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翼点入路切除前、中颅底沟通瘤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对 7例前、中颅底沟通瘤的手术入路及治疗经验进行总结。方法 颅眶沟通瘤 3例 ,中颅底沟通瘤 4例 ,均采取翼点及其改良入路 ,其中 5例采取硬膜外入路 ,2例结合硬膜内外入路切除肿瘤。结果  6例患者实现肿瘤全切 ,1例次全切除 ,无手术死亡。结论 翼点入路是切除前、中颅底沟通瘤的理想入路 ,具有显露充分、易于掌握和改良等优点 ;采取带蒂颞肌瓣充填肿瘤切除后的残腔 ,反折骨膜修补硬膜的颅底重建方法可以有效地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11例前颅底沟通瘤行额鼻眶筛入路显微手术一次性切除疗效分析。方法 对手术治疗的11例前颅底沟通瘤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术前均行CT或MR检查。均经额鼻眶筛入路与相关科室配合运用显微外科技术一次性切除颅内外肿瘤。结果 全切除9例,次全切2例,手术效果好,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结论 额鼻眶筛入路手术治疗前颅底沟通瘤有利于肿瘤的广泛暴露和切除,多学科联合与显微外科技术对一次性切除颅内外肿瘤有帮助。术中颅底重建是手术的关键步骤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前颅底肿瘤手术入路,提高手术效果。方法:对37例前颅底肿瘤进行了相应的手术切除,颅面联合入路21例,其中额颅合并鼻侧切开1例,上颌骨内侧部分切除或暂移开切除肿瘤7例,上颌骨切除8例,上颌骨或(和)眶或(和)颌面皮肤切除5例;上颌骨部分或全外旋合并鼻锥转位13例;鼻额翻瓣、额眶入路及面中揭翻各1例。结果:10例良性肿瘤患者均健在,恶性肿瘤患者3、5年存活率分别为81.9%(22/27)、62.9%(17/27)。9年以上无瘤存活1例。结论:除鼻侧切开外不同类型颅面联合入路均能提供良好的肿瘤显露,有利于鼻颅沟通瘤的整块切除。部分或上颌骨全外旋合并鼻锥转位适于切除累及颅底尚未侵及颅内的肿瘤。额鼻共同翻开适于切除额窦发育良好的鼻颅沟通瘤。颅眶入路适于颅眶沟通瘤。面中揭翻应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4.
额眶筛入路切除前中颅底颅鼻眶沟通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切除前中颅底、额、筛窦、眶沟通性肿瘤的最佳手术方式,以满足临床需要。方法对13例前中颅底颅鼻眶沟通瘤患者采用额眶筛入路、T型切口,将外鼻下翻,切除部分筛窦、纸板、额骨眶部及额窦后壁,充分暴露肿瘤组织,在手术显微镜下分块或完全切除肿瘤,分离、保护相应解剖部位,如视神经、内动脉、蝶鞍和脑膜等重要解剖结构。将外鼻回复,用钛板钛钉与额骨固定,恢复良好颌面外形。结果13例颅鼻眶沟通瘤手术均获得成功,随访24个月,11例肿瘤无复发,均无脑脊液鼻漏、脑膜脑膨出等并发症。面部外形良好。结论经额眶筛进入、侧下翻鼻骨入路是耳鼻咽喉科切除前中颅底颅鼻眶沟通瘤的一种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颅面联合入路在颅底区沟通性肿瘤治疗中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4例经颅面联合入路手术治疗颅底区沟通性肿瘤患者资料,经病理证实恶性肿瘤31例,良性肿瘤13例。位于前颅底区35例,累及前、中颅底区9例。肿瘤切除后造成的硬脑膜缺损用自体组织严密修补,并用额部带蒂复合组织瓣行颅底区组织缺损修复。结果肿瘤全切38例,次全切除3例,部分切除3例,无手术死亡病例。并发症包括脑神经损伤3例,伤口感染2例,出现暂时性脑脊液漏2例,一过性精神症状2例。随访1~6年,10例死于肿瘤复发,失访2例。存活2年以上25例,3年以上17例。结论颅面联合入路是颅底区沟通性肿瘤外科治疗的主要手术入路之一,它是前颅底区(部分可以累及中颅底区)沟通性肿瘤较好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6.
扩大前颅窝底入路切除颅鼻眶沟通肿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扩大前颅窝底入路切除颅鼻眶沟通肿瘤的效果,并对一些手术技巧加以改进。方法 采用经扩大前颅窝底入路对5例颅鼻眶沟通肿瘤进行了手术切除。结果 肿瘤全切3例,近全切1例,大部分切除1例,术后并发症:脑脊液漏1例,5例嗅觉均丧失,全组无手术死亡。结论 采用该入路切除颅鼻眶沟通肿瘤,具有显露好,颅底重建可靠等优点。突向中颅窝侧方较多的肿瘤则需结合颞部入路,对不能用颅骨内板行骨性重建者采用自体的额骨条重建,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颅鼻沟通肿瘤切除(附3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颅鼻沟通肿瘤的显微手术切除与颅底重建的适应症及手术入路选择。方法总结我院收治的38例颅鼻沟通肿瘤,经CT或MRI扫描确诊,手术选择经鼻侧入路或颅鼻联合入路,显微镜下切除肿瘤并行颅底修复重建。结果肿瘤全切除23例,次全切除8例,大部分切除7例,无手术死亡。随访2~5年,30例病人,22例恢复原来的工作,2~3年内肿瘤复发3例,再次手术切除。1~4年内5例恶性肿瘤多处转移、死亡。结论根据肿瘤的大小与累及范围选择鼻侧入路或颅鼻联合入路,显微镜下切除肿瘤或颅底重建是颅鼻沟通肿瘤切除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适宜切除巨大侧颅底肿瘤的手术途径。方法 应用额 耳前 颈联合入路 ,制作眶颧骨瓣及颅骨骨瓣 ,结合下颌骨脱位下移 ,获得了充分暴露肿瘤的术野 ,治疗 2例占据咽旁间隙、颞下窝穿颅底达颅中窝的巨大侧颅底沟通性肿瘤。结果  2例肿瘤均获得全切 ,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均未发生脑脊液漏等任何颅内并发症 ,面部无明显畸形 ,咬合正常。结论 额 耳前 颈联合入路是用于切除巨大咽旁间隙、颞下窝、侵入颅中窝的侧颅底良、恶性肿瘤较理想的手术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采用上颌骨翻转面部移位入路手术切除侵及颅底肿瘤的颅底修补与重建。方法38例颅底侵入瘤患者,均采用上颌骨翻转面部移位入路手术切除,颅底缺损采用9种不同方法修补。结果38例患者均达到显微镜下肿瘤全切或次全切。全部患者获1~70个月随访,平均随访33.7个月。因肿瘤复发死亡6例,与肿瘤无关死亡2例,带瘤生存5例,其余25例均无肿瘤复发。与颅底修补与重建有关的手术并发症包括:转移组织瓣部分坏死2例,脑脊液漏3例,1例术后第30天行面部创腔冲洗吸引时突发颈内动脉大出血死亡。结论上颌骨翻转面部移位入路手术切除颅底侵入瘤具有显露充分、肿瘤切除彻底的优点。根据肿瘤切除后颅底缺损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修补,重建颅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改良上颌骨拆装术治疗前中颅底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改良上颌骨拆装术在治疗前中颅底肿瘤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改良上颌骨拆装手术入路方式切除前中颅底肿瘤10例。其中良性肿瘤9例,恶性肿瘤1例。观察术后疗效,并对10例患者进行术后12个月到5年的随访。结果 根据肿瘤性质、大小及位置的不同而采用改良上颌骨拆装手术入路方式完整切除肿瘤。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9例良性肿瘤术后无复发,术后2例发生脑脊液鼻漏,7d后自愈。1例恶性肿瘤患者术后1年死于脑转移。结论 术前对肿瘤情况进行充分的评估,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距离肿瘤最近、能充分暴露肿瘤的改良上颌骨拆装入路,不仅可以完全切除肿瘤,而且创伤小,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1.
额—耳前—颈联合入路切除巨大侧颅底沟通性肿瘤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适宜切除巨大侧颅底肿瘤的手术途径。方法 应用额-耳前-颈联合入路,制作眶颧骨瓣及颅骨骨瓣,结合下颌骨脱位下移,获得了充分暴露肿瘤的术野,治疗2例占据咽旁间隙、颞下窝穿颅底达颅中窝的巨大侧颅底沟通性肿瘤。结果 2例肿瘤均获得全切,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均未发生脑脊液泼等任何颅内并发症,面部无明显畸形,咬合正常。结论 额-耳前-颈联合入路是用于切除巨大咽旁间隙、颞下窝、侵入颅中窝的侧颅底良、恶性肿瘤较理想的手术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改良颈-腮腺入路切除高位咽旁间隙肿瘤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我科手术治疗的35例高位咽旁间隙肿瘤患者,术前均进行增强CT和MRI评估。其中24例采用单纯的颈-腮腺入路完整切除肿瘤,3例颅底受累者采取颈-腮腺入路联合颞枕侧颅底入路,2例混合瘤患者采用颈-腮腺入路联合下颌角部分切除,3例神经鞘瘤和1例淋巴血管瘤尝试采用颈-腮腺入路联合内镜辅助下手术,1例癌肉瘤和颅底受累及1例颈动脉体瘤术中改行联合下颌骨裂开入路。结果术后病理混合瘤13例,神经鞘瘤11例,副神经节瘤4例,颈动脉体瘤4例,淋巴血管瘤1例,脊索瘤1例和癌肉瘤1例。患者随访11个月~10年,无严重并发症,癌肉瘤患者术后13个月出现脑转移死亡。结论多数高位咽旁间隙良性肿瘤可以经传统颈-腮腺入路完整切除,改良的颈-腮腺入路可以得到清晰的术野暴露,完整切除高位咽旁间隙肿瘤,只有在恶性肿瘤或需要颈内动脉重建时才考虑联合下颌骨裂开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采用单纯内镜经鼻入路切除沟通于颅内外的前颅底脑膜瘤的早期经验的总结,探讨该手术技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并初步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 自2006年10月至2010年10月,共8例颅内外沟通的前颅底脑膜瘤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采用单纯内镜经鼻入路完成了一期肿瘤切除手术.对采用的手术技术方法、肿瘤切除程度、术后并发症及早期治疗效果等进行了总结.结果 在本组中,全部颅内外沟通肿瘤均获得了一期彻底切除,术前具有视力下降者的视觉功能在术后均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无一例患者出现新增的颅神经功能障碍.其中1例患者术后出现了脑脊液鼻漏,并继发了脑膜炎及脑积水,随后治愈.术后分别随访33~75个月,无一例出现肿瘤复发及与本肿瘤相关的死亡.结论 单纯内镜经鼻入路手术技术有能力一期彻底切除经慎重选择的颅内外沟通的前颅底脑膜瘤.该技术较为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两种入路切除向中后颅窝侵犯的哑铃型三叉神经鞘瘤的手术效果。方法对两种入路治疗的24例中后颅窝哑铃型三叉神经鞘瘤的手术效果进行分析,手术入路选择为幕上额颞开颅为基础辅以硬膜间(Dolenc)入路,幕下开颅枕下乙状窦后开颅为基础的硬膜下入路。结果经幕上组入路共16例,全切7例,次全切9例,经幕下组入路共8例,肿瘤全切6例,次全切2例。结论额颞硬膜间(Dolenc)入路残存率、死亡率较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低,但肿瘤全切率及神经功能保留率较幕下入路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鼻内镜外科技术在前颅底及蝶鞍区肿瘤治疗中的方法及作用。 方法2004年11月至2008年6月对16例侵犯前颅底与蝶鞍区的肿瘤行鼻内镜手术,其中1例采用眶内容物剜除术加鼻内镜联合入路,所有手术均于全麻下进行,病理类型包括垂体腺瘤6例,内翻性乳头状瘤5例,中分化鳞癌1例,脊索瘤1例,原始神经外胚层瘤1例,嗅母细胞瘤1例,骨化纤维瘤1例。术后随访3个月~4年。结果经术中镜下、术后内镜或者影像学检查证实 15例肿瘤均被全部切除,1例脊索瘤为大部切除,1例垂体腺瘤患者术后出现脑脊液鼻漏, 经二次手术修补及规范治疗后痊愈。无颅内出血、感染及死亡病例。结论内镜经鼻入路能够充分显露和切除前颅底及蝶鞍区肿瘤, 可以更好地辨认深部结构, 视觉效果好,是一种较好的手术入路。但要求术者熟练掌握解剖学知识,具备娴熟的手术技巧,先进的仪器设备以及必要的综合处理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上颌骨外旋切除前中颅底肿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切除前、中颅底肿瘤的手术入路方式。方法:对9例患者(良性6例,恶性3例)分别采用上颌骨切开上部外旋切除肿瘤5例,上颌骨切开下部外旋2例及上颌骨切开外侧部外旋和上颌骨切开全外旋切除肿瘤各1例。与颅内贯通的4例中有2例合并其他入路成功地切除了肿瘤的颅内部分。结果:9例中1例脑膜瘤因累及海绵窦,切除时海绵窦处肿瘤有残瘤,术后1年半复诊该处肿瘤有所发展。1例低度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患者术后脑脊液鼻漏,1个月后死于颅内感染。余者随访最长者2年2个月,最短半年。结论:认为上颌骨切开外旋是切除前、中颅底肿瘤的宽广直接的理想入路,既利于肿瘤的整块切除,又便于颅底缺损的整复。  相似文献   

17.
颅底及近颅底肿瘤手术进路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李树春 《耳鼻咽喉》1996,3(5):292-295
自1984年6月至1995年10月共为18例累及前及侧颅底肿瘤患者实行了手术治疗。累及前颅底者脂用经额窦后壁入路的颅面联合手术切除方法,涉及侧颅底肿瘤则采用经颈-下颌入路方法整块(enbloc)切除肿瘤;外耳中耳瘤则实行颞骨次全切除术。全组无手术死亡,一般并发症只占2%。2年生存率63.6%。文章对颅底解剖、手术程序以及重建方法等进行了邀请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鼻侧切开额眶颧颞联合入路切除累及中颅窝、中颅底、颞下窝的上颌窦恶性肿瘤的效果,并对手术方法做适当改进。方法:采用鼻侧切开额眶颧联合入路同期对2例侵犯中颅窝、中颅底、颞下窝的上颌窦恶性肿瘤进行了手术切除。结果:2例肿瘤均完整切除,手术后出现暂时性偏瘫1例,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联合入路切除颅、颞下窝、上颌窦沟通瘤,术野显露良好,切除肿瘤更彻底、更安全,重建颅底方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前颅底沟通性肿瘤的3种手术切除与修复方法.方法 采用颅面联合径路对16例鼻腔鼻窦颅沟通性肿瘤、鼻-眶-颅沟通性肿瘤切除,并同期行带蒂额肌帽状腱膜裂层颅骨瓣修复;3例眶颅沟通性肿瘤行额下进路手术切除,并行颞肌筋膜修补;4例经翼点入路,颞肌筋膜修补.结果 术后2例发生脑脊液漏,经对症治疗好转,未发生颅内感染.2年生存16例,3年生存7例,5年以上存活4例.结论 颅面联合径路、额下径路、翼点入路进行前颅底沟通性肿瘤切除,加以带蒂额肌帽状腱膜裂层颅骨瓣、颞肌筋膜瓣修复,切除范围安全、彻底,修复方便、可靠,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切除及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20.
颈静脉球体瘤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颈静脉球体瘤手术进路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18例患者术前均行神经耳科、影像学检查,根据肿瘤的大小及肿瘤的部位、扩展方向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即耳内入路6例;耳后入路4例;侧颅底入路、颞下窝入路5例;经颞枕颈联合入路3例。肿瘤全切除14例,次全切除或大部分切除4例。结果:18例中,14例肿瘤全切除均满意,其中2例术后3年复发;4例部分切除术后残留瘤体放疗后1年复查无变化。随访2~6年,复查纯音测听:6例听力恢复平均24dB,12例听力与术前检查结果无明显差异。CT、MRI复查结果:12例患者的术腔为软组织填塞,未见肿瘤复发;2例术后3年出现患耳耳鸣,经CT和MRI检查见乳突腔有瘤组织复发,再次手术治疗后2年随访未见复发;4例次全切除和部分切除的患者,经术后放疗后2年复查CT、MRI,结果与放疗前瘤体的大小无明显差异。结论:手术治疗是颈静脉球体治疗的有效手段,根据肿瘤大小选择手术入路可以确保肿瘤的完整切除,术前肿瘤局部选择性血管栓塞可有效地减少术中出血和手术时间,对于残留组织可用放疗控制其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