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研究采用DSA诊断以及介入治疗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所有患者进行DSA造影诊断以及介入治疗,并采用回顾性的方式进行分析其治疗后的效果。结果患者经DSA造影诊断后,有60例阳性,10例阴性;在60例阳性患者中有40例是介入栓塞或者灌注治疗,有33例首次止血成功,7例复发,未有严重并发症出现,如穿孔和无肠管坏死等。通过内科保守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分别有10例。结论对于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积极采用DSA诊断,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将其患者出血的具体位置以及导致的因素进行确定;采用介入治疗后,取得优质的临床疗效,值得广泛应用和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选择性动脉造影和动脉栓塞在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大出血的诊断治疗中应用.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例消化道大出血的病人行DSA造影,并行动脉栓塞或药物灌注止血治疗.使用5Fcobra导管和3Fsp微导管,选择性插管至腹腔干或肠系膜上、下动脉造影,并对明确出血血管行超选择插管至出血动脉行动脉栓塞止血治疗.结果:DSA示:3例造影未见明显的异常血管,仅给予缩血管药物灌注止血.2例有明确的出血征象,其中1例十二指肠降部动脉畸形,1例肠系膜上动脉的回结肠动脉末梢破裂出血,用微导管插至出血动脉末级分支行明胶海绵及真丝线段颗粒栓塞治疗,均达到止血作用.结论:选择性动脉造影对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大出血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通过选择性插管行DSA并对异常血管或出血血管栓塞和药物灌注可以起到诊断与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消化道大出血经导管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1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采用Seldinger法穿刺股动脉进行选择性动脉造影,明确出血部位后行动脉栓塞治疗,栓塞剂为明胶海绵颗粒和弹簧圈,1例患者行肠系膜下动脉造影后灌注立止血。结果:21例患者中,16例造影发现出血部位,经介入治疗出血停止,其中2例介入治疗后1周内发生再出血。结论:DSA在消化道出血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动脉栓塞或立止血灌注治疗消化道大出血方法简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刘志伟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9):2264-2265,2268
目的分析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DSA诊断及介入治疗的价值。方法选择某院2007年6月~2009年6月行DSA检查和介入治疗的30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析DSA造影及治疗结果。结果 30例患者中有27例发现出血部位,阳性率90.00%。27例阳性病例19例实施介入治疗,介入术后1周有3例患者发生再次出血,复发率17.65%。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均未复发,总有效率88.24%。外科手术治疗4例,内科保守治疗7例。结论 DSA诊断及介入治疗用于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多能明确出血部位及原因,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DSA)与介入治疗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8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行DSA检查(观察组),检查造影剂外溢、病理血管和肿瘤染色,从而确定出血原因及部位,对出血部位采用超选择动脉插管灌注垂体后叶素止血或明胶海绵栓塞进行治疗。对68例患者采用胃镜检查,采取急救措施并利用药物对患者进行综合治疗(对照组)。结果:观察患者总有效率率为95.59%,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9.41%。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发现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及介入治疗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有重要诊断治疗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DSA)与介入治疗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8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行DSA检查(观察组),检查造影剂外溢、病理血管和肿瘤染色,从而确定出血原因及部位,对出血部位采用超选择动脉插管灌注垂体后叶素止血或明胶海绵栓塞进行治疗。对68例患者采用胃镜检查,采取急救措施并利用药物对患者进行综合治疗(对照组)。结果:观察患者总有效率率为95.59%,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9.41%。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发现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及介入治疗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有重要诊断治疗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消化道大出血经动脉造影检查,表现阴性后的进一步介入治疗措施及临床价值。方法对15例动脉造影表现阴性的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内镜检查结果及其它间接征象的提示行相应的介入治疗,其中9例作试验性栓塞治疗,6例给予动脉灌注止血药物。栓塞剂采用明胶海绵颗粒及钢圈,灌注药物采用立止血,立止血灌注量为2 KU(克氏单位)溶于20 m l注射用水,20 m in注完。结果试验性栓塞和灌注止血药物2种方法的出血控制率分别为66.7%(6/9)和33.3%(2/6),未见胃肠道缺血坏死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动脉造影表现阴性的消化道动脉性大出血,根据临床表现和内镜检查结果提示的部位,可采用试验性栓塞和动脉灌注止血药物的介入治疗方法,可有效控制出血,技术上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经血管内灌注血凝酶的止血效果。方法将28例OGIB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给血凝酶1~2KU,另一组给血管加压素0.2u/rain的剂量经导管内推注,20min内推完,总量6U。若出血未止,20min后再次推注6U后,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止血效果均在80%左右,但血凝酶组不良反应明显较少。结论血凝酶治疗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不良反应小,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立止血在治疗新生儿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观察立止血在治疗新生儿消化道出血中的止血效果。方法:采用立止血治疗60例(治疗组),采用一般止血药治疗54例(对照组),两组作对照。结果:治疗组的止血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立止血能有效地控制和减少新生儿消化道出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在抢救急性动脉大出血中的方法、注意事项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7例动脉性大出血患者介入诊治资料。均采用改良式Seldinger技术行右股动脉穿刺入路,行选择性或超选择性动脉造影明确出血部位,用明胶海绵栓塞出血靶血管或注射血管收缩剂进行止血。结果:37例大出血患者(盆腔大出血2例。肾出血5例,胆道术后大出血1例,上消化道大出血8例,下消化道出血5例,肝癌破裂出血1例,妇科大出血8例,支气管大咯血7例),30例一次性栓塞止血成功,1例两次栓塞止血,1例栓塞止血失败,5例下消化道出血经导管灌注垂体后叶素止血效果明显。结论:介入放射学经皮选择性及超选择性动脉造影术对动脉性大出血定位诊断明确。经导管栓塞出血靶血管或注射血管收缩剂止血安全、高效,可以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慢性肺心病合并消化道出血1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慢性肺心病合并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慢性肺心病患者870例,考察消化道出血各种类型的症状、体征、阳性实验室检查的发生率。结果本组肺心病合并消化道发生率为13.3%,消化道出血常常是呼吸衰竭和肺性脑病的并发症,消化道症状不典型或缺如。结论对于慢性肺心病重症呼吸衰竭和肺性脑病的患者应注意腹部出现的任何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研究脑动静脉血管畸形(AVM)患者进行介入治疗时,术前和术后的护理过程,探讨护理对减少介入治疗脑动静脉畸形并发症和提高患者预后生存质量的价值。方法:选择22例应用血管内栓塞治疗的AVM患者,同时进行密切护理,术前详细评估病情,做好术前心理护理;术后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22例患者中,20例患者栓塞治疗成功,成功率为90.91%。完全栓塞18例,完全成功率81.82%;1例栓塞90%以上,成功率为4.55%。1例发生过度灌注综合征,占4.55%;无脑出血患者,患者原有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未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术前充分准备和术后严密的病情观察及周密细致的护理,是颅内AVM患者介入治疗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在诊治顽固性鼻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例顽固性鼻出血患者使用常规方法止血治疗无效后,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穿刺法做右侧股动脉穿刺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查明出血部位及责任血管后施行超选择性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6例患者中5例栓塞同侧颌内动脉一次止血治疗成功,另1例经加栓同侧面动脉及对侧颌内动脉而治愈。结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诊断与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李晨波 《医疗保健器具》2011,18(11):1736-1737
目的评价介入治疗在产后大出血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Sledinger's技术行子宫动脉或髂内动脉插管,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明确出血部位,使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结果 15例患者中14例经栓塞后出血立即明显减少,1例栓塞后盆腔内血肿继续增大而行剖腹血肿清除术,成功率93.3%。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均月经恢复正常。结论介入治疗包括髂内动脉和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大出血具有止血迅速,创伤小,并发症少,可保留子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曾燕  陈拉妮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7):2331-2333
目的:探讨中晚期宫颈癌经术前血管性介入动脉栓塞灌注化疗术后,分期逆转后获得行根治性手术的疗效。方法:选择活检确诊为宫颈癌临床分期Ⅱb、Ⅲa患者29例,术前行血管性介入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股动脉为穿刺点,采用Seldinger's技术超选择插管至双侧子宫动脉下行支或主干,灌注栓塞卡铂300 mg/m2,2/3量灌注,1/3量混合于明胶海绵中进行栓塞,然后将导管退至髂内动脉前干,再灌注化疗药:鳞癌采用博来霉素45 mg/疗程,腺癌采用吡柔吡星60 mg/m2加生理盐水100 ml分双侧灌注。介入术后15~20天给予根治性手术,随访5年,通过介入术后观察宫颈肿瘤的反应性、根治性手术的情况,淋巴结转移、复发、生存时间的长短来评价疗效。结果:29例患者经介入治疗后15~20天肿瘤体积明显缩小或消除,近期效果显著,出现临床分期逆转后行根治性手术,术后病理检查显示4例患者癌细胞变性,坏死,7例宫旁浸润消失或显著减轻,6例脉管内癌栓,6例淋巴结转移。介入治疗加手术后至今无复发或转移12例。结论:根治性术前超选择动脉灌注化疗栓塞具有较好的缩减肿瘤,粘连松动的效果,不增加手术难度及术后并发症,可使原来无法手术的患者获得切除病灶的机会,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缩短,组织分离容易,手术彻底,不增加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并探讨有关治疗方法。方法对东莞三局医院2011-08/2013-08收治的新生儿消化道出血患者48例临床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结果低出生体重、新生儿窒息发生、早产等发生新生儿消化道出血比例较高(P〈0.05),48例消化道出血患儿通过对症治疗后,显效患儿30例,有效患儿17例,无效患儿1例,总有效率为97.91%。结论由新生儿窒息等导致应激性溃疡是新生儿消化道出血重要的因素,医生护士共同指导完成围产期保健以减少早产与窒息等现象,可降低新生儿消化道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54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MSCTA检查,并进行图像后处理,观察肝癌的MSCTA特点,并与17例同期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的肝癌患者进行对比,以分析MSCTA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肝癌患者MSCTA动脉期均可见程度不同的肿瘤染色,2例肝动脉门静脉瘘;部分患者在门静脉期及肝静脉期见到静脉癌栓;MSCTA显示肝动脉变异10例,变异率为18.5%(10/54),与DSA符合率为100.0%.MSCTA显示肝癌寄生动脉11支,1例DSA检查未发现,为右膈动脉供血的肝癌,两种方法显示肝癌寄生动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A为一种微创伤的肿瘤血供诊断方法,可清晰显示肝动脉及其分支的起源与走行、肝癌的供血动脉、肝癌寄生动脉,与DSA显示结果高度一致,对肝癌介入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