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预防膀胱癌复发、推迟疾病进展一直是膀胱癌治疗上的重要难题。浅表性膀胱癌约占膀胱癌的70%-80%,目前浅表性膀胱癌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化疗及膀胱灌注、免疫治疗等。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仍是浅表性膀胱癌的主要方法,但术后复发率高一直是治疗的难题。术后膀胱灌注辅助治疗可以有效预防膀胱癌复发、推迟疾病的进展,对恶性膀胱癌的治疗有重要的意义。为了寻找最佳控制膀胱恶性肿瘤复发的方法,延长生存率、提高生活质量,我们采用力尔凡和吡柔吡星(BCG)进行膀胱灌注治疗,比较二者的临床疗效,旨在寻找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羟基喜树碱膀胱内灌注治疗晚期膀胱癌和膀胱癌术后复发患者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对18例晚期膀胱癌或膀胱癌术后复发患者采用羟基喜树碱20mg加生理盐水100 ml膀胱内灌注,每周一次,连用6次~8次,观察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羟基喜树碱膀胱内灌注治疗晚期膀胱癌和膀胱癌术后复发患者的疗效明显,CR 4例,PR 10例,总有效率为77.8%,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羟基喜树碱膀胱内灌注治疗晚期膀胱癌或膀胱癌术后复发是有效的方法之一,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羟基喜树碱膀胱内灌注治疗晚期膀胱癌和膀胱癌术后复发患者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对18例晚期膀胱癌或膀胱癌术后复发患者采用羟基喜树碱20mg加生理盐水100ml膀胱内灌注,每周一次,连用6次~8次,观察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羟基喜树碱膀胱内灌注治疗晚期膀胱癌和膀胱癌术后复发患者的疗效明显,CR4例,PR10例,总有效率为77.8%,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羟基喜树碱膀胱内灌注治疗晚期膀胱癌或膀胱癌术后复发是有效的方法之一,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膀胱癌是我国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治疗方法很多,目前仍以手术治疗为主,原则上表浅膀胱癌行保留膀胱的手术,浸润癌行全膀胱切除术.因膀胱癌有多灶性、种植性等特点,故术后复发率高达50%~70%.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方法有很多,在这里我想浅谈一下最常用的膀胱灌注治疗及术后随访.  相似文献   

5.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且容易复发的恶性肿瘤,临床上70%~80%为浅表性膀胱癌。大多数膀胱癌可经手术切除或经尿道电切术而治愈,50%~70%的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容易出现复发。膀胱内灌注是目前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最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鉴于目前供选择的药物较多,其  相似文献   

6.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我国泌尿生殖系肿瘤发病率的第1位,膀胱癌的生物学特点是术后易复发。近年来,在给膀胱癌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再辅以膀胱热灌注化疗,能有效降低术后复发率,临床疗效显著。本文就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辅助膀胱热灌注化疗治疗膀胱癌的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膀胱癌是我国泌尿系统最常见的肿瘤,其中初发者70%~80%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经尿道肿瘤切除可以治愈,但术后复发率可达50%~75% [1].膀胱内灌注治疗是目前预防非肌层浸润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最常用的一种治疗手段,且灌注采用的药物种类繁多.  相似文献   

8.
<正>膀胱肿瘤是泌尿系统中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70%以上为浅表性膀胱癌,其生物学特性为多发、易发和再发[1],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为了预防术后膀胱癌复发,术后需定期膀胱内灌注化疗药物进行治疗。我们对176例手术根治膀胱癌患者采用丝裂霉素膀胱内灌注治疗,并予以有效的护理干  相似文献   

9.
根治性膀胱全切术是浸润性膀胱癌的标准治疗方式,而近年研究认为[1],一部分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采用保存膀胱手术的综合治疗,在保留膀胱功能的同时可达到与膀胱全切术相似的生存率,长期生存患者的膀胱功能良好,为了筛选出可从保存膀胱术后放化疗中获益的患者,实现浸润性膀胱癌的个体化治疗,我们自2000年10月至2005年12月开展了保存膀胱术后同步放化疗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研究,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了33例患者放化疗前的石蜡包埋组织切片中Bc1-2、Her-2、P53的表达,并分析了Bc1-2、Her-2、P53表达与浸润性膀胱癌保存膀胱术后放化疗疗效的关系,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羟喜树碱术后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或转移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入组39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的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术后给予羟喜树碱膀胱灌注,术后随访24~36个月,观察并记录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 39例浅表性膀胱癌术后患者中,仅有6例复发,总复发率为15.38%。主要毒副反应为膀胱刺激症状、肉眼血尿及一过性白细胞下降等,但均为轻度,未影响治疗的顺利进行。结论羟喜树碱术后膀胱灌注是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安全有效的方案。  相似文献   

11.
根治性膀胱全切术是浸润性膀胱癌的标准治疗方式,而近年研究认为,一部分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采用保存膀胱手术的综合治疗,在保留膀胱功能的同时可达到与膀胱全切术相似的生存率,长期生存患者的膀胱功能良好,为了筛选出可从保存膀胱术后放化疗中获益的患者,实现浸润性膀胱癌的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不同治疗方法治疗膀胱癌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65例膀胱癌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经尿道膀胱肿瘤电灼手术93例,膀胱部分切除手术51例,膀胱切除肠管代膀胱手术21例,所有患者术后都行膀胱局部化疗。结果:165例膀胱癌,随访1~5年,复发29例,复发率17.6%。结论: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注意处理好术前、术中和术后细节,可降低膀胱癌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3.
膀胱癌是我国泌尿系统最常见的肿瘤, 其中75%~85%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1],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是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主要治疗手段.理论上TUR-BT术可以完全切除非肌层浸润的膀胱癌,但在临床中仍有很高的复发率,TUR-BT术后有10%~67%的患者会在12个月内复发,术后5年内有24%~84%的患者复发[2,3].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丝裂霉素C联合白介素-2(IL-2)治疗和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应用前景。方法 将49例膀胱癌术中丝裂癌素C联合IL-2膀胱粘膜下注射加术后定期膀胱内灌注。结果 术后随访6-62个月,无肿瘤复发者46例(93.9%)。无骨髓抑制和组织坏死。结论 丝裂霉素C联合IL-2可列为有效地控制膀胱癌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15.
丝裂霉素C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丝裂霉素C行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对58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于手术前、后给予膀胱灌注丝裂霉素C治疗,术后随访36个月。结果 58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中有53例获36个月的随访,其中9例复发,复发率17.0%。结论对于浅表性膀胱癌,于手术前、后给予丝裂霉素C膀胱灌注能够预防其复发。  相似文献   

16.
膀胱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及p53蛋白表达与膀胱癌预后关系的研究;原发性膀胱癌患者常规行IVU检查并无必要;浸润性膀胱癌保留膀胱术后辅助性动脉化疗的近期疗效;可控性回肠膀胱扩大术治疗儿童神经原性膀胱;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多态性与膀胱癌易感性关系。  相似文献   

17.
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估膀胱灌注羟基喜树碱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 应用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并与MMC进行随机对照观察。结果 羟基喜树碱组治疗 2 3例 ,随访 6~ 36个月 ,复发 3例 ,复发率为 13 0 %。而MMC组治疗 2 2例 ,随访 7~ 36个月 ,复发 4例 ,复发率为 18 2 %。结论 提示HCPT的疗效与MMC相仿 ,而副作用明显减少 ,认为羟基喜树碱是目前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较理想的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丝裂霉素C联合白介素 -2 (IL -2 )治疗和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应用前景。方法 将 49例膀胱癌术中丝裂癌素C联合IL -2膀胱粘膜下注射加术后定期膀胱内灌注。结果 术后随访 6~ 62个月 ,无肿瘤复发者 46例 ( 93 9% ) ,无骨髓抑制和组织坏死。结论 丝裂霉素C联合IL -2可更为有效地控制膀胱癌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19.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不可控制的炎症与肿瘤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慢性炎症可能在包括膀胱癌在内的各种恶性肿瘤中发挥关键作用。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对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仍是主要手段,但其术后易复发,复发后恶性度逐渐增加,故术后需辅助性药物治疗,降低其复发与进展。如今免疫治疗成为研究热点,并取得较好效果。本文就诱发膀胱癌的常见慢性炎症因素及其免疫治疗相关研究做一简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膀胱癌组织中B7-H1表达水平及其对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膀胱灌注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例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膀胱癌患者均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且术后均行膀胱灌注治疗,将膀胱癌组织作为A组,将癌旁正常组织作为B组.根据资料结果比较所有研究对象的B7-H1水平以及所有膀胱癌手术患者的术后治疗情况及效果.结果 A组膀胱癌组织中B7-H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B组正常膀胱组织(P﹤0.05);不同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膀胱癌患者间B7-H1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随着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越高其B7-H1表达水平越高(P﹤0.05);膀胱癌组织B7-H1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呈正相关(r=0.684、0.762,P﹤0.05).结论 B7-H1在膀胱癌组织中以高水平表达,且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越高B7-H1表达水平越高,可考虑作为预测膀胱癌病情发展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