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入治疗消化道出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
消化道出血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化道出血的介入治疗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430030)郭俊渊对消化道出血的诊断,通过临床分析和器械检查等大多得以确定,并据此进行合适的治疗。但有一部分患者虽经各项检查仍难明确出血部位和原因,无法进行针对性的治疗。而外科手术并非对每个患者适用,尤...  相似文献   

3.
消化道出血的急诊介入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消化道出血在急诊患者中占有很大比例,是需立即处理的急症。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约50.3%因黑便、33.1%因呕血就诊,初诊时80%的病例出血原因不明,处理非常棘手,且死亡率高达5.4%。近年来在对其诊断和治疗过程中,介入医学作为一种新的诊断和治疗手段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它定位精确,不受解剖部位和消化道蠕动的影响,且创伤小、操作简便、患者耐受性好。众多研究表明,介入方法治疗消化道出血总有效率达80%~95%,且疗效肯定,复发率为0~20%.  相似文献   

4.
消化道出血的血管内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无水乙醇介入治疗消化道出血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48岁,2个月前患者因“腹痛、黄疸”在当地医院行胆道探查、T型管引流术,术后5d突然大量呕血、便血,行剖腹探查止血无效后转入我院。查体:P140/min,BP110/70mmHg,贫血貌,血常规:Hb55g/L,急诊行肠系膜上动脉X线造影见胰十二指肠下动脉分支有明显造影剂外溢,予去甲肾上腺素局部微泵持续灌注后未再呕血。10d后患者再次呕吐鲜血近1500ml。急诊行腹腔动脉X线造影见胰十二指肠分支血管有直径约1.0cm假性动脉瘤破裂。  相似文献   

6.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介入治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介入诊断及治疗。方法 36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造影检查,查明原因的进行栓塞或外科手术止血,仍然不明原因的,于造影血管灌注加压素及立止血后,结合内科治疗。结果 有17例病人查明出血原因,介入或手术治疗后止血。19例不明原因的出血,灌注加压素及立止血后,结合内科治疗,15例止血。结论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造影能明确诊断并指导治疗,对造影仍不明原因的出血,局部用止血药也能达到止血目的,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7.
腹腔和消化道出血9例介入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院从1993年5月至1998年3月,采用选择性动脉造影、栓塞疗法诊治难治性腹腔和消化道出血9例,获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5例,女4例。年龄35~71岁。临床表现为呕血、黑便6例,腹腔出血3例,其中4例伴有休克。6例曾行胃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消化道出血的DSA诊断价值与治疗疗效。方法搜集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25例,均行DSA检查,对于阳性患者进行明胶海绵栓塞+垂体后叶素灌注治疗。结果DSA检查发现阳性患者18例,阳性率为72%,直接发现出血点10例,行明胶海绵栓塞+垂体后叶素灌注治疗,怀疑出血点8例,行垂体后叶素灌注治疗。其中胃十二指肠区域出血患者6例,其余小肠区域出血9例,结直肠出血3例;溃疡疾病导致出血5例,肿瘤性病变2例,憩室1例,血管性病变4例,吻合口出血6例。术后再出血3例,内科继续保守止血治疗4例,外科手术治疗6例。结论介入治疗方法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消化道出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应天 《腹部外科》2006,19(3):132-132
消化道出血可引起一时循环障碍和/或明显贫血,出血多见部位为食管、胃、十二指肠和结肠、直肠。近年纤维内镜检查附有彩图记录已普及,只要执行“内镜为先”方针,不难较早得出诊断。多数医院纤维内镜检查归属内科,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取材太小,部位太少,对可疑黏膜未行染色后取材。此外,圈套取材后引起的出血,未用电凝止血,以致无经验。空肠和回肠部位出血相对少见,这些都是反复胃十二指肠和结直肠内镜检查未发现出血部位的病例。熟练掌握小肠镜检需要有一个学习阶段,且空肠和回肠两端只能检查50cm左右,仍存在有小肠盲区。胶囊样内镜虽已在少数…  相似文献   

10.
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在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较高的价值。其适应证为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和各种原因所致的难治性消化道出血,无绝对禁忌证。胃肠道动脉血管造影采用Seldinger技术,作肠系膜下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腹腔动脉造影;门静脉造影可采用直接门静脉穿刺或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途径。利用DSA造影进行诊断。并根据不同出血原因采用栓塞、分流降压、药物收缩血管等方法作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1.
消化道出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2.
消化道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消化道肿瘤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介入放射治疗学作为一项迅速发展的临床学科,在许多重大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作为一种微创诊断及治疗手段,在许多方面取代或填补了传统治疗的不足,如心、脑血管的腔内治疗、微创外科手术等,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对于多系统不同部位肿瘤的介入治疗取得了明显的成就。介入治疗的共性是利用微创的方法,在不同医学影像指导下对肿瘤进行物理性、机械性或化学性的治疗,其手段多种多样,且随器械的不断发展迅速更新。除力争治愈肿瘤以外还提出了通过治疗达到带瘤生存的理论,从而达到尽量延长患者生存期的目的。消化系统肿瘤的…  相似文献   

14.
宁德成  陈纪伟 《腹部外科》1999,12(3):134-135
病史报告患者:男,66岁,无明显诱因反复周期性排褐色大便1个月余,于1998年4月24日入院。病程中无腹泻、腹痛、发热等症,既往体健,无高血压、结核、肝炎等病史。体检:P96次/分,Bp90/60mmHg(12/8kPa),神志清,精神差,贫血面容,...  相似文献   

15.
近10年来对下消化道出血的认识有了较大的变化,血管发育不良(angiodysplasi压)作为消化遣出血的主要原因已引起重视.Hammersmith医院67例消化道出血,13帕为首次急性出血,46帕为再发急性出血,33肠表现为贫血的慢性出血.在因其它有关疾病行血管造影时,发现7肠病人伴有血管发育不良.在本院血管发育不良几乎为急性憩室出血的10倍,是结肠出血的最常见的原因.在所有病例中74肠为红血便,18帕为黑便,49肠因结肠出血继发贫血.但这只反映该院以血管造影诊断出血的经验,并不代表在普通人群中血管发育不良的真正发生率.血管发育不良可以通过血管造影和结肠镜发现,但血管造影发现的病变几乎都发生在盲肠和升结肠。而肠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消化道出血的血管造影诊断与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影响诊疗的因素。方法对45例临床确诊为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采用选择性DSA检查,明确出血部位和出血动脉后采用栓塞治疗或注射加压素治疗。结果 45例中37例发现出血征象,阳性率为82.22%(37/45)。对其中31例进行栓塞治疗,栓塞治疗有效率为87.10%(27/31);6例注射加压素治疗,其中2例止血成功。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DSA不仅可明确诊断消化道出血,还可同时进行介入治疗,止血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7.
18.
晚期消化道癌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入治疗是指用非手术的侵入性方法达到病灶局部 ,行区域性治疗的一种方法。目前研究得较多、技术也较成熟的是经血管介入治疗。它在胃、肠、肝、胆道、胰腺等消化道原发、复发和转移癌的治疗中 ,对失去手术机会者可作为确定性治疗手段 ,其中部分病人还能重获手术机会 ;对能够一期切除病灶者则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尤其在肝癌 ,术后肝动脉插管介入化疗能减少肝内复发 ;对不能手术者 ,肝动脉介入治疗更是首选。而且 ,虽然动脉插管介入化疗是一种局部治疗 ,但局部给药 ,也有全身作用。1 介入治疗的方法1.1 Seldinger技术靶血管置管…  相似文献   

19.
20.
大多数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的病因容易判断,个别难以确诊。这些隐匿性出血一般有3个可能:(1)虽常见病但确诊困难或漏诊;(2)多系统疾病引起;(3)系列检查未能确定部位。因此,必须详细询问病史、体检,行血液学检查,未确诊的反复出血需作系列检查;内镜、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放射性核素扫描、超声心动图(检查主动脉狭窄)、选择性肠系膜血管造影以及术中内镜检查,多数病人可获得确诊。手术是最后诊断及治疗手段。术前内镜检查有助于确定出血病灶,选择治疗方案,如局部切除、栓塞或腔内治疗。结肠镜检查方便、有效,可作首选。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