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剖宫产围手术期用药预防术后感染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剖宫产围手术期用药对降低术后感染的效果。方法:将200例选择性剖宫产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围手术期用药组)104例,选用甲硝唑与头孢噻肟钠,于手术开始前30min内单次静脉冲击给药,术中冲洗宫腔及切口,腹腔留置抗生素;对照组(传统术后用药组)96例,术后头孢噻肟钠+甲硝唑全身用药5~7d。结果:试验组无一例发生子宫体炎,伤口感染率由15.60%降至2.88%,术后致病率由21.88%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碘附纱布在急症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行急症剖宫产术的134例患者,按手术顺序分为奇数应用组和偶数对照组,两组年龄、孕次、孕周及高危感染因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组在缝合子宫前用碘附纱布擦拭子宫切缘和宫腔2次。宫口扩张>3cm者将碘附纱布自子宫下段塞入阴道内,术后取出。对照组用干纱布擦拭官腔后常规缝合子宫,术后预防性应用相同抗生素5-7d。结果应用组无一例切口和宫腔感染,术后病率6例(9.0%)。对照组腹壁切口感染者5例,需二次缝合3例,宫腔感染10例,术后病率29例(4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症剖宫产中用碘附纱布擦拭子宫切缘和宫腔,能有效降低术后感染率,可作为常规应用。  相似文献   

3.
在本研究中,我们选择了90例外科腹腔内感染病人,随机分为二组,一组为厌氧灵治疗组,一组为氨苄十灭滴灵治疗组。所有病例于术中取材,进行细菌学调查。二组病人分别于术前一日用药至术后四日,观察体温、白细胞变化,排气时间,切口感染率。结果表明,本组病例中,厌氧菌的检出率为56.7%,需氧菌的检出率为54.4%。术后第三日,二组病例的体温恢复正常;白细胞计数氨苄十灭滴灵组(10.14±2.84×109/L)较厌氧灵组(8.94±2.31×109/L)轻度升高,(P<0.05);厌氧灵组的排气时间(2.31±0.53天),早于氨苄十灭滴灵组(3.07±0.52天)(P<0.01);厌氧灵组的切口感染率虽低于氨苄十灭滴灵组,但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厌氧灵在临床应用中对防治腹内感染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作者将所在的加拿大多伦多一医院1978年10月~1981年3月以来收治的72例阑尾切除术病人(男47例、女25例,年龄15~60岁,平均27.5岁)分为两组。30例病人于术前20分钟接受静脉滴注灭滴灵1g及术后0.5g,q8h×5次作为治疗组;另一组42例仅接受静脉滴注灭滴灵1次(0.5g/250ml)作为安慰剂对照组。结果在阑尾残端培养得需氧菌生长45例(62%)和厌氧菌生长29例(40%):分别为大肠杆菌及松脆类杆菌属。72例中6例(8.2%)于术后发生伤口感染:4例(9.5%)属安慰剂对照组,2例(6.6%)在灭滴灵治疗组。作者结论认为,两组对预防非穿孔性急性阑尾炎术后伤口感染无显著差异,但这并不能否定灭滴灵在预防  相似文献   

5.
碘伏清洗Ⅲ类切口防止感染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切口感染是外科手术后常见并发症,Ⅲ类切口较Ⅰ、Ⅱ类切口感染率更高,给患者带来痛苦,延长了住院时间,造成一定经济损失。为了减少Ⅲ类切口感染的发生,探讨预防切口感染的方法,我院从2003年9月至2004年7月对334例行急诊剖腹探查术的Ⅲ类切口,分别用0.5%灭滴灵和2%碘伏溶液清洗切口,结果,用碘伏溶液者切口感染率明显低于用灭滴灵者,现报告如下。334例患者分为灭滴灵组和碘伏组。灭滴灵组155例,男98例,女57例,年龄8~75岁,平均年龄43.4岁;急性化脓和坏疽性阑尾炎93例,急性化脓性胆囊炎27例,急性上消化道穿孔35例。碘伏组179例,男112例,女67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改良B-Lynch缝合术治疗剖宫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价值和体会。方法将52例剖宫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分为2组,每组26例。观察组实施改良式B-Lynch缝合术止血,对照组予以宫腔填塞术止血。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出血量及治疗有效率、产褥病率等。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出血量及术后产褥病率低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改良B-Lynch缝合术治疗剖宫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操作简单,止血效果可靠,术后产褥病率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改良子宫背带式(B-Lynch)缝合术与宫腔填纱术治疗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随机将64例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产妇分为2组,各32例。对照组实施宫腔填纱术,观察组实施改良B-Lynch缝合术。结果观察组术中及术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止血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抗生素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产褥病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8~12个月,2组产妇均未发生再次大出血和严重感染等并发症。2组恶露排净时间、月经复潮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B-Lynch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止血效果好,且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术的体会。。方法将300例剖宫产产妇分为观察组200例和对照组100例,观察组实施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术,对照组实施纵切口腹膜内剖宫产术,比较2组手术效果。结果横切口腹膜外剖官产术在手术时间、切口愈合率、切口感染率及Apgar评分等方面均优于纵切口腹膜内剖宫产术,且不增加新生儿窒息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横切口腹膜外割宫产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从开腹至娩出胎儿时间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首次剖宫产不同腹壁切口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12—2018-07间接受再次剖宫产手术的80例产妇。将首次剖宫产采取腹壁横切口的46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将首次剖宫产采取腹壁纵切口的34例产妇作为观察组。比较2组产妇首次术后腹、盆腔粘连情况及再次剖宫产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结果观察组产妇首次术后腹、盆腔总粘连率低于对照组,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首次行剖宫产采用腹壁纵切口,腹盆腔粘连率低,可减少再次剖宫产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有利于提高再次剖宫产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阑尾穿孔切口感染的预防(附60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我院自1984~1989年共手术治疗阑尾炎469例,其中阑尾穿孔60例。为预防阑尾穿孔切口感染,而对60例阑尾穿孔腹腔脓液较多的患者,应用部分缝合腹膜的方法,术后愈合良好,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60例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6~66岁。60例均选用麦氏切口,按常规操作,术中仅缝合切口腹膜中心一针,其余部分腹膜不缝合。有切口污染可能的病例均认真反复腹膜外冲洗以及腹腔内都予以吸净清理。术毕不常规放置引流物,只对阑尾残端处理不满意、腹腔内脓液多时才在切口下方2cm、回盲部放置橡皮管引流。60例均常规术前、术中、术后静滴灭滴灵4~6天,同时给庆大霉素肌注或静滴。结果:本组患者平均住院10.06天。56例切口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