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分析283例睾丸生殖细胞肿瘤腹膜后淋巴结清除术。283例的原发瘤中276例为单侧,7例双侧。术中认为淋巴结有转移121例,病理检查并无转移占11例(9%);术中认为淋巴结无转移142例,病理证实转移13例(8%)。作者认为淋巴管造影的可靠性差。病理类型与转移率的关系为:生殖细胞癌9例,2例转移;胚胎癌72例,34例转移;畸胎瘤8例,1例转移;绒癌1例有转移;卵黄囊肿瘤2例,1例转移;胚胎癌及生殖细胞癌的混合癌51例,32例转移;胚胎癌、畸胎瘤、有  相似文献   

2.
不明原发灶转移癌的治疗探讨(附13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为探讨不明原发灶转移癌的治疗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 13例原发灶不明的转移癌 ,经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过程。结果 部分病人获得较长的生存期。结论 对不明原发灶转移癌的治疗、应积极处理转移癌 ,并查找原发灶有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1例肺癌垂体转移病例报道,回顾分析本院另1例影像学诊断为垂体转移癌的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垂体转移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2例垂体转移癌的临床资料,整理复习近期国内外关于垂体转移癌的相关文献.结果:垂体转移癌患者临床表现多为尿崩、头痛、视物模糊等眼部症状,病情通常进展较快.影像学表现为鞍区骑跨鞍隔生长而呈“哑铃状”浸润性肿瘤.结论:患者出现垂体异常增大或伴有垂体病变的临床症状时,首先要考虑垂体转移,垂体转移癌病人预后极差.  相似文献   

4.
脑转移癌临床上较常见,以肺癌脑转移为主,乳腺癌次之.近年来随着肿瘤患者生存期的延长和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脑转移癌的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脑转移癌临床症状多以颅内压增高表现为主,头痛、头晕、恶心、呕吐,重者偏瘫及昏迷,经CT扫描及增强检查证实为脑转移癌.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报道1例乳腺癌垂体转移病例,结合相关文献,总结垂体转移癌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垂体转移癌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分析解放军第222医院1例确诊为乳腺癌垂体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整理近期国内外关于垂体转移癌的相关文献。结果垂体转移癌十分罕见,多来源于乳腺癌和肺癌,缺乏特征性影像学表现,以尿崩症、视神经损害和垂体前叶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与腺瘤的主要鉴别要点是具有侵袭性。结论对于生长迅速、侵袭性强、同时影响垂体前后叶功能的鞍区肿瘤需注意和垂体转移癌相鉴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骨髓转移癌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方法 回顾 3 0例骨髓转移癌 ,观察其临床表现、病理类型及骨髓检查。结果  3 0例骨髓转移癌中以腺癌为多 ,以贫血、骨骼疼痛为最常见症状。骨髓涂片阳性率 76 7% ,切片阳性率 10 0 % ,8例为 3~ 4次不同部位穿刺后诊断。结论 骨髓转移癌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骨髓多部位活检可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7.
脉络膜转移癌是一少见的眼部肿瘤,该病在眼科临床的发病率是1:130,000~150,000。1872年Perls 首先报告一例肺癌转移到脉络膜者,以后续有报道。鉴于此病少见,不易正确诊断,故脉络膜转移癌的发病率实际上较所知者为高。近年来随着放射技术的提高及抗癌新药的使用,癌疵患者的寿命因之延长,脉络膜转移癌的发病率较前有所增加。现结合国外文献就脉络膜转移癌的原发部位、转移途径、临床表现、病理改变、诊断、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膀胱转移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膀胱转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患者膀胱出现转移时间为0~96个月,平均时间19.6个月。膀胱出现转移时间与TNM分期、有无其他脏器转移有关,TNM分期为IV期者较Ⅱ、Ⅲ期者膀胱出现转移时间早;膀胱出现转移时已伴有其他脏器转移者较无其他脏器转移者膀胱出现转移时间早。结论膀胱转移癌临床少见,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9.
刘林秀  薛丽燕 《癌症进展》2017,15(11):1235-1238
食管鳞状细胞癌是食管癌的主要组织学类型,无远处转移的较早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经手术和(或)放疗、化疗可治愈,但有远处转移的患者生存率极低.很大一部分食管癌患者死于远处转移,预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远处转移风险,并采取积极的综合治疗措施以预防远处转移的发生是有效治疗食管鳞状细胞癌、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食管鳞状细胞癌的远处转移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的动态过程,多个临床病理指标与远处转移相关;也涉及多方面分子水平的异常改变.本文就食管鳞状细胞癌远处转移相关临床病理指标及相关分子标志物进行综述,以期为食管鳞状细胞癌远处转移的风险评估及个体化诊治策略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0.
来源不明的转移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文飞  冯梅 《癌症》1993,12(5):458-459,465
来源不明的转移癌(MUO)是经病理或细胞学检查证实和全面检查后仍不能确定原发病灶的肿瘤。共分两大类:限于淋巴结转移和内脏器官转移者。颈部、腋窝、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癌预后较好,其它部位淋巴结转移癌预后较差,内脏器官转移癌预后最差。 一、转移癌的生物学 肿瘤细胞发生转移时首先要穿透基底膜。基底膜  相似文献   

11.
眶转移癌是成人眼球突出的少见病因,约3%~7%的眶活检被确诊是转移癌,并且这种诊断通常是意料之外的。眶转移癌比色素膜转移癌少见,在以上两种转移癌的病人中,转移瘤可因引起眼部症状比原发癌发现的要早,这更多见于肺癌、胃肠肿瘤、甲状肿瘤和肾癌。相对而言,约有90%已移到眼部组织的乳腺癌因原发瘤已进行了治疗。 作者在加利佛尼亚洛杉基大学的眼肿瘤资料中回顾性查阅了自1976~1995年间进行门诊治疗的已确诊为眶转移癌的病人资料发现,有36个眶转移癌的门诊病人。但具备充足有效资料的有31例,作者考察了所有  相似文献   

12.
张辉  强万明  毕长富 《肿瘤》2000,20(5):364-365
目的 提高肾上腺转移癌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 4例肾上腺转移癌的诊治情况。结果  4例均经手术及病理确诊 ,其中原发性肺癌 2例、肾癌、鼻咽癌、恶性黑素瘤各1例。结论 有原发肿瘤伴肾上腺区肿物者应考虑转移癌之可能。这种转移癌多为双侧 ,且大小不对称 ,外形不规则 ,无内分泌功能紊乱症状  相似文献   

13.
下咽癌颈部及咽后淋巴结转移的CT/MRI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与目的:下咽癌早期即可出现区域淋巴结转移,然而关于下咽癌区域淋巴结尤其是咽后淋巴结转移的报道少见。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下咽癌CT/MRI扫描结果的分析,探讨下咽癌区域淋巴结特别是咽后淋巴结转移的特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8月至2009年3月我院病理证实的88例下咽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CT/MRI结果。对其局部分期、各区域淋巴结转移的相互关系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研究。结果:下咽癌的区域淋巴结转移率为73.9%,Ⅱa、Ⅱb、Ⅲ区淋巴结转移发生率最高,分别为61.4%、44.3%及37.5%。Ⅰ、Ⅳ、Ⅴ、Ⅵ区及咽后淋巴结转移都较少,并且均合并Ⅱ、Ⅲ区淋巴结转移。单因素分析显示Ⅰb、Ⅲ区淋巴结转移与Ⅳ区淋巴结转移,Ⅱb区、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与咽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Ⅳ区淋巴结转移与Ⅵ区淋巴结转移,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与咽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下咽癌区域淋巴结转移途径遵循一定的规律,跳跃性转移少见,以Ⅱ、Ⅲ区转移最常见。双侧颈部淋巴结可能是咽后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Huang BJ  Lu C  Xu HM 《中华肿瘤杂志》2007,29(4):293-296
目的 合理选择早期胃癌不同淋巴结清除术式。方法 以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325例早期胃癌为研究对象,总结其各站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不同淋巴结清除术的效率,并分析淋巴结转移与病理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结果 全组淋巴结转移率为14.8%,转移度为3.0%。胃下部癌第1站淋巴结转移率为14.5%,各号淋巴结均有转移;第Ⅱ站淋巴结转移率为6.9%,以No.7、8a淋巴结转移率较高,而No.1、9、11P、12a和14v淋巴结几乎无转移。胃中部癌第Ⅰ站淋巴结转移率为13.8%,No.1、3、5、6淋巴结有转移;第Ⅱ站淋巴结转移率为6.9%,仅№.7、8a淋巴结有转移。大癌灶(〉3.0cm)、黏膜下癌、低分化和淋巴管癌栓阳性者的第Ⅰ、Ⅱ站淋巴结转移率较小癌灶(≤3.0cm)、黏膜内癌、高分化和淋巴管癌栓阴性者明显增高(P〈0.05)。结论 单纯D,或D1+No.7淋巴结清除术适合于癌灶直径≤1.0cm或黏膜内癌;D1+No.7、8a淋巴结清除术适合于早期胃中、下部癌中直径〉1.0cm、凹陷型、黏膜下癌,其中癌灶直径〉3.0cm、淋巴管癌栓阳性者应加行No.1、9淋巴结清除;标准D:、D,淋巴结清除术应尽量避免施行。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以患者为中心的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开展和肿瘤多学科诊疗模式的兴起,有关生殖系统外来源的子宫内膜转移癌的研究逐渐增多.子宫内膜转移癌发病率低,主要来自宫颈癌、卵巢癌和输卵管癌,而生殖系统外来源的子宫内膜转移癌极为罕见.生殖系统外来源的子宫内膜转移癌与原发性子宫内膜癌鉴别困难,转移前临床症状多不明显,转移后可借助超声、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CT、MRI、宫腔镜等辅助检查,结合原发肿瘤病史、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进行鉴别和诊断.本文对生殖系统外来源的子宫内膜转移癌的临床和病理特征、与原发肿瘤的关系、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在诊断时存在微小转移灶是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累积的材料表明,各种类型的实体瘤有2/3的病例,在初次诊断时已有癌转移,几乎1/2表现为局限性癌的患者(例如乳腺、卵巢、膀胱、结肠及头颈部癌等),已有微小转移灶,所谓“早期”局限性癌,往往已经是全身性疾病,即传统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发进展期胃癌第3站淋巴结转移规律,指导手术清除范围,以期提高根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发生第3站淋巴结转移多发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按照主癌大小、主副癌组织学、大体分型、主副癌所占分区、淋巴管癌栓进行统计学分析。诊断依赖于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主癌大小和主、副癌所占分区对第3站淋巴结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其他因素如主、副癌组织学分型、大体分型、淋巴管癌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癌≥5 cm组7例第3站淋巴结转移中No.12转移3例,No.13转移3例,No.14转移1例。主、副癌位于不同区域组16例第3站淋巴结转移中No.11转移4例,No.12转移6例,No.13转移4例,No.14转移1例,No.15转移1例。结论:主癌≥5 cm和主、副癌位于不同区域是影响多发进展期胃癌第3站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因素,对于主癌≥5 cm、主副癌位于不同区域者宜行D2 根治术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皮肤转移癌的临床特征,加深对皮肤转移癌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02年1月至2015年12月诊治的62例皮肤转移癌患者的临床表现、形态特征、肿瘤来源和发生时间。结果 62例患者中男性40例,女性22例;发病中位年龄为60.0岁(33~82岁)。皮肤转移癌可发生在腹部、胸背部、头皮、四肢等全身皮肤的各个位置,其中以腹壁转移最为多见。原发癌病种最常见于肺癌、胃癌和结直肠癌。病理活检结果显示,40例与原发灶的病理学类型完全相符,3例与原发灶的形态学相符,但肿瘤分化程度不同。1例通过皮肤活检证实为第二原发癌合并皮肤转移癌的诊断。17例在原发癌确诊同时发现皮肤转移,大部分患者在原发癌确诊4年内出现皮肤转移。结论 近年来随着肿瘤发病率的升高,皮肤转移癌亦随之增多,提高对皮肤转移癌的认识,有助于及早明确诊断和治疗,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9.
腺鳞状细胞癌是一种少见的肺恶性肿瘤病理类型, 以前胸壁区域聚集性、多发性蕈状肿物为表现的皮肤转移癌更为罕见。现报道1例以前胸壁聚集性多发蕈状肿物为表现的肺腺鳞状细胞癌皮肤转移病例的诊疗情况并文献复习, 以帮助临床对此类皮肤转移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探讨食管癌术后放疗的靶区范围.方法 收集763例接受根治性切除的胸段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 763例胸段食管癌患者共清除淋巴结5846枚,病理证实转移711枚,转移度为12.2%;出现淋巴结转移者297例,转移率为38.9%.胸上段癌淋巴结转移率为28.5%,明显低于胸中段癌(38.8%)和胸下段癌(43.4%).胸上段癌以锁骨上和气管旁淋巴结的转移度和转移率最高.胸中段癌的上行和下行转移均存在,上行主要转移至锁骨上、气管旁和食管旁,下行主要转移至贲门和胃左动脉旁.胸下段癌则主要向食管旁、贲门和胃左动脉旁转移,其中胃左动脉旁的转移度和转移率均显著高于胸上段癌和胸中段癌(均P<0.01).采取左胸单切口的592例患者中,胸上、中、下段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7.0%、37.9%和4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病变长度、浸润深度、脉管瘤栓和远处转移是影响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因素(均P<0.05).结论 临床上可以根据食管癌的病变长度、浸润深度、脉管瘤栓和远处转移选择需行术后预防照射的患者,根据不同病变部位、不同手术方式及TNM分期,确定术后预防照射的靶区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