思维方式形成一种隔膜。要克服这一难题,必须科学地引进相关自然科学知识,并运用其相关概念,有层次地揭示五行相生的内在联系与规律,进而拓宽中医科学范畴。  相似文献   

10.
论五行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行学说认为,宇宙问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所构成。五行学说与阴阳学说作为中国古代的方法论运用于我国古代至近代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之中,并一直作为中医学的说理工具而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11.
论五行学说     
1五行学说五行学说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所构成。五行学说与阴阳学说作为中国古代的方法论运用于我国古代至近代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之中,并一直作为中医学的说理工具而沿用至今。五行学说引入医学,主要用于说明脏腑之  相似文献   

12.
<正>"信、达、雅"是每一个翻译工作者在翻译过程中力求达到的理想目标,在中医翻译的过程中,为数不多的中医翻译者也一直努力向这个目标靠近。但是在具体的操作中却遇到了诸多困难,这是因为中医博大精深,中医所使用的语言是中医文化、中国哲学对医学实践的总结和表达,这样的语言内涵丰富,不仅传达医学理念,还蕴含中医文化和哲学观在内,其内涵多而深,其表达形式短而精,这样的术语在汉译  相似文献   

13.
五行学说是祖国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理论之一,对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各个方面,都起着指导作用,并在历代文献中,不断有所发展.五行学说,本来以相生相克的规律说明自然界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临床上运用五行学说,主要是解释人体内脏的相互联系及生理、病理的复杂变化,但必须以内脏为基础,在辩证施治下适当运用五行学说,方能取得显著疗效.l洪水滴本法亦称滋肾养肝法、滋补肝肾法、乙癸同源法.本沙运用于肾水不足,不能滋养肝木,则肝明不足,阳虚不能制阳,而致肝阳上完,临床表现有低效、眩晕、耳鸣、耳聋、腰疼、道精、日…  相似文献   

14.
程传浩 《中医学报》2022,37(1):59-63
通过对易水学派、黄元御等医家学术思想的分析,把握中医学中"五行-六气"理论的基本原理,探讨建立以"五行-六气"为核心的生理、病理模型,在此基础上构建对应的方阵图解方式。"五行-六气"理论具有模型思维的典型特征,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可以依据"五行-六气"的空间分布和时间运动来分析人体的生理、病理,构建方阵图解模型,用以分析相应方剂的配伍。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五行学说”不能很好地说明五脏生理功能、五脏间的相互关系及其病变的相互影响和诊治原则,而主张将“五行学说”作为参考内容附在书后,或者从教材中删去。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五行五时说中生克五行和中土五行理论的比较,分析二者的区别和联系,并进一步阐释生克五行和中土五行理论在中医学中的不同应用,对中医学理论的完善及临床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谢胜  刘园园 《中医学报》2016,(10):1518-1521
体质及体质状态的影响因素颇多,而五运六气是其中的关键因素,主气、客气、司天、在泉以及大运各种因素综合影响下形成了体质状态的最终格局;而经络红外热像图作为一种融阴阳、脏腑、经络、气血、时空变化为一体的象可以很好地揭示体质状态这一动态藏象的变化。因此,完善十大类运气本命阶段经络红外热像图,建立五行十态体质经络图库,对中医治未病工作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陈朝阳  韩新民 《西部医学》2020,51(4):63-64,69
肝风内动是抽动障碍的病机关键,肝属木,木气太过失于疏泄,则出现风动之象。肝木克土,或土虚木乘,脾胃运化功能失调,痰湿内生,随风邪走窜,抽动症状反复多样;木气生火,或心火亢盛,子病及母,致风火相煽,心神扰动可伴发多动症、焦虑症、睡眠障碍等;金可克木,金气虚弱,木失承制,过于升发,故感寒受凉后抽动症状易复发;后期子盗母气,五行之水处于过度消耗的状态,水不涵木,出现阴虚风动,肝阳上亢之象。虽然抽动障碍临床症状复杂多样,但应用五行理论,仔细探究本病每一证候的病因病机,予以辨证论治,可获得较好疗效。因此,从五行理论探讨抽动障碍的病因病机及辨证治疗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中医五行相胜角度谈情志与疾病的关系,情志疾病"以情胜情"疗法的机制、内涵和外延,以及情志疾病的预防等,以进一步探讨情志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20.
<正> 金与木火土水,合称五行,它的哲学思思及辩证应用,在于生、克、乘、侮的变化关系。在五行的相生关系中,木、火、土、水四者,都可以以质而论,而且符合发展变化规律。惟金生水,难以以质而论,古今解释,多令人费解。笔者不畏浅陋,略陈管见,试论之。一、金生水的古今解释关于金生水,历史上的解释有二:一是《庄子》:“金加火则流。”二是《白虎正义》:“金生水者,少阴之气,润泽流津,销金亦为水,所以山石而从润,故金生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