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下腹部手术围术期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年龄>55岁的下腹部肿瘤手术患者86例,性别不限。 ASA玉~Ⅱ级,手术时间120~180min。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所有患者行硬膜外阻滞成功后进行全身麻醉诱导,采用静脉咪唑安定0.05mg·kg-1,芬太尼3μg·kg-1,维库溴铵0.1mg·kg-1,依托咪酯0.2mg·kg-1。麻醉维持采用硬膜外1.0%利多卡因6~10ml·h-1泵注,异丙酚TCI靶控输注,瑞芬太尼0.1~0.2μg·kg-1·min-1泵注,适时追加芬太尼。对照组亦采用上述全身麻醉方式。两组术中BIS值维持在40~60。结果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性别术前C反应蛋白和IL-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跃0.05),两组术后24h的C反应蛋白,IL-6差异较术前,有统计学差异(<0.05)。结论在相同意识深度麻醉下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血流动力学平稳,术中、术后的炎性反应程度较单纯全麻为轻。  相似文献   

2.
上腹部手术应激对葡萄糖的代谢有严重的影响,本文应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和全麻两种麻醉方法下行胃癌根治术,测定术中血清皮质醇和生长素的浓度来反映术中的应激水平,并做静脉法葡萄糖耐量试验,计算葡萄糖利用系数(KG),观察不同应激状态下的葡葡糖的利用情况。 材料和方法 22例择期胃癌根治术患者,ASA Ⅰ~Ⅱ级,无肝、肾疾病和内分泌疾病,术前普食,半月内无急性感染史,空腹血糖3.9~65mmol/L,尿糖阴性。年龄33~61岁,随机分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下称复合组)和全麻组,每组11例。两组性别、年龄近似。 术前1小时肌注安定10mg、哌替啶50mg、阿托品0.5mg。复合组硬膜外阻滞选择T8-9椎间隙,首饮量给于0.25%布比卡因10~15ml.约15分钟出现节段性感觉阻滞后开始全麻诱导。用硫喷妥钠和潘库溴铵诱导,行气管插管,术中吸入50%氧化亚氮维持全麻,静注潘库溴铵维持肌肉松弛,每隔60分钟追加0.25%布比卡因8~12ml维持硬膜外镇痛。全麻组诱导用药同复合组,术中吸入50%氧化亚氮和间断吸入异氟醚(维持呼气末浓度0.5~1.0%)、静注潘库溴铵维持全麻。 分别在麻醉前和术中1.5小时行静脉法糖耐量试验,经上肢静脉注射50%葡萄糖0.5g/kg,2分钟注完,颈内静脉插管采血,抽取注糖前(0分)、注糖完毕后5分、10分、30分和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开胸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8例ASA I~Ⅱ择期开胸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全麻复合连续硬膜外麻醉34例(A组)和单纯全麻34例(B组),观察麻醉前(T1)、插管时(T2)、切皮时(T3)、拔管时(T4)、拔管后15 m in(T5)各时段两组病人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A、B组间比较,T1、T5时段无显著性差异(P〉0.05),T2~T4时段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开胸手术应激反应小,全麻药量少,病人清醒快,拔管早,术后镇痛完善。  相似文献   

4.
全麻手术过程中,气管插管可导致严重的高血压和心动过速等心血管副反应,数分钟后随即消失,我们测定全麻过程中内皮素(endothelin, ET)含量的变化,旨在探讨气管插管前后血压变化与血浆中ET含量变化值之间的关系。 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48例病人均为ASAⅠ-Ⅱ级的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我们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A组24例(男女各12例),平均年龄34±6.5岁,平均体重55±4.7kg;B组24例(男11例,女13例),平均年龄37±4.5岁,平均体重54±3.2kg,两组年龄及体重无显著差异,术前均无高血压,糖尿病等疾患,肝肾功能正常,也无心血管疾患及激素用药史。麻醉方法:术前30分钟肌注鲁米那钠1mg/kg、阿托晶0.01mg/kg。麻醉诱导:A组:安定0.3mg/kg,氟哌啶醇5mg、硫喷妥钠5mg/kg、司可林1.5mg/kg;B组安定0.3mg/kg,芬太尼0.1mg、氟哌啶醇5mg、硫喷妥钠5mg/kg,司可林1.5mg/kg。两组均为快速诱导气管插管,插管均在15~20秒内完成,麻醉维持复合液为A组:10%G.S250ml、2%普鲁卡因250ml、司可林300mg;B组为:10%G.S 250ml、2%普鲁卡因250ml、芬太尼0.3mg、司可林300mg,皆为慢速均匀地滴入。 二、方法:A组分别于入室时,插管后1分钟和5分钟时分别记录血压值,并分别抽取动脉血1ml。B组于入室时,插管后1分钟,关腹时分别记录血压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小剂量氯胺酮和丙泊酚复合硬膜外麻醉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将乌苏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2012年1月~2013年12月孕足月、初产、单胎剖宫产孕妇48例随机分为单纯硬膜外麻醉组及小剂量氯胺酮和丙泊酚复合硬膜外麻醉组,每组24例。单纯硬膜外麻醉组常规采取硬膜外麻醉,小剂量氯胺酮和丙泊酚复合硬膜外麻醉组在手术前静滴氯胺酮0.5mg/kg,1~3min后开始手术,胎儿娩出断脐后予丙泊酚1mg/kg。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术前、开腹时、胎儿娩出时、胎儿娩出后5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及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5、10min Apgar评分。结果单纯硬膜外麻醉组胎儿娩出时及胎儿娩出后5 min产妇MAP低于术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小剂量氯胺酮和丙泊酚复合硬膜外麻醉组在开腹时及胎儿娩出时心率低于单纯硬膜外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氯胺酮和丙泊酚复合硬膜外麻醉组胎儿娩出时心率高于手术前及胎儿娩出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氯胺酮和丙泊酚复合硬膜外麻醉组在胎儿娩出时及胎儿娩出后5min MAP高于单纯硬膜外麻醉组,两组新生儿出生后5、10min时Apgar评分均高于出生后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小剂量氯胺酮和丙泊酚复合硬膜外麻醉组出生后5min Apgar评分高于单纯硬膜外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间Apgar评分无差异(P>0.05)。出生后10min时两组Apgar评分均达10分,评分满意。结论剖宫产术中小剂量氯胺酮和丙泊酚复合硬膜外麻醉可以弥补单纯硬膜外麻醉的不足,同时避免全麻的并发症,母婴术中及术后生命体征平稳,可以视为安全有效的静脉辅助用药,应用于剖宫产中。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髋关节置换术行静脉全麻和腰-硬膜外麻醉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方法:92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静脉全麻组和腰-硬膜外麻醉组,每组各46例。静脉全麻组行气管内插管后微量泵静脉给予瑞芬太尼(0.1-0.5μg/kg/h)和丙泊酚(4-6mg/h),腰-硬膜外麻醉组行L2-3腰-硬膜外穿刺给药予0.5%左布比卡因2ml。对比两组麻醉前(T0)、麻醉5min(T1)、麻醉30min(T2)及术后5min(T3)、30min(T4)的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药物起效、阻滞完成时间和麻醉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两组T0血流动力学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硬膜外麻醉组T1、T2、T3、T4时血压(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均明显高于静脉全麻组(P0.05),全血黏度、全血还原黏度、血浆黏度亦明显高于静脉全麻组(P0.05)。腰-硬膜外麻醉组内各时相的BP、HR、SPO2、全血黏度、全血还原黏度、血浆黏度均无明显差异(P0.05);而静脉全麻组内各时相上述各指标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T1-T4均低于T0(P0.05)。同时,腰-硬膜外麻醉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全时间短于静脉全麻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和麻醉并发症。结论: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腰-硬膜外麻醉更合适。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和硬膜外麻醉用于肥胖产妇剖宫产手术的麻醉观察。方法选择肥胖产妇60例,年龄21~37岁,ASAⅠ~Ⅱ级,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Ⅰ组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Ⅱ组硬膜外麻醉,Ⅰ组选L2~3穿刺,腰麻用药0.75%布比卡因1.3ml加10%葡萄糖0.7ml,硬膜外置管4cm;Ⅱ组选L1~2穿刺,硬膜外置管4cm,用2%利多卡因4ml行试验量,首次用药12ml,术中0.75%布比卡因维持麻醉,如血压降至基础血压的30%用麻黄碱。观察麻醉前、麻醉开始后1min、5min、10min、15min MAP、HR、SpO2,术中用药量,手术时间,麻醉开始10min平面,手术结束平面,术后24h随访不良反应情况。结果Ⅰ组和Ⅱ组比较,10min时Ⅰ组MAP明显低于Ⅱ组(P<0.05),组内比较Ⅰ组和Ⅱ组麻醉1min、5min、10min、15min MAP均明显低于麻醉前(P<0.01),而HR和SpO2Ⅰ组和Ⅱ组比较、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Ⅰ组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用量明显少于Ⅱ组(P<0.01),Ⅰ组麻黄碱用量明显多于Ⅱ组(P<0.01),手术时间Ⅰ组明显短于Ⅱ组(P<0.01),余两组病人一般情况,麻醉后10min平面,手术结束平面及术后24h不良反应并无明显差异。结论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均可用于肥胖产妇剖宫产术,但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由于麻醉诱导迅速,效果确切,肌肉松弛良好,用药量少,病人感觉无牵拉不适,可作为肥胖产妇剖宫产的首选方法,但血压下降明显,要提前扩容,加强术中管理。  相似文献   

8.
1 资料与方法我院1996年开展腹腔镜手术麻醉100例中女80例,男20例,年龄16~78岁.快速诱导全麻气管插管92例,硬膜外麻醉8例,手术时间最短30分钟,最长4小时.术后第2天下地活动,3天后出院,病人痛苦小,无任何井发症.1.1 全麻插管静脉吸入复合麻醉 术前用药如阿托品,巴比妥类药物;生命体征的监测;面罩吸氧去氮;一般成人量2.5%硫贲妥钠10~20ml,芬太尼0.2~0.4mg,回可林100mg,静注快速诱导,待呼吸停止后插管接麻醉机辅助呼吸,再注射长效松驰剂苯可松4mg,安氟醚吸入复合麻醉.腹腔内注入二氧化氮(气腹).根据手术时间长短,可适当追加药量.术后病人有吞咽反射,睁眼成抬手动作,拔管后送回病房继续鼻导管吸氧.手术时间短或苏醒较慢的病人,可用新斯的明0.5mg 或纳络酮0.4mg催醒,但要注意兴奋呕吐.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C7星状神经节阻滞对全麻患者围拔管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胸腹部择期手术患者(ASA分级Ⅰ或Ⅱ级)60例,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20例(随机数字表法)。术前选择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诱导方式为快诱导,术中机械通气。A、B组手术结束时分别给予左、右侧超声引导C7星状神经节阻滞后停麻药送PACU,C组手术结束后无操作再停麻药送PACU。术毕患者符合拔管指征时边吸痰边拔除气管插管。记录出手术室前(基础值,T0)、拔管时(T1)、拔管后5 min(T2)的收缩期动脉血压(SBP)、舒张期动脉血压(DBP)、心率(HR)。同时,对A、B两组行星状神经节阻滞后出现霍纳综合征的例数以及相关并发症(声音嘶哑、神经血管损伤等)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记录。结果:与A、B组相比,C组患者在T1、T2时点(较T0时点来看)的SBP、DBP明显增高,HR明显加快(P<0.05)。A、B组星状神经节阻滞后均出现霍纳综合征,暂未发现相关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C7星状神经节阻滞在胸腹部择期手术患者全麻拔管时可有效减轻拔管过程中的心血管反应,且超声引导C7入路星状神经节阻滞兼具了安全性和有效性(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瑞芬太尼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腹腔镜胆囊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120例腹腔镜胆囊手术病人,随机分为瑞芬太尼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Ⅰ组)和单纯全麻组(Ⅱ组),每组60例.观察记录麻醉开始前、诱导后、气管插管后、气腹后、拔除气管导管时各时点MAP、HR变化;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拔管后30min内伤口疼痛情况.结果 拔管即刻Ⅱ组MAP、HR明显高于Ⅰ组(P<0.05);两组患者均能迅速苏醒和拔管,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无显著差异,但Ⅱ组苏醒期躁动和术后疼痛例数显著高于Ⅰ组(P<0.05).结论 瑞芬太尼镇痛作用强,长时间输注体内无蓄积,有利于术后清醒和拔管;复合硬膜外阻滞,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期无不良反应发生,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腹式子宫全切患者腰硬联合麻醉腰麻成功后经硬膜外导管向硬膜外腔注射生理盐水对麻醉阻滞平面的影响。方法选取ASAI~Ⅱ级、50岁以下行腹式子宫全切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研究组(R组),每组各60例。腰硬联合麻醉操作完成后两组均取平卧位。 R组经硬膜外导管向硬膜外腔注射10ml生理盐水。 C组则不注射生理盐水。每隔2min用钝针测定感觉阻滞平面直至平面固定。连续三次所测阻滞平面相同者为最高阻滞平面。记录两组阻滞平面达T6的时间、最高阻滞平面及达最高阻滞平面的时间。阻滞平面固定后所有患者均给予辅助药。术中视麻醉效果,可适时再给予适量辅助药及向硬膜外腔追加适量局麻药。并记录术中追加局麻药及辅助药的情况。记录低血压发生率、麻黄碱使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手术时间、失血量、输液量等。记录麻醉医师及手术医师分别对每一个患者麻醉效果的评价结果。结果 R组感觉阻滞平面达T6的时间以及达最高阻滞平面的时间均较C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R组最高阻滞平面较C组高。 C组有12例追加了局麻药,R组无1例追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C组有9例发生恶心呕吐,R组无1例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低血压发生率及麻黄碱使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C组。结论腹式子宫全切患者腰硬联合麻醉腰麻醉成功后经硬膜外导管注射10ml生理盐水能明显改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小剂量舒芬太尼与常规剂量舒芬太尼对全麻诱导喉罩置入时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下腹部或下肢手术的患者4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随机分为2组(n=20),常规组(A组)和低剂量组(B组).麻醉诱导采用静脉注射异丙酚2 mg/kg,罗库溴铵0.6mg/ks,A组给予舒芬太尼0.5μg/kg,B组给予舒芬太尼0.25μg/kg,诱导完成后置入喉罩.分别记录麻醉前(T0)、诱导完毕(T1)、喉罩置入即刻(T2)、喉罩置入后1 min(T3)、2 min(T4)、3 min(T5)、4min(T6)和5 min(T7)收缩压(SAP)、舒张压(DAP)、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并观察有无相关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 从麻醉诱导后到置入喉罩后5 min,A组较B组心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有5例患者由于心率<55次/min而静注阿托品,B组为1例.与T0相比,A组在T1、T2、T6和T7时间点心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在T1和T2时间点心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比较,所有患者在T1和T2时点SAP、DAP、MAP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各时间点SAP、DAP、MAP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舒芬太尼进行全麻诱导喉罩置入时,对心率的抑制作用较轻,可有效抑制喉罩置入的心血管反应,为喉罩置入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腰硬联合麻醉(CSES)与硬膜外麻醉(EA)用于子宫切除的临床效果及可控性比较.方法 ASAⅠ~Ⅱ级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100例(其中EA组8例效果差改用全麻)随机分CSEA组(A组,n=50)与EA组(B组,n=50),监测血压、心率、氧饱和度、心电图、局麻药毒性反应及不良反应,测定麻醉诱导时间,分别为(5.5±1.5)min和(16±7)min,手术时间分别为(70±15)min和(120±15)min;局麻药用量分别为(2.5±5)min和(30±5)min(P<0.01),麻醉效果分别有92%和60%达到完全阻滞的效果.结果 CSEA组比EA组诱导时间短,手术时间短,硬膜外用药量少,弥补了各自的不足,麻醉效果确切,麻醉失败率低,骶神经阻滞完全充分,肌肉松驰满意,盆腔操作方便,而血压下降、麻黄碱用量两组相比无显著的意义.两组术后随访未发生头痛、腰痛等并发症,CSEA组与EA组相比有明显的优点,能达到满意的效果,可以安全用于子宫切除的麻醉.结论 CSEA对于宫切除术是一种简单、安全、方便、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持续输注艾司洛尔对食管癌手术病人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60例择期行开胸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B组,C组患者术中持续静脉泵注盐酸艾司洛尔注射液,B组的泵注速度为30?g·kg-1·min-1,C组的泵注速度为50?g·kg-1·min-1.A,B,C 3组均在插管和拔管前5min缓慢静注艾司洛尔0.5mg/kg.分别记录3组患者入室后10min(T0)、插管时(T1)、切皮时(T2)、手术开始后30min(T3)、手术开始后60min(T4)和拔管时(T5)的血液动力学指标并计算心率收缩压乘积(RPP).记录各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补液量和尿量.结果 A组HR、SBP和RPP在T1 、T5与T0比较升高明显(P<0.05).A组HR和RPP在T1~T5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A组HR和RPP高于C组.A组SBP在T1、T5与C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SBP在T1、T5高于C组.结论 艾司洛尔50?g·kg-1·min-1持续输注并在插管和拔管前静注0.5mg/kg能够降低插管和拔管刺激引起的血液动力学波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硬膜外阻滞与静吸全麻于前列腺电汽化术中的麻醉效果、术中管理及术后并发症。方法 选择70岁以上行前列腺电汽化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采取硬膜外阻滞,Ⅱ组采取静吸全麻,以异丙酚1.5.2.0mg/kg,芬太尼0.02-0.03mg/kg,阿端005-0.08mg/kg快速诱导插管,异氟醚1-1.5%维持麻醉。两组术均给以患者自控镇痛。结果 两组麻醉效果均满意,无统计学差异。术中管理,Ⅰ组易于Ⅱ组,术后并发症,Ⅰ组3例,占10%,Ⅱ组22例,占73%,两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硬膜外阻滞用于患者行前列腺电汽化术的麻醉,效果确切,术后并发症少,便于管理,更有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司慧芳 《医学信息》2010,23(4):1052-1053
目的 探讨腰--硬联合麻醉(CSEA)用于70岁以上患者髋关节手术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70~90岁行髋关节人工假体置换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CSEA组(A组)和硬膜外麻醉组(B组),观察并记录术中输液,输血量,麻醉平面上升速度,局麻药用量,达到T10阻滞时间,麻醉效果,术中MAP,HR变化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A组麻醉平面上界达到T10阻滞时间为(3.9±0.6)min,明显短于B组的(13.0±1.5)min(P<0.01).A组给予硬膜外试验后未再追加局麻药,局麻药用量明显少于B组(P<0.01)A组患者对术中镇痛均感满意,B组有6例患者对术中镇痛不能接受,麻醉满意率A组100%,B组为76%.结论 两组患者麻醉过程顺利,术后情况良好,均无明显的麻醉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李书迎 《医学信息》2010,23(14):2421-2422
目的评价瑞芬太尼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腹腔镜胆囊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120例腹腔镜胆囊手术病人,随机分为瑞芬太尼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Ⅰ组)和单纯全麻组(Ⅱ组),每组60例。观察记录麻醉开始前、诱导后、气管插管后、气腹后、拔除气管导管时各时点MAP、HR变化;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拔管后30min内伤口疼痛情况。结果拔管即刻Ⅱ组MAP、HR明显高于Ⅰ组(P〈0.05);两组患者均能迅速苏醒和拔管,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无显著差异,但Ⅱ组苏醒期躁动和术后疼痛例数显著高于Ⅰ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镇痛作用强,长时间输注体内无蓄积,有利于术后清醒和拔管;复合硬膜外阻滞,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期无不良反应发生,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气管内全麻合并颈丛阻滞和单纯气管内全麻应用于甲状腺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40例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的全麻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气管内全麻合并颈丛阻滞。B组采用单纯气管内全麻,常规麻醉诱导插管,麻醉维持A组用瑞芬太尼0.05—0.15μg/(kg·min).B组用瑞芬太尼0.1—0.2μg/(kg·min),两组均持续静脉输注异丙酚,记录气管插管、切皮、麻醉维持和气管拔管时血压和心率的变化,术后睁眼和气管拔管时间,以及术后是否需要镇痛。结果A组气管插管、切皮、麻醉维持时浅麻醉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B组术后需要镇痛的人数明显多于A组(P〈0.01)。结论气管内全麻合并颈丛阻滞在甲状腺手术时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方面明显优于单纯气管内全麻.并可减轻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19.
妇科腔镜手术中连续硬膜外麻醉与全身麻醉应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连续硬膜外麻醉与全身麻醉用于妇科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5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妇科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全麻组(G组)和连续硬膜外麻醉组(C组),每组25例.G组行常规气管插管全麻,C组选L2~3间隙穿刺行硬膜外麻醉.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气腹前10 min、气腹后10 min、术后10 min的血压、心率、脉搏、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pH值等.结果:C组患者气腹后血压、心率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较麻醉前升高(P<0.05),且比G组同一时间点的相应数值高(P<0.05).结论:在妇科腔镜手术中,气管插管全麻较连续硬膜外麻醉更为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评估七氟醚全麻复合硬膜外腔阻滞与镇痛对胸科手术应激激素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例开胸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0例,即全麻复合硬膜外腔阻滞组和全身麻醉组,分别测定麻醉诱导前、手术2、4h、术毕、术后1d及术后3d的血浆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及白细胞介素-10的水平。结果血浆去甲肾上腺素和血清皮质醇全麻复合硬膜外腔阻滞组术中术后无显著改变,但全麻组术毕和术后1d显著升高(P<0.05),术后3d恢复至术前水平,组间比较前者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血浆肾上腺素、白细胞介素-10术中术后均无显著变化。两组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白细胞介素-6及C-反应蛋白术中术后均显著升高(P<0.05),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硬膜外腔阻滞及术后硬膜外腔自控镇痛可以减轻胸部手术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