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卫生》2011,(8):61-62
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待遇是关键卫生部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应亚珍:《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旨在解决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薄弱、医疗服务层级功能定位与服务提供错位等问题,对我国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将具有实质性的、长远的意义。从现有情况看,这一制度的实施还要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推行全科医生制度是顺应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缓解城乡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有效措施。提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在推行全科医生制度的实践活动中,应做好组建全科医生团队、适时转变全科医生服务模式、完善全科医生制度保障措施3方面工作,保障全科医生制度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3.
总结了全科医生制度在我国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遇到的人才问题并分析其成因,就解决全科医生人才问题提出建议,指出岗位缺乏吸引力、转诊机制缺失、人才支持政策落后是导致我国全科医生人才问题的主要原因。因此,我国需要逐步推进留任环境的建设,落实全科医生制度的责任机制,建立以考核为目标导向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4.
聚焦     
《医药与保健》2011,(8):2-2
国务院决定建全科医生制度 国务院总理温象宝6月2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建立全科医生制度。 会议指出,全科医生是综合程度较高的医学人才,主要在基层承担预防保健、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转诊、病人康复和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等一体化服务,被称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目前,我国全科医生的培养和使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全科医生数量严重不足。  相似文献   

5.
魏萍 《中国卫生》2012,(2):34-35
目标与要求:人才问题依然是卫生改革和发展的瓶颈.“十二五”期间要继续探索,取得更大突破。要进一步完善医学教育体制。要加大全科医生培养力度,不断增加全科医生的数量,使每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至少有一名全科医生。要建立和实施住院医师培养制度。要创新基层人才培养使用机制,建立特岗医生制度,扩大订单定向免费培养规模。适应卫生改革发展要求,大力培养护理、公共卫生、中医药、卫生管理等各类紧缺人才和高层次医教研人才。要创新医务人员分配激励机制。——陈竺  相似文献   

6.
建立全科医生制度是提升基层卫生服务水平和保障基本医疗保健可及性的举措,是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重要途径.明确全科医生制度的概念、内涵和障碍对进一步推进全科医生制度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文献分析和规范性分析,从概念上明确了全科医生制度,分析了制度建设的内容——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通过知情者访谈法调查制度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障碍,为全面实施全科医生制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建立全科医生制度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基层卫生服务水平、转变医疗卫生服务模式、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一项重要措施。东营市通过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创新机制、科学管理等措施,在全科医生人才培养、使用、激励和执业方式、服务模式转变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实现了建立全科医生制度工作的稳步推进,较好发挥了全科医生城乡居民"健康守门人"的作用。另外,全科医生培养层次有待提高、分级医疗与双向转诊落实尚有难度、全科医生培训尚待规范化等问题也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建立全科医生制度。会议指出,目前。我国全科医生的培养和使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全科医生数量严重不足。建立全科医生制度,逐步形成以全科医生为主体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建立全科医生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是当前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基础工程,是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基础环节,是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基本途径,关系到医改全局和群众切身利益。  相似文献   

10.
《中国卫生》2011,(9):25-25
焦点一:全科医生怎样培养? 陈社新:国务院最近下发了《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要在我国初步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全科医生制度。一是基本形成统一规范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和“首诊在基层”的服务模式;二是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全科医生服务水平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1.
魏萍 《中国卫生》2012,(8):56-57
记者从卫生部了解到,2012年是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制度正式实施的第一年。去年7月,《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颁布,提出到2012年,使全国每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农村乡镇卫生院都有合格的全科医生;再经过几年努力,基本形成统一规范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和首诊在基层的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全科医生数量已严重不足,并且对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也仍处于初始阶段。“新医改”对改变全科医生分配不合理的现状也相应的提出了扩大培养和改善医疗资源的要求,缓解不堪重负的医疗费用便成为了加快改革的关键。因此,推进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全科医生制度,扭转“看病难、看病贵”的情况,形成全科医生的初级卫生保健团队,对加速改革医疗保险步伐、提高基层医疗保健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国外全科医生的特点及启迪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建立全科医生“守门人”制度,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可以引导卫生资源从上层向基层的流动,使卫生资源的配置与需求相对应,改善卫生资源配置效益,加强预防战略,构建高效、经济的卫生服务体系。通过介绍英国、澳大利亚、美国全科医生的工作、任务,启示我国可从以下几方面促进全科医生“守门人”制度的建立:①健全国家配套政策体制;②做好利益相关者分析;③改善医疗保险体系构成;④吸纳相关专业学术团体的有益建议;⑤培养全科医生;⑥建立全科医生与专科医生的规范合作。  相似文献   

14.
综合信息     
《社区医学杂志》2011,(13):36-36
<正>我国建立全科医生制度。国务院总理温家宝6月2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建立全科医生制度。会议指出,全科医生是综合程度较高的医学人才,主要在基层承担预防保健、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转诊、病人康复和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等一体化服务,被称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目前,  相似文献   

15.
全科医生是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关键主要是由于社区卫生服务中的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促进和计划生育6项具体内容以及全科医生的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的。全科医生是社区卫生服务团队的骨干力量,他们研究的是社区常见健康问题,全科医生是实现社区导向的基层医疗的主体,全科医生具有预防保健工作的优势,在健康促进工作中具有独特地位,是社区康复的重要组成人员,全科医生对控制医疗费用的上涨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新闻透析     
《家庭医生》2011,(17):4-4
全科医生:制度来了,人呢 2011年7月7日,国务院公布《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以下称“指导意见”),指出我国将逐步推行全科医生与居民建立契约服务关系的制度。到2012年,每个城市和乡村的基层卫生组织都有合格的金科医生,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  相似文献   

17.
《中国卫生》2011,(8):5-5
近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在我国初步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全科医生制度,基本形成统一规范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和“首诊在基层”的服务模式,全科医生与城乡居民基本建立比较稳定的服务关系,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全科医生服务水平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8.
基层医疗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是未来5年我国实现“城市每千人口1名全科医生、每个乡镇卫生院1名全科医生”计划目标的关键措施。全科医生转岗培训计划制订者之一、河北省医科大学席彪教授认为,开展全科医师转岗培训有4个问题必须引起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浙江省宁波市基层卫生机构设置及卫生人才配置现状,提出适合本地的面向基层卫生人才培养的高等医学教育改革方案。为改进和完善当前基层卫生人才特别是农村卫生人才培养模式提供重要依据。方法使用普查和专项调查结合的方式,对宁波市基层卫生机构设置及卫生人才配备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卫生资源城乡不均、基层特别市农村卫生服务能力不足、尚无系统的全科医生培养体系依然是限制基层卫生服务水平提升的主要问题。结论完善对基层卫生人才队伍的保障激励措施,建立面向基层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全科医生培养方案,深化面向基层卫生人才培养的高等医学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20.
全科医生是我国基层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改善社区居民健康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以“强基层”为重点,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是“强基层”的核心内容.尽管新医改的重点不断向基层医疗倾斜,政府也不断出台各种有利于稳定全科医生队伍的政策,但我国全科医生仍然面临人才短缺、人员留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