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艾司洛尔预防颈丛神经阻滞引起的心血管反应及其临床效果.方法:择期行单侧甲状腺手术患者46例,ASA Ⅰ~Ⅱ级,按先后随机将病人分为艾司洛尔组(Ⅰ组)和盐水对照组(Ⅱ组).予1%利多卡因及0.25%布比卡因混合液行双侧颈浅丛阻滞,回抽无血,各注入混合液(不含肾上腺素)10 ml.I组颈丛神经阻滞前静注艾司洛尔0.5mg/kg,继以0.01 mg/(kg·min)的速度持续静脉泵入.Ⅱ组颈丛神经阻滞前静注生理盐水3 ml.观察病人入室后的基础值.颈丛神经阻滞前,颈丛神经阻滞后1、3、5、10 min,肿物摘除即刻和手术结束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通过心率一收缩压乘积(RPP)间接了解心肌氧耗.结果:两组病人在基础值、颈丛神经阻滞前的SBP、DBP、HR及RPP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Ⅰ组颈丛神经阻滞后各时间点的SBP、DBP、HR及RPP与基础值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Ⅱ组颈丛神经阻滞后各时间点的SBP、DBP、HR及RPP明显高于基础值(P<0.05),尤其以3 min时最为显著(P<0.01),Ⅱ组颈丛神经阻滞后3、5、10 min的SBP、DBP、HR及RPP均显著高于同期Ⅰ组(P<0.05)肿物摘除时.结论:应用小剂量艾司洛尔可以有效防止颈丛神经阻滞引起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2.
余小丽 《江西医药》2011,46(6):558-559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辅助颈丛阻滞甲状腺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40例颈丛神经阻滞甲状腺手术病人随机分为2组,D组右美托咪定组(20例),C组0.9%氯化钠对照组(20例).观察麻醉效果并记录颈丛阻滞前(T0)、切皮(T1)、分离腺瘤(T2)、手术结束 (T3) 等各时点的SBP、DBP、HR.结果 D组麻醉效果优于C 组(P〈0.05).D组各时点SBP、DBP、HR较平稳.C组T1、T2、T3各时点SBP、DBP、HR较T0明显升高(P〈0.05),D组T1、T2、T3各时点SBP、DBP、HR较C组明显下降 (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辅助颈丛阻滞甲状腺手术,其镇静、镇痛作用好,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3.
王琦  文建忠  杨小敏 《江西医药》2007,42(10):869-871
目的 观察治疗剂量高乌甲素加入颈丛神经阻滞局麻液中对血压、心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甲状腺肿瘤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采用一针法C4双侧颈浅和病侧颈深丛阻滞.3组颈丛阻滞药液均为1%利多卡因加0.25%罗派卡因混合液,总量30ml.L组(高乌甲素组)在颈丛阻滞液中加入高乌甲素8mg;F(芬太尼组)组在颈丛阻滞液中加入芬太尼0.1mg;C组(对照组)颈丛阻滞液中不加其它药物.观察患者入室时、阻滞后5、10、15 min、肿瘤摘除即刻和手术结束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结果 L组:HR在颈丛阻滞后5min和SBP、DBP、HR在颈丛阻滞后10、15 min及DBP、HR在肿瘤摘除时较阻滞前有明显升高(P<0.05和P<0.01).F组:SBP、DBP、HR在颈丛阻滞后5、10、15 min和HR在肿瘤摘除时较阻滞前有明显升高(P<0.05和P<0.01).C组:SBP、DBP、HR在阻滞后各时间点均较阻滞前有明显升高(P<0.05和P<0.01).组间比较:L组SBP在肿瘤摘除即刻、手术结束时和DBP、HR在手术结束时比对照组有明显的下降(P<0.05);F组SBP、DBP、HR在手术结束时比对照组有明显的下降(P<0.05).结论 治疗剂量高乌甲素加入颈丛阻滞液中能一定程度的降低心血管副作用,与芬太尼效果相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李向荣  姚宏苏  张建友  王茂华 《河北医药》2012,34(18):2744-2745
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加强甲状腺手术颈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和对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一侧甲状腺腺瘤行单纯腺瘤切除或单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患者40例,分为瑞芬太尼组(A组)和芬太尼+氟哌利组(B组),每组20例.施颈丛神经阻滞.手术开始后A组静脉输注瑞芬太尼0.05~0.1 μg· kg-1·min-1,B组静注芬太尼、氟哌利多.观察2组麻醉效果以及不同时点:基础(TO)、颈丛阻滞后10 min (T1)、手术开始(T2)、手术开始后10 min(T3)、肿瘤切除时(T4)和术毕(T5)时的RR、SpO2、SBP、HR值.结果 A组麻醉效果优良率高于B组(P<0.05).2组颈丛阻滞后各时点SBP、HR均较基础值升高(P<0.05或<0.01).肿瘤切除时(T4)的SBP、HRA组明显低于B组(P<0.05或<0.01).A组T3 、T4 、T5时RR、SpO2明显低于基础值(P<0.05或<0.01)并明显低于(T3RR除外)B组(P<0.05或<0.01).结论 以0.05~0.1 μg· kg-1·min-1的速度持续输注瑞芬太尼可以完善甲状腺手术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但对呼吸功能产生一定程度抑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盐酸右美托咪定预防颈丛麻醉下甲状腺手术患者心血管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将60例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为盐酸右美托咪定组(30例),Ⅱ组为0.9%氯化钠对照组(30例)。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0)、颈丛阻滞完毕后10min(T1)、颈丛阻滞完毕后20min(T2)、颈丛阻滞完毕后30min(T3)、术毕(T4)SBP、DBP和HR的变化,并于T0、T3、T4时抽取肘静脉血,用放免法测定血浆肾上腺素、内皮素、血管紧张素-Ⅱ的水平。结果:盐酸右美托咪定组术中HR、SBP、DBP较平稳,对照组在麻醉后HR、SBP、DBP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血浆肾上腺素、内皮素、血管紧张素-Ⅱ水平Ⅱ组较Ⅰ组明显升高,两组SpO2无明显变化。结论:盐酸右美托咪定治疗颈丛麻醉下甲状腺手术患者的心血管反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体位摆放方式对甲状腺手术期间患者血压、心率的影响。方法 ASAⅠ或Ⅱ级,颈丛麻醉下接受甲状腺手术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垂头仰卧位,观察组采用摇手术床摆垂头仰卧位体位。记录摆放体位前平卧位(T1),摆放体位后5min(T2)、10min(T3)、30min(T4)、60min(T5)、90min(T6)各时间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及术中地尔硫卓用药总量。结果两组在T1~T3时SBP、DBP和HR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T4~T6时的SBP、DBP、HR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所应用盐酸地尔硫卓总量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摇手术床摆垂头仰卧位能减少术中降压药盐酸地尔硫卓用量,明显缓解因体位不适而引起的甲状腺手术血压增高、心率增快等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7.
颈丛麻醉联合芬太尼微量泵应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颈丛麻醉联合芬太尼微量泵输注对甲状腺手术中病人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行单侧甲状腺腺叶切除的手术病人。采用颈丛神经阻滞麻醉。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输人生理盐水,实验组利用微量泵输注芬太尼,两组患者均记录手术切皮前(T1)、麻醉后10分钟(T2)、麻醉后20分钟(T3)和麻醉后40分钟(T4)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结果:芬太尼组术中应激反应较对照组小,HR、SBP、DBP基本保持稳定,与对照组在麻醉后他、T3、T4时相比,HR、SBP、DBP有显著差异(P〈0.01)。RR、SpO2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甲状腺手术中应用微量泵输注芬太尼的方法既能明显减轻心血管反应又无呼吸抑制。避免了芬太尼的不良反应,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Airtraq (R)视频喉镜和Macintosh直接喉镜经口气管插管时血流动力学反应.方法 42例65岁以上拟于经口气管插管全麻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irtraq (R)视频喉镜组(A组)和Macintosh直接喉镜组(M组),每组21例.麻醉诱导后分别使用Airtraq (R)视频喉镜和Macintosh直接喉镜显露声门行气管插管.观察指标:声门显露时间、导管置入时间、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后即刻(T2)、气管插管后1 min(T3)、3 min(T4)、5 min(T5)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计算各观察时点的二重指数(RPP).结果 A组声门显露时间长于M组(P <0.05);导管置入时间A组短于M组(P<0.05);与T0相比,2组T1时SBP、DBP、RPP均明显下降(P<0.05),HR变化不明显(P>0.05);与T1相比,A组T2及T3时SBP、DBP、RP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M组T5时HR、RPP,T2、T3 和T4时SBP、DBP、HR和RPP显著升高(P<0.05);组间比较:T2、T3和T4时M组SBP、DBP、HR、RPP显著高于A组(P <0.05);T5时M组HR、RPP高于A组(P <0.05).结论 在老年患者中,应用Airtraq (R)视频喉镜行经口气管插管血流动力学反应轻于Macintosh直接喉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地尔硫对老年患者下肢手术麻醉苏醒期间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响。方法将40例老年下肢手术患者随机分成0.9%氯化钠注射液组(N组)和地尔硫组(D组)。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苏醒期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脑电双频指数(BIS)、收缩压乘积(RPP)变化;记录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结果吸痰拔管时、拔管后5 min,N组的HR,SBP,DBP和RPP明显升高(P<0.05),D组较平稳,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乌拉地尔及艾司洛尔的使用次数低于N组(P<0.05)。结论应用地尔硫能有效维持老年患者下肢手术麻醉苏醒期间血流动力学平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身麻醉中血流动力学及麻药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全身麻醉下行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P组)、单次输注右美托咪定组(D组)及持续输注右美托咪定组(C组),每组20例。全身麻醉诱导前,D组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C组按同速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之后以0.15μg/(kg·h)速率持续泵注至术毕前30 min;P组给予等容积生理盐水。记录患者在注药前(T0)、麻醉诱导前(T1)、插管前(T2)、插管后即刻(T3)、插管后3 min(T4)、气腹后(T5)、术毕停药即刻(T6)、拔管后即刻(T7)和拔管后3 min(T8)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用量。结果 C组T3、T5、T7时点SBP,T5、T7时点DBP及T1~T7时点HR低于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T3、T5时点SBP及T1~T7时点HR低于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T3、T5、T7时点SBP,T7时点DBP均高于T0时点,T2和T4~T6时点HR均低于T0时点,T7时点HR高于T0时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T2~T6时点HR均低于T0时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T1~T6时点HR均低于T0时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瑞芬太尼用量较P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丙泊酚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低剂量输注右美托咪定可以有效减轻全身麻醉腹腔镜手术患者在气管插管、气腹和术后拔管过程中的血流动力学波动,并能减少瑞芬太尼的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雷米芬太尼微量泵输注对气管插管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择期行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40例。在丙泊酚泵注患者意识消失后分别给予A、B和C组0.15、0.20及0.25μg/(kg·min)雷米芬太尼输注8min。记录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1min(T1)、气管插管即刻(T2)、气管插管后3min(T,)及气管插管后5min(T4)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结果与哟相比,三组T1时点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显著下降(P〈0.05),A组SBP、DBP及HR显著高于B组及C组(P〈0.05);A组T2-L时点SBP、DBP及HR均显著高于B组及C组(P〈0.05)。结论0.20及0.25μg/(kg·min)雷米芬太尼微量泵泵注8min可维持气管插管时血流动力学平稳。  相似文献   

12.
右美托咪啶在胃管置入术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应用在胃管置入术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拟行消化系统择期手术的全麻患者,年龄40~65岁,体重45~65 kg,ASA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两组(n=30)。A组术前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1μg·kg-1(10 mL,10 min泵完)。B组术前静脉泵注生理盐水10 mL(10 min泵完)。泵注结束后,留置胃管。记录患者泵药前(T0)、胃管置入前(T1)、胃管置入口腔时(T2)、胃管置入成功时(T3)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记录胃管置入操作用时、胃管置入一次成功的例数。观察相关不良反应。评价患者舒适程度。结果 B组T2、T3时SBP、DBP、HR显著高于B组T0时SBP、DBP、HR(P〈0.05)。A组T2、T3时SBP、DBP、HR均显著低于B组T2、T3时SBP、DBP、HR(P〈0.05)。A组胃管置入操作用时显著少于B组(P〈0.05)。A组胃管置入一次成功例数显著多于B组(P〈0.05)。A组相关不良反应显著少于B组(P〈0.05)。A组患者舒适程度显著优于B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胃管置入术。  相似文献   

13.
沈勤  肖建军 《安徽医药》2012,16(2):230-231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用于辅助臂丛麻醉时的镇静效果。方法选择60例ASAⅠ~Ⅱ级的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D组在臂丛阻滞成功后用微量泵泵注右美托咪定,C组不注射任何药物。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镇静效果(Ramsay评分)、HR(心率)、MAP(平均动脉压)、RR(呼吸)、SpO2的变化以及术后对手术操作的遗忘程度。结果D组患者镇静评分显著高于C组(P0.05);MAP(T1~T5观察点)和HR(T1~T5观察点)均低于C组(P0.05);RR和SpO2两组间比较没有显著差异(P0.05);对手术操作的遗忘程度D组显著高于C组(P0.01)。结论右美托咪定辅助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时,在手术开始前缓慢(≥10 min)静脉泵注负荷剂量0.8μg.kg-1,继以小剂量0.2μg.kg-1.h-1维持,具有良好的镇静作用,可有效地抑制心血管反应,并可产生良好的术后遗忘作用,且无呼吸抑制,其安全性高,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舒芬太尼对使用止血带患者缺血再灌注后血浆一氧化氮(NO)及内皮素(ET)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单侧下肢手术患者60例,术中均使用止血带,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及舒芬太尼组(S组),每组各30例,S组在止血带充气前给予舒芬太尼0.2μg/kg,C组给予相等剂量的生理盐水。于止血带充气前(T0)、止血带开放即刻(T1)、止血带开放15 min(T2)、止血带开放30 min(T3)、止血带开放1 h(T4)及止血带开放2 h(T5)分别取血测NO及ET,并记录止血带开放即刻、1、5、10 min及15 min的心率(HR)、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结果两组患者T2-T5时间点两组NO及ET水平较T0及T1均有显著差异(P<0.05),S组NO高于同时间点C组(P<0.05),而T2~T4ET低于同时间点C组(P<0.05),开放1、5、10 min及15 min两组的HR均比开放即刻增加(P<0.05),而SBP及DBP则降低(P<0.05),S组开放5 min及10 min时HR较C组低(P<0.05),而开放5、10及15 min时的SBP及DBP均较C组高(P<0.05)。结论舒芬太尼能减轻止血带后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的NO及ET水平波动,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邵青 《中国药业》2014,(15):75-77
目的:观察地佐辛超前镇痛应用在高血压患者全身麻醉诱导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合并高血压拟行全麻择期手术的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Ⅱ~Ⅲ级,随机分为地佐辛超前镇痛组(D 组)和0.9%氯化钠注射液对照组(S 组),各30例。诱导前10 min D 组静脉滴注地佐辛0.1 mg / kg,S 组静脉滴注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两组均采用相同的全麻诱导方式。记录两组患者在全麻诱导过程中呛咳、肌颤发生例数及诱导前(T0)、插管前即刻(T1)、插管后即刻(T2)、插管后1 min(T3)、插管后3 min(T4)、插管后5 min (T5)5个时间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结果 D 组的肌颤、呛咳发生例数明显低于 S 组( P ﹤0.05);与 T0比较,两组T1时 SBP,DBP,HR 均降低( P ﹤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2、T3时两组 SBP,DBP,HR 均升高,但 D 组上升幅度小于 S 组( P ﹤0.05);T4、T5时两组间 SBP,DBP,HR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地佐辛超前镇痛可减轻高血压患者全麻诱导期呛咳、肌颤等不良反应,提供稳定的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麻醉效果。方法患者60例,ASAⅠ-Ⅱ级,年龄46~68岁。随机分为两组,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组(RP)和芬太尼复合咪唑安定组(FM),每组30例。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组在切皮前5min输注瑞芬太尼0.10~0.25μg/(kg·min)、异丙酚0.25~0.5μg/(kg·min),术中根据BP、HR调整瑞芬太尼和异丙酚的输住速率,术毕停止输注。芬太尼复合咪唑安定组切皮前5min静脉注射芬太尼0.2~0.3mg,每60~90min静注咪唑安定0.05mg/kg,术中根据血压、心率间断静注芬太尼。分别记录二氧化碳气腹开始时(即),气腹后5min((T1),停药时(T2),睁眼时(T3)的SBP、DBP、HR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SBP、DBP和HR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间阿托品和麻黄碱使用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RP组呼吸开始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及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均短于FM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恢复迅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麻诱导期芬太尼复合静脉麻醉药时,既能预防气管插管心血管应激反应,又无过度降压效应的适宜剂量。方法全麻气管插管下择期手术患者162例,按麻醉配方分7组:组1硫喷妥钠5mg/kg,芬太尼7μg/kg(n=25);组2依托咪酯0.3mg/kg,芬太尼7gg/kg(n=28);组3依托咪酯0.3mg/kg,芬太尼5μg/kg(n=27);组4咪唑安定(力月西)0.05mg/kg,依托咪酯0.3mg/kg,芬太尼6μg/kg(n=22);组5异丙酚2mg/kg,芬太尼7μg/kg(n=15);组6异丙酚2mg/kg,芬太尼5μg/kg(n=15);组7异丙酚2mg/kg,芬太尼3gg/kg(n=30)。记录麻醉诱导前、诱导后、插管即刻、插管后1、3、5、7、10min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结果各组进行自身对照,与基础值比较:组1,SBP、DBP和MAP在诱导后、插管后5、7、10min明显降低(P〈0.05),HR在诱导后和插管1min明显增快(P〈0.05)。组2,各项指标在各时点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组3,SBP在插管1min时显著增高(P〈0.01)。组4,仅SBP在诱导后明显降低(P〈0.05)。组5,SBP、DBP、MAP在诱导后和插管后各时点显著降低(P〈0.01)。组6,SBP、DBP、MAP在诱导后和插管后7、10min显著降低(P〈0.01)。组7,SBP、DBP、MAP仅在诱导后显著降低(P〈0.01)。结论静脉麻醉药在推荐的诱导剂量基础上,硫喷妥钠或依托咪酯伍用芬太尼7ug/kg,依托咪酯加咪唑安定伍用芬太尼6ug/kg,异丙酚伍用芬太尼3ug/kg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8.
徐光红  张健 《中国药房》2010,(16):1481-1483
目的:观察七氟醚复合不同剂量芬太尼在成人麻醉诱导气管内插管中的应用。方法:60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3组,均采用潮气量法吸入8%的七氟醚麻醉诱导,待患者自主呼吸,睫毛反射消失后,Ⅰ组复合静脉滴注芬太尼2μg·kg-1;Ⅱ组复合静脉滴注芬太尼3μg·kg-1、Ⅲ组复合静脉滴注芬太尼4μg·kg-1。记录各组麻醉诱导中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和麻醉诱导前(T0)、气管内插管前(T1)、插管即刻(T2)、插管后1min(T3)、插管后3min(T4)、插管后5min(T5)、插管后10min(T6)各时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与T0时点比较,T1时点时,3组SBP、DBP、HR明显下降(P<0.01或P<0.05),Ⅲ组SBP和HR分别低于80mmHg和60bpm;T2时点时,Ⅰ组SBP、DBP、HR明显升高(P<0.01),但Ⅱ组变化不明显(P>0.05),Ⅲ组SBP、DBP、HR明显降低(P<0.01)。结论:吸入浓度为8%七氟醚复合3μg·kg-1的芬太尼可以很好的用于成人气管内插管麻醉的诱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