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2年1月~1999年2月我院儿科共收治心律失常小儿13例,现将其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用的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3例患儿均为快速型心律失常,依其病因分类如下:(1)预激综合征引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2例。(2)病因不明的PSVT4例。(3)病毒性心肌炎4例。(4)心肌病3例。1.2 治疗方法 预激综合征组2例PSVT。其中1例病史3年,每年多次发作,三磷酸腺苷(ATP)静脉推注(静推)均有效。转律后的心电图(EKG)P—R间期缩短,为不典型预激,外院行射频消融术后根治,随访3年无复发。另1例分别以ATP、西地兰转律无效,普多帕酮静推后…  相似文献   

2.
妊娠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PSVT)发生率要高于非妊娠期。我们对经兴奋迷走神经治疗后未转律的 PSVT患者采用食道调搏超速抑制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992年 7月~ 2 0 0 2年 6月我院急诊妊娠合并PSVT患者 3 2例。年龄 2 1~ 3 4岁 ,平均 2 6岁 ,孕周1 0~ 3 9周 ,其中妊娠前有 PSVT史 4例。所有PSVT患者发作时均经心电图证实 ,心率≥ 1 5 0次 /分 ,QRS时间≤ 1 0 0毫秒。所有病例均经刺激迷走神经 ,其中 6例病人又经药物 (普罗帕酮或维拉帕米 )治疗 3 0 min以上未复律。2 治疗方法和结果采用食管双极起…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青壮年原发性气胸复发情况,研究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69例青壮年原发性气胸及复发,作传统胸腔闭式引流与胸腔镜手术两种治疗方法的耗费-疗效比较。结果:原发性气胸传统胸穿或胸引流治疗后复发36.9%,同侧第2次气胸后复发率30%,复发病例住院时间和费用明显增加,胸腔镜手术治疗组随访未见复发,住院时间短,但费用高。结论:原发性气胸复发率高,治疗选择应根据个体情况,胸腔闭式引流方法简单,是首次气胸的治疗首选,持续性和复发性气胸是辅助胸腔镜手术治疗适应证。  相似文献   

4.
沈兴  陈艾  陈书琴  朱红枫 《重庆医学》2012,41(8):788-789
目的探讨儿童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早期识别和治疗方法。方法对该院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46例儿童PSVT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婴儿PSVT发作时心率为200~300次/min,以精神萎靡,烦躁、呕吐、面色苍白为主要表现;儿童PSVT发作时心率为170~260次/min,以心悸、胸闷、乏力、面色苍白为主要表现。针对心功能情况选择普罗帕酮、三磷腺苷、毛花甙C或胺碘酮复律成功。结论早期识别并及时采取合理药物治疗方案可有效终止PSVT的发作。  相似文献   

5.
背景 双相Ⅰ型障碍(BP-Ⅰ)临床表现复杂,易漏诊、误诊,治疗困难,复发率相对较高。部分患者即使获得规范化治疗,仍会反复发作导致其社会功能受损明显。目前针对BP-Ⅰ首发躁狂患者复发情况的相关研究相对缺乏,且随访时间相对较短。目的 探讨BP-Ⅰ首发躁狂患者7年间疾病复发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河北省精神卫生中心门诊就诊和住院的BP-Ⅰ首发躁狂患者。根据复发次数分为低复发组(复发次数<4次)和高复发组(复发次数≥4次)。收集首发BP-Ⅰ时的人口学特征:包括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婚姻、职业、受教育水平;心理认知评估情况: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Stroop色-词关联测验(Stroop)、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疾病特征:阳性精神疾病家族史、发病前有无应激性生活事件、是否伴攻击特征、是否伴精神病性症状、杨氏躁狂量表(YMRS)总分;治疗情况:急性期治疗时间、接受维持期治疗情况。随访7年,收集第1年内复发情况、只有躁狂发作情况、是否伴精神病性症状,计算伴精神病性症状发作占比、抑郁发作次数占比、躁狂发作次数占比、维持治疗次数占比;第7年末次随访时采用药物依从性评定量表(MARS)评估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采用整体功能评定量表(GAF)评估患者的功能水平。结果 共入组147例,完成7年随访101例,低复发组45例,高复发组56例。低复发组干扰量正确数(SIE)低于高复发组、接受维持期治疗者比例高于高复发组(P<0.05);低复发组中第1年内复发比例低于高复发组,只有躁狂发作者比例、维持治疗次数占比高于高复发组(P<0.05)。经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只有躁狂发作为复发情况的影响因素(OR=0.170,P<0.05)。结论 BP-Ⅰ首发躁狂患者首次发病后执行功能相对良好的、接受维持期治疗的、只有躁狂发作的、维持期治疗次数占总发作次数比例高的患者后期复发率低;首次发病缓解后第1年内复发的患者后期复发率高。其中只有躁狂发作为影响因素,单纯躁狂发作者的复发结局优于躁狂抑郁交替发作者。  相似文献   

6.
零庆珍 《广西医学》2006,28(1):128-129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是儿科常见的快速型心律失常,急诊抢救的主要目的是终止其发作,转复为窦性心律.近年来射频消融术的开展,使PSVT治疗手段不断完善,但药物复律仍是控制PSVT的重要方法.我科自2001年1月至2005年1月共收治该病患者68例(共85例次),应用心律平或三磷酸腺苷(ATP)进行复律治疗,观察疗效及副作用.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儿童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药物复律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比较几种常用复律药物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58例PSVT患儿入院后分别予三磷酸腺苷(ATP)、西地兰、心律平、胺碘酮进行复律治疗,根据复律效果进行临床分析.结果:ATP转复率为75.0%,西地兰转复率为71.4%,心律平转复率为72.7%,胺碘酮转...  相似文献   

8.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5VT)为常见临床心脏急症,需紧急转复心律以止其急性发作,目前仍以药物治疗为主。但如何选择转复率高、转复时间短、疗效持久及安全的药物治疗l;SVTI?,是临床医生常面临的难题。本文结合文献对比分析我院1980年1月~lop年1月使用6种药物治疗15VrY的即时疗效,以期对PSVT复律药物的选择有所研益。1资料与方法l.l一般资料:全组m138例均系我院急诊及心内科资料完整的患者,均经心电图证实确诊。平素求服用任何药物。其中男78例,女cd例,年龄14-72(平均41)岁;IEVTI?首次发作者42冽,反复发作者(l月…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经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治疗的婴儿痉挛症患儿,发作控制以后脑电图对复发的预测价值。 方法 收集婴儿痉挛症患儿50例,回顾性分析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研究。患儿接受初始ACTH治疗后,发作均得到控制。根据发作控制1月左右的视频脑电图结果,将患儿分为3组,即正常组(无癫痫波,n=11)、不正常组(有癫痫波但无高度失律,n=33)及高度失律组(n=6),比较3组的复发率。 结果 经过1~5年的随访,50例中,癫痫复发22例(44%),其中癫痫性痉挛18例,局灶性发作4例。复发与治疗后脑电图密切相关,脑电图正常组、不正常组及高度失律组的复发率分别为9.1%,48.5%及83.3%,3组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婴儿痉挛症患儿经过初始ACTH治疗发作控制后,其脑电图对癫痫复发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魏传峰  李建伟 《中原医刊》2003,30(19):54-55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PSVT)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类快速型心律失常 ,常突然发作 ,持续时间长短不一 ,随着心脏电生理技术的发展 ,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手段亦不断多样化 ,包括物理方法 ,药物 ,程控刺激 ,电复律等 ,现将我科 1999~2 0 0 1年药物治疗PSVT 3 2例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3 2例PSVT均为我院急诊科和门诊收入住院病人 ,其中男性 18例 ,女性 14例 ,年龄最大 71岁 ,最小 19岁 ,平均年龄 3 9 5岁。反复发作 17例 ,首次发作 15例。以就诊时间为准 ,发作时间最长 3 7小时 ,最短 9分钟。所有病人发作时均感心…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三磷酸腺苷(ATP)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PSVT患者采用静脉注射ATP治疗的情况。结果92例转为正常窦性心律,6例通过其他药物及电复律转为正常窦性心律,ATP转复成功率为93.9%。转律中部分患者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均未做处理自行缓解。结论 ATP治疗PSVT具有起效快,操作简便,转复率高,不良反应持续时间短,安全性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三磷酸腺苷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3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是一种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疾病,突然发作和终止,心室律规则,频率160~220次/min,发作时间较长,可引起血流动力学障碍,需紧急处理。目前常用的治疗措施有药物转复、电转复和根治性射频消融术。2000年3月-2006年3月我们用三磷酸腺苷(ATP)治疗36例PSVT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分析新生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36例新生儿PSVT患儿的一般资料、临床发病特点、心电图的表现、治疗方法、随访的结果和预后,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新生儿PSVT的主要临床表现是神萎、面色苍白、拒奶、发绀、心率〉210次/min,经心电图明确诊断为新生儿PSVT,10例患儿合并预激综合征。8例经兴奋迷走神经转复成功,21例经药物转复成功,7例经上述方法无效后经食管心房调搏行超速抑制后转复成功。所有患儿转复后均给予地高辛和心得安维持治疗3~6个月。随访2年,无复发。结论与年长儿不同,新生儿PSVT常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诊断主要依据心电图,部分患儿可合并预激综合征。转复方法中兴奋迷走神经和药物转复均有一定疗效,以上二种方法无效时,采取食管心房调搏进行转搏更为迅速、有效、安全、可重复且无副作用,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新生儿PSVT的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三磷酸腺苷(ATP)3次给药法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成功率、心脏停搏及其他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将74例PSVT患者随机分为3组,直到每组入选病例使用20mg或25mg ATP成功终止PSVT达6例为止。A组为对照组,直接快速静脉注射25mg ATP,B组与C组均为ATP 3次给药法组,首次剂量均为1.5mg,无效则予以第2次剂量6.0mg,如仍未终止,再给予第3次剂量,B组与C组分别为25mg与20mg。观察3组患者转复成功例数,记录转律成功时及其后30s内心电图,测量最长RR间歇,观察各类心律失常发生例数。结果在PSVT被20mg或25mg ATP终止的患者中,B组与C组的平均心脏停搏时间显著地短于A组(P<0.05)。ATP 3次给药法治疗的B组和C组患者PSVT转复成功率无明显差异,但在两组中,3次给药法PSVT转复成功率明显地高于2次给药法,而且第3次ATP终止PSVT时心脏停搏时间显著长于第2次给药患者。ATP终止PSVT时发生的心律失常主要为窦性停搏。结论 3次给药法可简化操作,减少ATP使用的单剂量与总剂量,进一步提高PSVT转复成功率,有效地减少终止PSVT时出现的心脏停搏,显著地缩短心脏停搏的时间,极大地提高了ATP转复PSVT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临床上最常用的3种复律药物即异搏定、心律平、西地兰转窦率、复律时间及副反应发生率的对比分析,为临床选药提供参考。方法将47例PSVT患者分为异搏定组、心律平组、西地兰组,对三组的转窦律、复律时间以及副反应的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三组药物的转窦率、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西地兰组转窦时间明显长于异搏定组(P<0.05)、心律平组(P<0.05),心律平组转窦时间又比异搏定组长(P<0.05)。结论三种药物在治疗PSVT疗效及副反应方面差异无显著性,但因异搏定、心律平的转窦时间短,起效快,可作为治疗PSVT的首选药物,西地兰因复律时间长,作为二线药物来选用。  相似文献   

16.
延长激素疗程合雷公藤多甙治疗儿童肾病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减少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复发,提高治疗后长期缓解率。方法:随机选择1994年1月~2000年4月问住院病例,初治44例,为治疗1组,经治疗缓解后复发再治39例,为治疗2组。皮质激素重新足量诱导治疗,缓解后缓慢减量,总疗程延至12~18个月,在疗程中均合用雷公藤多甙3个月强化治疗。结果:随访观察3~9年,治疗1组复发14例,复发率31.8%,治疗2组复发11例,复发率28.2%。药物近期副作用很少。18例经皮肾穿刺活检,病理类型有微小病变型6例,系膜增生性肾炎9例,IgM肾炎1例,IgA肾炎1例,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1例。结论:延长激素疗程合用雷公藤多甙能显著减少儿童肾病综合征的复发。  相似文献   

17.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是一种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有突然发作、突然终止的特点,尽快终止PSVT为治疗的主要目的。药物复律终止PSVT仍是目前常用而又简单可靠的治疗措施。本文观察了76例PSVT的复律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76例发作心动过速时均经心电图检查证...  相似文献   

18.
阵发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为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用来转复的药物选择较多。老年人发生PSVT时由于并发症较多,限制了某些药物的应用。我们1994年1月~1999年1月应用10mgATP转复老年人PSVT20例的临床结果,以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未经药物治疗的PSVT老年患者20例,其中男11例,女9例,年龄61~82岁,病程2~20年,均有反复发病史。本次就诊发作已持续0.5~4h。其中冠心病8例,高血压性心脏病4例,预激综合征5例,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证据者3例。临床表现收缩压<90mmHg者8例,伴胸闷、气促6例,心绞痛4例,头晕10例,呕…  相似文献   

19.
<正> 患者孔某,女,52岁。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反复发作8年,每次发作需静注异搏停或ATP才能转复。近一月来PSVT发作较前频繁,且上述药物控制不佳。入院后,发作3次,均为体表ECG证实,频率分别是158、176和178次/分(见图1A、2A、3A),且均经食道调搏法转复成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观察老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PSVT)患者通过食道心房调搏(transesophageal atrial pacing,TEAP)与药物复律的效果。方法 45例老年PSVT患者心动过速发作时分别应用TEAP和药物终止PSVT发作,观察心动过速的终止方式、终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TEAP终止PSVT发作采用超速刺激,药物复律采用ATP、心律平及可达龙。结果 TEAP组患者心动过速终止时间(2~30 s)少于药物组(5 s~10h)。TEAP组PSVT终止率(100%)高于药物组终止率(94.7%),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组患者窦性停搏、低血压并发症高于TEAP组(P<0.05)。复律后早搏及胸痛等并发症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PSVT患者特别是合并器质性心脏病患者首选TEAP术终止心动过速发作。通过TEAP电生理检查能明确心律失常类型,具有安全性高、创伤小及快速终止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