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男性单纯性肥胖患儿性发育的变化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男性单纯性肥胖患儿性发育的影响。方法 检测42例8-14岁男性单纯性肥胖儿童睾丸容积、阴茎横径长度、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睾酮(TTT)、泌乳素(PRL)、皮质醇(Cortisol)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患儿睾丸容积、阴茎大小及长度,血清FSH、LH、TTT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并与其肥胖程度呈负相关。PRL、E2、Cortisol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与其肥胖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男性单纯性肥胖儿童具有性发育不良倾向。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0~16岁儿童青少年阴茎发育情况,绘制各年龄段阴茎发育情况的百分位数曲线。方法通过简单随机抽样和分层整群抽样选取重庆地区3024名0~16岁正常男性新生儿和儿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阴茎长度和直径的测量。运用描述性统计学分析重庆地区儿童青少年阴茎的数据特点,采用广义可加模型(GAMLSS)拟合模型绘制P_3、P_(10)、P_(25)、P_(50)、P_(75)、P_(90)、P_(97)的百分位数曲线图,获得其百分位数参考值。结果阴茎长度和阴茎直径在1岁以前增长快速,1~11岁期间增长缓慢,11岁后又进入快速增长期。阴茎长度和直径呈正相关(r=0.961,P0.01)。获得了各年龄段阴茎长度和阴茎直径的各百分位数参考值,拟合了百分位数曲线。结论重庆地区男性儿童青少年的阴茎长度和阴茎直径的生长发育过程一致,0~1岁和11~16岁这两个时期为阴茎长度和阴茎直径的快速增长期;并建立了重庆地区0~16岁儿童青少年阴茎长度和阴茎直径的百分位曲线图,为进一步研究儿童青少年性发育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和评价河南省郑州地区男童的阴茎和睾丸发育现状及超重/肥胖对其的影响。方法对河南省郑州地区3 546名4~12岁男童进行身高、体重、腰围、臀围、阴茎长度及睾丸容积的测定,并将超重/肥胖组和体重正常组阴茎长度及睾丸容积进行比较。结果 9岁前,男童睾丸容积逐渐变小,而9岁后睾丸容积逐渐增加,11岁后睾丸容积迅速增加。阴茎长度在4~11岁期间增加缓慢,11岁后迅速增加。包茎(144例,4.01%)、隐睾(18例,0.51%)是常见的阴茎、睾丸发育问题。3 546名男童中,超重/肥胖639名(18.02%)。6岁、7岁时超重/肥胖组睾丸容积大于体重正常组(P0.05)。11岁时超重/肥胖组的阴茎长度小于体重正常组(P0.05)。相关分析提示4岁、5岁时超重/肥胖男童睾丸容积均与身高、体重、BMI、腰围、臀围呈正相关;7岁、8岁时超重/肥胖男童阴茎长度均与体重、腰围、臀围呈负相关,12岁时与身高呈正相关。结论郑州地区男童的阴茎、睾丸发育基本符合中国儿童性发育规律;超重/肥胖对男童的阴茎和睾丸发育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尿道下裂术后阴茎短小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复查的尿道下裂术后0.5年的57例患儿,均符合小阴茎诊断标准,年龄4~14岁[(7.91±2.89)岁]。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物理治疗组及药物治疗组,未经治疗的患儿列入对照组。其中物理治疗组21例,使用阴茎康复治疗仪,辅以中药(丹参)药浴,30 min/次,1次/d,10 d为1个疗程,共1个疗程。药物治疗组20例,局部涂抹睾酮霜,3次/d,10 d为1个疗程,共1个疗程。在治疗前后分别测量阴茎松弛长度、牵伸长度及龟头横、纵径。对照组16例,分别测量10 d前后相关指标并与治疗组比较。结果1.物理治疗组阴茎松弛长度从治疗前的(25.48±6.13)mm增至(30.72±6.49)mm,牵伸长度从治疗前的(34.90±7.71)mm增至(41.08±8.43)mm,龟头横径从治疗前的(14.81±3.40)mm增至(16.57±3.42)mm,纵径从治疗前的(13.94±3.15)mm增至(15.82±3.52)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药物治疗组阴茎松弛长度从治疗前的(21.07±4.26)mm增至(31.32±4.72)mm,牵伸长度从治疗前的(31.94±7.96)mm增至(45.39±7.24)mm,龟头横径从治疗前的(13.38±1.77)mm增至(16.64±2.10)mm,纵径从治疗前的(13.09±1.77)mm增至(16.62±1.86)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对照组阴茎松弛长度、牵伸长度、龟头横径及纵径10 d前后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物理治疗组阴茎松弛长度、牵伸长度、龟头横径及纵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增长,2组增长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5.药物治疗组阴茎松弛长度、牵伸长度、龟头横径及纵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增长,两组增长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6.药物治疗组中阴茎松弛长度、牵伸长度及龟头横、纵径的增长均大于物理治疗组,增长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负压吸引和睾酮霜外用治疗尿道下裂术后阴茎短小均有显著疗效,但睾酮霜较难获取,而负压吸引治疗方法简便,无创、无痛、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儿童青少年男性青春期性征发育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北京市6~18岁学龄男性儿童青春期发育现状,以及人群性早熟发生率。方法:利用2004年北京市儿童代谢综合征调查(BCAMS)总样本中9 815名6~18岁中小学男生的青春期发育数据,用单位概率回归法计算首次遗精年龄、外生殖器、阴毛、睾丸开始发育年龄。9岁前阴毛达Tanner II 期(P2),或睾丸容积大于4ml者被定义为早熟。结果:9 815名6~18岁中小学男生中城市人口4 958,占总样本50.5%。北京市学龄男生初次遗精年龄为(14.4±1.2)岁,城市男生(14.1±1.1)岁,农村男生(14.8±1.2)岁;睾丸容积达4ml时的中位年龄(总体/城市/农村)为(10.7±1.2)岁/(10.8±1.2)岁/(10.7±1.2)岁;阴毛开始发育(P2)中位年龄为:(12.2±1.1)岁/(12.0±1.1)岁/(12.4±1.1)岁。城市男生首次遗精年龄、睾丸及阴毛开始发育的年龄均早于农村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依据阴毛和睾丸容积来诊断的早熟率分别为1.92%和0.17%。 结论:北京男性儿童首次遗精,睾丸及阴毛开始发育的年龄存在城乡差别。需要广泛开展男性青春期发育规律的研究,尽早建立适合我国儿童青少年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6.
患儿:男,3岁。因右侧隐睾行门诊外科手术,检查:生长发育正常。男性外阴,阴茎、阴囊发育良好,右侧阴囊空虚,左侧睾丸正常,右腹股沟区可及一直径约0.5cm囊性包块。手术探查见精索发育可,右侧睾丸及附睾缺如,精索残端位于外环口处,稍膨大,似脂肪组织并与睾...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儿童青少年青春期发育与肥胖相关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分析北京市6~18岁儿童青少年青春期发育与超重肥胖的关系。方法 利用2004年北京市儿童青少年代谢综合征调查总样本中19 085名6~18岁儿童青少年的青春期发育、体重指数(BMI)和体脂含量百分比(FMP)等数据。采用女性乳房和男性睾丸容积Tanner分期指标衡量青春期发育,结合个体年龄将群体分为早、晚发育组;以BMI和生物电阻抗法所测FMP作为反映体脂含量的指标;7~18岁人群超重和肥胖的诊断采用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GOC)推荐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BMI值分类标准进行,6岁组采用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2000年发布的儿童超重和肥胖BMI标准第P85和第P95分位值进行诊断;采用多元线形回归、Logistic回归分析早发育与体脂含量和超重、肥胖的相关联系。结果 早发育组的超重(合并肥胖)率和肥胖率均高于晚发育组,女性两组间差异大于男性;控制可能的混杂因素后,女性BMI和FMP与早发育呈正相关(BMI:β=2.25,P<0.001;FMP:β=4.55,P<0.001);而男性BMI和FMP与早发育的联系相反,早发育组的BMI高于晚发育组,而FMP却低于晚发育组;以晚发育为参照组,控制年龄、城郊居住地等因素的影响后,早发育预测超重、肥胖的OR值(95%CI):女性为3.39(2.94~3.92)和3.12(2.53~3.85),男性为1.12(0.96~1.31)和1.31(1.06~1.62)。结论 北京市儿童青少年青春期发育与肥胖密切相关,在评价超重、肥胖率及进行不同地区间肥胖流行状况的比较时,要注意青春期发育的效应修正作用。  相似文献   

8.
HCG与外用睾酮霜治疗小阴茎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寻临床治疗小阴茎的有效治疗办法及其选择用药的依据.方法 按照小阴茎诊断标准选择病例,分为HCG组(肌注HCG,每次1000IU,每周2次,连用6周)和T组(每日外用睾酮霜2次),并于治疗前后测定阴茎长度、睾丸大小及性激素水平等以观察其疗效及影响.结果 阴茎长度测量:用药前两组阴茎长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用药后两组均有显著增长(P<0.05),但两组用药后增加值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睾丸体积测量:用药前两组睾丸体积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HCG组用药后有显著增长(P<0.05),而睾酮组用药后睾丸体积仪稍有增长(P>0.05).激素水平测定:除HCG组用药前后睾酮水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外,其他各检测指标均无明显变化.疗效:HCG组中7例显效、5例有效、4例无效;T组中6例显效、7例有效、2例无效.两组比较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肌注HCG和外用睾酮霜治疗儿童小阴茎均可使阴茎明显的增长,且对性激素水平无明显干扰,并与患儿年龄大小无关.但外用睾酮霜更为方便实用,在为使睾丸得到同步增长时也可首选HCG治疗.西药治疗无效时应想到雄激素抵抗综合症可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新生儿到成人各年龄段正常男性阴茎的测定,以获得可供临床参考应用的各年龄段阴茎大小正常值,并探讨阴茎的生长发育规律.方法 应用直接测量法测量0~18岁各年龄段及成人阴茎静息状态下的阴茎长度、冠状沟处直径,并同步测量双侧睾丸体积.以便于参考应用,本研究除将新生儿、成人各列为一组外,其余按每岁分为一组分别进行计算统计.结果 共测量正常男性2197人,分为21组.所测数据经统计学分析,不但获得了每年龄段阴茎及睾丸大小的正常参考值,同时证实了正常阴茎生长发育规律:1岁以前阴茎有较快增长(P<0.01),1~10岁阴茎增长缓慢,相邻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1~15岁阴茎进入快速增长期,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6岁以后虽也有增长,但组间差异已无统计学意义(P>0.05).睾丸的增长较阴茎提前一年左右.结论 本研究涉及人群较广泛,数量较大,选择的测量方法 简单可靠,测量结果 符合中国男性阴茎生长发育特点,可供国内阴茎发育咨询及临床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0.
尿道下裂患儿的睾丸体积、阴茎长度和直径的测定王明和,李玉宏,陈绍基,胡廷泽为探索尿道下裂患儿的性发育及预测成年后的生育力,笔者采用游标卡尺测量了45例尿道下裂患儿的睾丸体积、阴茎长度及直径并与45例正常小儿的测定值作对照。对象与方法:接受测量者为未患...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儿童股骨头骨骺出现的时间、直径大小,探讨儿童股骨头骨骺生长发育的规律。方法测量1450例在本院骨盆平片检查正常的0~5岁儿童股骨头骨骺直径;采用Chi—Square和T—test分别对不同性别、月龄儿童的股骨头骨骺出现率及直径大小进行检验,采用一元回归分析,建立不同性别儿童左右股骨头骨骺直径与月龄之间的回归方程。结果1月龄及其以下儿童未出现股骨头骨骺,2月龄儿童开始出现股骨头骨骺,至13个月时出齐,其中,2、3、4和6月龄儿童,女性股骨头骨骺出现率分别为21.4%、20.0%、42.9%、54.4%,均高于男性(0.0%、0.0%、0.0%、5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男女儿童左右股骨头骨骺直径随月龄增长而逐渐增大。其中,3、4、6、10月龄女性儿童,左右股骨头骨骺直径大于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男、女儿童左右股骨头骨骺直径大小与月龄之间的同归方程分别为:男性:左侧为2.069+0.448X,右侧为2.163+0.445X;女性:左侧为2.744+0.448X,右侧为2.886+0.439x。结论儿童股骨头骨骺出现时间及直径大小存在性别和侧别的差异,女性股骨头骨骺出现时间早于男性,3、4、6、10月龄女性儿童,股骨头骨骺直径大于男性;根据不同性别儿童月龄建立的直线同归方程,可预测不同性别、不同月龄儿童左右股骨头骨骺直径,为临床早期发现儿童股骨头骨骺生长发育不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是小儿最常见的髋关节疾病。早期筛查是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诊治的重要环节,在日益成熟的筛查体系下,通过体格检查、超声检查及X线检查等方法可尽早明确诊断,为早期治疗提供条件。保守治疗适用于1.5岁以内的DDH患儿,包括佩戴髋关节外展支具和闭合复位。本文将围绕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早期筛查和保守治疗的近期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非功能体位制动对髋关节形态及头臼软骨发育的影响,分析其可能的发生机制,以探讨蛙腿位石膏固定治疗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产生头臼坏死和畸形等并发症的原因和机制。方法取40只4周龄新西兰仔兔,均为雌性,随机抽样分组,实验组20只,对照组20只。采用长条形石膏将实验组兔绕过背部将双后肢固定于髋外展80°,屈膝90°体位,制作髋关节非功能位制动模型;对照组不予处理。两组在同样条件下饲养。于固定前与固定4周后行骨盆正位X线扫描,测量髋臼指数,观察头臼发育情况。并行常规HE染色检测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髋臼骨软骨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TUNEL法观察软骨细胞的凋亡。应用SPSS15.0软件,使用配对t检验、方差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实验组固定4周后骨盆正位X线片显示5髋髋臼指数较前降低,最大降低10°,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TUNEL染色发现实验组肥大细胞层凋亡的软骨细胞很少,实验组与对照组软骨细胞总凋亡率分别为18.8%和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长条形石膏固定大白兔双髋于非功能位置模型成功,较长时间的非功能位石膏固定,可导致兔髋关节臼、头颈形态结构发生一系列改变,组织学上可表现为软骨细胞凋亡机制异常,关节软骨组织退变。提示人类闭合复位蛙腿位石膏固定治疗DDH导致类似的病理变化也可能与固定后软骨细胞凋亡机制紊乱有美.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回顾GrafⅡa型髋关节异常婴儿的髋关节发育情况,分析其与高危因素、伴发畸形和髋关节稳定性等的关系,初步探讨其与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疑似髋关节异常的筛查病例5 816例,均采用标准化髋关节超声波检查,统计GrafⅡa型髋关节异常的发生率和髋关节发育的恶化率,评估其与髋关节异常的高危因素、伴发畸形、髋关节稳定性、侧别和性别的关系。结果筛查发现GrafⅡa型髋关节异常有112例(6.4%),172髋,平均随访10周后超声检查髋关节发育恶化病例为19例(18.6%),24髋,其中GrafⅡb型为14例,18髋;Ⅱc型为2例,3髋;D型为2例,2髋;Ⅲ型为1例,1髋。统计发现存在伴发畸形和单侧GrafⅡa型髋关节异常病例有更高的髋关节发育不良发生率。结论 GrafⅡa型髋关节异常病例中,18.6%的病例有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可能,临床需密切随访观察,尤其是有伴发畸形和单侧发病的病例,但与临床隐匿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重庆地区男童包皮发育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男童包皮发育情况,分析男童包皮疾病诊治现状。方法将10421名0~18岁儿童按年龄分为6组,观察各组包皮发育情况,调查并记录其诊治现状。结果新生儿包茎发生率为99.7%,青春期包茎发生率为6.81%,包皮完全可上翻的比例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结论包茎在儿童时期很普遍,是儿童包皮发育的生理表现,大多数儿童的包皮至青春期可完全上翻。目前存在包茎过度诊断及过度治疗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进展型早发性脊柱侧弯(early onset scoliosis,EOS)经支具保守治疗后畸形发展情况,并探讨支具矫形在此类患者中的疗效。方法以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脊柱外科接受支具治疗至少2年且影像资料完整的19例EOS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2例,女7例。根据随访结果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末次随访Cobb角与治疗前相比改善超过10°为治疗有效,未超过10°为治疗无效。支具治疗前、初次治疗后、末次随访时拍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分别测量冠状位及矢状位畸形角度及平衡。结果19例支具治疗前平均Cobb角(40±10.4)°(20°~55°)、初次治疗后主弯Cobb角(28.15±14.78)°,末次随访主弯Cobb角(31.63±18.04)°,初次治疗后及末次随访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两组末次随访时的胸廓宽度及胸椎高度均较支具治疗前明显增加,特发性EOS较先天性EOS治疗效果更好(P<0.05)。另外,顶椎位于胸腰段或腰段较顶椎位于胸段者效果更好(P<0.05)。初次治疗后两组间主弯矫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部分进展型早发性脊柱侧弯,支具治疗可作为保守治疗的选择之一,其中一些病例可得到满意矫形,即使部分病例不能避免手术,支具治疗也可在不影响胸廓发育的前提下适当延后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儿童精索静脉曲张的临床特点及诊治体会,探讨其所致睾丸差异生长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作者收治的130例精索静脉曲张患儿临床资料。结果130例中,左侧128例,双侧2例,发病年龄10岁以上者120例。首发症状为阴囊内包块者109例,体检发现者15例,阴囊疼痛、坠胀不适4例,左右阴囊大小不一2例。超声检查提示合并症以睾丸微石症最常见。130例均予手术治疗,其中开放手术13例,腹腔镜手术117例。术后随访105例无复发及睾丸萎缩。92例记录睾丸大小的患儿中,51.1%存在双侧睾丸差异生长,且随着临床分度的递增而睾丸差异生长显著。结论儿童精索静脉曲张以左侧多见,好发于10岁以上儿童,极少有自觉症状,诊断主要依靠体格检查及彩超,治疗上以手术为主,腹腔镜手术有望成为首选。睾丸差异生长是儿童精索静脉曲张较可靠的手术指征,合并睾丸微石症的发生率仍须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下肢长骨干骨折是儿童常见创伤,主要包括股骨干骨折和胫骨干骨折。下肢长骨干骨折后通常会出现患肢的过度生长,导致双下肢不等长,并可继发背痛、脊柱侧弯和坐骨神经痛等症状。有研究发现,过度生长主要与骨折后骨膜完整性被破坏有关。骨折后骨膜在生长板两侧产生的压力降低,从而刺激骨骼生长。骨折后相关基因过表达,促进软骨细胞增殖分化,也可加速骨骼生长。本文旨在回顾下肢长骨干骨折后过度生长的相关临床及基础研究,并对可能存在的与过度生长有关的机制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通过分析临床资料及定期随访,探讨8字钢板临时骺阻滞技术(生长引导技术)在小儿下肢成角畸形及控制肢体过度生长中的应用及相关并发症的处理。方法2009年5月至2012年10月,我们应用8字钢板临时骺阻滞技术,对44例(共61例患肢)存在下肢成角畸形及肢体过度生长的患儿进行矫治。通过影像学检查,随访患儿术后下肢成角及长度变化。结果上述患儿术后随访5—36个月,其中膝关节矢状面、冠状面成角共50例患肢,术后股骨一胫骨角(Femur—Tibiaangular,FTA)平均纠正9.1°;胫骨弯曲畸形1例,术后纠正8°;踝关节外翻1例,胫骨与远端平面成角(Lateraldistaltibialangle,LDTA)纠正11°。肢体过度生长共13例患肢,术后下肢长度差平均减少0.5cm。上述病例中,13例患儿已拆除钢板。1例因阻滞螺钉松动,于术后7个月更换;1例K—T综合征患儿拆除钢板时发现骺板变形。1例下肢成角畸形患儿因术后骺阻滞、螺钉意外断裂更换。本组病例中未发现骺早闭、伤口感染及畸形复发等情况。结论应用8字钢板临时骺阻滞技术,可以有效矫正有生长潜力的下肢成角畸形,限制肢体过度生长,且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花费低,并发症相对较少等优点,但在临床治疗中仍需注意掌握其适应证和技术要点,规范操作,定期随访,并积极预防、及时发现、妥善处理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