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肝外转移灶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石明  郭荣平  林小军  陈敏山  李锦清 《癌症》2000,19(7):690-692
探讨原发性肝癌肝外转移的某些特性。方法:收集11年内在我院施行了根治性肝切除术,后出现肝外转移而肝内无复发的35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5例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分别于术后1个月到8年出现临床可以查知的转移灶而无直内复发,其中8例,患者于术后3-8年才发现肝外转移灶。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肝癌肝外转移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原发性肝癌发生肝内和肝外转移是病程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大多数病例早期即有肝内转移,但临床上肝外转移不如其他癌肿那么常见。本文报道原发性肝癌肝外转移48例,现就其转移部位、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分析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对象:324例原发性肝癌,系1986年9月至1988年12月我所收治的患者,男251例,女73例,平均年龄45.12岁。266例(82.1%)经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余均符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各临床病理因素与肝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2例原发性肝癌组织survivin的表达,采用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法分析各临床病理因素与肝癌生存时间的关系,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生存期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42例肝癌组织中survivin阳性率为71.4%,单因素分析42例患者的生存时间与肝外转移、临床分期、包膜侵犯和survivin表达有关,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临床分期、肝外转移和survivin是影响预后的最危险因素之一 .结论:survivin表达,临床分期,肝外转移是影响原发性肝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各临床病理因素与肝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2例原发性肝癌组织survivin的表达,采用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法分析各临床病理因素与肝癌生存时间的关系,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生存期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42例肝癌组织中survivin阳性率为71.4%,单因素分析42例患者的生存时间与肝外转移、临床分期、包膜侵犯和survivin表达有关,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临床分期、肝外转移和survivin是影响预后的最危险因素之一。结论:survivin表达,临床分期,肝外转移是影响原发性肝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的肝外转移,主要通过血道和淋巴道向外播散形成转移灶。一旦发生远处转移,预后极差,多数将在短期内死亡。本文着重分析肝癌肝外转移的有关因素和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肝癌(primary carcinoma of liver,PLC)是肝细胞和(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是我国常见、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在西方发达国家也在升高。因受肝脏解剖和生理因素影响,其发生肝内肝外转移较早,侵犯部位较多,转移机制复杂,一经发现约80%的患者便失去手术机会,且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差,受到世界广泛关注。大多数肝癌以血行转移为主(如肺、骨、肾上腺等),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肝癌并不多见,且多是首先出现在腹腔淋巴结(肝门、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而出现纵隔、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临床少见。笔者经治1例肝癌纵隔、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患者,结合文献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肝癌纵隔及锁骨上淋巴结转移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肝癌(primary carcinoma of liver, PLC)是肝细胞和(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是我国常见、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在西方发达国家也在升高[1].因受肝脏解剖和生理因素影响,其发生肝内肝外转移较早,侵犯部位较多,转移机制复杂,一经发现约80%的患者便失去手术机会,且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差,受到世界广泛关注.大多数肝癌以血行转移为主(如肺、骨、肾上腺等),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肝癌并不多见,且多是首先出现在腹腔淋巴结(肝门、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而出现纵隔、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临床少见.笔者经治1例肝癌纵隔、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患者,结合文献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 6与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转移、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 (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检测了 6 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和 15例良性肝肿瘤患者治疗前后及 32例肝硬化患者的血清IL 6含量 ,再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IL 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肝硬化及良性肝肿瘤患者 (P <0 .0 1) ,且与肿瘤直径、有无腹腔积液、有无肝外转移、临床分期及治疗效果有关 ,与血清AFP呈正相关。结论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IL 6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肝癌发生、发展、转移情况及治疗效果 ,可能成为预测肝癌转移、复发及疗效的有效指标 ,与AFP同时检测 ,有望提高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9.
肝癌亚临床转移灶及临床病理学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检测肝癌亚临床转移灶并探讨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病理大切片技术检测55例肝癌手术切除村本瘤外肝实质内亚临床转移灶;LSAB(Labelled streptavidin-bioti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肝癌微血管密度。结果:全组36例(65.5%)瘤外肝组织内存在亚临床转移灶。肝癌亚临床转移灶与年龄、性别、AFP浓度、Edmondson分级、HBsAg等无关(P>0.05)。肿瘤无包膜或包膜不完整、大于3cm、微血管密度高者亚临床转移灶多见。亚临床转移灶距原发肿瘤边缘的最大距离超过1cm者为42.0%(15/36),超过1.8cm者为8.0%(3/36),最远者达3.5cm。有亚临床转移灶者术后复发率(69.4%)较无亚临床转移灶者(29.4%)高(P<0.05)。有亚临床转移灶者术后1、2年生存率分别为72.2%和50.0%,无亚临床转移灶者分别为84.2%和57.9%,但两者之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亚临床转移灶者术后1、2年无瘤生存率(52.8%,33.3%)较无亚临床转移灶者(94.7%,63.2%)低(P<0.01)。结论:肝癌亚临床转移灶的发生率较高,肿瘤内丰富的新生微血管是肿瘤发生肝内亚临床转移的重要途径之一。病理大切片检测肝癌手术标本内亚临床转移灶可能是预测肝癌预后重要的病理学指标。  相似文献   

10.
肝细胞肝癌肺转移的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下称肝癌)肺转移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对105例肝癌肺转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年龄、性别、肝功能、血清AFP、γ-GT水平、肝内肿瘤情况及其治疗、肺转移灶情况及其治疗、肺外其它部位转移进行Cox回归模型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寻找肝癌肺转移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并对死亡原因进行统计分析;采用K ap lan-M e ier进行生存率分析,进行Log-rank组间生存率差异显著性的比较。结果肝内肿瘤大小、Ch ild-pugh分级、肝内肿瘤手术切除、γ-GT、肺转移同时伴有胸水以及肺转移灶的治疗对肝癌肺转移患者生存有明显影响。20.0%(16/80)因肺转移导致死亡,且全部为双肺多发性转移。66.2%(53/80)因肝内肿瘤进展导致肝衰竭死亡。诊断肝癌至死亡时间的均值为(684±68)天,中位值487天;发生肺转移后生存时间的均值为(264±28)天,中位值为179天。结论肝细胞肝癌肺转移患者绝大部分死于肝内肿瘤未控,积极控制肝内肿瘤有重要意义;肺多发性转移,应积极行肺动脉化疗。  相似文献   

11.
肝癌细胞播散入血液循环,是造成术后肝内复发或肝外远处器官转移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检测了伴有肝外远处器官转移的原发性肝癌血液AFPmRNA表达情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995年11月~1996年10月收入长海医院康复部的伴有肝外远处器官转移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应用跨种属策略研究MCM7蛋白在人、大鼠、树鼩3个不同种属肝癌、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探讨MCM7与肝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方法  应用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MCM7蛋白在人、大鼠、树鼩的肝癌、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并进行临床病理因素分析。  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MCM7蛋白在人和大鼠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应癌旁及正常肝组织(P均 < 0.05),在树鼩肝癌组织中MCM7蛋白的表达水平亦高于其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MCM7蛋白主要在细胞核中表达,其在人、大鼠、树鼩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及正常肝组织(P均 < 0.05);MCM7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患者肝癌分期、肝外转移及术后复发相关(P均 < 0.05)。而3种属的癌旁组织与正常肝组织相比,两种技术检测结果显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  MCM7蛋白在肝癌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关键分子的作用,并与人肝癌的临床分期,肝外转移及术后复发密切相关,有可能成为肝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3.
肝移植在小肝癌治疗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肝脏移植在小肝癌治疗中的地位,认为小肝癌肝移植病例选择应符合①合并肝硬化的小肝癌,单个肿瘤病灶直径≤5.0cm,或2~3个肿瘤病灶,其直径之和≤5.0cm;②门静脉、肝静脉主干无癌栓;③无肝外转移病灶;④临床判断为不能切除的小肝癌.小肝癌肝移植术后1年生存率80%~88%,5年生存率60%~74%,在术后无瘤生存、远期生存及生活质量方面优于肝癌肝切除术.供肝等待期采取适当辅助治疗抑制肿瘤进展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尹小兰  许青 《现代肿瘤医学》2016,(15):2419-2422
目的:检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浆中的 KRAS 与 BRAF 基因突变机率及特征,研究与疾病进展的相关性及对治疗的意义。方法:收集肝癌患者血液(51例),观察组25例,为肝癌伴肝外转移患者;对照组26例,为病灶局限于肝脏的肝癌患者。所有的患者抽取外周血10ml,从血样中游离 DNA,采用人类 KRAS /NRAS 基因突变联合检测试剂盒及人类 BRAF 基因 V600E 突变检测试剂盒分别对 KRAS 基因和 BRAF 基因突变进行检测,并分析基因突变机率及与其突变特征。结果:51例肝癌患者中,伴肝外转移患者 KRAS 基因突变率(24%,6/25)明显高于无肝外转移患者 KRAS 基因突变率(0%,0/26;P <0.05);肝癌患者中 BRAF 基因突变率为0%(0/51)。结论:本研究表明肝癌患者 KRAS 基因会发生明显的突变,且肝癌伴肝外转移患者,KRAS基因突变频率明显增加。未检测出 BRAF 基因突变或 BRAF 基因突变率较低。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肝癌可以肝外症状为主要表现,类似于胃炎、胆囊炎、胰腺炎、呼吸道感染等。但以左下肢深静脉和颅内转移症状为首先表现的肝癌,临床较为少见,现报道1例如下。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肝癌术后肝内复发与肝外转移再手术切除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术后肝内复发与肝外转移再手术切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67例再切除的复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5例行再次肝切除,51例行肝外转移癌切除,11例行肝内复发和肝外转移癌联合切除,比较其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率.[结果]肝内复发组第二次手术后1年,3年,5年和10年生存率为81.7%,42.2%,20.0%和10.0%,第三次手术后为78.3%,30.4%,13.0%和8.7%.中位生存时间为44个月.肝外转移组第二次手术后为80.4%,32.0%,16.0%和4.3%,第三次手术后为76.0%,27.9%,13.6%和0.中位生存时间为43个月.肝内复发联合肝外转移切除组总的1年,3年,5年和10年生存率为100.0%,72.7%,36.4%和0.肝内复发组与肝外转移组再切除术后生存率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再手术切除不仅适用于肝内复发,还可有选择适用于肝外转移.肝外转移再切除也能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7.
潘韵芝  马赛  曹凯悦 《中国肿瘤》2019,28(4):308-314
摘 要:[目的] 探讨肝癌干细胞来源外泌体中差异表达的蛋白质,重点分析外泌体ANXA2分子对肝癌恶性生物学特性(自我更新、侵袭和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无血清悬浮培养法和干细胞标志物流式分选术分离人肝癌干细胞;分别采用干细胞球形成实验、体外侵袭转移能力鉴定分离所得肝癌干细胞;采用蛋白质谱分析肝癌干细胞来源外泌体中的差异表达蛋白质;siRNA靶向抑制ANXA2表达后,分别进行肝癌细胞球形成实验、体外侵袭与迁移实验检测外泌体ANXA2对人肝癌细胞自我更新、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收集肝癌患者和正常人血浆,通过凝胶排阻层析联合CD63免疫磁珠分离纯化外泌体,Western blot检测外泌体中ANXA2表达情况,结合临床病理资料,综合分析外泌体ANXA2的临床相关性。[结果] 成功分离得到肝癌干细胞CD133+ SK-Hep-1,其具有典型的肿瘤干细胞生物学特性。与CD133- SK-Hep-1细胞外泌体相比,CD133+ SK-Hep-1肝癌干细胞来源外泌体中具有多种差异表达蛋白,其中外泌体ANXA2表达明显上调。siRNA靶向抑制肝癌干细胞ANXA2表达后,其外泌体中ANXA2表达也下降。分别采用PBS、siRNA靶向抑制肝癌干细胞ANXA2后外泌体(Exo-LCSCs-siANXA2)、肿瘤干细胞来源外泌体(Exo-LCSCs)刺激肝癌细胞系HepG2、SNU398,其自我更新、侵袭和转移能力依次增强。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肝癌患者血浆外泌体ANXA2表达明显高于健康人血浆;肝癌患者血浆外泌体ANXA2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无明显相关性,而与肿瘤TNM分期和转移显著相关。[结论] 高表达ANXA2的肝癌干细胞的外泌体对肝癌细胞恶性生物学特性具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8.
黄洁夫  何晓顺 《癌症》1993,12(5):464-465
目前,外科切除仍是治疗原发性肝癌(后简称肝癌)的首选方式。临床实践中,对伴有肝外远处转移的肝癌(最常见为肺转移),均列为手术治疗的禁忌证之一。肝癌病人一旦发生远处转移,病情会迅速恶化,短时间内死亡,中位生存期仅2个月。我们在治疗肝癌的实践中,发现了一些例外情况,对伴有肺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R0切除术后肝外转移的生存时间和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01-2010-12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597例行R0切除术的原发性HCC患者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肝外转移复发较单纯肝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Kaplan-Meier(Log-rank检验)分析不同部位肝外转移患者的预后。结果肝内复发组中位生存时间18.0个月,显著长于肝外转移复发组的8.0个月,χ2=25.2,P<0.001。经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60岁(OR=2.555,P=0.003)、肿瘤直径>5cm(OR=2.094,P=0.027)、肿瘤亚临床破裂型(OR=6.407,P=0.010)和血管癌栓(OR=5.267,P=0.003)为发生肝外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显示,与肝内复发组比较,肝外转移组中肿瘤亚临床破裂型(χ2=8.261,P=0.004)、HBsAg或Anti-HCV阳性(χ2=6.011,P=0.014)、谷丙转氨酶≤60U/L(χ2=5.064,P=0.024)、肿瘤侵及肝被膜(χ2=11.778,P=0.001)的患者显著增多。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单纯肝内复发相比,肿瘤亚临床破裂型(OR=3.298,P=0.008)、谷丙转氨酶≤60U/L(OR=2.022,P=0.024)、肿瘤侵及肝被膜(OR=2.636,P=0.003)是发生肝外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肝外转移最常见的脏器为肺、腹腔、骨骼和肾上腺等,其中接受手术切除、射频消融和索拉非尼等治疗患者的复发后生存时间高于仅对症治疗者。结论患者高龄、肿瘤大小、血管癌栓和肿瘤亚临床破裂与肝癌切除术后肝外转移的发生密切相关;对术后发生肝外转移患者,早期发现和治疗可提高患者复发后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20.
张业繁 《抗癌之窗》2013,(11):40-41
肝脏本身血供丰富,肝静脉、肝动脉和门脉互相交错,并与循环系统其他部分相交通,使肝癌容易发生肝内播散和肝外转移,进而增加了肝癌治疗后的复发风险,因此治疗后的随访对于肝癌患者来说是一个绝对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如果没有规律的随诊,那么复发、转移、术后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