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小儿流感嗜血杆菌疾病的研究历史及现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我国小儿流感嗜血杆菌疾病的研究历史及现状杨永弘沈叙庄刘秀云付曙光胡翼云江载芳流感嗜血杆菌(HI),尤其是B型(Hib),是引起小儿严重细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过去50年中,发达国家广泛开展了对此菌的研究,并于近年来采用Hib菌苗进行预防,取得了成功,使... 相似文献
2.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Mp)是引起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常见病因,并可引起多种肺外并发症.因此快速、敏感的诊断方法对于Mp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由于Mp生长缓慢、对营养和环境要求较高、培养过程受真菌和细菌影响较大,普通培养法不能满足临床快速诊断.PCR技术复杂,对操作人员的要求较高,不适合在基层医院推行实施;因此血清学诊断成为目前临床最常用诊断方法.该文就目前临床及科研中Mp不同血清学诊断方法、抗原成分以及不同感染时期抗体成分的检测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广州地区儿童鼻咽部流感嗜血杆菌带菌及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儿童鼻咽部流感嗜血杆菌 (Hi)带菌情况及耐药性。方法 2 0 0 1年 2~ 3月份选择广州市两家幼儿园健康儿童和我院门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各 15 0例 ,取其鼻咽分泌物进行Hi分离培养 ,比较两组儿童鼻咽部Hi带菌率。用Etest法检测Hi对 9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 健康儿童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鼻咽部Hi的带菌率分别为 2 4 7% (37/ 15 0 )和 2 2 7% (34/ 15 0 ) ,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χ2 =0 0 7,P >0 0 5 )。 6 1株健康儿童鼻咽部Hi和 2 5 8株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鼻咽部Hi对阿莫西林 /棒酸、头孢曲松、头孢呋辛全部敏感 ,健康儿童鼻咽部Hi对氨苄西林、头孢克洛、复方新诺明、氯霉素、四环素的耐药率低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结论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鼻咽部Hi的耐药率高于健康儿童 ,临床治疗Hi感染应选用广谱头孢菌素或青霉素类抗生素加棒酸的复合药物。 相似文献
4.
小儿嗜血流感杆菌脑膜炎的流行病学概况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叙庄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1992,7(1):47-49
一、流行病学概况 小儿流感嗜血杆菌(HI)脑膜炎是危害儿童健康的严重疾病,HI在世界范围内是小儿细菌性脑膜炎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晚近耐药菌株不断增多,使这一致病 相似文献
5.
6.
2003-2004年广州地区儿童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抗生素敏感性调查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了解2003-2004年广州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以便有效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预防.方法对2003-2004年在广州市儿童医院就诊的1565例上呼吸道感染儿童鼻咽分泌物进行培养,分离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采用纸片扩散法及E-test方法对分离株进行常用抗生素敏感性检测.结果从1565例呼吸道感染儿童鼻咽部分离肺炎链菌球共172株,流感嗜血杆菌484株.172株肺炎链球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株数(耐药率)分别为:青霉素55(32.0%)、阿莫西林/克拉维酸19(11.1%)、头孢曲松56(32.6%)、头孢呋辛31(18.1%)、头孢克洛68(39.5%)、红霉素142(82.6%)、四环素135(78.5%)、氯霉素42(24.4%)、复方磺胺甲基异噁唑150(87.2%)、克林霉素119(69.2%)、氧氟沙星5(3.1%);肺炎链球菌的青霉素不敏感株对β-内酰胺类、红霉素、复方磺胺甲基异噁唑耐药率明显高于青霉素敏感株,且多重耐药率在90%以上.484株流感嗜血杆菌中,143株β-内酰胺酶阳性,产酶率为29.5%,484株流感嗜血杆菌的耐药株数(耐药率)分别为:氨苄西林194(40.1%),阿莫西林/克拉维酸16(3.4%)、头孢曲松20(4.1%)、头孢呋辛9(1.9%)、头孢克洛27(5.6%)、复方磺胺甲基异噁唑272(56.2%)、四环素252(52.1%)、氯霉素84(17.4%)、阿奇霉素10(2.1%)、氧氟沙星3(0.6%).结论广州地区儿童呼吸道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耐药形势严峻,与该地区前3年资料比较,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敏感性有所增加,但对头孢曲松耐药性增加,青霉素不敏感株的多重耐药率较高,以红霉素、四环素、复方磺胺甲基异噁唑多重耐药为主要特点.流感嗜血杆菌的产酶率上升,导致菌株对氨苄西林耐药性明显增高,对头孢二、三代抗生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阿奇霉素有较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7.
B型超声检查能为小儿急腹症诊断提供图像依据,有助于选择手术方式及观察疗效,已广泛用于儿科临床。本文对该院十年中小儿急腹症1059例进行回顾分析,并对各主要病种的超声图像特征分别作了总结。超声诊断与临床符合率为96.1%。 相似文献
8.
小儿嗜血流感杆菌感染流行病学及预防(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嗜血流感杆菌(HI)是引起小儿严重细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在过去50年中,许多发达国家广泛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近年来,发展中国家也逐渐认识到这一细菌在小儿感染性疾病中的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9.
流感嗜血杆菌b型与急性呼吸道感染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进一步了解急性呼吸道感染中流感嗜血杆菌(HI)感染的发病情况。方法采用单克隆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咐法,对36例上呼吸道感染、32例支气管炎、70例肺炎患儿及45例健康对照组的血、尿进行b型HI外膜蛋白(HibOMP)抗原的检测,并对70例肺炎患儿的血清进行HibOMP抗体检测。结果36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中有4例为HibOMP抗体阳性,32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中有4例阳性,70例肺炎患儿中有18例为阳性;45例健康对照组中仅1例为HibOMP抗原阳性。肺炎组抗原检出率高于对照组(χ2=10.960,P<0.01)。70例肺炎中18例HibOMP抗体阳性。抗原、抗体检测共有24例(包括抗原、抗体均阳性12例,仅抗原或抗体阳性各6例)肺炎获得阳性结果。结论11.1%的上呼吸道感染、12.5%支气管炎和34.3%的肺炎患儿为Hib感染;抗原、抗体联合检测可使Hib检出率提高。 相似文献
10.
B型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 type B,Hib)是引起小儿严重细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可导致脑膜炎、肺炎、败血症、会厌炎、蜂窝组织炎、心包炎、脊髓炎等多种侵袭性疾病.WHO数据表明,全球每年约330万5岁以下儿童受到Hib感染,其中38万~50万儿童死于Hib感染性疾病,存活儿童中30%~40%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与残疾.文章从Hib的感染现状、临床表现、Hib病原学特点以及Hib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年龄分布与危险因素等流行病学特点进行概述,同时回顾Hib疫苗的研发历史,并对目前广泛使用的Hib结合疫苗的免疫原性与保护效果、疫苗接种的安全性及中国Hib结合疫苗的应用策略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流感病毒B的流行特征和儿童单纯B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 B,IVB)肺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分析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08年冬季至2011年冬季因呼吸道感染住院治疗并进行病原学检查的患儿临床资料。结果:(1)2008、2009、2010年冬季流感病毒(A+B)检出率分别为0.89%、5.49%和6.24%,2011年冬季患儿流感病毒(A+B)检出率为8.72%,显著高于前3年。2008、2009、2010、2011年冬季IVB检出率分别为0%、0%、0.21%和5.36%,2011年冬季IVB检出率显著高于前3年。(2)2011年检出IVB肺炎患儿94例,其中单纯IVB肺炎27例。(3)单纯IVB肺炎患儿发病年龄以6个月以上为主;临床表现以发热(85%)、流涕(89%)、咳嗽(100%)为主,部分伴喘息(26%),少见呼吸困难(7%);少数白细胞异常(19%),部分CRP增高(30%),前白蛋白大多降低(70%),未见明显脏器功能损害;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大部分患儿多个体液细胞免疫指标异常;平均住院时间1周左右,无重症病例,预后好。结论:2011年冬季住院患儿流感活动呈高峰;IVB活动逐渐增强。单纯IVB肺炎重症病例少,临床症状无特异性,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2.
中国B型流感嗜血杆菌疾病及疫苗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是造成我国儿童细菌性脑膜炎和肺炎等感染性疾病及死亡的主要病原菌之一,严重危害儿童健康。但目前国内缺乏对Hib疾病的有效监测和对疾病负担的准确评估。实践证明,Hib结合疫苗安全有效,是控制Hib感染性疾病最有效的手段。而我国Hib疫苗接种覆盖率低,6个月~5岁儿童抗Hib自然抗体水平很低,极易受到疾病侵袭,应在我国进行Hib结合疫苗的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3.
健康学龄前儿童咽部流感嗜血杆菌生物学和血清分型及其与季节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福州市区健康学龄前儿童咽部流感嗜血杆菌 (Hi)的生物学分型和血清型的季节分布。方法 选择福州市区有代表性的两个幼儿园 ,以口咽拭子作为取材的方法 ,在每个季度的第一个月取材。共取得 2 0 5 3份标本 ,在改良哥伦比亚巧克力培养基上进行分离培养。对全部Hi分离株 (40 3株 )进行生物学分型 ,并对秋、冬季Hi分离株进行血清学分型。结果 Hi分离株的生物学分型有明显季节差异 (P <0 0 0 1)。在秋、冬季 (共 10 4 2份标本 )的Hi血清型中 ,最多的为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 (NTHi) 10 7株 ,占 10 2 7% ,其次为Hib(b型流感嗜血杆菌 ) 6 4株 ,占 6 14 %。秋、冬季的Hi血清型构成分布不同 (P <0 0 0 1)。在秋季Hib的携带率最高 ,为 6 9% ;在冬季NTHi的携带率最高 ,为 17 1%。结论 健康学龄前儿童Hi的生物学分型和血清型有季节差异 ,这对Hi疾病治疗及预防 ,尤其对评估疫苗接种预防效果及安全性 ,制定合理的儿童免疫计划 ,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流感嗜血杆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及耐药机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世界各地流感嗜血杆菌(HI)菌株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四环素、氯霉素及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正以较快的速度上升,而且不同地区差异很大,引起了医学界的普遍关注。HI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包括以下三种:第一类为产酶的耐药机制,即β-内酰胺酶的产生;第二类为不产酶的机制包括两种,一是细菌青霉素结合蛋白的改变,二是外膜蛋白通透性的下降。Ⅷ对四环素的耐药机制为获得外源性DNA编码产生四环素泵出系统,或产生具有核蛋白体保护作用的蛋白质;对氯霉素的耐药机制是由于氯霉素乙酰转移酶的产生及外膜渗透性的降低;对复方新诺明的耐药机制较复杂,但主要是二氢叶酸还原酶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儿童流感嗜血杆菌血清型及生物型分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流感嗜血杆菌是引起儿童严重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应用血清学方法已将流感嗜血杆菌分成a、b、c、d、e、f 6个血清型别,过去一直认为b型流感嗜血杆菌是最常见的病原菌。最近多数人认为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为重要的致病菌。本文将1994年儿童呼吸道分离的流感嗜血杆菌87株进行血清型及生物型分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6.
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特征及抗生素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克雷伯菌类为社区获得性和医源性感染的重要原因,有时与ICU的暴发感染有关。既往关于医院内获得性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的报道较多,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的报道不多,小儿尤其是婴幼儿感染肺炎克雷伯杆菌后,发病急,进展快,症状重,病情凶险,如未能及时正确处理,病死率高,为了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将我院2000年9月至2003年1月经痰培养证实为社区感染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58例的临床特征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小儿柯萨奇B组病毒肺炎6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柯萨奇B组病毒(CVB)感染是临床常见研究课题。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CVB肺炎也较常见。但有关CVB肺炎特点的报道尚少,我们对1995年7月~1998年10月158例肺炎进行相关病原学检查,重点分析CVB肺炎的临床特点,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流感嗜血杆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及耐药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 ,世界各地流感嗜血杆菌 (HI)菌株对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四环素、氯霉素及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正以较快的速度上升 ,而且不同地区差异很大 ,引起了医学界的普遍关注。HI对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包括以下三种 :第一类为产酶的耐药机制 ,即 β 内酰胺酶的产生 ;第二类为不产酶的机制包括两种 ,一是细菌青霉素结合蛋白的改变 ,二是外膜蛋白通透性的下降。HI对四环素的耐药机制为获得外源性DNA编码产生四环素泵出系统 ,或产生具有核蛋白体保护作用的蛋白质 ;对氯霉素的耐药机制是由于氯霉素乙酰转移酶的产生及外膜渗透性的降低 ;对复方新诺明的耐药机制较复杂 ,但主要是二氢叶酸还原酶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肺炎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检测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肺炎支原体肺炎 (mycoplasmalpneumoniaepneumonia,MPP)肺部体征轻 ,在无实验室诊断依据时 ,临床难以与其它病原进行鉴别。本文应用PCR法检测肺炎患儿的肺炎支原体 (mycoplasmalpneumoniae,MP)感染 ,对部分患儿结合支原体培养和间接血凝试验 (indirecthaemagglutinationas say,IHA)予以诊断 ,以探讨检测MP感染的较好方法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对象和方法一、对象705例肺炎患儿均为住院患儿 ,男428例 ,女277例 ;年龄1月~14岁。… 相似文献
20.
小儿慢性咳嗽与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何奎华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2,4(6):529-530
为了观察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与慢性咳嗽的发病关系,本对128例慢性咳嗽病儿进行了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Ab)及肺炎衣原体抗体(CP—Ab)检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