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乳房纤维腺瘤系极为常见的乳房良性肿瘤。在月经初潮前或来潮数月内发生之纤维腺瘤,可称之为青春型纤维腺瘤。这类肿瘤具有病程短,肿瘤大的特点,在临床上易被误诊。现将我们近几年来诊治的5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年龄:本组最小12岁,最大20岁,平均14.6岁。2例月经尚未来潮,3例月经方来潮。部位:均为单侧,右侧4例,左侧1例。病程:最短者10天,最长者半年,平均2个月。临床表现:5例均表现为乳房局部肿块,3例伴有明显胀痛。肿块为圆形或椭圆形,直径最大15cm,最小8.5cm,平均11.2cm,肿块表面有明显表浅静脉曲张4例。界限不清,表面不光滑1例。5例质地均较硬韧,活动度佳,与胸肌无粘连,腋窝淋巴结无肿大。术中所见:5例表面均光滑被覆薄膜,断切面细腻呈鲜鱼肉状,质地硬韧。1例瘤实质内有少许咖啡样粘液。病理诊断:均为乳腺巨大纤维腺癌。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性,34岁,发现右腋窝肿块五个月,于1993年6月10日入院。查体:右腋窝可触及一3cm×2cm×3cm肿物,边界欠清,中度硬度,与皮肤有粘连,双乳大小形态正常未触及肿块。双乳经冷光透服液晶热图及银靶摄片均未见异常。1993年6月12日局麻下行右胶南肿物切除术,病理报告为淋巴结转移腺癌。排除乳腺外器官恶性肿瘤转移可能后,扑行右乳单纯切除术,再次报告为右乳单纯腺癌。术后以CMF方案化疗,随访2年未见复发。对有胶南淋巴结转移而乳腺检查阴性者,应警惕隐性乳腺癌的可能。但须排除来自甲状腺、口腔、肺、卵巢及上消化道等乳腺外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腺巨纤维腺瘤切除术后重塑乳房形态的手术方式。方法在肿瘤切除后,采用腺体瓣或去表皮的真皮-腺体瓣技术调整乳房形态,恢复双侧乳房对称性。结果 9例患者经肿块切除+乳房成形术均完整切除肿块,术后乳房形态和对称性恢复良好。病理检查均报告为乳腺纤维腺瘤。结论将整形外科的组织瓣转移技术应用于乳腺巨纤维腺瘤的手术治疗,可在切除肿瘤的同时,达到满意的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乳腺叶状肿瘤临床病理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复习15例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15例均为女性,年龄28岁~57岁,平均42.2岁。所有病例均表现为乳腺肿块,以单侧单发性为主,肿块直径3cm~18cm,平均7.8cm。良性叶状肿瘤8例,交界性4例,恶性3例。镜下见肿瘤由良性的上皮成分和丰富的间质细胞组成,大部分形成叶状结构。均未见腋下淋巴结转移。1例恶性患者术后17个月死于肺转移,4例患者发生局部复发。结论 乳腺叶状肿瘤好发于40岁~50岁女性,很少发生淋巴结转移,可血行转移,易复发。组织学上需与富含细胞的纤维腺瘤、真性肉瘤等鉴别。对良性叶状肿瘤一般选择肿块扩大切除术,肿瘤较大者、交界性及恶性者宜作乳腺切除术。  相似文献   

5.
青春期乳腺巨纤维腺瘤在临床上并不常见。我院自1978年5月至91年2月共收治青春期乳腺巨纤维腺瘤1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乳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原发性乳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PB-DLBCL)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1月13例PB-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13例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4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1例行单侧乳腺切除术,8例行乳腺肿块切除术。结果 13例均为女性,6例发生于右乳,6例发生于左乳,1例发生于双乳。肿块大小1.5 cm~8.0 cm。术前2例诊断为乳腺纤维腺瘤,1例诊断为巨纤维瘤,10例诊断为乳腺癌。13例患者均经免疫组化检测确诊为PB-DLBCL。Ann Arbor分期:Ⅰ期10例,Ⅱ期3例。12例术后给予CHOP或R-CHOP方案化疗,1例放弃治疗。随访1个月~5年,2例复发,2例死亡,其余病例均无复发生存。结论 PB-DLBCL临床少见,多见于女性。术前检查、术中冰冻病理检查易误诊,免疫组化检查可明确诊断。治疗采用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性,30岁,因“发现右侧乳腺外侧肿块3个月”入院,触及右乳房肿块约3cm×2cm大小,质韧,临床诊断为右乳纤维腺瘤,于门诊行肿块切除术,大体标本检查:结节一枚,大小2.5cm×2.0cm×1.5cm,表面带脂肪组织,切面灰白,质中。镜下:癌细胞较小,形态较一致,细胞质内充满黏液,核被挤至  相似文献   

8.
副乳腺大导管乳头状瘤甚为罕见,本文报告1例。患者女,37岁,已婚,足月产1胎,月经正常。因右腋窝肿块2月于1992年10月8日入院。查体:双乳呈下垂型,未触及肿块,右腋前隆起5×4×3cm,未见乳头及乳晕,其内可触及肿块约3×3×2cm,边界不清,柔韧感。左腋部正常。双乳X线软片未见异常。临床诊断右副乳腺腺体增生。行肿物切除术。巨检:标本为4×4×3cm,切面周围为脂肪组织,中央为乳腺腺体,并有牙膏样分泌物从导管内溢出。镜检:乳腺组织中有3~4个扩张的大导管,其中一个大导管内有一单发的乳头状瘤,大小为0.3×0.2  相似文献   

9.
乳腺巨纤维腺瘤18例临床诊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乳腺巨纤维腺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对18 例乳腺巨纤维腺瘤的临床表现,进行术前检查以及术中快速冰冻检查,术后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纤维腺瘤,以乳房肿块切除为主要手术方式,不必行乳房单纯切除术,术中应注意保护正常腺体。结果:乳腺巨纤维腺瘤临床较少见,因属于良性肿瘤,预后较好。结论:乳腺巨纤维腺瘤临床表现多样,易与乳腺癌、乳腺叶状囊肉瘤误诊,诊断和治疗的错误可能加重患者及家属的心理负担,因而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检查可指导手术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腺间质肉瘤(Stromal sarcoma of the breast,SSB)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对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54年5月~2007年9月收治的6例SSB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均为女性,1例绝经.发病年龄20~55岁,中位年龄38岁.患者均以乳腺肿物为首发症状,3例位于乳腺外上象限,肿物中位最大直径6cm(3~15cm),3例有肿块短时间内迅速增大的病史,1例伴间断性疼痛.按美国肿瘤联合会(AJCC)制定的临床及病理分期(第六版)标准:ⅡA期1例,ⅡB期2例,ⅢB期2例,1例无法评估.4例患者首次治疗采用乳腺肿物局部切除术,复发后采用全乳切除或改良根治术,侵犯胸大肌者则行根治术.最终2例行全乳切除术,2例行乳腺根治术,2例行乳腺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证实均为乳腺间质肉瘤,其中1例伴灶性骨化,1例伴粘液变性.4例患者首次行腋窝淋巴结清扫,均未见淋巴结转移.术后3例患者行辅助化疗,所有患者均未行放疗.术后中位随访36.5个月(8~204个月)间,4例行肿物局部切除术的患者均复发,其中3例患者2次以上复发,首次复发中位时间为2.5个月(1~4个月).1例患者于术后7个月出现双肺转移,未治疗,余5例患者均无瘤生存.结论:乳腺间质肉瘤术前诊断困难,肿物局部切除术后易复发,保证切缘阴性的局部扩大切除术或全乳切除术是治疗乳腺间质肉瘤的合适手段,腋淋巴结清扫是不必要的.术后辅助化疗、放疗的疗效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11.
女,32岁。胃癌根治术后11个月发现双乳肿块。左右乳外上象限分别有5cm×4cm×3cm、3cm×4cm×2cm肿块,不光滑,欠规则,活动度差,双腋下无肿大淋巴结。彩超提示双乳小叶增生伴结节形成。病理:胃体后壁溃疡型印戒细胞癌,浸润至浆膜层,淋巴结转移(1/28),No12、13(1/4),双侧卵巢转移性印戒细胞癌;双乳转移性印戒细胞癌,脉管内见癌浸润,ER、PR均阴性。行双乳肿块切除术加全身化疗,方案:足叶乙甙 阿霉素 希罗达。术后19个月死于脑转移。小结胃癌转移至乳腺较罕见,尸检报告为0.3%[1]。由于乳腺恶性肿瘤的病理类型中也有印戒细胞癌,故胃癌乳腺转移…  相似文献   

12.
 女,14岁,学生。因发现双乳肿块半年余,于1995年1月17日就诊。半年前无意中发现双侧乳腺有多个黄豆大小的肿块,无红、肿、痛和乳头溢液,后双侧乳腺迅速增大。患者尚未初潮,家中无乳腺肿瘤病病史。体检:心、肺、肝、脾未发现异常。双乳呈球形膨隆,皮肤高度紧张,部分区域静脉怒张,乳头未发育,无溢液,左乳肿块约13.0×12.0㎝2,右乳肿块约16.0×15.0㎝2,均呈多个结节,占据整个乳腺,质地硬、边清,有一定活动度。锁骨上及腋窝未扪及肿大淋巴结。针吸细胞学提示:乳腺纤维腺瘤,部分细胞有异形。于1995年1月24日在插管全麻下予双侧乳腺切除术。术中见肿块呈结节状,结节大小不等,小如黄豆,最大约8.5×8.5×6.0㎝3。病理报告:双侧乳腺多发性巨纤维腺瘤并局灶性癌变。术后未予放疗、化疗。随访6年余,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乳腺叶状囊肉瘤和巨纤维腺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 1979~ 2 0 0 2年间外科收治的 89例乳腺叶状囊肉瘤和巨纤维腺瘤的临床特点 ,病理诊断和治疗方式。结果  2 7例乳腺叶状囊肉瘤 ,行乳腺改良根治术 4例 ,乳腺单纯切除术 16例 ,肿瘤局部切除术 4例 ,肿瘤复发行扩大切除 3例 ,复发率 33.3% (9/ 2 7) ;6 2例乳腺巨纤维腺瘤行肿瘤局部切除术 4 0例 ,乳房单纯切除术 18例 ,改良根治术 4例 ,复发率 11.3% (7/ 6 2 )。结论 按照WHO乳腺肿瘤分类的标准 ,使用乳腺叶状肿瘤的统一名称 ,并与乳腺巨纤维瘤相鉴别 ,根据肿瘤分类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患者 女,49岁,2010年1月发现右乳无痛性肿块就诊,查体:右乳外上象限10点位距乳头约3 cm,可扪及5 cm×3cm×4cm包块,余无特殊.钼靶检查示:右乳占位性病变.行右乳包块切除术,术后病理示:右乳腺纤维上皮性肿瘤,部分区域细胞生长较活跃伴异型性,倾向于叶状肿瘤(图1a).诊断:右乳腺分叶状肿瘤.此后定期复查.201 1年3月又发现右乳原发部位肿块,查体:右乳腺10点位距乳头约3 cm处,可扪及约2.5 cm× 3.0 cm肿块,性质同前.再次行右乳包块切除术,术后病理:右乳腺叶状肿瘤复发并恶变(恶性叶状肿瘤)(图1b).  相似文献   

15.
1病案摘要患者女,31岁,因“左乳腺叶状囊肉瘤4次术后,胸闷气促1月”于2005年8月入院。患者6年前无意中发现左乳一核桃大小肿块,无痛,未予重视。至2003年12月肿块增至5cm×5cm大小,于2003年12月24日在当地医院行左乳肿块切除术。术后病理:左乳腺纤维瘤。术后10月左乳内侧又出现肿块,即行左乳腺切除术,术后病理:左乳腺叶状囊肉瘤。术后未行放、化疗。术后3月左内侧胸壁出现直径约3.5cm肿块,质硬,固定。再次行手术切除。术后病理:左乳腺叶状囊肉瘤。术后3月左胸壁再次出现4个肿块,左腋下出现1个肿块,直径1~6cm不等,质硬,并出现胸闷气促。CT检…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33岁。主因右乳房肿物逐渐增大2个月,以“乳腺增生”行肿物局部切除术。切除的肿物大小为7×7×6cm,质韧。切面灰白与浅黄相间,边界清楚,中心呈囊性。肿物有灶性钙化区。病理诊断为乳腺纤维腺瘤伴囊肿钙化。术后半个月,切口区又出现肿块,并迅速增大,伴有持续性钝痛,夜间加重,曾按“感染”治疗,不见好转。体检,一般情况尚好。于右乳区可见一个5cm长的切口疤痕,乳头稍内陷;疤痕深面可触及7×4×3cm的肿物,质硬,边界清楚,表面不光滑,与皮肤及胸壁粘连,活动度小,触痛明显。右腋下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性,52岁,发现右乳肿块4天于1987年3月20日住院。体检:全身情况良好。右乳中上方触及4.5×3.5cm大小肿块。肿块境界清、与皮肤无粘连、活动、无压痛。乳头无凹陷和溢液。全身残表淋巴均未触及。拟诊为左乳纤维瘤。住院第6天行右乳区段切除术。切下肿块4×3×3cm大,椭圆形,包膜完整,切面呈鱼肉样,质均匀。快速切片报告为疑淋巴肉瘤。石腊切片报告为淋巴肉瘤。术后胸片,腹部B超检查肝、胆、胰、脾、腹主动脉旁均无异常显示。术后13天出院,继行局部及区域放疗一疗程,用COPP方案化疗6个疗程,迄今生存已11个月。讨论恶性淋巴瘤原发于乳腺罕见,乳腺淋巴肉瘤的发病率约占全部乳腺恶性肿瘤的0.04~0.53%,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乳腺巨纤维腺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对18例乳腺巨纤维腺瘤的临床表现,进行术前检查以及术中快速冰冻检查,术后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纤维腺瘤,以乳房肿块切除为主要手术方式,不必行乳房单纯切除术,术中应注意保护正常腺体。结果:乳腺巨纤维腺瘤临床较少见,因属于良性肿瘤,预后较好。结论:乳腺巨纤维腺瘤临床表现多样,易与乳腺癌、乳腺叶状囊肉瘤误诊,诊断和治疗的错误可能加重患者及家属的心理负担,因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四肢软组织低度恶性肿瘤的治疗经验及教训,以减少复发、提高生存质量。方法:本组共29(男11,女18)例,均为四肢低度恶性肿瘤:纤维肉瘤12例,腱鞘巨细胞瘤8例,高分化脂肪肉瘤6例,高分化平滑肌肉瘤3例。其中16例原发且与皮肤粘连紧密,13例外院或本院术后复发。肿瘤最大12cm×8cm×5cm,最小6cm×4cm×3cm。对其中13例复发及16例与皮肤粘连紧密者,行包括皮肤在内的肿瘤扩大切除、局部皮瓣或游离皮瓣修复,对位于腹股沟区或胭窝区与股、胭大血管及神经紧密粘连者,先从肿瘤远近端3—5cm以上血管、神经正常部分切除,再向病变区解剖、切除肿瘤,血管缺损行血管移植、神经缺损造成的功能障碍一期重建并早期行功能锻炼。结果:29例均获得随访,最长10年,最短6个月,目前全部患者均健在且无复发。行皮瓣修复者均成功,且皮瓣外观良好、厚薄适中,血管移植者,寒冷季节无肢端苍白及怕冷,行肌腱转移一期重建者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对四肢软组织低度恶性肿瘤,行扩大切除、皮瓣修复及一期重建是减少局部复发、提高生存质量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20.
例1,42岁,右乳腺肿块位于外下象限,5cm×4cm×3cm,Ⅱ期。病理诊断为粘液性腺癌,1992年行乳腺肿块切除术,行钻60放疗,锁骨上区、腋窝区、内乳区各DT60Gy,右乳房野DT60Gy,CMF方案化疗一周期,1997年5月随访健在。例2,45岁,右乳腺肿块位于内上、内下象限,与皮肤、胸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