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改良经颅眶上外侧壁入路治疗眶尖区肿瘤的手术方法、适应证及效果。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经颅眶手术治疗的50例眶尖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眶-翼点入路手术患者20例,眶-额与眶-颧以及颧-翼联合入路手术患者30例。肿瘤全切除35例(70.0%),肿瘤次全切除8例(16.0%),大部分或者部分切除6例(12.0%),活检1例(2.0%)。眶尖区肿瘤病理类型主要为脑膜瘤、神经源性肿瘤、血管/淋巴管源性肿瘤和泪腺源性肿瘤,分别占42.0%、32.0%、20.0%和6.0%。50例患者出院时,视力功能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或无加重者20例,单纯眼睑下垂5例,眼球轻微活动受限7例(4例伴有眼睑下垂,3例复视),严重动眼神经损伤5例(1例神经鞘瘤,2例转移瘤,2例脑膜瘤),视力下降或者失明3例(2例视神经本身伴有肿瘤,1例颅眶沟通性神经鞘膜瘤)。术后6个月至1年随访观察显示,单纯眼睑下垂患者完全恢复,眼球轻微活动受限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严重动眼神经损伤患者症状明显减轻,视力下降患者视力恢复正常。本组患者无复发和死亡。结论临床上采取改良经颅眶上外侧壁入路治疗眶尖区肿瘤是可行的,操作中应选取合适的角度,并加强神经功能的保护,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治疗总体效果。  相似文献   

2.
背景和目的:颅眶区解剖复杂,有许多孔隙、开口与颅内、眶内相通。由于肿瘤邻近重要的颅神经和血管,手术切除和重建颅底往往困难。本文探讨经颅入路切除颅眶沟通性肿瘤和球后眶内肿瘤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颅入路手术切除的颅眶沟通性肿瘤和球后眶内肿瘤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经额经眶上缘入路和经眶上一翼点入路进行。结果:全切除肿瘤14例,次全切除2例。手术后患眼失明1例,动眼神经麻痹2例,无手术死亡,手术效果满意。结论:经颅入路切除颅眶沟通性肿瘤和球后眶内肿瘤时,根据肿瘤所在眶内的位置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是手术成功的前提,合理的手术方式和熟练的手术技巧是提高全切率、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颅眶沟通性肿瘤13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眶沟通性肿瘤临床比较少见,手术难度大,全切除率较低。我院自1995年1月至2002年9月共收治13例,现分析其诊断与手术治疗的特点如下。  相似文献   

4.
背景与目的:一般前中颅窝底肿瘤在目前的手术技术和设备条件下切除并不困难,但侵及颅眶并沟通的肿瘤入路困难,全切除率低,手术难度较大,仍是神经外科医生棘手难题。本文讨论了儿童颅眶沟通肿瘤的生长特点、诊断,具体手术入路,治疗方法与预后。方法:16例患儿根据肿瘤生长部位及侵及范围不同而分别采用了翼点眶外侧壁入路、改良翼点额底硬膜外眶顶入路二种手术方式,前一种手术入路7例,后一种手术入路9例。原则上一般先切除颅内肿瘤再开眶切除眶内肿瘤。结果:全切除10例,次全切除6例。术后病理证实脑膜瘤6例,视神经纤维瘤6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脊索瘤2例。术后患儿眼球突出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眼球活动障碍4例,术后视力好转10例,上睑下垂3例,术前已失明2例及4例视力仅为光感患儿无恢复。结论:手术治疗是儿童颅眶沟通肿瘤这类疾病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既便是单眼失明不能恢复也仍可保住患儿生命及眼睛外形,术后残余肿瘤行放疗可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同时侵犯颅内和眶部肿瘤的临床及病理特征与神经外科显微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对102例经临床分析与影像学检查而获诊断的病例采取不同的手术入路,并根据术中冰冻活检的结果采取显微外科技术切除肿瘤,术中对需要保留视力的患者行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监测.全组病例中,肿瘤位于前颅凹-眼眶67例,中颅凹-眼眶26例,前颅凹-中颅凹-眼眶9例.其中91例(89.2%)出现突眼、视力下降、眼肌麻痹等视器症状.62例(60.8%)有头痛、头晕等颅内压增高表现.结果 本组81例(79.4%)肿瘤获手术全切除,21例(20.6%)为次全切除,无死亡病例.对93例经信访或门诊随访6个月至14年(平均5.6年),70例(75.3%)恢复满意,7例(7.5%)复发,余16例(17.2%)有不同程度后遗症.结论 颅眶沟通肿瘤同时侵犯颅内及眼眶,多以视器改变为主要临床表现.采取不同的手术人路并根据术中冰冻活检的结果指导显微外科技术切除该类肿瘤,预后良好,术中采取F-VEP监测,可以减少手术对视神经的损伤.  相似文献   

6.
7.
卵巢交界性肿瘤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卵巢交界性肿瘤是介于卵巢良性和恶性肿瘤之间的 1类肿瘤 ,其发病率仅为卵巢恶性肿瘤的 4%~ 14 %[1] 。回顾性分析我院 1991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收治的 2 0例卵巢交界性肿瘤的临床资料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卵巢交界性肿瘤 2 0例 ,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以WHO( 1973年 )交界性肿瘤诊断指标为诊断标准[2 ] :①细胞复层化 ;②细胞核浓染、分叶 ,具有一定程度异型性 ;③细胞群脱离原附着部位 ,游离它处 ;④无间质浸润。一般情况 :本组 2 0例患者 ,年龄 19~ 6 8岁 ,平均年龄 44.1岁 ,40岁以下 8例 ,占 40 %。未婚 3例 ,已婚 1…  相似文献   

8.
软组织交界肿瘤诊治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软组织肿瘤与其他部位的肿瘤一样,根据其生物学行为不同,基本上可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前者称为瘤,后者称为肉瘤。然而,肿瘤从良性到恶性是一个连续的谱带,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分别在这一谱带的两端,某些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介于良性与恶性之间,其特征是局部侵袭能力很强,切除后复发率高,通常不发生转移或转移率很低,称为交界瘤或中间型肿瘤。199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新提出的软组织肿瘤分类中增加了中间性肿瘤(即交界性肿瘤)包括5种纤维组织细胞发生的肿瘤和3种血管发生的肿瘤。此外还有一些肿瘤亦具有交界瘤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颅鼻眶沟通性肿瘤在临床上并不多见。 1996年 1月~ 1998年 1月 ,我科收治颅鼻眶沟通性肿瘤 5例 ,采用经扩大前颅窝底入路切除肿瘤 ,经过术后的治疗和护理 ,取得了良好效果 ,现将术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5例 ,男 3例 ,女 2例。年龄 14~ 4 6岁 ,平均年龄 3 8 6岁。全部病人行CT检查 ,3例行MRI检查 ,诊断明确 ,住院天数 2 2~ 4 4天。 5例术后恢复好 ,全部痊愈出院。2 术后护理体会2 1 体位护理 患者全麻术后回到病室立即取去枕平卧头偏向健侧 ,防呕吐物误吸入呼吸道。待全麻清醒后 6小时 ,血压平稳后可抬高床头 15…  相似文献   

10.
李建 《抗癌》2004,(3):14-14
传统理念将肿瘤分为良恶二类,病理形态学(俗称切片检查)是分类诊断的基础。良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截然不同,直接影响着病人的预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长期的临床实践和基础理论研究的深入,人们开始发现和认识到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之间存在着交界和过渡性病变,提出了“交界性”肿  相似文献   

11.
我们曾就"交界性肿瘤及交界性病变"的有关问题发表文章[1,2],其中多有个人观点.近来,WHO新版"肿瘤组织学分类"(蓝皮本)10本已经全部出齐[3],并已有全新中文译本出版[4].  相似文献   

12.
正确认识交界性病变及交界性肿瘤的重要性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临床实际工作中,不少非肿瘤科医师对肿瘤的认识往往仅限于良性或恶性的粗略概念上,事实上,有相当数量的肿瘤甚难用简单的良、恶性来加以区分,有的肿瘤甚至难以确定是真正的新生物(neoplasm)还是增生。众所周知,肿瘤的形成是一个十分漫长且极为复杂的细胞生物学演变过程:正常细胞在有关致病因素的作用下,相关的基因发生突变,使细胞丧失了原有的分化特征和生长规律,导致细胞过度增生和(或)异型增生,并逐渐演变为肿瘤。因此,临床所见到的肿瘤,完全有可能是处于上述演变过程中的任何一个阶段,其中包括增生和真性肿…  相似文献   

13.
眼眶与颅腔解剖关系密切,眶顶即为前颅底的一部分,并经视神经管、眶上裂相交通,原发于眶内或颅内的肿瘤突破前颅窝底或视神经管、眶上裂入颅内或眶内形成眶颅沟通瘤,我院已成功经颅显微切除眶颅沟通瘤9例,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卵巢交界性肿瘤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卵巢交界性肿瘤自1973年被WHO列入卵巢肿瘤分类以来,已成为一种独立的临床和病理学类型。但长期以来对其诊断和治疗一直存在不同的意见,经过20余年的临床及病理学研究,对这类肿瘤的认识正在逐步深入,现将近年来有关卵巢交界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作一简要介绍。1 卵巢交界性肿瘤的诊断卵巢交界性肿瘤主要依据病理学诊断,WHO的诊断标准为:(1)细胞复层化;(2)细胞核浓染、分叶及一定程度的异型性;(3)细胞群脱离原附着部位;(4)无间质浸润。以后经过组织学研究的不断修正与补充,病理学诊断比较趋于明确。卵巢交…  相似文献   

15.
崔李宁  陈宝钧 《浙江肿瘤》1997,3(3):150-152
回顾性探索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治疗方式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复习我院1982年10月至1992年10月收治的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34例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以40岁以下多见,临床分期Ⅰ期21例,Ⅱ期8例,Ⅲ期5例。8例行单侧附件切除术,无死于肿瘤复发,20例行全子宫+单侧或双侧附件切除。全子宫,双附件,大网膜,阑尾切除5例。1例死于肿瘤复发,2例死于其他疾病。6株未行化疗者无1例死记。结论: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疗效和预后,分析影响其治疗效果和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入院进行治疗的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患者共有110例,从中随机选取80例进行研究。患者入院之后,对患者诊断直到治疗结束的全过程进行观察记录,包括患者的诊断结果,治疗方法,临床表现,治疗效果以及预后情况等。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研究并总结影响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9.1岁,患者入院治疗时,诊断为Ⅰ期61例,占76.3%;Ⅱ期7例,占8.8%;Ⅲ期12例,占15.0%。病理为浆液性29例,占36.3%;黏液性36例,占45.0%;其他15例,占18.8%。患者的血液检查结果,血清中CA125升高的患者有46例,占57.5%;血清中CA19-9升高的患者有21例,占26.3%。所有的患者都进行手术治疗,手术的患者有34例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成功率为100%。治疗后对患者进行3~12个月的跟踪随访,有3例患者出现复发情况。结论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的患者多为中青年女性,发现病情时患者多处于发病初期,占76.3%,浆液性肿瘤患者占大多数,手术治疗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效果良好,手术成功率高,患者出现复发的可能性较低。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患者的预后良好,出院后进行随访观察,更好地处理患者病情复发情况。  相似文献   

17.
泪腺癌不多见,晚期可发生颅内蔓延致颅眶沟通性肿瘤。我院收治1例泪腺腺样囊性癌,术后随访13年,共3次复发,经颅内蔓延。行开颅清除+颅底重建术,现报道如下。男,41岁。术后左眼肿物1年余,加重伴疼痛1个月。于2001年11月23日入院,11月28日手术。患者曾于1990年、1993年和2000年行第一、二、三次左眼眶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均为泪腺腺样囊性癌,术后均未行放、化疗。2002年11月左眼睑处又见肿物突出,感觉闷胀不适。近1个月来左眼睑处有阵发性疼痛,发作无规律。查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无异常,肝脾无肿大。左眼球已手术切除,眼睑肿胀,左眼…  相似文献   

18.
胡鹏  李燕华 《肿瘤学杂志》2016,22(12):1014-1019
摘 要:卵巢交界性肿瘤(borderline ovarian tumor,BOT)与良性肿瘤和癌不同,其生物学行为介于良性与恶性肿瘤之间,约占卵巢上皮性肿瘤的10%~20%。相较于卵巢癌,BOT多发生于年轻女性,通常期别早,病程进展慢,预后好。手术已成为其主要治疗方法,多数患者要求保留生育功能,除伴浸润种植的交界性浆液性肿瘤(SBT),通常可行保留生育能力的手术。文章对近年来BOT 的诊断及治疗方法等进展进行综述,以期能对临床诊疗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再谈交界性肿瘤及交界性病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阚秀 《中国肿瘤临床》2006,33(8):421-423
交界性病变问题, 较为复杂。笔者曾发表文章,试谈“交界性肿瘤”及“交界性病变”[1]。  相似文献   

20.
交界性肿瘤是指生物学行为未定,具有低度恶性潜能的肿瘤或指生物学行为介于良、恶性之间,具有局部侵袭能力,通常不发生转移的一组肿瘤。子宫交界性肿瘤的研究远不如卵巢的交界性肿瘤那样深入广泛,甚至不被临床医生所知晓。原因有三方面:(1)命名上,子宫的交界性肿瘤沿用的多是描述性名称或习惯性名称,表述上不直接;(2)发生率较低,不能象卵巢交界性肿瘤那样引起广泛的关注;(3)肿瘤生物学行为差异很大,无统一的诊断标准和共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