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健侧C7神经根移位修复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术后患侧肢体运动、感觉功能恢复情况,以及该术式对健侧肢体的影响。方法 2008年8月-2010年11月,采用健侧C7神经根移位修复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22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4~47岁,平均33.3岁。术前临床检查及电生理检测均确诊为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其中修复正中神经16例,桡神经3例,肌皮神经3例;一期手术2例,二期手术20例。观察手术前、后患侧肢体运动、感觉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21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7~25个月,平均18.4个月。健侧C7神经根修复正中神经:屈腕肌肌力达3级或以上10例,屈指肌肌力达3级或以上7例;感觉恢复达S3或以上11例。健侧C7神经根修复肌皮神经:屈肘肌肌力达3级或以上2例;前臂外侧皮肤感觉达3级2例。健侧C7神经根修复桡神经(失访1例)伸腕肌肌力达3级1例;感觉恢复达S3 1例。结论健侧C7神经根全干移位修复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效果较好,分期手术是提高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健侧C7神经根移位修复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术后患侧肢体运动、感觉功能恢复情况,以及该术式对健侧肢体的影响。方法 2008年8月-2010年11月,采用健侧C7神经根移位修复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22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4~47岁,平均33.3岁。术前临床检查及电生理检测均确诊为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其中修复正中神经16例,桡神经3例,肌皮神经3例;一期手术2例,二期手术20例。观察手术前、后患侧肢体运动、感觉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21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7~25个月,平均18.4个月。健侧C7神经根修复正中神经:屈腕肌肌力达3级或以上10例,屈指肌肌力达3级或以上7例;感觉恢复达S3或以上11例。健侧C7神经根修复肌皮神经:屈肘肌肌力达3级或以上2例;前臂外侧皮肤感觉达3级2例。健侧C7神经根修复桡神经(失访1例)伸腕肌肌力达3级1例;感觉恢复达S3 1例。结论健侧C7神经根全干移位修复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效果较好,分期手术是提高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健侧C7神经根椎体前移位并联合多组神经移位治疗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0例全臂丛根性撕脱伤患者采用健侧C7神经根、膈神经、副神经及健侧C7修复患侧下干后形成新的动力神经: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下干后股移位修复患侧下干、肌皮神经、肩胛上神经、腋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内侧头。并进行长期随访,观察肩外展、屈肘、屈指和伸腕伸指及手部感觉功能恢复的情况。结果20例中有17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0~72个月(平均38个月)。肩外展平均39°,有效率(肌力M2以上)71%,优良率(肌力在M3以上)59%;屈肘平均77°,有效率83%,优良率53%;屈指、屈拇功能恢复:10例指屈肌力≥M2,有效率为59%(10/17),其中7例肌力≥M3,优良率为42%;伸肘恢复有效率(肌力M2以上)59%,优良率42%;伸指有效率47%,优良率36%。结论健侧C7神经根椎体前移位并联合多组神经移位治疗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健侧C7 神经根经椎体前通路移位修复臂丛上干损伤重建肩外展、屈肘功能的中期效果.方法 健侧C7 神经根经椎体前通路移位修复臂丛上干损伤患者15例,男14例,女1例;年龄15~43岁,平均30岁.全臂丛撕脱伤7例,上、中干撕脱伴下干不全损伤6例,上、中干损伤2例.健侧C7 神经根经椎体前通路移位到患侧臂丛上干的距离平均(7.6±1.7)cm,8例同时行副神经或膈神经移位单独修复肩胛上神经.结果 随访36~63个月,平均50个月.健侧上肢用力内收时,12例患者的肱二头肌、三角肌、胸大肌锁骨部、冈上肌肌力(8例来自副神经或膈神经的支配)均达到4级,大脑皮层运动支配中枢发生临床转化;另3例肌力为3级或以下,尚未发生大脑皮层运动支配中枢的临床转化.健侧上肢用力内收时,8例肩胛上神经单独修复者的肩外展角度平均78.0°,另7例平均43.1..结论 健侧C7 神经根经椎体前通路移位可用于修复臂丛上千损伤,桥接神经的距离短,重建肩外展及屈肘功能的效果良好,大脑皮层运动支配中枢可发生临床转化.  相似文献   

5.
健侧颈7神经根移位同时修复两条神经的初步临床疗效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目的探讨用健侧颈,神经根移位同时修复2条上肢神经的临床效果。方法设计2种移位修复的方法。(1)合干法:健侧颈,前后股→尺神经→尺神经近端分2股分别和正中神经、桡神经(或肌皮神经)缝合,共5例。(2)分干法:健侧颈前后股→尺神经、腓肠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或肌皮神经),共3例。结果合干法4例术后随访12~19个月,1例尚在随访中。正中神经运动:2例已恢复屈腕、屈指,肌力M3。2例屈腕肌力为M1。正中神经感觉:3例为S2,1例为S0。桡神经运动:2例伸腕、伸指肌力为M2。1例伸肘肌力为M2,1例伸腕肌力为M1。桡神经感觉:1例为S2,1例为S1,2例为S0。分干法1例术后随访15个月,已恢复屈腕、屈指,肌力为M3。正中神经感觉为是。肌皮神经:屈肘肌力为M3。另2例术后时间短尚在随访中。结论健侧颈,神经根移位同时修复上肢2条主要神经的新术式,初步应用结果证实是可行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经椎体前通路行健侧C7神经根移位修复臂丛神经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健侧C7神经根在干股交界处切断,近端游离至椎间孔处,经前斜角肌的深面翻转至椎体前食管后间隙,经4-6股皮神经桥接,修复患侧上干或上干后股。2002年3月-2003年8月,共完成21例手术,其中14例术后随访1年以上。14例中男12例,女2例;年龄17-41岁,平均31岁。手术时间:伤后2~6个月,平均4个月。全臂丛神经撕脱伤5例,上中干撕脱伴下干不全损伤8例,上中干锐器伤1例。结果:14例患者术后随访12~19个月,平均16个月。健侧C7神经根修复患侧上干或C5、C6神经根或上干前后股的10例,9例肩外展及屈肘肌肌力≥3级,1例无效;健侧C7神经根修复患侧上干后股或C5神经根的3例,肩外展肌肌力均≥3级;健侧C7神经根修复C6神经根1例,肱二头肌肌力为0级。结论:健侧C7神经根经椎体前通路移位修复臂丛神经上干的同时重建肩外展及屈肘功能或修复上干后股重建肩外展功能,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在健侧C7神经根移位术中得出的臂丛神经各干对肱三头肌/指总伸肌的电生理支配权重,推断其对于同侧C7神经根移位术的影响,为探讨其安全性和适应证提供电生理依据.方法 随机选择2007年8月-2007年10月15例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行健侧C7神经根移位的患者.男13例,女2例:年龄18~49岁,平均28岁.致伤原因:坠落伤1例,压砸伤2例,余均为车祸伤.左侧8例,右侧7例.术中依次刺激健侧臂丛神经上、中、下干,于肱三头肌/指总伸肌记录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比较各干的CMAP波幅所占百分比,确定臂丛神经各干对肱三头肌,指总伸肌的电生理支配权重.术后6个月内随访肱三头肌/指总伸肌肌力,并复查肌电图了解其自发电活动和主动募集反应情况.结果 15例患者均获随访6个月.肱三头肌的电生理支配权重:上中干型3例(20%),中下干型3例(20%),全干型7例(47%),中干型2例(13%);指总伸肌:中下干型3例(20%),全干型10例(67%),下干型2例(13%).肱三头肌:术后1个月,2例出现肱三头肌肌力4级,募集反应单纯相,至术后3个月恢复正常.余患者术后1个月肌力均达5级,募集反应单纯混合相或混合相.指总伸肌:术后1个月,患者肌力及募集反应均恢复正常.结论 对于各种电生理支配权重的患者,C7神经根的切取均不会造成肱三头肌和指总伸肌的实质性损害,同侧C7神经根移位术是安全可行的;但对于中干支配权重高的患者,采用同侧C7神经根全干移位应慎重,有可能造成肱三头肌短期内的肌力下降.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健侧颈,神经根移位术后患侧肢体的功能恢复及对健侧颈7神经根所支配区运动、感觉的影响。方法 对25例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患者,均采用健侧颈7神经根(全部10例,后股15例)移位修复,其中修复上千6例,正中神经13例,桡神经3例,肌皮神经3例;并观察手术前、后健侧颈,神经根所支配肌肉功能和感觉的变化及患侧肢体的功能恢复。术后5~28个月随访到24例。结果 对健侧肢体的影响:10例健侧颈,神经根全部切断者,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感觉运动障碍,主要表现为桡侧1~3指感觉减退、肢体酸胀、痛和不同程度的肢体无力,术后1年完全恢复正常。1例出现伸拇、伸指不能,1年半后仍无明显恢复。15例健侧颈,神经后股切断者,其中1例失访。术后2例无明显感觉障碍,但伸腕、伸指无力,3周后恢复正常。12例出现示、中指感觉异常,8例于术后3~4周后逐渐恢复正常,4例于6个月后症状消失。患肢功能恢复:术后随访至12~18个月,受区神经支配的部分肌肉获得不同程度的功能恢复。结论 健侧颈7神经根移位术后健侧肢体运动感觉功能不遗留明显的远期损害,但也偶有解剖因素导致其支配区功能的无法恢复。颈7后股移位能为受区神经提供足够的运动纤维,同时也减少了对健侧肢体感觉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选择性健侧C7神经根移位术的可靠性以及影响手术效果的因素.方法 对46例在华山医院手外科接受健侧C7神经根移位术的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的患者进行随访,手术分两期进行,受体神经均为正中神经主干.其中切取C7神经根全根者8例,保留前股前内侧束者14例,仅切取前股或后股者24例.随访内容包括患肢屈腕、屈指肌力以及桡侧三指掌侧皮肤感觉的检测(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标准).结果 46例接受健侧C7神经根移位术的患者中,运动功能有效恢复率为47.83%(22/46),感觉功能有效恢复率为56.52%(26/46).健侧C7神经根的切取面积越大,术后患肢运动功能恢复的有效率越高,各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感觉功能恢复情况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期手术的间隔时间在4~8个月的患者,其术后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其余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感觉功能恢复情况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伤至接受一期手术的间隔时间不同的患者,其术后运动及感觉功能恢复情况之间的差异均没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选择性健侧C7神经移位术是治疗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的有效术式,但切取全根者效果更好;两期手术的间隔时间应控制在4~8个月,这样将获得更好的功能恢复;受伤至接受手术的间隔时间也是影响手术效果的重要因素,手术进行得越早,获得的功能恢复越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健侧颈7神经椎体前路移位直接修复下干联合功能性股薄肌移植重建术治疗全臂丛根部撕脱伤的手术设计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12例全臂丛根性撕脱伤患者,于伤后1~3个月行臂丛神经根干部探查,一期健侧颈,经椎体前路移位直接修复患侧C_8T_1-下干,同时行膈神经移位修复肩胛上神经9例.于一期术后4-8个月分别行二期吻合血管的股薄肌移植(以副神经斜方肌支为缝接神经)重建屈肘、伸指伸拇功能.结果 随访9~36个月.一期术后3个月12例患侧尺神经、正中神经Tinel征至上臂近段平面,术后6个月至肘关节与前臂近段平面,9个月至前臂远段与腕部.9例12个月Tinel征至手掌、手指部.7例术后9个月胸大肌胸肋部收缩,12个月肩内收可夹持物品;5例术后15-18个月手掌、手指与前臂内侧均有触痛觉恢复,尺侧腕屈肌和示、中、环、小指屈指肌收缩.3例术后24个月,拇指屈曲,1例鱼际肌出现收缩(M_1).二期股薄肌移植功能重建术后有7例于二期术后4~7个月移植肌肉收缩;9~12个月屈肘90°~120°(M_3),伸指伸拇M_3 .结论 健侧颈_7神经经椎体前路移位直接修复C_8T_1-下干术,联合二期股薄肌移植重建屈肘、伸指伸拇功能治疗全臂丛根部撕脱伤的手术设计具有可操作性,初步观察神经再生进程顺利,能恢复手腕、手指的屈曲与感觉功能,重建屈肘、伸指功能.  相似文献   

11.
神经束移位治疗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70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观察应用神经束移位治疗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的效果。方法 对70例患者,于上臂上中部切取正中神经、心神经、胸背神经及健侧C7神经束移位给肱二头肌肌支、三角肌肌支等,重建肩、肘关节的功能。结果 供区部分神经切取后对肢体功能无明显影响。正中神经、尺神经部分束文、胸背神经、健侧C7束支移位比全干移位对肌功能的影响小,且同样有效。结论 肱二头肌肌支、三角肌肌支的神经纤维数量少,用供体神经部分神经束即可提供充足的神经纤维,且能保证移位的神经纤维能良好地长入肱二头肌和三角肌。  相似文献   

12.
神经束移位重建屈肘功能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评价用神经束移位恢复屈肘功能的手术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对臂丛损伤,分别应用正中神经、尺神经、胸背神经及健侧C7部分神经束移位与肌皮神经肱二头肌支缝合恢复屈肘功能.结果临床应用52例中有26例肱二头肌力达M4级,屈曲肘关节达90°以上,供体神经无明显的损害.结论利用神经束移位可以提供足够的神经纤维,恢复肱二头肌的神经支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健侧C7神经移位修复臂丛根性撕脱伤的最佳径路.方法 选用15具30侧成人尸体标本,显露双侧臂丛,将C7神经在干、股交界处切断并游离至椎间孔处,测量C7神经前、后股最大长度,分别测量C7神经根经椎体径路、椎前径路、颈前皮下径路至对侧臂丛上、下干的距离.结果 C7神经前、后股最大长度分别为(7.67±1.06)cm和(7.79±1.36)cm,C7神经经椎体径路、椎前径路、颈前皮下径路至对侧臂丛神经上千的距离分别为(6.97±0.56)cm、(10.04±0.94)cm、(16.56±1.24)cm,三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至对侧臂丛神经下干的距离分别为(6.82±0.92)cm、(9.91±0.83)cm和(17.64±0.97)cm,三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从解剖学角度,经椎体通路是健侧C7神经移位修复臂丛损伤的最佳径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解剖学研究,探讨健侧C7神经经椎体后通路移位治疗对侧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的可行性。方法取10具甲醛固定的成人尸体标本,其中男7具,女3具,标本均无明显畸形,组织无缺损,颈部中立位。模拟臂从神经损伤手术探查方式,将C7神经根的前、后股向远端行干支分离使其长度增加后再切断,同时测量C7神经根自椎间孔发出至分股处长度及其前、后股长度;模拟颈椎后路手术入路,充分暴露C7颈椎及T1棘突,并于其间靠近椎体侧钻孔,测最经椎体后通路达对侧臂丛神经上干与下干距离。结果 C7神经根长度为(58.62±8.70)mm,加后股长度为(65.15±9.11)mm,加前股长度为(70.03±10.79)mm。经椎体后通路C7神经根至对侧臂丛神经上干距离为(72.12±10.22)mm,至对侧臂丛神经下干距离为(95.21±12.50)mm。结论健侧C7神经可以经椎体后通路移位至对侧,不需要或仅需一小段桥接神经,该通路能有效避免经椎体前路损伤血管、神经等并发症,可能成为治疗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的有效入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健侧C_7神经根经椎体前通路移位与患侧下干直接吻合治疗创伤性臂从撕脱伤的中期疗效.方法 2004年5月至2009年4月,采用健侧C_7与下干直接吻合治疗创伤性臂丛撕脱伤患者220例,其中64例获得3年以上的来院随访,男59例,女5例;年龄7~51岁,平均26岁.伤后到手术时间1~18个月,平均3.7个月.全臂丛撕脱伤60例,中、下干撕脱伴上干不全损伤2例,中、下干撕脱而上干正常2例.健侧C_7与下干直接吻合56例,与内侧束直接吻合8例.30例行肱骨短缩截骨,截骨长度2.6~5.8 cm,平均3.9 cm.结果 术后随访36~57个月,平均44个月.41例屈指肌力恢复到4级,3级12例,2级10例,0级1例,优良率为64.1%(41/64);34例拇长屈肌肌力为4级,3级14例,2级14例,0级2例,优良率为53.1%(34/64);47例尺侧屈腕肌力为4级,3级9例,2级7例,0级1例,优良率为73.4%(47/64);32例掌长肌肌力为4级,3级20例,2级11例,0级1例,优良率为50%(32/64).结论 健侧C_7与患侧下干直接吻合较传统的手术方法缩短了神经再生的距离及减少了一个吻合口,可显著提高其重建屈指、屈腕功能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闭孔神经移位修复腰骶丛神经根撕脱伤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取15具成人尸体标本,显露双侧闭孔神经及腰骶丛神经根.测量闭孔神经从主干起始部至闭孔入口处的长度及其在闭孔入口处的横径和纵径,计算横截面积,并在高倍显微镜下计数有髓神经纤维数目.以相同方法测量并计算股神经相应指标.2002年1月至2007年9月,共为5例腰骶丛损伤患者进行闭孔神经移位术.行健侧闭孔神经经椎体前腹膜后通路移位与患侧股神经直接吻合4例,闭孔神经移位与同侧S1神经根直接吻合1例.结果 闭孔神经的平均长度为(10.51±0.9)cm,横径(2.03±0.37)mm,纵径(2.78±0.29)mm,有髓神经纤维数目(5974±1996)根;股神经横径(3.79±0.58)mm,纵径(6.53±0.61)mm,有髓神经纤维数目(15 860±4350)根.术后3~7 d,所有患者供肢内收肌肌力均减弱至2~3级;术后3个月,4级2例,3级2例,2级1例(至术后1年时,内收肌肌力恢复3级).4例修复患侧股神经的患者,术后分别随访8个月~5年,股四头肌肌力4级2例,2级1例,1级1例;1例行闭孔神经移位与同侧S1神经根直接吻合的患者,术后11个月时小腿三头肌及屈趾肌肌力恢复至3级.结论 闭孔神经可作为一个安全有效的动力神经源,用其修复腰骶丛神经根撕脱伤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7.
Song J  Chen L  Gu YD 《中华外科杂志》2008,46(10):763-767
目的 实验性比较同侧C7神经根全根移位与其他3种方法治疗臂丛上千根性撕脱伤的疗效.方法 120只SD大鼠建立上千根性撕脱伤模型后随机等分为4组,每组30只.(1)A组:同侧C7移位至上千+副神经至肩胛上神经;(2)B组:Oberlin手术(尺神经一束移位至肱二头肌支)+副神经至肩胛上神经+桡神经肱三头肌长头支至腋神经前支;(3)C组:膈神经移位至上千前股+副神经至肩胛上神经+颈丛运动支至上千后股;(4)D组:膈神经移位至上千前股+副神经至肩胛上神经,不作腋神经修复.术后3、6和12周每组取10只大鼠作Ochiai评分、Barth足错步试验、Terzis梳头试验及神经再生指标的榆测.结果 术后3周,A组3项行为学检测指标与3个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腋神经电生理指标均显著优于3个对照组,其余各项腋神经及三角肌组织学指标均显著优于C组和D组,但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除肌皮神经再生有髓神经纤维通过率显著优于C组外,其余肌皮神经及肱二头肌的电牛理与组织学检测指标与3个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周时,A组各项行为学观察、几乎全部腋神经和三角肌的电生理与组织学检测以及部分肌皮神经和肱二头肌的电生理与组织学检测指标均已显著优于3个对照组.结论 同侧C7神经根移位对治疗臂丛上千根性撕脱伤的实验性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膈神经移位修复下干后股重建臂丛神经撕脱伤伸肘、伸指、伸拇功能的效果。方法 2005年6月至2008年12月采用膈神经移位修复下干后股重建43例臂丛神经撕脱伤患者的伸肘及伸指功能,男36例,女7例;年龄4~44岁,平均(23.5±9.9)岁。受伤至手术时间1~12个月,平均(3.7±1.9)个月。其中全臂丛神经撕脱伤32例,中下干撕脱伴上干部分损伤或正常5例,C6~T1神经根撕脱伴C5椎孔外断裂或部分损伤6例。取锁骨上、下臂丛神经探查联合切口,显露下干后股,向近端干支分离后切断。将后侧束、桡神经向远端游离,切断后侧束的其他分支。将下干后股、后侧束及桡神经上提,膈神经在胸廓上口内切断,将膈神经与下干后股吻合。膈神经与下干后股直接吻合33例,通过腓肠神经桥接10例。结果 全部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6~73个月,平均(39.7±7.1)个月。伸肘、伸指、伸拇肌力达到3或以上的比例分别为81.6%、41.9%、39.5%。结论 膈神经移位修复下干后股,其伸肘功能恢复满意,伸指、伸拇功能的恢复仍需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