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患者术前血小板(platelet,PLT)计数对其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ive clotting time,ACT)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汕头市中心医院2008~2012年共410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PLT计数和年龄分为4组:I组为PLT〈240×109/L,年龄〈14岁;II组为PLT〈240×109/L,年龄〉14岁;Ⅲ组为PLT〉240×109/L,年龄〈14岁;Ⅳ组为PLT〉240×109/L,年龄〉14岁。4组肝素化后5~10 min抽取中心静脉血测定ACT。ACT〉480 s为抗凝满意;ACT〈480 s为肝素相对耐药;如追加肝素至50~60 mg/kg后ACT仍达不到480 s,则为肝素耐药。结果Ⅳ组与Ⅱ组相比,ACT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26.12±201.93)s vs.(837.02±150.54)s,P〈0.05];且肝素相对耐药(ACT〈480 s)发生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2%(11/83)vs.1.1%(2/187),P〈0.05]。Ⅲ组与I组A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PLT计数增高且年龄〉14岁的患者,容易引起ACT缩短,引发肝素相对耐药的可能性较大。而年龄〈14岁,即使PLT计数偏高,也较少出现肝素耐药。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1987年采用全血激活凝血时间(ACT)监测来指导体外循环病人肝素抗凝和鱼精蛋白中和100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一般资料:100例中先心病70例,其中紫绀型10例,非紫绀型60例;后天性心脏 相似文献
4.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9,(2)
目的评价低的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在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冷冻球囊治疗中的安全性。方法纳入本科诊断为房颤行冷冻球囊消融治疗的患者155例,术前随机分为A、B两组。A组78例,ACT维持在250~300 s;B组77例,ACT维持在300~350 s。观察患者术中、住院期间以及出院1个月内出血及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并予以统计学分析。结果 B组较A组住院期间股静脉穿刺部位出血发生率高(13.0%vs 1.3%,P<0.05),其他部位出血事件(如脑出血、心包积液、皮肤黏膜出血等)无差异。经性别分组后,男性及女性患者ACT达标率无差异(86.76%±16.56%vs 91.26%±14.57%,P>0.05),但女性患者术中肝素总量少于男性[(7 889.71±1 712.22)U vs (9 372.99±1 999.85)U,P<0.05]。结论冷冻球囊消融治疗房颤时ACT维持在250~300 s是安全的,女性患者术中ACT更易达标。 相似文献
5.
6.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5,(1)
目的总结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术中配合经验,为护理质量改善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行体外循环术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护理和配合实践,总结配合经验。结果本组患儿均手术成功,术中、术后未发生意外。患儿在不同时段的CI、SV、LVEF、LCWI等指标变化幅度不大,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中,要加强护理配合,以获得更好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7.
8.
10例主动脉手术在体外循环下进行。降主动脉手术4例,升主动脉手术5例,主动脉弓离断(B型)手术1例。根据不同手术分别采用低温体外循环,深低温停循环或左心转流。本组死亡3例。本文讨论了左心转流的方法,深低温停循环的安全时限,B型主动脉弓离断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及防止人工血管渗血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体外循环术后的超声监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术后超声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超声诊断仪对107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患者术后早期行心脏、胸腔及肝脏扫查.根据病情变化每天或间隔1~2d检查1~2次。结果经超声检查发现心包填塞7例(6.5%),心肌收缩力减弱引起的低心排血量综合征8例(7.5%),二尖瓣置换术后感染性心内膜炎并瓣周漏1例(0.9%),胸腔积液51例(48.7%),术后肝脏反而增大者5例(4.7%)。经采取适当治疗措施后大部分患者好转.3例死于心肌收缩力减弱引起的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结论超声监测为部分体外循环术后心肺并发症的早期诊断和正确处理提供了依据,特别是对心包填塞和心肌收缩力减弱引起的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鉴别诊断具有确诊价值,对观察术后心功能变化及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1990~1997年,我们对31例患者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再次瓣膜替换术,现将体外循环管理体会介绍如下。临床资料:31例患者中,男14例,女17例;年龄31~58岁;体重42~68kg。手术原因为生物瓣衰败28例,机械瓣功能障碍3例;心功能(NYHA)... 相似文献
11.
12.
本文对14例在 CPB-F 作心内直视手术患者术中血浆 C_3、C_4和 B 因子进行了检测,结果提示,在 CPB 中,补体系统 C_3和 B 因子的变化主要是经旁路途径激活;但在 CPB 后,也可经经典途径激活;而 C_4则主要经经典途径激活。 相似文献
13.
<正>在常温体外循环、氧合血心停搏液持续心肌灌注下行心脏手术,较易出现高钾血症。高钾血症对心功能的恢复极为不利,必须及时处理。在临床工作中,笔者曾遇到6例高钾血症,现就其原因及处理浅析如下。1一般资料我科2007年5月至2012年5月共实施体外循环手术75例,发生高钾血症患者共6例,男4例,女2例;年龄48~65岁,平均年龄(56.5±7.2)岁,其中二尖瓣膜置换术3例,主动脉瓣置换术2例;双瓣置换术1例,灌注心脏停搏液后连续2次血电解质检测血钾均大于5.5mmol/L。经处理后心脏自动复跳5例,除颤3次复跳1例,6例患者均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14.
体外循环术后泌尿系统的监护是反映体液平衡的重要指标之一,我院自1998年以来共施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208例,术后均常规置导尿管进行泌尿系统的监测,现将临床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16.
体外循环用于肺大疱修补术的配合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院2004年6月,为一例左侧肺毁损,右侧肺大泡的患者应用体外循环,施行右肺大疱修补术,现将其手术配合报告如下。患者男性,62岁,半月前突发胸闷、呼吸困难、胸痛,入院、摄胸片,示右侧气胸、左侧肺毁损,予胸腔闭式引流,肺复张后再发气胸2次,均闭式引流后好转,经胸部CT诊断:左侧肺及右上、下肺结核,左侧肺毁损,右侧液气胸(压缩40%),右上肺大泡,右肺代偿性肺气肿,纵隔左移明显。全麻,体外循环下行肺大泡切除,术中失血2800ml,输液及输血共2700ml,术后保留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手术方法:取平卧位,采用静脉复合麻醉加气管置管,取胸骨正中切… 相似文献
17.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开展至今已有三十余年历史,人们对体外循环技术不断研究和改进,早年多注重机械方面的改建,近年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以及测试手段的不断改善,研究方向多趋向探讨体外循环后体内诸器官生理功能的变化。补体系统是体内重 相似文献
18.
19.
20.
1994年 10月~ 2 0 0 0年 9月 ,我科实施了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 10 9例。现将手术前后监护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 10 9例 ,男 5 6例 ,女 5 3例 ;年龄 2~ 5 8岁 ,平均 19.74岁。其中室间隔缺损 46例 ,房间隔缺损 2 1例 ,心脏瓣膜置换 2 6例 ,修补 2例 ,法洛氏四联症 4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