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发生医院感染病原菌特征及危险因素,为降低医院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月住院的11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临床资料,记录患儿医院感染率、病原菌特征;探讨导致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1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共有12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10.9%;其中下呼吸道、泌尿系统、胃肠道及手术部位感染分别占58.4%、25.0%、8.3%及8.3%;共分离出39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23株占58.9%,革兰阳性菌15株占38.5%,真菌感染1株占2.6%;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3岁、机械通气时间>5d、抗菌药物使用>7次、心脏体外循环时间>120min、存在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30d患儿是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医院感染病原菌主要是革兰阴性性菌;年龄、抗菌药物使用、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是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儿童重症监护室(ICU)患儿下呼吸道感染情况,分析影响其下呼吸道感染可能的相关因素和危险因素,探讨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9年1月海警总队医院ICU收治的100例危重症患儿临床资料,按照患儿是否出现下呼吸道感染将患儿分为感染组(13例)和未感染组(87例)。分析感染组患儿病原菌检出情况及其下呼吸道感染可能因素,分组统计可能因素并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行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探讨防范儿童ICU患儿下呼吸道感染的对策。结果 (1)儿童ICU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检出率为76.92%,其中革兰阴性菌为主(8株,占80.00%),以肺炎克雷伯菌(30.00%)、铜绿假单胞菌(30.00%)及鲍曼不动杆菌(20.00%)为主。(2)感染组患儿合并基础疾病、免疫抑制治疗史、既往慢性肺部疾病史、外科手术史、气管插管、鼻胃管、留置引流管及合并其他部位感染率明显高于未感染组患儿,而入住ICU时间、使用抗生素种类、使用抗生素时间及APACHE评分明显高于未感染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ICU患儿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有:既往有慢性肺部疾病史、免疫抑制治疗史、气管插管、合并其他部位感染及ICU住院时间≥2周。结论儿童ICU患儿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率高,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影响患儿下呼吸道感染的因素以基础状况及治疗干预措施为主,临床应谨慎评估患儿基础状况,合理选择治疗干预措施,尽可能降低下呼吸道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小儿腹部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及其感染病原菌分布,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减少小儿腹部切口感染.方法 对2006年1月—2012年8月938例腹部外科手术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腹部切口感染患儿设为感染组,未感染患儿设为未感染组,比较两组年龄、性别、合并其他疾病、急诊手术、切口长度、备皮至手术时间、手术时间及切口类型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术后发生腹部切口感染者32例,感染率为3.41%,其中男性感染率为2.53%,女性感染率为4.68%,不同性别间切口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染组患儿年龄(4.68±0.32)岁、合并其他疾病8例、急诊手术12例、切口长度(5.32±1.27)cm、备皮至手术时间(25.32±4.61)h、手术时间(132.47±37.83)min、Ⅱ类切口8例、Ⅲ类切口14例,未感染组分别为(6.35±1.49)岁、55例、117例、(4.29±0.84)cm、(22.13±3.44)h、(156.72±28.35)min、510例、181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分离出32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22株占68.75%,革兰阳性菌10株占31.25%,前3位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占28.13%、21.88%、18.75%.结论 年龄、合并其他疾病、急诊手术、切口长度、备皮至手术时间、手术时间及切口类型是影响小儿腹部切口发生感染的主要因素,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针对感染影响因素采取合理的干预措施对预防及控制切口感染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儿童川崎病(KD)合并肺炎支原体(MP)感染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8月在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儿科综合内科接受治疗的120例KD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MP感染分为感染组34例与未感染组86例。比较两组患儿各项资料,分析影响KD患儿合并MP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感染组平均年龄为婴幼儿时期、存在特异性皮炎/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史、早产、被动吸烟患儿比例高于未感染组,热程<10 d、使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时间≤7 d患儿占比低于未感染组(P<0.05)。感染组患儿中性粒细胞(NEUT)、C-反应蛋白(CRP)浓度、红细胞沉降率(ESR)高于未感染组,白蛋白(Albumin, ALB)水平低于未感染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反复上呼吸道疾病史、早产为KD患儿合并MP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使用IVIG治疗时间≤7 d为其保护因素(P<0.05)。结论 KD患儿合并MP感染与患儿疾病史、使用IVIG治疗时间、是否早产有关,需据此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制定更佳的治疗方案,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ICU)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压力性损伤(PI)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我院ICU收治的85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所有患儿均行手术治疗,统计患儿术后PI发生情况,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术后PI的影响因素。结果85例ICU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经手术治疗后21例发生PI,发生率为24.71%(21/85)。单因素分析显示,ICU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发生PI可能受营养状态、大小便失禁、通气方式、皮肤状态的影响(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营养状态差、大小便失禁、机械通气、皮肤脱水干燥为ICU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发生PI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ICU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PI的发生率较高,营养状态差、大小便失禁、机械通气、皮肤脱水干燥为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用简易有效的方法降低呼吸机相关性下呼吸道感染(VALRI)的发生.方法 对入住综合重症监护病房有创呼吸机支持呼吸的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气管导管抗菌处理组)和对照组,两组定期同步对导管内壁和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学检测,并记录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下呼吸道感染的出现时间、病死率.结果 机械通气(MV)5 d内,研究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呼吸机相关性气管-支气管感染(VARI)的发生率(4.8%、8.4%)显著低于对照组(16.7%、22.6%,P<0.05);研究组VAP、VARI的发生时间[(10.3±4.2)d、(9.4±3.0)d]均晚于对照组[(4.5±2.8)d、(4.0±2.4)d];研究组MV的时间(14±18)d短于对照组(22±20)d;研究组病死率(8.3%)低于对照组(20.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86.5%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在检出病原菌前,气管导管内就检出了该病原菌.结论 气管导管抗菌处理后可以降低早发VALRI的发生率,可以使VARI和VAP的发生时间延迟,缩短MV时间,降低病死率;包括气管导管抗菌处理在内的优化捆绑治疗措施是防治VALR1的最佳策略.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施行早期静脉营养的低体质量患儿并发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为提高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8月行早期静脉营养支持治疗的低体质量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06例为研究对象,对其术后呼吸道感染情况及相关因素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106例纳入患儿中共有16例发生呼吸道感染,感染率为15.1%;感染与非感染患儿在气管插管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与非感染患儿在手术时间、延迟关胸、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等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儿术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与气管插管、延迟关胸、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施行早期静脉营养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呼吸道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医务人员要给予高度关注和严格掌控,以达到预防术后感染、确保手术效果、改善患儿预后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并探讨丙种球蛋白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为制定合理、有效肺部感染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月在医院进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6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的支持治疗,术后给予吸氧、雾化吸入、利尿液、抗菌药物等,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IVIG 400mg/kg,每日1次,最大剂量不超过10g/d,观察两组患儿各项指标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非肺动脉高压患儿呼吸困难消失时间为(3.04±1.02)d,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为(4.16±1.37)d,X线胸片异常消失时间为(4.64±1.53)d,住院时间为(6.17±1.86)d;观察组肺动脉高压患儿呼吸困难消失时间为(4.25±1.66)d,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为(8.32±2.41)d,X线胸片异常消失时间为(11.42±2.73)d,住院时间为(15.18±3.37)d;观察组患儿呼吸困难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X线胸片异常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肺部感染临床效果显著,各项指标恢复较快,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我院肺结核患者呼吸道感染菌群特点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20例肺结核合并呼吸道感染者作为感染组,并选取同期121例肺结核未发生呼吸道感染者作为未感染组。采集感染组患者的痰液进行分离培养鉴定,分析病原学特点。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肺结核患者呼吸道感染影响因素以及干预措施。结果 感染组总共分离出143株致病菌,其中革兰阴性菌88株,革兰阳性菌33株,真菌22株。感染组年龄≥70岁、抗菌药物使用种类>2种、抗菌药物使用时间>7 d、住院时间>15 d和初治患者的比例均高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年龄、住院时间、抗菌药物使用种类、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初复治情况均为影响肺结核患者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肺结核患者呼吸道感染主要与年龄、住院时间、抗菌药物使用种类、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初复治情况等因素有关,病原菌主要是以革兰阴性菌为主。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防范干预对策,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5-2017年太原市妇幼保健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10例新生儿作为观察对象,其中出现呼吸道感染的24例患儿作为感染组,86例未出现呼吸道感染分为未感染组。对两组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及呼吸道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感染组新生儿与未感染组新生儿在出生体质量、羊水浑浊、分娩方式、侵入性治疗、使用抗菌药物、ICU住院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新生儿在性别、出生日龄、胎膜早破、鼻饲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出生体质量≤2500g、羊水浑浊、分娩方式、侵入性治疗为引起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呼吸道感染的高危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呼吸道感染发生风险较高,其主要与患儿出生体质量、羊水浑浊、分娩方式及侵入性治疗存在相关性,故临床需高度重视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呼吸道感染相关危险因素,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合理选择分娩方式及侵入性治疗方式,避免抗菌药物滥用,降低呼吸道感染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