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护士的职业危害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有的院校还开设了护士职业防护课程,培养护士的安全意识,提高防护技能。介入室是存在职业危害问题相对集中的临床诊疗科室,现将影响护士健康的因素及防护对策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李彩梅 《西南军医》2010,12(3):591-592
血透室作为一个特殊的工作环境,存在着大量危害健康的因素,因此血透室护士较其他科室护士存在更多潜在的危险因素,面临着更多的职业危害,成为潜在职业危害的高危人群,本文通过对血透室护士面临的职业危害的总结,防护知识的探讨,以提高相关部门和血透室护士自身对血透室职业危害的认识,建立更为健全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3.
针刺伤是临床护士常见的职业伤害,我科护士在工作中,针刺伤也时有发生。为调查、分析针刺伤发生的情况,于2009年2月进行对护士针刺伤的调查,调查自2007年1月~2008年12月期间,在本科护士中发生的针刺伤情况,分析原因,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危害分析及防护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微  曾莹 《西南军医》2009,11(2):353-354
作者对急诊科护士常见的职业危害有锐器伤、电离辐射、消毒剂刺激、心理社会因素等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建立健全防护制度,加强安全意识的教育,增强健康防护意识,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充分的休息及适当的心理调整防范措施,减少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危害,才能有效预防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5.
丁宁  陆云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12):2294-2295
手术室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手术室护士要面临较大的职业危险,我院手术部在护士专科化的同时,大力加强了专科职业性损伤的防护教育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笔者作为一名泌尿专科护士,结合自己的临床工作体验,详细阐述了泌尿专科职业性损伤的各种危害因素,以及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加强防护,以保证护士的职业安全,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职业环境.  相似文献   

6.
急诊科是抢救急危重症病人及参与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的主要场所,属于高风险科室。急诊科护士工作环境及服务对象的复杂与特殊,不仅使急诊科护士的生活紧张而无规律,而且还暴露于多种职业性危险因素中。在操作中若不注意个人防护或防护不当,均有使护士发生职业性损伤的危险。因此,要充分认识到职业性损伤的危险因素,进行有效的自我防护。在此,对急诊科护士职业性损伤的危险因素做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7.
三级医院介入放射防护能力及个人防护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三级医院介入放射防护能力及个人防护现状.方法 2014年6月至2015年11月于广东省某三级医院对108名在介入室、CT/MR室、介入导管室、放疗科、放射科的在岗的医师、技术人员及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医务人员的一般人口学资料、个人辐射接触及防护资料,自制医院介入放射防护能力问卷(I-CVI、S-CVI均为0.9)调查医院的介入放射防护能力.结果 广东省某三级医院在屏蔽设施、操作时间及距离防护方面的防护能力较强,但仍缺乏完善保健休假制度,职业危害检测不足,存在对防护及培训制度执行力不足等现象.个人防护方面,介入手术过程中铅围裙的使用率仅为72.2%,不佩戴放射检测仪高达4.6%,表示不确定放射检测仪佩戴位置的医务人员高达9.3%.结论 医疗机构对放射介入医务人员个人防护、职业健康重视不足;部分医务人员防护意识淡薄,防护知识缺乏,对职业防护缺乏足够重视,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8.
消毒供应中心去污区的工作人员在医疗器械回收、分类、清洗等过程中,容易被含有生物性污染的器械物品和清洗用水污染眼、口、鼻粘膜及皮肤,更易被血液污染的针头、刀片等锐器致伤。消毒供应室护士锐器伤大多为针刺伤[1]。针刺伤的危害,不仅在于它本身造成的伤害,且在于它传播疾病,导致感染隐患的发生嘲。因此,降低职业感染危险因素,加强供应室护士的职业防护已成为迫切需要。2009年4月1日.卫生部颁布了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三个强制性卫生行业标准,根据新标准,抚州市卫生局《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无菌标准规程》要求工作人员进入去污区开始工作前应做好个人防护.具体要求:戴圆帽、防水围裙,戴防护面罩、眼罩、口罩,穿防水胶鞋等。但这些具体要求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依从性差的问题.我们应用“五个为什么分析法”对去污区工作人员的自身防护进行管理和指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潘红 《西南军医》2007,9(5):148-149
肝炎病人形成了我国最大的传染群体,从事肝炎疾病护理的护士,处于职业危害的危险之中,本文就肝病科常见的危险因素从意外伤害与肝炎病毒、疾病的独特性和职业的特殊性、紫外线的不良影响,消毒灭茵剂的影响、心理疲惫感等六个方面结合临床实际工作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这些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从而相对减轻对肝病科护理人员的压力。  相似文献   

10.
张燕玲 《航空航天医药》2011,22(9):1120-1121
为了解临床各科室护士锐器损伤发生牢,损伤原因及相关的防护措施。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汉中市三所二级医院343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将调查表发给被调查的护士,要求及时填写完毕。内容包括护士个人资料,锐器损伤现状,锐器损伤发生的影响因素及防护情况。将数据录人计算机,经过统计学分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艾滋病医院感染预防措施以及艾滋病职业防护教育。方法选取我区26家医疗机构的232名医务人员进行艾滋病职业防护培训教育,观察培训前后医务人员的防护意识变化。结果通过防护知识的培训,232名医务人员的医院艾滋病感染防护正确率明显提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医院医务人员进行必要的感染知识培训和艾滋病职业防护教育是预防院内感染艾滋病的有效途径,只有领导重视,责任落实,才能真正保证医护人员的安全。  相似文献   

12.
临床核医学是开放型放射性工作,存在电离辐射内照射和环境污染等放射防护问题。核医学科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因此,护理人员的防护和安全操作就显得十分重要。为了加强自身防护,维护自身健康,了解核医学的放射防护和掌握一些注射治疗护理知识,使个人和单位减少或避免不必要的损害,笔者根据核医学工作的客观实际与同行浅谈临床核医学护理人员的放射防护,对医护人员更好地应用核医学有深远的意义,更有利于减少放射辐射,减少周围环境的污染,造福于病患者。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各种高新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护士的职业性危害也在不断增加。而烧伤专业是一门特殊的专业,其独特的工作环境及服务对象更决定了烧伤护士经常暴露于各种各样的危险中,接触细菌感染、患者的血液、体液、开放性伤口、接触多种抗生素等都会给烧伤科护士的身心健康构成很大的威胁,烧伤护士应充分了解本职业所存在的及潜在的危害因素,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运用相应的防护措施,加强预防和控制,使职业危害降到最低限度,以维护自身的身心健康。按马来西亚Tan的职业危害分类法,护士的职业危害分4类即生物、化学、物理和心理危害。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各种高新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护士的职业性危害也在不断增加.而烧伤专业是一门特殊的专业,其独特的工作环境及服务对象更决定了烧伤护士经常暴露于各种各样的危险中,接触细菌感染、患者的血液、体液、开放性伤口、接触多种抗生素等都会给烧伤科护士的身心健康构成很大的威胁,烧伤护士应充分了解本职业所存在的及潜在的危害因素,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运用相应的防护措施,加强预防和控制,使职业危害降到最低限度,以维护自身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5.
浅析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延  邢庆蓉  郭颖  吴群 《西南军医》2006,8(6):134-135
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护士要想为病人提供高质量服务,必需要有健康的身体。而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着许多威胁护士身体健康的因素,如:患者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针头和锐利器械;各种化学消毒剂对空气、环境的污染;接触细胞毒素药物时也会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所以护士应提高对自身职业的防护意识,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护措施,把危害降至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6.
刘娅  李明峡  胡琼 《西南军医》2009,11(5):992-993
近年来职业危害颇受医护人员关注,护士的职业危害不容忽视。尤其感染科护士工作在临床第一线,感染科患者的特点是病情危重、化染性强,常伴有生命危险、脏器功能衰竭,感染料护士往往在患者没有明确诊断的情况下就投入抢救。这就要求感染科护士全面掌握高超抢救技术的同时还要合理处置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在这样特殊的环境里,护士因工作而面临发生医院感染职业危害的可能性极大。因此,必须增强护士自我防护意识,了解自我防护状况,保证护士的身体健康,提高护士思想意识,正确认识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日间化疗病房模式的概念入手,通过系统梳理日间化疗病房护士面临的职业危险因素,提出相应解决对策,以推动日间化疗病房护士职业防护相关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护生针刺伤发生情况分析及防范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颖  杨卫东  李江燕 《西南军医》2009,11(1):153-154
针刺伤是在医院内所有医疗锐器致皮肤破裂出血的意外损伤,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伤害,可导致二十多种血源性疾病,最严重的是感染艾滋病(HIV)、乙肝(HBV)、丙肝(HCV)。护生由于自我防护意识薄弱、操作不熟练、临床经验缺乏,发生针刺伤的几率更大。针对此问题,对我院在校2001—2005级75名护生实习期间发生针刺伤情况、发生针刺伤后的处理情况、对针刺伤的认知、自我防护情况等进行了调查,以探索今后对护生加强职业防护培训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解医院锐器伤职业暴露人群特征及防护状况,制定预防干预措施,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方法随访调查3年内发生职业暴露人员,并填写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登记表。结果共调查115名职业暴露者,从全院来看,不同性别、工作类型发生职业暴露可能性没差别(P≥0.05),不同工龄发生职业暴露可能性有差别(P<0.05)。职业暴露者中,女性(71.3%),护士(46.1%),工龄在5年内(68.9%)的占比较高,大部分为自己造成的(89.6%),且未作自我防护(67%)居多。80.9%(93/115)采取应急处置,所有职业暴露者经随访检测均为阴性。结论 加强新员工及工龄低于10年的医务人员及工勤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并定期进行全院职业暴露应急演练,减少职业暴露。  相似文献   

20.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环境的变化,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更加复杂化和多样化,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通过危害因素分析,实施相应的防护措施,防止职业危害。提高工作满意度,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