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康红灿 《医学信息》2008,21(12):2272-2274
目的 比较静脉输注异丙酚与吸入异氟醚用于颅内手术后期麻醉时病人应激及苏醒过程的差异.方法 择期颅内手术36例,随机分成异氟醚组(A组)和异丙酚组(B组),每组各18·例当手术开始缝合硬脑膜时停用一切静脉麻醉药,A组继续吸入异氟醚维持麻醉,B组停用吸入麻醉药,加用异丙酚维持麻醉"两组病人均监测围术期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记录术后拔管时间,并统计苏醒时的副反应及使用拮抗药的情况.结果 A组术后拔管时间明显长于B组,且A组使用拮抗药的剂量明显大于B组;A组在拔管时及拔管后5 mm的心率明显高于B组,A组拔管时收缩压明显高于术前:A组苏醒时的副反应(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结论 异丙酚用于颅内手术麻醉,既能维持麻醉平稳,同时术后又能迅速完全苏醒,苏醒时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手术结束前30 min应用地氟醚替换异氟醚对患者麻醉苏醒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9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D组(地氟醚)、I组(异氟醚)和I+D组(异氟醚+地氟醚)三组,每组30例。全麻诱导均为咪达唑仑0.03 mg/kg,舒芬太尼0.3 μg/kg,异丙酚2 mg/kg,顺式阿曲库铵0.15 mg/kg。麻醉维持:D组开启地氟醚挥发罐至6%;I组开启异氟醚挥发罐至1.6%;I+D组开启异氟醚挥发罐至1.6%,手术结束前30 min关闭异氟醚,同时开启地氟醚挥发罐至6%,三组均复合瑞芬太尼0.1~1 μg/(kg·min)维持麻醉。手术结束停用所有麻醉药,观察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除喉罩时间、苏醒期躁动评分和术中知晓,计算三组用药量及花费。结果 D组和I+D组的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除喉罩时间均比I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D组和I+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两两比较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苏醒期躁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D组麻醉药花费较D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结束前应用地氟醚替换异氟醚可加快患者麻醉苏醒且花费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七氟醚与异氟醚分别复合氧化亚氮在紧闭式静吸复合全麻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60例ASA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S、I两组,每组患者均于诱导前静注咪唑安定004mg/kg+太尼2ug/kg,1分钟后S组吸入5%七氟醚+50%氧化亚氮,Ⅰ组吸入3%异氟醚+50%氧化亚氮,待患者入睡后静注罗库溴铵06mg/kg,气管插管后S组继续吸入1.0-30%七氟醚+50%氧化亚氮,I组吸入0.6~18%异氟醚+50%氧化亚氮至术毕,同时观察各时点MAP、HR、SPO2、。BIS及吸入麻醉药浓度,手术结束观察病人苏醒及拔管时间,术后随访术中知晓、恶心、呕吐及有无其它不良反应。结果七氟醚与异氟醚分别复合氧化亚氮全程吸入麻醉,结合BIS监测指导术中用药,使诱导、苏醒迅速,麻醉过程平稳,麻醉深度易控制,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小。结论七氟醚与畀氟醚分别复合氧化亚氮全程吸入麻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可作为临床麻醉用药的另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七氟醚吸入麻醉与氯胺酮麻醉在小儿短时间日间手术中的应用,并比较其优特点。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分I~Ⅱ级,择期接受日间手术的患儿50例,随机分为七氟醚吸入麻醉组(A组)和氯胺酮麻醉组(B组)各25例,术中保留自主呼吸。记录两组用药后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和清醒时间,血氧饱合度SPO2小于95%、术后呕吐(postoperative vomiting, POV)以及燥动的发生例数等指标。结果 A组患儿睫毛反射消失时间(100.7±3.285)s,明显低于B组的(188.6±2.048)s(P<0.05);A组患儿清醒时间(404.3±12.66)s,明显低于B组的(1081±20.58)s(P<0.05),且术中SPO2短暂小于95%的发生次数明显低于B组(P<0.05)。但七氟醚吸入麻醉组术后躁动的发生次数明显高于氯胺酮麻醉组(P<0.05),两组的术后呕吐POV的发生率基本相当(P>0.05)。结论七氟醚吸入麻醉用于小儿日间手术,起效快,手术医生满意率高,术中更平稳,苏醒时间短,明显优于氯胺酮麻醉。但术后小儿烦躁情况稍多。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异丙酚复合雷米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ASA I-II级全身麻醉患者,随机分成A组(静吸复合组)异氟醚,芬太尼,维库溴铵30例,B组(全凭静脉组) 异丙酚,雷米芬太尼,维库溴铵30例.麻醉诱导均为咪达唑仑,芬太尼,维库溴铵,依托咪酯.分别记入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停药后患者清醒时间,拔管时间.结果 两者术中MAP、HR与术前无明显变化.全凭静脉组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均快于静吸复合组.结论 异丙酚复合雷米芬太尼全凭静脉组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恢复快,苏醒完全,同时可以减少手术室污染,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6.
全凭吸入七氟醚麻醉在小儿腭裂修补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刚  黄元云 《解剖与临床》2008,13(2):121-123
目的:探讨全凭吸入七氟醚麻醉用于小儿腭裂修补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40例择期腭裂修补术患儿随机均分为七氟醚组(S组)和安氟醚组(E组),每组20例。E组安氟醚浓度由1%逐渐升至4%,S组七氟醚浓度由1%逐渐升至8%。维持阶段,挥发性麻醉药浓度维持在1.3~1.5MAC。连续监测血压、心率等指标,观察并比较两组诱导、维持及恢复过程。结果:麻醉期间两组血压、心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诱导及恢复过程拒吸、呛咳、躁动等各项指标S组明显好于E组(P〈0.05或P〈0.01)。结论:全凭吸入七氟醚麻醉是小儿腭裂修补术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喉罩下七氟醚丙泊酚联合骶管阻滞在小儿尿道下裂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尿道下裂成形术的患儿60例,年龄1~6岁,随机分为喉罩七氟醚丙泊酚联合骶管阻滞组(A组),喉罩七氟醚丙泊酚舒芬太尼组(B组)两组。术中均保留自主呼吸,记录呼吸循环变化,诱导和苏醒时间,术中体动和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A组比B组诱导平稳,苏醒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毕时院B组HR明显快于A组。 B组术中体动、阴经勃起、气道辅助处理和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喉罩下七氟醚,丙泊酚全麻联合骶管阻滞麻醉,气道管理方便,能有效抑制应激反应,不良反应少,此方法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尿道下裂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儿疝气手术患儿采用七氟醚吸入麻醉和异丙酚静脉麻醉的效果及其对血流动力学和麻醉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96例疝气手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异丙酚静脉麻醉,观察组患儿采用七氟醚吸入麻醉。比较两组患儿的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应激反应指标。结果观察组患儿苏醒时间为(8.47±2.56)min、清醒时间为(28.45±7.72)min,明显短于对照组(14.42±4.48)min和(43.17±9.86)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麻醉时间以及插管前、插管后、手术开始时、手术结束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去甲肾上腺素、肾素、肾上腺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吸入麻醉运用于小儿疝气手术中麻醉效果更优,苏醒和清醒时间更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刘俊  秦元旭 《医学信息》2008,(11):27-29
目的探讨喉罩通气全麻用于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中的麻醉效果及可行性。方法54例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施气管内插管全麻组为A组(27例),实施喉罩通气全麻组为B组(27例),比较2组麻醉药物用量,术毕苏醒时间,以及喉痛等麻醉并发症。结果A组及B组麻醉诱导时都有不同程度的血压下降,A组气管插管及拔管时,心率增快明显,B组麻醉诱导插管平稳,麻醉维持用药量少,苏醒快,并且并发症少。结论喉罩通气全麻用于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手术,麻醉效果满意,是此种手术安全,可靠的麻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七氟醚复合麻醉与异丙酚复合麻醉对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脑血流量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例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其术中麻醉方式分为七氟醚组和异丙酚组,七氟醚组106例患者采用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异丙酚组94例患者采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比较2组患者麻醉效果,麻醉前、气腹后10 min、术后10 min脑血流量、脑短暂充血反应率及应激反应指标[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结果 七氟醚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言语应答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短于异丙酚组患者(P 0. 05);气腹后10 min、术后10 min七氟醚组患者脑血流量均低于异丙酚组患者(P 0. 05),气腹后10 min七氟醚组患者脑短暂充血反应率高于异丙酚组患者(P 0. 05);气腹后10 min、术后10 min七氟醚组患者COR及NE水平均低于异丙酚组患者(P 0. 05)。结论 与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比较,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运用于腹腔镜妇科手术的效果更好,能够减少患者脑血流量,且能有效减轻应激反应,是较为可靠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C7星状神经节阻滞对全麻患者围拔管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胸腹部择期手术患者(ASA分级Ⅰ或Ⅱ级)60例,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20例(随机数字表法)。术前选择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诱导方式为快诱导,术中机械通气。A、B组手术结束时分别给予左、右侧超声引导C7星状神经节阻滞后停麻药送PACU,C组手术结束后无操作再停麻药送PACU。术毕患者符合拔管指征时边吸痰边拔除气管插管。记录出手术室前(基础值,T0)、拔管时(T1)、拔管后5 min(T2)的收缩期动脉血压(SBP)、舒张期动脉血压(DBP)、心率(HR)。同时,对A、B两组行星状神经节阻滞后出现霍纳综合征的例数以及相关并发症(声音嘶哑、神经血管损伤等)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记录。结果:与A、B组相比,C组患者在T1、T2时点(较T0时点来看)的SBP、DBP明显增高,HR明显加快(P<0.05)。A、B组星状神经节阻滞后均出现霍纳综合征,暂未发现相关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C7星状神经节阻滞在胸腹部择期手术患者全麻拔管时可有效减轻拔管过程中的心血管反应,且超声引导C7入路星状神经节阻滞兼具了安全性和有效性(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王建华 《医学信息》2019,(24):151-152
目的 比较舒芬太尼和地佐辛预防瑞芬太尼麻醉后疼痛过敏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选择2017年6月~2019年6月在我院行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术和子宫全切术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术毕给予地佐辛预防瑞芬太尼麻醉后疼痛过敏治疗,观察组术毕给予舒芬太尼预防治疗,比较两组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不同时间段[拔管即刻(T1)、拔管后10 min(T2)、拔管后1 h(T3)]疼痛(VAS)评分以及临床不良反应(恶心、呕吐、躁动、呛咳)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HR和MA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1、T2时间段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3时间段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0.00%)低于对照组(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芬太尼和地佐辛均可有效预防瑞芬太尼麻醉后疼痛过敏,不影响苏醒时机,但舒芬太尼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前路坐骨神经、股神经阻滞麻醉联合全身麻醉在腰椎疾病行下肢手术中的应用可行性。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6月于我院行下肢手术的腰椎疾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行单纯全身麻醉,观察组在全身麻醉的同时联合B超引导前路坐骨神经、股神经阻滞。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苏醒时间、苏醒后躁动情况及麻醉药物的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中麻醉药物用量少于对照组,患者的拔管时间及苏醒时间也比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苏醒后的躁动情况发生率及躁动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前路坐骨神经、股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腰椎疾病患者中,能够减少镇痛药物用量,维持稳定的术中血流,提高镇痛效果,促进拔管与早期活动,是理想的下肢骨折手术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气管内全麻合并颈丛阻滞和单纯气管内全麻应用于甲状腺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40例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的全麻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气管内全麻合并颈丛阻滞。B组采用单纯气管内全麻,常规麻醉诱导插管,麻醉维持A组用瑞芬太尼0.05—0.15μg/(kg·min).B组用瑞芬太尼0.1—0.2μg/(kg·min),两组均持续静脉输注异丙酚,记录气管插管、切皮、麻醉维持和气管拔管时血压和心率的变化,术后睁眼和气管拔管时间,以及术后是否需要镇痛。结果A组气管插管、切皮、麻醉维持时浅麻醉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B组术后需要镇痛的人数明显多于A组(P〈0.01)。结论气管内全麻合并颈丛阻滞在甲状腺手术时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方面明显优于单纯气管内全麻.并可减轻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在小儿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手术术后围拔管期的镇静作用。方法选择择期进行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手术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A组)和右美托咪定组(B组)各30例;两组均以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靶控输注诱导及维持,手术结束时停药,并静注曲马多2mg/kg。B组手术结束前10min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0.5μg/kg,输注时间10min。两组均等待患儿自然清醒拔管,观察两组生命体征变化、术后睁眼时间、拔管时间以及苏醒期躁动、上呼吸道梗阻、术后恶心呕吐等情况。结果B组拔管时和术后清醒时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较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长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术后上呼吸道梗阻率分别为6.7%和10.O%,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为16.7%和13.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为10.0%,较A组的30.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在手术围拔管期的应用能较好地用于儿童扁桃体手术术后拔管期的镇静,稳定患儿循环情况,减少苏醒期躁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邹雪霞 《医学信息》2019,(10):175-177
目的 探讨巴洛克音乐对焦虑患者围术期焦虑情绪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气管插管全麻下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20例。A组患者常规麻醉,B组在自抽血后(T1)开始全程聆听巴洛克音乐直至拔管结束。聆听音乐后15 min后(T2)行麻醉诱导。比较两组患者T1、T2、拔管后(T3)的血流动力学、焦虑评分,抽血检测血液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记录患者术后1 h VAS评分及吗啡用量。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麻醉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T2、T3时患者MAP、心率及血浆NE水平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焦虑评分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清醒后1 h VAS评分高于B组,吗啡用量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聆听巴洛克音乐可以减轻患者围术期焦虑情绪,其通过减少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来减少应激使患者情绪放松,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双侧T7-9椎旁神经阻滞用于开放性胃癌根治术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开放性胃癌根治手术患者50例,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全麻组(G组)和全麻复合椎旁神经阻滞组(P组),各25例。G组行气管插管静脉全麻,P组于全麻前行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记录基础值(T0)、手术前(T1)、手术5 min(T2)、手术探查时(T3)、手术20 min(T4)、手术1 h(T5)、手术结束(T6)各时间点的MAP和HR,患者术后2 h、4 h、8 h、12 h、24 h、48 h的静息和活动时的VAS评分,术中及术后镇痛药物用量,气管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观察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与G组对比,P组术后4 h、8 h、12 h、24 h的静息及12 h内的活动时VAS评分降低,气管拔管时间缩短,术后躁动发生率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舒芬太尼及术后追加镇痛药用量降低,T2、T3时间点的MAP及T2、T3、T4、T5时间点的HR较低,更为平稳。结论 超声引导双侧T7-9椎旁神经阻滞用于开放性胃癌根治手术患者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七氟醚麻醉对食管癌手术患者脑氧代谢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79例食管癌手术患者临床资料,按照麻醉方案不同进行分组,其中采用丙泊酚麻醉的38例为对照组,采用七氟醚麻醉的41例为观察组.观察术后两组恢复指标(呼吸恢复时间、气管拔管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及麻醉前(T...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腘动脉与后膝关节囊间隙(IPACK)联合隐神经阻滞及“鸡尾酒”疗法在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20年10月—2021年9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60例择期行单侧TKA的老年患者,其中男19例、女41例,年龄60~85(69.0±6.1)岁。按照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IPACK联合隐神经阻滞及“鸡尾酒”疗法为A组,坐骨神经联合股神经及股外侧皮神经阻滞组为B组,单纯全身麻醉为对照组。观测指标:(1)比较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麻醉前生命体征(平均动脉压、心率、外科容积指数)等基线资料;(2)比较患者术中的生命体征变化;(3)比较患者术前和术后24 h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C反应蛋白(CRP)浓度;(4)比较患者术后6、12、24和48 h运动及静息数字评价量表(NRS)疼痛评分;(5)比较患者术后首次自主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12、24和48 h膝关节活动度;(6)比较患者术后一般临床情况(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瑞芬太尼用量)、镇痛泵按压次数、镇痛的补救率及相关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嗜睡、心动过缓)的发生情况。结果 (1)3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术中切皮、扩髓及手术结束时,A、B组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外科容积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患者术后24 h的IL-1β、CRP浓度对照组均高于A、B组(P值均<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4)术后6、12、24、48 h,A、B组静息及运动NRS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5)术后12、24、48 h,A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38.4°±8.9°、67.4°±8.2°、82.1°±8.8°)明显大于B组(29.5°±9.6°、61.3°±7.1°、72.3°±7.1°)和对照组(30.8°±6.8°、59.9°±7.6°、69.2°±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27、5.45、14.73,P值均<0.05),B组与对照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住院时间和首次自主下床活动时间A组最短,为(27.0±5.8)h、(3.8±0.8)d,对照组为(39.6±6.4)h、(4.6±0.9)d,B组为(47.7±4.0)h、(5.2±0.8)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1.33、11.71,P值均<0.001)。(6)A、B组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瑞芬太尼用量、术后镇痛补救与不良反应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老年患者TKA行IPACK联合隐神经阻滞及“鸡尾酒”疗法,术中及术后患者镇痛效果较好,住院时间短,运动功能干扰小,对TKA后老年患者的早期功能锻炼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程燕  张宁  郭金光 《医学信息》2018,(12):83-86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甲状腺手术全麻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2月择期全麻甲状腺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D组给予右美托咪定,R组给予瑞芬太尼。观察患者入室时、插管前、插管后5 min、手术开始后5 min、手术开始后30 min、缝皮时、拔管后5 min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记录麻醉时间、手术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入PACU时的警觉镇静评分、术后疼痛评分、补救止吐和镇痛药物的使用。观察患者0~2 h、2~24 h内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 T2~T7时D组HR低于R组(P<0.05),两组间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组和D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长于R组,D组OAA/S镇静评分低于R组(P<0.05);后2个时段,D组恶心发生率低于R组(P<0.05);止吐药使用率低于R组(P<0.05);两组术后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0~2 h疼痛VAS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24 h,D组VAS评分低于R组;两组补救镇痛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甲状腺手术患者,麻醉诱导前右美托咪定负荷量1 μg,维持量0.3~0.5 μg/(kg·h)可有效降低术后恶心呕吐的症状,减少止吐药物的使用,改善术后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