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联合单次骶管神经阻滞在小儿下腹部手术中的效果。方法:50例4~9岁择期行下腹部手术的患儿,随机分成全麻组和联合组2组。观察2组患者一般生命体征,丙泊酚、雷米芬太尼每小时用量,麻醉效果、并发症及麻醉方式改变等情况。结果:全麻组的平均动脉压(MAQ)和心率(HR)在术中(T1)、停药后5分钟(T2)、苏醒时(T3)均高于联合组(P<0.05),丙泊酚、雷米芬太尼每小时用量联合组明显少于全麻组(P<0.01)。2组患儿在诱导合作、术中体动、苏醒期躁动、苏醒时间、麻醉方式改变等方面有差异但差异无统计学上的意义。结论:全麻联合单次骶管阻滞在小儿下腹部手术中可以提供满意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2.
刘芳  陈永  陈伟 《哈尔滨医药》2003,23(4):52-52
小儿临床麻醉 ,尤其是婴幼儿 ,易产生恐惧心理 ,做出不合作的举动 ,单纯骶管麻醉 ,手术较难平稳完成。近年来 ,我院对 36例婴幼儿下腹部及下肢手术采用全麻诱导后 ,行骶管麻醉的方法 ,取得满意效果。1 临床资料  本组共 36例患儿 ,年龄 6个月~ 4岁 ,体重为 3 5kg~2 1kg。择期手术 31例 ,急症 5例。手术种类 :疝气 2 1例 ,鞘膜积液 7例 ,隐睾 3例 ,称天性髋关节脱位 3例 ,阑尾炎 1例 ,骨折 1例。2 麻醉方法2 1 全部病例术前 ,全面了解病史 ,出生后健康、发育情况 ,以便正确估计对麻醉及手术的耐受能力。麻醉术前常规禁食 6小时以上 ,…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骶管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用于小儿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60例行小儿手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骶管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及对照组(全身麻醉)各30例,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无麻醉意外,未见明显波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麻醉效果满意率高,术后出现尿潴留例数少,刺激患儿可睁眼或肢动时间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骶管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效果确切,且麻醉用药量少,对小儿生理干扰小,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婴幼儿手术所采用的骶麻并静脉复合全麻方法及药物选择以及其他麻醉方法的比较,探讨其临床效果。方法:本组224例患儿开放静脉,应用氯胺酮,γ-OH诱导入睡后,在表面麻醉下行气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然后在俯卧位下(腹胀严重或全身情况差者取侧卧位)行骶管穿刺,注入局麻药。局麻药为0.8%利多卡因、0.1%布比卡因混合液,内含1:20万U肾上腺素。结果:骶麻并静脉复合全麻阻滞完善,麻醉平面上界在T4-T8间,肌松镇痛良好,术中无鼓肠、体动现象,HR、P、RR、SpO2等生命体征基本平稳,患儿于术毕30-60min内苏醒,术后无严重麻醉并发症。结论:骶麻并静脉复合全麻用于婴幼儿手术,止痛完善,肌松良好,全麻药用量有限,对患儿生理扰乱少,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骶管阻滞复合全麻用于小儿腹腔镜疝修补术的麻醉效果及对呼吸循环的影响并与单纯全麻比较。方法:ASAⅠ~Ⅱ级行小儿腹腔镜疝修补术的患儿50例。随机分为骶管阻滞复合全麻组(Ⅰ组)和全麻组(Ⅱ组),各25例。记录气腹前、气腹后15min、气腹解除后10min各时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观察患儿苏醒拔管时间及患儿术后麻醉恢复期的不良反应。结果:与气腹前比较Ⅰ组气腹后15min MAP及HR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Ⅱ组显著升高(P〈0.05);两组患儿气腹后15minPetCO,均显著升高(P〈0.05);停气腹后10min恢复至气腹前水平。Ⅰ组麻醉苏醒时间明显快于Ⅱ组;Ⅰ组术后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Ⅱ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骶管阻滞复合全麻用于小儿腹腔镜疝修补术能有效抑制手术应激反应,保持循环稳定,麻醉效果满意,而且苏醒快,术后躁动发生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婴幼儿手术所采用的骶麻并静脉复合全麻方法及药物选择以及与其他麻醉方法的比较 ,探讨其临床效果。方法 本组 2 2 4例患儿开放静脉 ,应用氯胺酮、γ OH诱导入睡后 ,在表面麻醉下行气管插管 ,保留自主呼吸。然后在俯卧位下 (腹胀严重或全身情况差者取侧卧位 )行骶管穿刺 ,注入局麻药。局麻药为 0 8%利多卡因、0 1%布比卡因混合液 ,内含 1∶2 0万U肾上腺素。结果 骶麻并静脉复合全麻阻滞完善 ,麻醉平面上界在T4 ~T8间 ,肌松镇痛良好 ,术中无鼓肠、体动现象 ,HR、Bp、RR、SpO2 等生命体征基本平稳 ,患儿于术毕 3 0~ 60min内苏醒 ,术后无严重麻醉并发症。结论 骶麻并静脉复合全麻用于婴幼儿手术 ,止痛完善 ,肌松良好 ,全麻药用量有限 ,对患儿生理扰乱少 ,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全麻联合骶管阻滞与单纯全麻用于小儿手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力月西基础麻醉加骶管神经阻滞是婴幼儿下腹部手术的常用麻醉方法,骶管阻滞安全有效,可以作为全麻的辅助措施,也可采用套管针法持续骶管阻滞,在手术结束时用于术后镇痛,特殊情况下在高危婴幼儿还可用来替代全身麻醉。本院自2005年以来对348例4岁以下小儿手术中,应用全麻联合骶管阻滞麻醉治疗效果优于单纯全身麻醉。其中全麻联合骶管阻滞麻醉215例(I组),单纯全麻133例(II组),麻醉方式的选择为随机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婴幼儿及新生儿由于其特殊的生理特点,使得其对静脉全麻及静吸复合全麻耐受较差,麻醉风险增高。而骶管麻醉由于操作简单,全麻药用量小,对呼吸循环系统影响轻,可应用于多种小儿手术,既便于术中管理,又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七氟醚吸入全麻加骶管阻滞在小儿腹股沟斜疝单孔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临床应用,及其术后早期苏醒及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腹股沟斜疝手术患儿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30).观察组面罩吸入七氟醚麻醉诱导后插入气管导管,采用骶管阻滞加七氟醚吸入全麻维持,对照组采用七氟醚吸入复合静脉全麻维持.观察两组患儿术中心率、血压及脉搏血氧饱和度、苏醒时间以及出室时哭闹评分及术后30 min疼痛评分.结果 两组切皮时均表现出良好的麻醉效果、术中生命体征较稳定;观察组术毕苏醒时间[(5.8±3.6)min]与对照组[(15.6±8.5)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出室时表现出更好的镇痛效果.结论 七氟醚吸入全麻加骶管阻滞在小儿腹股沟斜疝单孔腹腔镜手术有利于患儿的术中麻醉管理和术后快速苏醒,并且能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0.
小儿手术患者作为一特殊的病患群体,因其生理、心理及社会家庭构成中的特点而广受关注,尤其是基层医院,受其医疗设备,技术水平及其就医群体的经济承受能力所限,安全、高质量及其相对经济的麻醉技术有相当的现实意义。我们分别收集了我院静脉全麻复合骶麻组20例和单纯静脉全麻组20例,进行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6个月~6岁腹股沟斜疝或睾丸鞘膜积液患儿共40例(全部病例无凝血功能异常、无局麻药过敏史、无局部感染及先天性疾病),体重10~22kg,AsAⅠ-Ⅱ级。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采用全麻及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收集来我院进行治疗的71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全麻组36例,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35例,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中麻醉维持用药量、围术期各时间点MAP和HR、两组患者术毕至清醒时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全麻与复合硬膜外阻滞组比较,全麻组具有较高的异氟醚、阿曲库铵、丙泊酚的用量,两组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诱导后、切皮、病灶切除MAP及心率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与全麻组比较,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的吞咽反射、SpO2>90%、拔除气管导管、睁眼实验阳性、完全清醒的时间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进行手术能够降低药物的用量,减少患者的术后躁动,具有更为稳定的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的手术病人进行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选择12例上腹部手术病人,硬膜外腔注入0.5%罗哌卡因,并行全麻诱导,于输入罗哌卡因后1、10、20、30、45、60、75、90、120、150、180min分别从左桡动脉采血,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罗哌卡因血药浓度,用DAS2.0药动学统计软件拟合房室模型,并计算各项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术中、术后均未见与罗哌卡因有关的不良反应,罗哌卡因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tmax为10min;Cmax为0.713mg/L;t1/2α为122min;t1/2β为190min;AUC0→180为(72±10)μg·mL^-1·min^-1。结论:复合全麻下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药物代谢符合二室模型,安全性良好,镇痛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分析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COPD患者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需手术治疗的226例COPD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均分为A、B两组,各113例,A组患者使用单纯性全麻,B组使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观察记录麻醉效果和患者耐受情况,以及术中生命体征改变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在起效时间、苏醒时间和脉压差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手术前后肺功能降低程度大于B组(P〈0.05);术后疼痛分级和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出现11例COPD急性发作,B组出现3例COPD急性发作,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能有效用于COPD患者手术,具有安全高效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分析静脉全麻复合骶管阻滞在小儿下腹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90例行下腹部手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儿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患儿单纯静脉复合麻醉,观察组给予患儿静脉全麻复合骶管阻滞。对比观察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氯胺酮的使用剂量以及苏醒时间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在切皮时血氧饱和度(Sp O2)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在切皮时和术后10 min的心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氯胺酮的使用剂量及苏醒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行下腹部手术患儿采取静脉全麻复合骶管阻滞的麻醉方法能够有效镇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针刺复合全身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ASAⅠ~Ⅱ级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方法分为针麻组和对照组。针麻组选择穴位为双侧合谷、内关;针刺穴位后,电针刺激20~30 min后再复合静脉全身麻醉,电针刺激直到术毕。对照组为单纯静脉全身麻醉。两组麻醉过程中调节麻醉药用量,维持患者术中麻醉深度脑电双频指数( BIS)在40~60之间。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相同时间点血压、心率和BIS变化;记录麻醉药用量;记录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记录苏醒后患者警觉镇静分级评分,疼痛评分;记录术后镇痛药使用情况;有无术中知晓;评价针刺麻醉临床作用。结果针麻组丙泊酚用量(7.44±1.30)μg· kg -1· h-1,较对照组的(8.66±1.24)μg· kg-1· h-1减少(t=3.720,P=0.001);瑞芬太尼用量(10.59±2.58)μg· kg-1· h-1,也少于对照组的(11.93±2.27)μg· kg-1· h-1( t=2.168,P=0.034)。与基础值相比,对照组血压在手术中、苏醒时、拔管时、拔管后10 min增高(均P<0.05),针麻组较平稳。对照组拔管时、拔管后10 min,心率较针麻组快。针麻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分别为(9.05±2.36)min和(11.61±2.40)min,短于对照组的(12.50±3.20)min和(15.90±3.37)min(均P<0.05)。苏醒后疼痛评分针麻组低于对照组,针麻组警觉镇静评分较高,躁动、寒战发生较少。结论针刺复合全身麻醉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能减少全身麻醉药用量,缩短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患者警觉镇静评分高,清醒程度较高,疼痛减轻,苏醒质量更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老年患者开胸手术围术期T细胞亚群、IL-1、IL-6及IL-10等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开胸手术老年患者38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全麻组):芬太尼、丙泊酚、维库溴铵诱导,丙泊酚、维库溴铵、异氟醚维持;研究组(复合组):全麻方法同上;术前术中硬膜外持续输注利多卡因.两组于麻醉前(T0)、切皮后1 h(T1)和术毕(T2)、术后24 h(T3)、48 h(T4)检测外周血CD 3、CD 4、CD 8、CD 23,B细胞及单核细胞HLA-DR表达和IL-1、IL-6及IL-10的变化.同时测定外周血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的浓度.结果对照组切皮后1 h及术毕CD 3细胞下降,T3 CD 4细胞和CD 4/CD 8比值降低,研究组于T1 CD 4/CD 8升高.两组T3 CD 23、B细胞、IL-1、IL-6和IL-10均显著升高,单核细胞HLA-DR表达显著下降.研究组在术中、术后NE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硬膜外阻滞加全麻能够较好地抑制手术应激反应,抑制术后CD 3、CD 4细胞下降.  相似文献   

17.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胸科手术病人儿茶酚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单纯全身麻醉(GA)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GEA)用于胸部手术对病人血浆儿茶酚胺浓度的影响。方法将30例肺叶切除手术病人随机分为GA和GEA两组,分别于手术前1d,切皮后45、90、135min,术后第1d测定血浆儿茶酚胺浓度。结果NE与术前基础值比较,GEA组术中术后各时点无明显升高;GA组术中明显升高,术后1d达峰。E与术前基础值比较,两组各时点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下施行胸部手术能减少NE的分泌,从而减轻患者术中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和骶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用于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60例择期行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患者,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研究组给予骶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3、6、12、24 h(T1、T2、T3、T4、T5)疼痛强度,记录患者回病房后24 h内睡眠时间。结果研究组术后镇痛效果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睡眠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骶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插管为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提供了一种良好而且简便的术后镇痛方式,较单纯全身麻醉插管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复合咪唑安定在小儿骶管阻滞麻醉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40例1~6岁行下腹部、会阴部及下肢手术患儿,随机双盲分成布比卡因(2.5mg/kg)对照组,罗哌卡因低、中、高(2.5、3.5、5.0mg/kg)剂量组。采用七氟醚诱导吸入麻醉加骶管阻滞罗哌卡因,复合咪唑安定(0.2mg/kg)。结果:在一定剂量范围内,罗哌卡因复合咪唑安定对舒张压、平均动脉压的影响小;术中心率、动脉血氧饱和度有轻度下降,但均在生理范围内;高、中剂量组术后镇痛持续时间类似布比卡因,低剂量短于布比卡因。除个别患儿在术中有牵拉反应和术后呕吐外,其余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罗哌卡因骶管阻滞复合咪唑安定在小儿麻醉中对患儿血液动力学影响小、可延长镇痛时间,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